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艳霞;李志强;王小珂;薛泽伟;
中国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探索超深层油气的特征对受高温高压等诸多因素影响的油气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征10井是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湾凹陷的超深层油气井,完钻井深为7 802 m,其附近的其他凹陷盆地地区均发现大量的可开采油气,具有极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首先通过Z值法、气油比法和三角图法等经验方法对征10井该井油气进行了油气藏评价,结果表明该井属于凝析气藏。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相态软件进行了该井油气相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征10井油气的临界点温度为-116.87℃,临界压力为24.41 MPa,在临界点温度(T_c)、临界凝析温度(T_m)、临界凝析压力(P_m)的位置上具有显著不同特征,存在着T_c—P_m—T_m的排列顺序,即在临界凝析压力点的温度超过了临界温度,而小于临界凝析温度;反凝析液量较高,最大反凝析油量21.22%,凝析油含量为554.26 g/m~3,为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征10井油气的相态预测对进一步研究盆地腹部的超深层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25年02期 v.40;No.21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习丽英;黄朝;米燕华;王磊;孙龙;曹青赟;邓宝康;
为研究微观和宏观尺度下气态CO_2和超临界态CO_2作用对页岩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特征的影响,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全直径岩心驱替实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饱和页岩后,微孔(0~10 nm)比例增大,小孔(10~100 nm)和大孔(100~1 000 nm)比例降低,平均孔径减小,BET比表面积和BJH总孔体积增大,而气态CO_2作用效果与之相反。2种相态CO_2饱和页岩后的渗透率随饱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超临界CO_2作用下渗透率达到稳定的饱和时间比气态CO_2长3 h,且渗透率降低幅度在8.4%~77.9%。随CO_2饱和时间的增加,压缩系数减小,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增加,超临界CO_2作用下的压缩系数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均大于气态CO_2。
2025年02期 v.40;No.211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雍煜宁;郭肇权;李根生;翟佳恒;田守嶒;盛茂;王天宇;
为探究径向井压裂技术在不同致密砂岩储层的适应性,利用人工致密砂岩岩样(300 mm×300 mm×300 mm)开展了真三轴径向井压裂室内实验,分析了正断层、走滑断层与逆断层3种地应力状态及不同径向井方位角下压裂裂缝形态与岩石破裂压力。研究表明:储层为正断层应力状态时,方位角低于45°的径向井能有效引导裂缝扩展,岩石破裂压力随方位角增大而增大;走滑断层应力状态时,裂缝形态受地应力场与径向井周应力场共同影响,方位角低于60°时有利于多排径向井的连通,且裂缝形态越复杂,岩石破裂压力越大;逆断层应力状态时,不同方位角径向井压裂后均形成单一水平裂缝。研究成果可为径向井压裂技术在不同致密砂岩储层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2期 v.40;No.211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郑超;祁笑寒;赵爱芳;曹石年;郭海滨;王进;徐文斯;
为明确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渗流机理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高压压汞实验等多种技术,对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表征,研究了微观孔隙结构对油水渗流参数的影响,分析了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的水驱动用规律。研究表明,当渗透率小于0.1×10~(-3)μm~2时,纳米孔(<0.1μm)对渗透率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当渗透率大于0.3×10~(-3)μm~2时,亚微孔(0.1~1.0μm)对渗透率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亚微孔和微孔(>1.0μm)的初始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性,而纳米孔初始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呈负相关性。亚微孔驱油效率(平均值为62.40%)远高于纳米孔和微孔,且随着渗透率的增加,纳米孔驱油效率降低,亚微孔和微孔驱油效率增大。
2025年02期 v.40;No.211 65-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翟文宝;陈朝伟;王倩;冯枭;黄浩勇;谭鹏;杨子轩;
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套管变形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压裂施工及后续生产作业。近年来,诱发套管变形的内、外因之间相互影响机理是套管变形防控策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为此,首先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属性叠合方法识别潜在断裂,分析区域断裂分布特征;然后,基于断裂滑动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综合考虑地质、地质力学与工程等影响参数不确定性,建立基于地质力学的断裂滑动风险评估方法;最后,以宁X井区为例,利用新方法定量评估平台断裂滑动风险,绘制了宁X井区断裂滑动风险评估图,并与实际套变位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宁X井区断裂滑动风险评估图预测成功率为86.67%,充分证明了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地质力学和工程因素建立的断裂滑动风险评估方法与宁X井区断裂滑动风险评估成果图的可靠性与正确性。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厘清套管变形的内、外因之间相互影响机理,还可为现场开展压前断裂滑动风险评估以及针对性实施套管变形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0;No.211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