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四川盆地川西北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栖霞组成藏模式

    易士威;高阳;李明鹏;郭绪杰;沈平;范土芝;杨帆;林世国;金武弟;

    利用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剖,提出川西北山前冲断带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时间分序、构造分期"的特征,创建了层间逆冲叠瓦构造新样式,构建了新的成藏模式,即以寒武系筇竹寺组为主要烃源岩,以栖霞组台缘滩相白云岩为主要储层,以嘉陵江组膏盐岩为区域性盖层,以逆冲断层相关背斜为主要圈闭,逆冲断层向下断达烃源岩,向上未断穿膏盐岩,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又未破坏圈闭的封盖层,构成绝佳的封存箱,在栖霞组滩相储层中成藏。优越的生储盖条件,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断背斜圈闭群,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和封闭保存条件,在四川盆地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区。

    2021年04期 v.36;No.189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1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张夏组鲕粒滩中高能核形石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黄海永;秦仁月;尹须伟;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辽西葫芦岛市三道沟剖面顶部鲕粒滩中发育的高能泥晶核形石进行观察,在低倍正交偏光显微镜下核形石皮层大多为明暗交替的纹层,少数不发育纹层,核心多为生物骨架化石碎片;高倍镜下,核形石皮层和核形石间凝块(clots)分别表现为密集的顺层排列,由不规则网状的归为葛万菌组合(Girvanella Group)的丝状钙化蓝细菌鞘化石构成,表明核形石形成于高能氧化水体中球状光合作用微生物席或微生物膜内的复杂的钙化作用和早期石化过程。

    2021年04期 v.36;No.189 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风暴沉积特征及意义——以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安小平;唐颖;周小英;薄小松;王昊;夏春明;张建亭;谭世豪;陈开运;

    为了解决环江油田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通过岩心资料系统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长8油层组除发育三角洲沉积相砂体外,还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岩心上可见突变底界、冲刷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生物成因构造等。岩性与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具有牵引流与密度流的双重属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建立的延长组风暴岩沉积模式,建立了更加贴合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的风暴岩纵向沉积模式,形成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与风暴沉积共同作用的认识。

    2021年04期 v.36;No.189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大庆长垣萨二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刘春杨;

    为了进一步提高已开发油田采收率,对大庆长垣萨二组进行精细储层描述,发现萨II5小层南部在前三角洲亚相中发育大面积席状砂沉积,砂体与泥岩均呈突变接触,事件性沉积特征明显。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上表现为"两段式"或"单段式",C-M图上样点群平行于C-M基线分布,指示沉积物由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分选差,综合分析认为它是重力流成因,并识别出滑动-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3种重力流沉积类型。萨南地区构造微隆起为重力流形成提供了地形条件,地震是主要触发因素。

    2021年04期 v.36;No.189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致密油藏技术极限井距确定新方法

    田选华;胡罡;李鹏春;

    技术极限井距是优化井网井距和评价致密油藏开发动用效果的关键技术参数,但现有的算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油藏不稳定非线性渗流特征。为此,基于非线性渗流理论,从求解平面径向流的不稳定渗流问题入手,将启动压力梯度作为技术极限井距的计算依据,提出了计算致密油藏定产量生产条件下的技术极限井距的新方法。研究表明,新方法不仅理论依据充分,而且较以往的计算方法更可靠、合理、实用,因而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021年04期 v.36;No.189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含水量对干酪根中多组分气体吸附和扩散的影响:分子模拟研究

    石钰;杨晓娜;李树刚;严敏;双海清;薛俊华;

    应用Materials Studio(MS)软件构建了3种不同含水量(水分子质量分数0%、3%、5%)的干酪根模型,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不同含水量干酪根模型中多组分气体(CH_4、CO_2和N_2)竞争吸附、扩散规律以及吸附体系的总能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酪根中含水量的增加,纳米孔隙中水分子毛细凝聚效应增强,多组分气体在干酪根中的吸附量及扩散系数均降低。当吸附体系中吸附质分子数增加时,体系释放的能量逐渐增大而总能量减小,增加含水量会抑制体系总能量减小。升高温度会抑制多组分气体的吸附而促进多组分气体的扩散,反之增大压力能够促进多组分气体的吸附而抑制其扩散。由于气体吸附数量与分子动力学直径成反比,在竞争吸附中,CO_2的存在会大幅降低干酪根对CH_4和N_2的吸附。同温同压下,CH_4、CO_2和N_2在含水干酪根中的吸附量以及平均等量吸附热大小关系均为CO_2>CH_4>N_2,而扩散系数大小关系为CO_2<CH_4<N_2,扩散活化能的大小关系为CO_2>CH_4>N_2。研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多相(气相和液相)、多组分气体(CH_4、CO_2和N_2)在页岩干酪根中的竞争吸附和扩散特性,其结论可为页岩气的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1年04期 v.36;No.189 50-5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地质工程一体化油藏模型高效可视化技术

    刘珊珊;蒋宏伟;赵亦朋;罗光强;

    针对实时绘制大规模油藏地质网格模型存在速度慢、效果差等问题,在分析Eclipse油藏网格模型存储格式、网格模型的表示及单元格排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网格模型消隐算法,对原始网格数据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油藏网格模型的绘图显示速度。通过油藏地质模型与井轨迹三维可视化软件的具体实现,验证了消隐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软件中首先通过预处理有效减少了显示网格的数量,采用WPF和Helix三维图形技术,实现了油藏模型的高效显示。对不同规模的油藏模型进行对比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可减少85%以上的点和面数据,显示速度和优化效果显著。软件有助于钻井解释与决策,为钻井过程提供合理的随钻跟踪地质目标钻井方案,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无缝衔接。

    2021年04期 v.36;No.189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注水系统能耗主控因素确定方法

    阮岩;宁俊锋;

    目前国内油田注水系统优化改造时,需要确定注水系统能耗的主控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注水系统能耗主控因素确定方法。首先明确了注水系统能量的流向,把损失的能量分为3类,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3类损失的影响因素,从而建立了注水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分层模型;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注水系统能耗主控因素确定方法,构建了注水系统能耗损失的隶属度函数、模糊互补矩阵,得到了注水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值。现场应用表明,所建立的能耗影响因素分层模型和形成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能有效确定注水系统能耗的主控因素,为注水系统的优化改造提供了依据。

    2021年04期 v.36;No.189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_3~2储层孔隙特征及宏观微观渗流特征

    郑永仙;陈晓冬;王果;王妍芝;任晓娟;罗向荣;李晓骁;

    为探究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对碳酸盐岩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影响,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_3~2储层为例,通过对储层孔隙结构组合方式的分类,结合核磁共振T_2谱,开展了单相和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实验以及宏观微观油水两相渗流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可以分为裂缝型、溶孔型和基质孔隙型,裂缝和溶孔发育程度越高,大尺寸孔喉数量越多,样品物性越好。3类岩心油水两相渗流差异明显,裂缝和溶孔是主要的渗流空间,大尺寸孔喉连通性好,驱油效率高;基质孔隙型岩心的渗流能力与裂缝型和溶孔型岩心的渗流能力相差10~10~3倍,且大尺寸孔喉连通性差,驱油效率低。溶孔型和裂缝型的单相和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较低,变化幅度不大;而基质孔隙型的单相启动压力梯度最高,且油水两相启动压力上升明显,验证了基质孔隙型水驱油效果差、渗流能力弱的特点。

    2021年04期 v.36;No.189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石油机械设备及自动化

  • 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的连续压力波信号滤波方法

    宋晓健;刘勇;薛文伯;马鸿彦;陈维海;陈菲;

    由于钻井液连续压力波信号与正脉冲压力信号检测原理不同,致使固定参数滤波方法存在检测特征点时间不准确、误码率高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小波包变换结合自适应变步长RBF神经网络非线性滤波器的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输入的连续压力波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运用分层阈值滤波算法和奇异值分解算法,分离出含噪声的有用连续压力波信号;对输入的不发码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分离出噪声相关信号。然后将上述两路信号输入RBF神经网络中,通过自适应变步长滤波算法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有用连续压力波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方法与固定参数滤波方法相比,滤波后信号与原信号的相关系数、均方误差、信噪比都得到了提升。现场应用中,相比固定参数滤波算法误码率降低10%,连续压力波信号的噪声得到有效抑制。

    2021年04期 v.36;No.189 83-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新型方位侧向电阻率成像随钻测井仪探测特性分析

    陈思嘉;陈刚;尤嘉祺;阳质量;许月晨;唐章宏;付浩;

    为提高随钻侧向电阻率成像仪器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新型方位电极结构,通过增加独立的监督电极,消除仪器极板与泥浆电阻率间的接触阻抗,有效降低了测量误差,并利用多尺度自适应网格剖分技术,基于三维有限元理论,采用高斯积分方法计算了新型方位侧向电阻率成像随钻测井仪的探测特性,分析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后续测井资料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1年04期 v.36;No.189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小口径岩心钻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赵家忠;

    采用现有方法控制小口径岩心钻探的施工质量时,钻孔所用的时间较长,钻孔过程中岩石容易发生坍塌现象,存在钻孔效率低和岩石稳定性差的问题。将光纤传感器应用在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中,提出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小孔径岩心钻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根据BOTDR应变测量原理对光纤传感器进行优化,利用光纤传感器获取小孔径岩心钻探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根据获取的数据对液压执行元件和液压辅助元件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提高小孔径岩心钻探施工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钻孔效率高、岩石稳定性好。

    2021年04期 v.36;No.189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T型接头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调控研究

    韩成才;郭龙龙;

    基于热弹-塑性理论、有限元理论,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利用Fortran语言编辑双椭球热源程序,利用Python语言编辑程序建立分析步、控制焊缝单元的有序填充,建立了T型接头焊接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比数值模拟所得的变形值与实验测量值,验证了所建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焊接路径、约束对残余应力及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接路径对T型接头的焊接残余应力、变形有显著影响,两侧顺次、异向焊接所得焊件的残余应力、变形相对最小;与不施加夹具约束相比,施加约束有效地降低了焊接变形,但各方向的残余拉应力峰值有小幅增加。研究结果可为T型接头焊接残余应力、变形的调控,以及焊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2021年04期 v.36;No.189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油气加工与储运

  •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2,4/2,5-二甲酚烷基化反应研究

    孙妩娟;杨龙;郝攀;柯从玉;张洵立;张群正;王嗣昌;

    采用烷基化方法,以NKC-9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将2,4/2,5-二甲酚分别转化成沸点差异较大的6-叔丁基-2,4-二甲酚和4-叔丁基-2,5-二甲酚,以便可以采用传统的精馏手段对烷基化产物进行分离。实验对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条件、催化效率、选择性、使用寿命以及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KC-9离子交换树脂对2,4/2,5-二甲酚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最佳烷基化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达到91.1%,对6-叔丁基-2,4-二甲酚和4-叔丁基-2,5-二甲酚的选择性分别为98.5%和96.8%,而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二甲酚浓度和异丁烯的分压对2,4-二甲酚烷基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要小于2,5-二甲酚,催化剂加量影响相反。温度虽然对反应速率影响不显著,但提高温度更有利于增加2,4-二甲酚的烷基化反应速率。

    2021年04期 v.36;No.189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计算机及新技术应用

  • 基于孤立森林方法的催化裂化装置排污数据异常识别

    陈冲;何为;钟田福;王晶;

    基于分裂准则与相对质量算法对孤立森林算法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孤立森林算法的分支步骤与局部度量方式。利用标准数据集(Shuttle、Satellite、Annthyroid)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算法复杂度;应用改进的孤立森林算法对某炼化企业催化裂化数据进行异常识别,与经典的孤立森林算法、SCiForest及ReMa-iForest的异常识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孤立森林算法能够在提高模型精确度的同时提升算法的执行效率。研究提出的异常识别方法将为催化裂化监测数据的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021年04期 v.36;No.189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西安石油大学简介

    <正>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

    2021年04期 v.36;No.189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刊名、并列刊名、主办单位、出版年、出版频率、中图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电话、网址、内容简介等。

    2021年04期 v.36;No.189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