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断层封堵史与油气成藏

    高长海;张嘉豪;江汝锋;

    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断面古压应力与最大古落差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层活动史和封堵史,探讨了断层控藏作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发育区的断层活动史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活动间歇期、中晚三叠世强烈活动期、早中侏罗世活动间歇期和白垩纪后静止期,相比低级次断层,高级次断层活动具"强度大、时间早、期次多"的特征。断层封堵史划分为深成型和浅成型,深成型断层在中晚三叠世的输导性能以及早中侏罗世和白垩纪后的封堵性能好于浅成型,与油气充注期配置良好,油气藏表现为多期成藏特征;而浅成型断层在早中三叠世的封堵性能较好,油气藏表现为晚期成藏特征。

    2018年06期 v.33;No.17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断层封堵史与油气成藏

    高长海;张嘉豪;江汝锋;

    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断面古压应力与最大古落差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层活动史和封堵史,探讨了断层控藏作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发育区的断层活动史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活动间歇期、中晚三叠世强烈活动期、早中侏罗世活动间歇期和白垩纪后静止期,相比低级次断层,高级次断层活动具"强度大、时间早、期次多"的特征。断层封堵史划分为深成型和浅成型,深成型断层在中晚三叠世的输导性能以及早中侏罗世和白垩纪后的封堵性能好于浅成型,与油气充注期配置良好,油气藏表现为多期成藏特征;而浅成型断层在早中三叠世的封堵性能较好,油气藏表现为晚期成藏特征。

    2018年06期 v.33;No.17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

    邓涛;李勇;董顺利;胡文超;

    通过剖面实测、黄铁矿粒径分析、页岩有机碳同位素、锶同位素、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的测定,综合研究四川盆地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页岩段草莓状黄铁矿直径4μm、U/Th≥0. 75共同揭示其沉积于贫氧—缺氧水体中。化学蚀变指数CIA集中在80~90,层位中部w(87Sr)/w(86Sr)具有最小值0. 707 550,I/S突然增大,均表明源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板块构造活跃,气候湿热,降雨量激增。有机碳同位素的突然负漂移(最大2‰),表征火山活动造成的大气圈有大量轻碳注入。该套黑色页岩是龙门山前陆盆地发育的早期沉积记录,具有全球一致性的前陆盆地地层沉积建造模式,其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前陆盆地导致的构造挠曲沉降,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全球性的卡尼期洪水事件CPE这一气候扰动事件。东特提斯域边缘(松潘甘孜海盆)上升洋流、超级季风气候和降雨增加导致的陆源营养物质注入,促进了盆内水体表面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水体的分层缺氧条件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有机地化数据表明黑色页岩生烃潜量大。马鞍塘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的潜力勘探层位。

    2018年06期 v.33;No.173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

    邓涛;李勇;董顺利;胡文超;

    通过剖面实测、黄铁矿粒径分析、页岩有机碳同位素、锶同位素、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的测定,综合研究四川盆地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页岩段草莓状黄铁矿直径4μm、U/Th≥0. 75共同揭示其沉积于贫氧—缺氧水体中。化学蚀变指数CIA集中在80~90,层位中部w(87Sr)/w(86Sr)具有最小值0. 707 550,I/S突然增大,均表明源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板块构造活跃,气候湿热,降雨量激增。有机碳同位素的突然负漂移(最大2‰),表征火山活动造成的大气圈有大量轻碳注入。该套黑色页岩是龙门山前陆盆地发育的早期沉积记录,具有全球一致性的前陆盆地地层沉积建造模式,其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前陆盆地导致的构造挠曲沉降,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全球性的卡尼期洪水事件CPE这一气候扰动事件。东特提斯域边缘(松潘甘孜海盆)上升洋流、超级季风气候和降雨增加导致的陆源营养物质注入,促进了盆内水体表面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水体的分层缺氧条件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有机地化数据表明黑色页岩生烃潜量大。马鞍塘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的潜力勘探层位。

    2018年06期 v.33;No.173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盆地内部火山机构的地质模式建立方法及其应用——以松辽盆地南部地区营城组火山岩为例

    胡佳;王立武;张双杰;皮雄;迟唤昭;刑驰;刘建松;

    在盆地地质背景基础上,根据火山机构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等手段,在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建立营城组火山机构地质模式,讨论不同类型火山机构的储层特征。火山机构识别综合利用3类方法:包含地质界面特征、岩性岩相特征、化学成分、喷发方式和单元叠置关系的地质识别,包含自然伽马测井、电阻率测井的测井识别以及包含地震相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的地震识别。依据以上方法将德惠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分成3类6种,包括流纹质熔岩机构、英安质熔岩机构、安山质熔岩机构、流纹质碎屑岩机构,安山质碎屑岩机构和复合火山机构。针对长岭断陷流纹质不同类型火山机构储层的孔隙度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复合火山机构的储层物性较好,碎屑岩火山机构的储层物性次之,熔岩火山机构的储层物性较差;酸性火山熔岩机构顶部物性最好,中部物性次之,底部物性最差;火山碎屑熔岩机构在横向上分布较为广泛,在纵向上由多个堆积单元组成。

    2018年06期 v.33;No.173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3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盆地内部火山机构的地质模式建立方法及其应用——以松辽盆地南部地区营城组火山岩为例

    胡佳;王立武;张双杰;皮雄;迟唤昭;刑驰;刘建松;

    在盆地地质背景基础上,根据火山机构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等手段,在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建立营城组火山机构地质模式,讨论不同类型火山机构的储层特征。火山机构识别综合利用3类方法:包含地质界面特征、岩性岩相特征、化学成分、喷发方式和单元叠置关系的地质识别,包含自然伽马测井、电阻率测井的测井识别以及包含地震相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的地震识别。依据以上方法将德惠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分成3类6种,包括流纹质熔岩机构、英安质熔岩机构、安山质熔岩机构、流纹质碎屑岩机构,安山质碎屑岩机构和复合火山机构。针对长岭断陷流纹质不同类型火山机构储层的孔隙度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复合火山机构的储层物性较好,碎屑岩火山机构的储层物性次之,熔岩火山机构的储层物性较差;酸性火山熔岩机构顶部物性最好,中部物性次之,底部物性最差;火山碎屑熔岩机构在横向上分布较为广泛,在纵向上由多个堆积单元组成。

    2018年06期 v.33;No.173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3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环渤中西洼馆陶组低阻油层微观成因及其主控因素

    刘文超;张国坤;李强;郭维;柳佳期;吕世聪;

    基于钻井、测井、取芯、分析化验等资料,与常规砂岩段对比,对环渤中西洼馆陶组中段发育的一套区域稳定分布的低阻油层段的微观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从微观成因来看:岩性细、泥质多,岩石颗粒比表面大,吸附水分子能力强是主因;蒙皂石含量高,且伊蒙混层多呈丝片状、搭桥状和薄膜状存在,改善了储层导电网络;颗粒分选差、孔隙结构复杂,存在大量微孔隙和微吼道,滞留水难以排出,增加了导电性。从主控因素来看:水动力强度小,沉积低能,泥质多,是发育区域稳定分布低阻油层段的主要控制因素;馆陶组中期相对干冷的古气候和酸性喷出岩的母岩共同控制了北部石臼坨凸起斜坡带高含量蒙皂石型低阻油层的形成;中部渤中凹陷区和南部沙垒田凸起区低阻油层段泥质更多,泥质胶结作用更为普遍,使得泥质多以条带状、纤维状和鳞片状存在于粒间孔隙,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孔隙结构,对低阻油层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8年06期 v.33;No.173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环渤中西洼馆陶组低阻油层微观成因及其主控因素

    刘文超;张国坤;李强;郭维;柳佳期;吕世聪;

    基于钻井、测井、取芯、分析化验等资料,与常规砂岩段对比,对环渤中西洼馆陶组中段发育的一套区域稳定分布的低阻油层段的微观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从微观成因来看:岩性细、泥质多,岩石颗粒比表面大,吸附水分子能力强是主因;蒙皂石含量高,且伊蒙混层多呈丝片状、搭桥状和薄膜状存在,改善了储层导电网络;颗粒分选差、孔隙结构复杂,存在大量微孔隙和微吼道,滞留水难以排出,增加了导电性。从主控因素来看:水动力强度小,沉积低能,泥质多,是发育区域稳定分布低阻油层段的主要控制因素;馆陶组中期相对干冷的古气候和酸性喷出岩的母岩共同控制了北部石臼坨凸起斜坡带高含量蒙皂石型低阻油层的形成;中部渤中凹陷区和南部沙垒田凸起区低阻油层段泥质更多,泥质胶结作用更为普遍,使得泥质多以条带状、纤维状和鳞片状存在于粒间孔隙,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孔隙结构,对低阻油层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8年06期 v.33;No.173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徐佑德;

    利用钻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油气输导要素及输导样式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发育断层、毯砂、风化淋滤层3种油气输导单元,形成了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走滑断层等3种有效输导样式,控制了油气向盆缘凸起区大规模运移。根据车排子凸起东西两翼油藏在油源、输导要素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毯砂-风化淋滤层和走滑断层油气运移、断阶带优储聚集"的近源运聚模式及"毯砂-风化淋滤层油气运移、斜坡区优储聚集"的远源运聚模式。

    2018年06期 v.33;No.173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徐佑德;

    利用钻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油气输导要素及输导样式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发育断层、毯砂、风化淋滤层3种油气输导单元,形成了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走滑断层等3种有效输导样式,控制了油气向盆缘凸起区大规模运移。根据车排子凸起东西两翼油藏在油源、输导要素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毯砂-风化淋滤层和走滑断层油气运移、断阶带优储聚集"的近源运聚模式及"毯砂-风化淋滤层油气运移、斜坡区优储聚集"的远源运聚模式。

    2018年06期 v.33;No.173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石油工程

  • 基于灰度关联法的陆相页岩脆性评价新方法

    李帅;陈军斌;刘京;李育;曹毅;聂向荣;

    利用RTR-1000岩石三轴测试系统和X射线衍射仪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陆相页岩10块岩心进行力学性质和矿物组分测试,采用灰度关联法确定影响页岩脆性的主要矿物及其在脆性评价时所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结合页岩矿物组分和其脆性影响系数的脆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W区块L井页岩层段进行脆性评价,指导该井压裂设计。结果表明,W区块陆相页岩中含量较高的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伊利石、白云石、透辉石、绿泥石、菱铁矿7种矿物,其在脆性评价中所占权重依次为0. 136、0. 117、0. 138、0. 173、0. 145、0. 136、0. 157,权重相差不超过0. 06,说明该区块页岩脆性评价时7种矿物对脆性的贡献均应考虑;新的脆性评价模型可快速建立页岩储层脆性指数剖面,优选出高脆性段,为储层压裂施工提供一定依据。

    2018年06期 v.33;No.173 42-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2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度关联法的陆相页岩脆性评价新方法

    李帅;陈军斌;刘京;李育;曹毅;聂向荣;

    利用RTR-1000岩石三轴测试系统和X射线衍射仪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陆相页岩10块岩心进行力学性质和矿物组分测试,采用灰度关联法确定影响页岩脆性的主要矿物及其在脆性评价时所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结合页岩矿物组分和其脆性影响系数的脆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W区块L井页岩层段进行脆性评价,指导该井压裂设计。结果表明,W区块陆相页岩中含量较高的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伊利石、白云石、透辉石、绿泥石、菱铁矿7种矿物,其在脆性评价中所占权重依次为0. 136、0. 117、0. 138、0. 173、0. 145、0. 136、0. 157,权重相差不超过0. 06,说明该区块页岩脆性评价时7种矿物对脆性的贡献均应考虑;新的脆性评价模型可快速建立页岩储层脆性指数剖面,优选出高脆性段,为储层压裂施工提供一定依据。

    2018年06期 v.33;No.173 42-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2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电容电阻模型的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研究

    邹威;窦宏恩;秦国省;孙丽丽;吕考考;

    为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的大小,针对目前电容电阻模型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不准确的问题,考虑电容电阻模型中采液指数的变化,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确定了产液量递推式中的时间常数,建立了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并利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得到井间连通系数,将目前电容电阻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油田整个开发阶段。实例应用表明,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示踪剂结果吻合程度更高,可以用来识别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

    2018年06期 v.33;No.17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电容电阻模型的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研究

    邹威;窦宏恩;秦国省;孙丽丽;吕考考;

    为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的大小,针对目前电容电阻模型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不准确的问题,考虑电容电阻模型中采液指数的变化,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确定了产液量递推式中的时间常数,建立了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并利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得到井间连通系数,将目前电容电阻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油田整个开发阶段。实例应用表明,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示踪剂结果吻合程度更高,可以用来识别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

    2018年06期 v.33;No.17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注空气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实验研究

    赵庆辉;冷光耀;彭旭;

    为改善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利用热采比例物理模型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分析等设备,在室内开展了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溶解空气后的原油体积系数增大、黏度降低,原油的气体溶解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大;空气中的氧气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放出热量,并且温度和压力越高,放热量越大。未反应的N2及生成的CO2等烟气起到增压助排、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热效率等作用,改善了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低温氧化反应后原油的轻质组分减少、重质组分增加,黏度有增大趋势,但高温条件下对空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影响不大。与常规蒸汽吞吐方式相比,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方式可提高周期油汽比、回采水率和采出程度。

    2018年06期 v.33;No.17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注空气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实验研究

    赵庆辉;冷光耀;彭旭;

    为改善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利用热采比例物理模型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分析等设备,在室内开展了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溶解空气后的原油体积系数增大、黏度降低,原油的气体溶解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大;空气中的氧气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放出热量,并且温度和压力越高,放热量越大。未反应的N2及生成的CO2等烟气起到增压助排、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热效率等作用,改善了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低温氧化反应后原油的轻质组分减少、重质组分增加,黏度有增大趋势,但高温条件下对空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影响不大。与常规蒸汽吞吐方式相比,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方式可提高周期油汽比、回采水率和采出程度。

    2018年06期 v.33;No.17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陕北旦八油区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乔林胜;白海涛;马云;郭学辉;白远;

    为了解决旦八油区长6储层部分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不够的问题,通过对该储层注入水和地层水水质分析,研究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及固相颗粒和乳化油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分析注水井堵塞原因,提出负压返吐的解堵方法并进行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储层注入水和地层水都属于CaCl_2水型,注入水矿化度(27 226. 73 mg/L)高于储层临界矿化度(3 556. 54 mg/L),不会引起储层水敏伤害。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存在较强的CaCO_3结垢趋势。固相颗粒存在侵入伤害和外滤饼堵塞伤害。乳化油伤害主要以注入端面堵塞为主。负压返吐解堵方法能够使岩心渗透率恢复至原始的73. 81%,并且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2018年06期 v.33;No.173 60-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陕北旦八油区注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乔林胜;白海涛;马云;郭学辉;白远;

    为了解决旦八油区长6储层部分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不够的问题,通过对该储层注入水和地层水水质分析,研究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及固相颗粒和乳化油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分析注水井堵塞原因,提出负压返吐的解堵方法并进行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储层注入水和地层水都属于CaCl_2水型,注入水矿化度(27 226. 73 mg/L)高于储层临界矿化度(3 556. 54 mg/L),不会引起储层水敏伤害。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存在较强的CaCO_3结垢趋势。固相颗粒存在侵入伤害和外滤饼堵塞伤害。乳化油伤害主要以注入端面堵塞为主。负压返吐解堵方法能够使岩心渗透率恢复至原始的73. 81%,并且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2018年06期 v.33;No.173 60-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注水开发对碎屑岩储层物性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刘学;刘英宪;陈存良;吴春新;钱赓;

    针对渤海油田碎屑岩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黏土矿物的含量及构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储层的物性及油田开发效果的问题,采用注水模拟实验、岩心观测、扫描电镜、密闭取芯等手段对水驱前后储层孔隙度、孔隙结构、渗透率、岩心电阻增大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孔隙度基本不发生改变。渗透率为(200~400)×10~(-3)μm~2的储层注水后期渗透率呈上升趋势,电阻增大率指数以及饱和指数下降,孔隙结构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为(20~100)×10~(-3)μm~2的储层在注水后期渗透率呈下降趋势,电阻增大率指数以及饱和指数上升,孔隙结构变化幅度较大。

    2018年06期 v.33;No.173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注水开发对碎屑岩储层物性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刘学;刘英宪;陈存良;吴春新;钱赓;

    针对渤海油田碎屑岩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黏土矿物的含量及构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储层的物性及油田开发效果的问题,采用注水模拟实验、岩心观测、扫描电镜、密闭取芯等手段对水驱前后储层孔隙度、孔隙结构、渗透率、岩心电阻增大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孔隙度基本不发生改变。渗透率为(200~400)×10~(-3)μm~2的储层注水后期渗透率呈上升趋势,电阻增大率指数以及饱和指数下降,孔隙结构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为(20~100)×10~(-3)μm~2的储层在注水后期渗透率呈下降趋势,电阻增大率指数以及饱和指数上升,孔隙结构变化幅度较大。

    2018年06期 v.33;No.173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多通道连续油管地面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叶勤友;

    利用连续油管开发了一种多通道连续油管地面分层注水系统,其中3个通道由捆扎成束的连续油管的内部通道构成,铠装连续油管置于另一个连续油管之中,利用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第4个通道。对连续油管进行了强度设计,并设计了相应的可钻桥塞、多功能密封接头、多通道分层注水井口以及相应的分层注水工艺,形成了一种多通道、多地层同时进行地面分层注水的技术,注水极限深度可达2 299 m。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解决常规地面分层注水层数少的技术难题,实现三层同时注水。所开发的可钻桥塞与插管密封配套技术可延长封隔器密封寿命,可简便、快捷地实现地面验封和分层水量地面调配等操作。

    2018年06期 v.33;No.17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通道连续油管地面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叶勤友;

    利用连续油管开发了一种多通道连续油管地面分层注水系统,其中3个通道由捆扎成束的连续油管的内部通道构成,铠装连续油管置于另一个连续油管之中,利用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第4个通道。对连续油管进行了强度设计,并设计了相应的可钻桥塞、多功能密封接头、多通道分层注水井口以及相应的分层注水工艺,形成了一种多通道、多地层同时进行地面分层注水的技术,注水极限深度可达2 299 m。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解决常规地面分层注水层数少的技术难题,实现三层同时注水。所开发的可钻桥塞与插管密封配套技术可延长封隔器密封寿命,可简便、快捷地实现地面验封和分层水量地面调配等操作。

    2018年06期 v.33;No.17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Unity 3D的钻井工程三维动态仿真

    霍爱清;李少辉;李浩平;

    以石油钻井井场为原型,对井场的设备布局、结构、运动过程等进行剖析,实现对石油钻井井场设备的动态仿真。通过3D max软件建立了井场的三维模型、优化模型并且搭建出整个井场的虚拟场景,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Unity 3D软件中,并且利用Unity 3D软件建立沙漠地形、天空、树木等虚拟场景的必需元素。借助软件自带的脚本编程功能和物理引擎对石油井场的设备运动进行动态仿真和交互设计,实现了对虚拟场景中的设备模型平移、后退、旋转等运动控制,完成了石油钻井八大作业系统。起升钻柱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钻井工程三维动态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三维性、交互性和逼真性,为建立石油钻井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奠定了基础。

    2018年06期 v.33;No.173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Unity 3D的钻井工程三维动态仿真

    霍爱清;李少辉;李浩平;

    以石油钻井井场为原型,对井场的设备布局、结构、运动过程等进行剖析,实现对石油钻井井场设备的动态仿真。通过3D max软件建立了井场的三维模型、优化模型并且搭建出整个井场的虚拟场景,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Unity 3D软件中,并且利用Unity 3D软件建立沙漠地形、天空、树木等虚拟场景的必需元素。借助软件自带的脚本编程功能和物理引擎对石油井场的设备运动进行动态仿真和交互设计,实现了对虚拟场景中的设备模型平移、后退、旋转等运动控制,完成了石油钻井八大作业系统。起升钻柱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钻井工程三维动态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三维性、交互性和逼真性,为建立石油钻井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奠定了基础。

    2018年06期 v.33;No.173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CA的遗传神经网络在套损预测中的应用

    黄军;孟凡顺;张旭;杨冠雨;

    为有效预测套损发生,掌握油水井套管的状况,减小套损所带来的损失,基于大庆油田南一区井网的现有资料,综合分析采集到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将得到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用遗传算法确定了网络的最佳初始权值和阈值,最后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油井和水井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85%和82. 5%,证明经过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8年06期 v.33;No.173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CA的遗传神经网络在套损预测中的应用

    黄军;孟凡顺;张旭;杨冠雨;

    为有效预测套损发生,掌握油水井套管的状况,减小套损所带来的损失,基于大庆油田南一区井网的现有资料,综合分析采集到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将得到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用遗传算法确定了网络的最佳初始权值和阈值,最后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油井和水井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85%和82. 5%,证明经过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8年06期 v.33;No.173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张绍辉;张成明;潘若生;耿笑然;柏明星;

    针对CO_2驱油藏开发过程中注入井井筒完整性进行分析,将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评价分为井口、管柱及井筒三大单元,给出了井筒完整性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完整性风险影响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风险矩阵法建立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价模型,确定注入井井筒完整性风险值和风险等级。利用以上方法对吉林油田某CO_2驱注气井井筒完整性进行评价,确定了井筒完整性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价有助于降低注入井安全事故风险,能够有效指导CO_2驱安全施工和完整性风险管理。

    2018年06期 v.33;No.173 90-9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张绍辉;张成明;潘若生;耿笑然;柏明星;

    针对CO_2驱油藏开发过程中注入井井筒完整性进行分析,将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评价分为井口、管柱及井筒三大单元,给出了井筒完整性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完整性风险影响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风险矩阵法建立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价模型,确定注入井井筒完整性风险值和风险等级。利用以上方法对吉林油田某CO_2驱注气井井筒完整性进行评价,确定了井筒完整性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注入井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价有助于降低注入井安全事故风险,能够有效指导CO_2驱安全施工和完整性风险管理。

    2018年06期 v.33;No.173 90-9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空气泡沫驱腐蚀因素与腐蚀性灰色关联分析

    李志坪;饶天利;曹瑛;龙永福;宋文皎;陈超灵;梁雷;刘祥;

    结合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空气泡沫驱的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开展了空气泡沫驱腐蚀性因素(如:O_2含量、CO_2含量、压力、p H值、温度、矿化度等)对腐蚀的影响研究,利用灰色理论分析方法,明确了空气泡沫驱对系统造成腐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空气泡沫驱系统压力、温度、氧气的含量越高,腐蚀性越强;体系偏酸或偏碱都会加快腐蚀,在p H值为8时,腐蚀速率较小;矿化度、CO_2含量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对腐蚀影响较小。空气泡沫驱系统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的综合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pH值、温度、O_2含量、CO_2含量、压力、矿化度,表明pH值、温度、O_2含量为空气泡沫驱对系统造成腐蚀的主要因素。

    2018年06期 v.33;No.17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空气泡沫驱腐蚀因素与腐蚀性灰色关联分析

    李志坪;饶天利;曹瑛;龙永福;宋文皎;陈超灵;梁雷;刘祥;

    结合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空气泡沫驱的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开展了空气泡沫驱腐蚀性因素(如:O_2含量、CO_2含量、压力、p H值、温度、矿化度等)对腐蚀的影响研究,利用灰色理论分析方法,明确了空气泡沫驱对系统造成腐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空气泡沫驱系统压力、温度、氧气的含量越高,腐蚀性越强;体系偏酸或偏碱都会加快腐蚀,在p H值为8时,腐蚀速率较小;矿化度、CO_2含量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对腐蚀影响较小。空气泡沫驱系统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的综合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pH值、温度、O_2含量、CO_2含量、压力、矿化度,表明pH值、温度、O_2含量为空气泡沫驱对系统造成腐蚀的主要因素。

    2018年06期 v.33;No.17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电絮凝处理压裂返排液中絮体及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

    杨博丽;张冕;王保国;

    利用絮体分形理论阐述了电絮凝处理胍胶压裂返排液中颗粒絮体和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研究了电絮凝时间对其形成的影响,用分形维数表征了处理时间对二者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絮体形态、气泡粒径与其分形维数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絮体分形维数Df达到1. 90后稳定,絮体聚集更加紧实,易于沉降;气泡的分形维数Df快速达到2. 0后不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变化,其当量圆直径为36. 1~49. 9μm,产生微气浮作用,强化了絮体的快速分离。

    2018年06期 v.33;No.173 100-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电絮凝处理压裂返排液中絮体及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

    杨博丽;张冕;王保国;

    利用絮体分形理论阐述了电絮凝处理胍胶压裂返排液中颗粒絮体和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研究了电絮凝时间对其形成的影响,用分形维数表征了处理时间对二者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絮体形态、气泡粒径与其分形维数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絮体分形维数Df达到1. 90后稳定,絮体聚集更加紧实,易于沉降;气泡的分形维数Df快速达到2. 0后不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变化,其当量圆直径为36. 1~49. 9μm,产生微气浮作用,强化了絮体的快速分离。

    2018年06期 v.33;No.173 100-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化学与化工

  • 高抗剪切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

    陈文娟;王秀军;胡科;朱玥王君;张健;王洪;

    针对目前线性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抗剪切性能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具备三维立体球形母核及两性离子功能链段的超支化聚合物,该聚合物由高分子核聚醚(HPG)母核、聚丙烯酰胺(HPAM)、聚丙烯酸及聚2-(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溴代甜菜碱(C10AM)链段组成。考察了聚合时间(T1)、引发剂用量(M[O])、HPG用量(MHPG)、水解烘干温度(t)、C10AM用量(MC10AM)等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1HNM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溶解、增黏、抗剪切、抗盐及抗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聚合条件为:T1=5. 5 h、M[O]=60 mg、MHPG=20 mg、t=120℃、MC10AM=150 mg。在9 374. 13 mg/L的矿化水中,HPG-HPAM-C10AM聚合物基本溶解时间均小于50 min,2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黏度可达到37. 7 m Pa·s,Waring搅拌器1档剪切20 s后黏度保留率高达70%,老化90 d黏度保留率为76%,均优于未改性HPAM聚合物。

    2018年06期 v.33;No.173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抗剪切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

    陈文娟;王秀军;胡科;朱玥王君;张健;王洪;

    针对目前线性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抗剪切性能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具备三维立体球形母核及两性离子功能链段的超支化聚合物,该聚合物由高分子核聚醚(HPG)母核、聚丙烯酰胺(HPAM)、聚丙烯酸及聚2-(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溴代甜菜碱(C10AM)链段组成。考察了聚合时间(T1)、引发剂用量(M[O])、HPG用量(MHPG)、水解烘干温度(t)、C10AM用量(MC10AM)等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1HNM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溶解、增黏、抗剪切、抗盐及抗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聚合条件为:T1=5. 5 h、M[O]=60 mg、MHPG=20 mg、t=120℃、MC10AM=150 mg。在9 374. 13 mg/L的矿化水中,HPG-HPAM-C10AM聚合物基本溶解时间均小于50 min,2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黏度可达到37. 7 m Pa·s,Waring搅拌器1档剪切20 s后黏度保留率高达70%,老化90 d黏度保留率为76%,均优于未改性HPAM聚合物。

    2018年06期 v.33;No.173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连续动态多重光散射法评价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稳定性

    马超;苏超;周超;潘蕾茗;徐生江;叶成;孙晓瑞;

    采用多重光散射仪(AGS)持续测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静置不同时间的背散射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油基钻井液在不同时间内的综合稳定性。研究了密度、NaCl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及CaSO4污染对油基钻井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不稳定是由于加重剂等固相粒子沉降引起样品池的顶部有清液层析出,底部有一定团聚沉淀形成;随着密度的增加(2. 0~2. 6 g/cm3),钻井液的综合稳定性增强,说明加重剂固相的增加并不是导致钻井液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钻井液中的乳化润湿体系有很大的关系。NaCl质量分数增加(3%~12%)对钻井液稳定性影响不大; CaCl2质量分数增加(5%~25%),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增加; CaSO4浓度的增加对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影响较为复杂,在高浓度(15%)和低浓度(3%~10%)钻井液稳定性均会降低,质量分数为12%时钻井液的稳定性最好。

    2018年06期 v.33;No.173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连续动态多重光散射法评价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稳定性

    马超;苏超;周超;潘蕾茗;徐生江;叶成;孙晓瑞;

    采用多重光散射仪(AGS)持续测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静置不同时间的背散射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油基钻井液在不同时间内的综合稳定性。研究了密度、NaCl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及CaSO4污染对油基钻井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不稳定是由于加重剂等固相粒子沉降引起样品池的顶部有清液层析出,底部有一定团聚沉淀形成;随着密度的增加(2. 0~2. 6 g/cm3),钻井液的综合稳定性增强,说明加重剂固相的增加并不是导致钻井液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钻井液中的乳化润湿体系有很大的关系。NaCl质量分数增加(3%~12%)对钻井液稳定性影响不大; CaCl2质量分数增加(5%~25%),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增加; CaSO4浓度的增加对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影响较为复杂,在高浓度(15%)和低浓度(3%~10%)钻井液稳定性均会降低,质量分数为12%时钻井液的稳定性最好。

    2018年06期 v.33;No.173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电子工程及自动化

  • IGCT驱动电路散热分析与研究

    宋阳;于磊;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是将封装好的门极换流晶闸管(GCT)通过印制电路板(PCB)集成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作为承载体的PCB的散热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路的可靠工作。根据IGCT的结构特点和电路原理设计了一套完整的PCB版图,研究驱动电路PCB的散热特性,利用Flotherm软件对GCT芯片及驱动电路板进行热分析,建立散热模型,完成IGCT整体热仿真,提出了外加强制风冷散热器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对不同散热片厚度下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将自然对流和强制风冷散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气冷方案满足IGCT整体散热要求,为整个IGCT可靠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8年06期 v.33;No.173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IGCT驱动电路散热分析与研究

    宋阳;于磊;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是将封装好的门极换流晶闸管(GCT)通过印制电路板(PCB)集成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作为承载体的PCB的散热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路的可靠工作。根据IGCT的结构特点和电路原理设计了一套完整的PCB版图,研究驱动电路PCB的散热特性,利用Flotherm软件对GCT芯片及驱动电路板进行热分析,建立散热模型,完成IGCT整体热仿真,提出了外加强制风冷散热器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对不同散热片厚度下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将自然对流和强制风冷散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气冷方案满足IGCT整体散热要求,为整个IGCT可靠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8年06期 v.33;No.173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33卷(1—6期)总目次

    <正>~~

    2018年06期 v.33;No.173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33卷(1—6期)总目次

    <正>~~

    2018年06期 v.33;No.173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采编平台变更公告

    <正>自2017年11月15日本刊采编平台网站域名由http://www. xsdxbzk. com变更为http://xasy. cbpt. cnki. net。敬请广大作者到新的采编平台上投稿。特此公告。原采编平台不再接受新投稿件。之前投往旧平台的稿件作者可登录http://xbzr. xsyu.

    2018年06期 v.33;No.173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采编平台变更公告

    <正>自2017年11月15日本刊采编平台网站域名由http://www. xsdxbzk. com变更为http://xasy. cbpt. cnki. net。敬请广大作者到新的采编平台上投稿。特此公告。原采编平台不再接受新投稿件。之前投往旧平台的稿件作者可登录http://xbzr. xsyu.

    2018年06期 v.33;No.173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

    2018年06期 v.33;No.173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

    2018年06期 v.33;No.173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