- 石石;耳闯;张稳;赵靖舟;张艺馨;滕云玺;
为了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孔隙赋存形态及黏土矿物对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综合高压压汞、铸体薄片和X射线全岩及黏土矿物资料,分析了致密储层孔隙和喉道组成特征,划分了孔隙结构类型,探讨了黏土矿物组成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包括5种类型,其中,Ⅰ和Ⅱ类结构以孔径(半径)100 nm~1μm孔隙为主,以溶蚀孔隙和片状喉道为主,大孔细喉;Ⅲ~Ⅴ类结构以100 nm以下孔隙(喉)为主,发育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以弯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小孔细喉。喉道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以100 nm以下为主,溶蚀孔隙以100 nm~1μm为主。黏土矿物对孔径大小、孔隙组成和孔道迂曲度的影响表现为:随黏土矿物总质量分数增加,孔径100 nm以下的孔隙占比增加,孔喉半径减小,孔喉结构系数(迂曲度)变小。各类黏土矿物中,绿泥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与黏土矿物总质量分数类似;高岭石是溶蚀作用的副产物,高岭石质量分数>4%,100 nm以上孔隙数量增多,孔喉半径增大。
2023年03期 v.38;No.20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俊杰;郭艳琴;吴珍珍;相金元;李百强;赵灵生;王琦;樊平天;李平;
为了明晰鄂尔多斯盆地南212井区延长组长6_2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核磁共振、X-衍射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_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少量岩屑长石砂岩,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型,孔隙结构分为大孔-细喉型、中孔-微细喉型以及小孔-微喉型3种类型,中孔-微细喉型最为发育;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物性受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在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好,储层单砂体厚度越大,物性越好;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具有建设性作用。
2023年03期 v.38;No.200 10-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崔宏俊;雷燕云;曹雄伟;魏灿灿;李鹏程;付金伟;胡震;王博涵;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地层与其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进行地层单元划分和沉积演化研究。在研究区目的层段内识别出Ⅰ、Ⅱ、Ⅲ级层序界面各1个,识别出Ⅳ级层序界面4个、Ⅴ级层序界面若干。建立了研究区本溪组至太原组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延安地区本溪期发育潮坪-障壁岛-泻湖沉积,太原期发育浅海碳酸盐陆棚沉积,太原期是晚古生代水深最大的时期。本溪期—太原期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陆表海沉积阶段。
2023年03期 v.38;No.200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圆圆;芮晓庆;鲍芳;俞凌杰;张庆珍;席斌斌;
为查明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成熟度及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拉曼光谱、岩石热解多手段联合确定成熟度,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了不同显微组分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兴地区凉二段和东岳庙段页岩均处于高成熟热裂解生湿气阶段(1.2%<R_o<2.0%);凉二段页岩因埋深较浅成熟度略低,整体在1.25%~1.5%;东岳庙段页岩成熟度相对较高,整体在1.6%~1.8%。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体为主,其次为惰性组和固体沥青,干酪根类型以Ⅱ_2型和Ⅲ型为主。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有机质孔,即固体沥青孔隙、镜质体孔、惰质组孔和生物碎屑孔。有机质孔隙以固体沥青孔为主,镜质体和惰质组内部多均质致密,极少发育孔隙,部分细胞腔被固体沥青、黏土矿物或黄铁矿充填,形成少量孔隙;生物碎屑内部可见微孔,矿物边缘发育絮状有机质孔。有机显微组分类型及含量是控制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的关键。
2023年03期 v.38;No.200 27-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阮勇淇;宋立军;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系,铜川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区裂缝极为发育。在对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成果,对该区裂缝活动的期次、性质及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铜川地区延长组内发育NEE向、NWW向与近NS向三组裂缝,其中NEE向裂缝形成于印支期末期SW-NE向挤压兼左旋剪切动力学环境,受基底断裂左旋滑动造成的走滑剪切作用控制;NWW向与NS向两组裂缝形成于燕山期早期SE-NW向的构造挤压;燕山期晚期与喜山期构造运动对裂缝改造程度较弱,未见明显变化。印支期末期形成的NEE向裂缝规模大,为沟源断裂,其对油气运移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燕山期早期的NWW向和近NS向裂缝多分布于低幅度背斜区,其对裂缝型背斜圈闭发育及油气富集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燕山期晚期与喜山期的改造,NWW和NEE向裂缝剪切改造相对强烈,其对油气运聚和后期调整有一定影响。
2023年03期 v.38;No.20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慧琼;郝世彦;任来义;蒲仁海;李东海;贾红娟;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延哈5井安山岩试出低产油气流,指示了火山岩是该区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为明确哈日凹陷下白垩统火山岩的分布规律、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应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安山岩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有效储层分布。结果表明:哈日凹陷巴一段火山岩层具有上、下两段结构,下段发育安山岩,上段发育凝灰岩、火山碎屑岩与过渡岩性。下段安山岩具气孔和溶蚀孔隙,发育交织结构及杏仁构造,呈厚层块状,自然伽马曲线呈箱型(70~80 API),具有顶底强振幅、内部弱振幅和高波阻抗地震响应。火山口及安山岩加厚带主要沿缓坡带轴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剖面上呈低丘状或透镜状。与孔隙度反演、裂缝识别和含油气性检测等手段综合预测的安山岩有利含油气区相互吻合。
2023年03期 v.38;No.200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志强;孙祥娥;夏颖;
高效混叠采集是一种高精度地震勘探新作业模式,可大幅缩短野外地震勘探作业的周期,降低采集成本,而激发源控制是该新作业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控制时间的精度和随机性都将直接影响采集资料的品质。提出一种混叠激发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基于MAX-7Q、STM32L475、SDINBDG4-16G-XI1等器件的低功耗设计技术,结合周期性启动MAX-7Q模块进行时钟同步算法,使用地震检波器拾取的数据作为种子,生成数值大小、偏差程度可控的随机数作为抖动激发时间。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的激发控制时间数据的抖动值具有数值大小、范围可控,随机性强的特征,满足混叠激发作业技术需求。
2023年03期 v.38;No.200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晓朦;孙丰玉;李飞;
为解决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问题,考虑不同时刻日负荷以及分布式光伏、风电的出力水平不断变化,以节点电压是否越限为判断依据设计了2种优化方案。在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的基础上,若节点电压越限,通过节点之间的电气距离、联通情况以及区域直径对配电网进行快速分区处理,根据分区结果,调节电压越限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出力,利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局部无功优化,输出Pareto最优解;若节点电压不越限,对配电网整体进行无功优化求解,调节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出力,获得Pareto最优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2023年03期 v.38;No.200 94-9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爱清;王泽文;胥静蓉;张书涵;
针对旋转导向钻井井下接收的指令信号进行降噪时存在奇异点和突变点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奇异值分解的双层滤波降噪方法。该方法将小波改进分层阈值降噪与奇异值分解降噪相结合,采用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WT-SVD双层滤波降噪方法,对小波改进分层阈值降噪后的信号进行矩阵构造,经过奇异值分解和重构使信号得以还原。通过实验确定了所选取的奇异值个数及重构矩阵结构,并对比研究了奇异值分解、小波改进分层阈值和WT-SVD双层滤波3种不同降噪方法降噪后的信号波形及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实验结果表明,WT-SVD双层滤波方法降噪效果明显。
2023年03期 v.38;No.200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闫文辉;袁亨通;李杰;彭勇;邵军;
磁力传动通过内外磁转子之间的磁力耦合产生相对运动,传递转矩和功率,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械连接传动技术。针对一种泥浆发电机用磁力传动机构,采用高斯定理设计了满足工作要求的机构尺寸,利用ANSYS Maxwell建立磁力传动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磁通密度和涡流损耗的分布规律,研究磁路结构和永磁体的各项参数对传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原因。选择不同结构参数的内外磁转子进行磁力传动性能测试实验,理论、仿真和实验结合对比验证高斯定理和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高斯定理和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12.6%以内,可作为泥浆发电机用磁力传动机构的设计方法。
2023年03期 v.38;No.200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鑫;孟文波;刘书杰;黄熠;张崇;黄亮;李占东;田鑫;
为了探究吊装、入水、深水下放及海底坐落4种典型工况下采油树下放系统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基于自主改进的水下采油树下放系统力学模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开展典型工况下采油树下放过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以此确定各阶段采油树下放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不同影响因素下采油树下放系统力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吊装阶段主要受风载荷的影响,而入水、下放及坐落阶段主要受波浪载荷影响;风载荷主要作用于采油树下放的前40 m,对于深水下放及海底坐落阶段几乎无影响;入水角度与入水砰击力呈正相关,且采油树的极限入水角度为17.6°;平台共振对采油树横向位移量存在一定影响,但对采油树弯矩变化无影响。
2023年03期 v.38;No.200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梅;田园;王杰;刘阳;李亚茜;沈群;
为了探究冷流率对大口径涡流管节流降压效果的影响,基于Fluent改变冷流率值,对比模拟计算结果发现:主管段区内外旋气体存在能量损耗,轴向位置出现压力滞止点和速度方向折点,径向位置r=28 mm处出现分界层。冷流率0.1至0.5,外旋气体温度上升趋势平缓,制热效果不明显;冷流率0.6至0.9,外旋气体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制热效果加强;冷流率增大过程中,内旋气体温度下降趋势平缓,制热效果减弱。热端出口气体压力随冷流率增大而增加,大部分气体流至冷端出口,导致冷端压力变化梯度明显;冷流率过大,热端出口节流降压效果降低,无法满足节流需求。冷热端出口压差变大,外旋气体流动受阻,速度减小;内旋气体流动加快,速度增大。综合分析得出:冷流率0.5时,大口径涡流管节流降压效果最佳,节流区间3 MPa左右,冷热端出口气体温降区间均为5 K,忽略传热损失,节流前后气体温降区间几乎为零,满足后续工艺温度要求。
2023年03期 v.38;No.200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