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广聪;马新仿;刘永;张士诚;邹雨时;
为研究裂缝性基岩地层水力压裂时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后的裂缝扩展行为,基于二维线弹性理论计算了天然裂缝打开所需条件,利用ABAQUS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后的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天然裂缝能否打开不仅受到水平应力差和水力裂缝、天然裂缝夹角的影响,还受到基质抗拉强度和施工排量的影响。两缝夹角达到临界值后,水平应力差越小,天然裂缝越容易打开;水平应力差越大,水力裂缝越趋向于沿原方向继续扩展。水平应力差不变时,两缝夹角越小,天然裂缝越容易打开;两缝夹角越大,水力裂缝越趋向于沿原方向继续扩展。岩石基质抗拉强度越大,天然裂缝越容易打开。排量越大,缝内流体压力越大,天然裂缝越容易打开,符合体积压裂大排量造复杂缝网的理念。
2022年06期 v.37;No.197 46-5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郭小哲;刘全刚;王壮;王晓超;韩立杰;王锦林;
针对受污染的海上疏松砂岩油井所需的最优压裂规模不确定问题,开展了不同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对油井生产的影响规律研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压裂效果分析手段,设计了裂缝规模优化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污染程度对油井的影响明显大于污染半径,明确了短缝高导流能力的目标是削弱污染程度;裂缝半长大于污染区范围后油井生产具有含水上升趋势,裂缝半长优化为污染半径;储层渗透率越高,裂缝导流能力增大带来的油井提液幅度越趋于平缓,所需导流能力相对越小。
2022年06期 v.37;No.19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程仲;李宁;丁翔翔;陈玉山;韩雪银;李天太;张菲菲;
由于岩屑存在,浅层大位移井井漏频发、扭矩传递困难,对其安全、高效钻进构成严重威胁。在动态岩屑运移模型基础上,考虑到岩屑分布对浅层大位移井ECD和摩阻扭矩的影响,建立了井眼清洁效果评价模型。结合某实钻大位移井对ECD和扭矩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裸眼段的延长和井筒内岩屑的增加,ECD和井口扭矩增幅可能为清洁状态下的一倍或数倍,井漏风险加大;为了减小浅层大位移井钻进风险,需要对钻井设计和钻井施工方案进行全面优化,控制井筒内岩屑,进而降低井筒内ECD和扭矩消耗。
2022年06期 v.37;No.197 60-6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刘子铭;葛际江;李隆杰;师小娟;陶正武;范家伟;黄兰;
为深入研究起泡剂配方为0.4%S11+1%粉煤灰的三相泡沫性能及驱油机理,使用Waring搅拌法评价了其耐温耐油性,通过微观驱油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相泡沫的驱油机理并用岩心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S11泡沫,三相泡沫具有更好的耐温性,在90℃、25×10~4 mg/L条件下的稳定时间长达166 min;显微镜观察发现,粉煤灰颗粒形成的保护层能有效提高液膜强度并阻止油相与气泡直接接触。微观实验发现粉煤灰的加入不但提高了泡沫体系的黏度及耐剪切性,同时增加了泡沫表面粗糙度,强化了泡沫对孔道内壁附着油和末端残余油的驱动能力。三相泡沫的提采效果较S11泡沫提高13.5%。
2022年06期 v.37;No.197 67-7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高斌;许诗婧;胡心玲;赵旭;王长权;
为研究水敏对低渗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的影响,以江汉盆地XG组储层为例,结合微纳米CT、SEM开展研究,通过对比水敏前后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含水率曲线和无因次指数曲线评价水敏对油水两相渗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在发生水敏后导致黏土膨胀,在流体作用下发生分散运移,使得渗透率下降,孔喉半径和配位数分布频率有降低的趋势。从油水两相渗流中可以看出原油采收率在水敏后得到了提高,水敏后含水率上升更快,含水变化率峰值增大;水敏后的提液比水敏前提液更有效果,无因次吸水指数因岩石孔喉细小,毛细管滞留原油现象严重,注入水利用率很低,因此随着注入水的不断注入,无因次吸水指数急剧升高。
2022年06期 v.37;No.197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石萌萌;高炜欣;李杰;
针对目前化学凝胶物理特性测量多采用接触式测量方法,操作复杂且设备昂贵的实际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凝胶物理特性分析仪。通过毛细管模拟凝胶在岩石孔隙中的流动状态,利用高清摄像及光学显微放大镜获得凝胶在压力作用下在毛细管中的流动图像;通过OTSU阈值分割法和Sobel边缘检测算子对其表面张力曲线进行分割及边缘提取,在此基础上使用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方法对表面张力曲线进行完整性拟合;最后提出用曲率中心确定参数Δl的算法,准确计算凝胶的物理特性。油田实际4个批次凝胶的物理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物理特性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地获得凝胶实际物理特性,与传统接触式物理特性测量分析仪相比,该测量系统避免了操作复杂的问题且测量精度明显提升,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58%,满足工程应用中的精度要求。
2022年06期 v.37;No.197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于洪江;张美画;杜春保;高明慧;常紫汐;
制备了防泥包润滑剂FNBJ,研究了FNBJ的润滑性、耐温性、防泥包性和缓蚀性。结果表明,在水基钻井液中加入质量分数1.0%的FNBJ可使润滑系数降低率达到89.2%;FNBJ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在180℃下热滚16 h,摩阻系数为0.066 0;当FNBJ质量分数为1.5%时,防泥包效果显著,泥包黏土量降低率达96.1%。此外,在90℃下,FNBJ的缓蚀效率达95.0%。FNBJ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FNBJ分子中的极性基团易吸附在钻头表面,非极性疏水链段排列在外形成疏水油膜,从而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达到防泥包的目的。
2022年06期 v.37;No.19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舒小波;张绍俊;明显森;
为有效监测钻井液中除硫剂含量变化,本文结合硫化物电位滴定分析法,通过间接测定法思路设计、除硫剂与反应试剂线性作用关系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条件优选、除硫剂与硫化物反应试剂消耗率关系式建立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一套钻井液中除硫剂有效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方法验证。评价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用于测定钻井液中锌基除硫剂的有效含量,其测定的相对误差绝对值<5%,从样品预处理到检测完毕所需时间<20 min,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对于实现除硫剂加量及时维护、保障含硫井段安全钻进具有积极作用。
2022年06期 v.37;No.197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