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世祥;余浩杰;陈存良;朱李安;刘雪玲;王一军;
为了解决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单砂体接触方式复杂多样、砂体空间展布预测难度大、单井产量低、压力下降快、稳产难度的问题,结合研究区地质情况,从储层空间展布预测和水平井的部署与设计、导向、改造等方面研究提高致密砂岩气藏产量的技术。研究表明,三维地震预测河道和多期砂体逐级精细刻画可有效提高砂体钻遇率和储层空间展布预测精度;水平井的差异化部署以及水平段差异化设计对具有多种含气层类型地区的水平井部署更具有针对性;沉积模型优化导向、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震预测导向以及多学科思维融合导向等多元化的导向技术可以解决水平井导向效率低、精度较差的问题;地质工程一体化精准布缝技术、桥塞分段+多簇射孔压裂技术、多方法压裂设计优化技术以及水平井压裂作业工厂新模式等是提高水平井压裂改造效率的有效途径。
2022年04期 v.37;No.195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李宁;赵梦云;王海波;周彤;
为了研究干热岩采热过程中低温冲击作用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利用FCS-842导流仪对预热处理后的花岗岩岩板进行导流能力测试,分析了不同低温冲击强度、支撑剂类型、支撑剂粒径和铺砂浓度条件下的裂缝导流能力和支撑剂破碎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冲击造成的裂缝面“软化”对导流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裂缝面经历的低温冲击作用越强(即预热处理温度越高),相同闭合应力下的裂缝导流能力越低。当预热处理温度超过300℃时,导流能力在低闭合应力下发生明显降低;另一方面,裂缝面的软化导致支撑剂嵌入加剧,从而使支撑剂破碎率降低。采用大粒径、高强度支撑剂和提高铺砂浓度,有利于维持干热岩储层压裂裂缝的高导流能力。
2022年04期 v.37;No.195 36-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黄涛;程林松;曹仁义;王鹏;贾志豪;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无机矿物中页岩油的赋存运移规律,本文通过构建以石英、钠长石、方解石和高岭石为代表的4种矿物模型、以甲苯和己烷为代表的页岩油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两种页岩油组分在4种矿物表面的吸附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4种矿物的亲油性大小关系为高岭石>钠长石>方解石>石英。矿物表面的亲油性越强,表面油分子的密度越大,排列越紧密,越不容易扩散。矿物表面与油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越强,矿物越亲油。矿物吸附甲苯时静电力和范德华力都起吸附作用,但以静电力为主,而吸附己烷时以范德华力为主,但不同矿物与己烷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不同。矿物对页岩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强于非极性物质。
2022年04期 v.37;No.19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李小平;李伟峰;贾红娟;郝世彦;
针对现有三维水平井轨道计算方法程序复杂,迭代计算过于繁琐的问题,形成了基于空间圆弧曲线优化对齐方法的水平井轨道优化设计模型和简易算法。将水平井的轨道设计问题,转化为带有三角函数的多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根据该算法,只要确定了造斜点、靶点,并预设合理的第一、第二圆弧段狗腿度,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水平井的各项轨道参数,参数求解具有唯一性。为轨道设计和软件编程人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22年04期 v.37;No.19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杨东升;康毅力;吴简;游利军;宋鑫;张冰;李鑫磊;
为了明确富有机质页岩高温热激的增渗机理,开展了干燥页岩和含水页岩高温热激对照实验,观测了实验前后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干燥页岩高温热激时页岩矿物组分发生改变,产生了300 nm左右的新孔隙,增渗效果弱;含水页岩高温热激时,除黏土矿物水化膨胀作用产生和扩张了微裂缝网络外,在热激过程中随着水分的移除,产生了200 nm左右的微裂缝,增渗效果极强,且水由液相转变为气相的过程中,孔隙压力增大对裂缝造成进一步扩张,增渗效果进一步增强。
2022年04期 v.37;No.195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吴兵;高伟;侯山;白鹏;张家志;
为提升苏里格致密砂岩水平井压裂改造效果,为压裂设计及现场压裂参数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在现场开展了一口典型水平井宽带暂堵转向压裂,采用单簇和双簇相结合的方式,压后用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开展产气剖面测试,确定单簇产能和簇间同时压裂效果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1)苏里格上古致密砂岩气藏,储集层致密,岩性较复杂,多为薄互层,韧性指数是储层的关键参数,高的韧性能保证裂缝在储层内部延伸,高产段均为韧性指数高的储层。(2)在多簇压裂时,簇间水平主应力差别较大时,即使采用暂堵,也不能保证多簇都起裂,分段分簇方案尤为重要,要确保簇间的最小水平主应力差较小;(3)如果射孔方位偏离裂缝延伸方向角度过大,近井地带裂缝弯曲摩阻较大,会造成近井地带压力过高,从而近井地带裂缝高度失控,造成近井地带无支撑剂而导流能力较低,改造效果较差。
2022年04期 v.37;No.195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李向平;段鹏辉;汪澜;康博;李转红;
长庆油田Y19井区是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目前该区块含水急剧上升,产量递减快,亟需增油提效。为此开展了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挖潜措施研究。研究表明:Y19井区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富集原因是注采不平衡、井网不完善、储层非均质性和底水锥进,剩余油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底水锥进和储层非均质性。对于由底水锥进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采取聚合物微球调驱及封堵底水的措施增产效果最好,可增加产量2.03倍。堵水的效果好于聚合物微球调驱的效果。对于由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在低含水阶段进行小规模压裂,可动用注采井之间低渗储层的原油;在中高含水阶段进行转向压裂,避免水线过快推进导致生产井过早见水;在高含水阶段采取侧钻,可动用注采井侧向的剩余油,最佳的裂缝转向角度为45~90°。
2022年04期 v.37;No.195 69-7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