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银;薛小佳;戴彩丽;陶亮;陈文斌;杜现飞;张同伍;陈强;陈超;孙永鹏;
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O_2压裂返排纳微米孔隙原油动用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层位动用差异及动用机理。结果表明:页岩岩心CO_2压裂返排驱油效率平均达到60%左右,其中大孔原油贡献度超过70%,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CO_2返排驱油过程,长8和长7层采出程度接近,均好于长6层岩心。长8和长7层增能系数比长6层提高9.5和3.8倍,具有更好的增能效果。压裂过程前置CO_2能够在返排过程中抽提原油中的低碳数组分,C_(13)以下增加6.2%,C_(13)—C_(33)减少7.5%。CO_2在改变岩石润湿性的同时,促使原油在纳微米孔隙中形成连续相,进而减少气液相界面运移阻力。CO_2返排驱油可有效降低孔喉原油动用下限,最低可达149 nm。
2025年01期 v.40;No.210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朱亮;李晓明;纪慧;楼一珊;
在制定深部地层钻进提速方案时,对地层可钻性进行钻前预测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精度低,难以满足钻井设计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AE和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模型对深部未钻地层的可钻性进行预测。并将SAE-LSTM组合模型的训练时间和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单一的LSTM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SAE-LSTM组合模型预测地层可钻性训练用时最短,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误差最小,拟合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08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189,决定系数R~2为0.966,其RMSE和MAPE最小,R~2最大,较其他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该方法为地层参数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能改善以往预测方法在处理复杂地层问题时预测效率低、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
2025年01期 v.40;No.210 39-4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曹砚锋;侯泽宁;马楠;齐致远;文敏;潘豪;毕刚;
考虑聚能射孔产生压实带及爆炸碎屑堵塞孔眼对射孔效果的损伤,采用自清洁射孔弹能够有效解除射孔污染伤害,提高油气藏产能。应用LS-DYNA软件结合ALE算法,建立自清洁“射孔弹-射孔枪-射孔液-套管-水泥环-砂岩储层”动态射孔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开展动态射孔仿真模拟研究,分析自清洁射孔技术在不同储层物性参数下及射孔弹药型罩直径与弹药量对射流侵彻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与常规射孔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以产能比最大化为目标,研究自清洁新型射孔技术在不同储层物性参数条件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建动态射孔有限元模型与标靶数据相比误差最大为5.13%,数值仿真模拟模型可靠。不同射孔弹侵彻的孔深、孔径随储层物性参数的改变呈规律性变化,且随着射孔弹的药型罩直径和弹药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同时,自清洁平均射孔孔深较常规下降40.1%,平均孔径较常规增大15.1%。以产能比最大化为目标,自清洁新型射孔技术与储层物性参数适用性关系为:孔隙度为15%~25%、抗压强度在20~60 MPa、弹性模量在2.4~3.6 GPa、负压在0~10 MPa、围压在10~20 MPa时,自清洁射孔效果较好。
2025年01期 v.40;No.210 47-5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白世勋;黄瑞;赵仁保;秦子强;何宏;
为研究废弃的页岩气藏有机纳米孔隙是否具有额外的存储H_2的潜力,以及降压释放的过程中H_2是否会在地层中发生滞留,通过分子模拟,对比了不同形状干酪根纳米孔隙中H_2和CH_4的分布规律以及在不同压力下H_2的存储-释放过程。结果表明,CH_4在干酪根孔隙中存在有限的优势吸附,随压力增加,该优势逐渐减弱。H_2与干酪根壁面间作用力较弱,限域效应不显著,不同孔隙尺寸、压力条件下,H_2在孔隙内均呈均匀分布,减压过程中不存在滞后效应。
2025年01期 v.40;No.210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党杨斌;濮兰天;星占龙;贾志伟;马中跃;赵言波;朱卫娜;徐鹿敏;
针对冻胶类堵剂高温条件下耐温性差的问题,优选了四元疏水缔合型耐温抗盐聚合物(AM/AMPS/DMC/NVP)为主剂,研究了其与多元酚醛树脂交联剂、硫代硫酸钠、纳米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冻胶堵剂的成胶规律。评价了各组分使用浓度、地层水矿化度、温度、剪切程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冻胶堵剂在配方浓度范围内均可成胶;矿化度对堵剂成胶强度和封堵性能影响较小;130℃下养护60 d后的脱水率小于10%,堵剂长期热稳定性良好;岩心封堵率大于90%,封堵性能良好;在5 000 r/min条件下,剪切10 min,成胶性能稳定。最优冻胶堵剂配方为0.6%聚合物+0.6%多元酚醛树脂交联剂+0.2%硫代硫酸钠+0.3%纳米二氧化硅。该堵剂在青海油田跃13块某井上开展了现场试验,堵水后含水下降23.7%,封堵效果明显。
2025年01期 v.40;No.210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何舸航;何宏;李宗阳;李伟涛;贺嘉赞;
针对常规氮气泡沫在油藏条件下稳定性不佳和驱油效率低的问题,采用高温高压泡沫评价装置,优选了纳米颗粒与起泡剂复合的高稳定性氮气泡沫RTS-1,并评价了温度、压力、矿化度、含油量对RTS-1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常规RT-1泡沫和高稳定性RTS-1泡沫体系的微观驱油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颗粒能提高泡沫的稳定性;随着温度从80℃升高到120℃,体系的起泡性能与稳定性分别下降18.7%和43.3%;RTS-1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耐盐性能;随着压力从5 MPa升高到20 MPa,半衰期提高了54.3%;当体系含油量升至10%时,泡沫性能下降幅度不大,半衰期仅下降12.3%,具有一定的耐油性能;微观驱替实验表明RTS-1泡沫体系相对于RT-1泡沫体系具有更大的波及面积和更高的洗油效率。RTS-1泡沫体系较RT-1泡沫体系提高采收率10%。
2025年01期 v.40;No.210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