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梦娜;罗安湘;李军;时孜伟;赵靖舟;邵晓州;耳闯;白卓立;
运用ZEISS双通道荧光-透射光显微镜、雷尼绍inVia Relflex型显微拉曼光谱仪和Linkam MDS-600冷热台,对研究区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均一温度/冰点温度和古压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研究区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厘定了石油的充注史,恢复了长9油层组原油充注时的动力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盐水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内的裂隙中,其次在石英次生加大边、胶结物和穿石英颗粒的裂纹中。与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古压力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主要为长7烃源岩生烃增压驱动的一期石油充注,对应地质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晚期(105~125Ma),其中石英颗粒内裂隙中与石油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05~130℃,古压力系数集中在1.0~1.5;石英次生加大边及胶结物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00~125℃,古压力系数集中在1.1~1.3;穿石英颗粒裂纹的主要分布在120~130℃,古压力系数集中在1.2~1.4;总体上充注次序为石英次生加大边及胶结物略早于石英颗粒内裂纹略早于穿石英颗粒裂纹。
2018年03期 v.33;No.170 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梦娜;罗安湘;李军;时孜伟;赵靖舟;邵晓州;耳闯;白卓立;
运用ZEISS双通道荧光-透射光显微镜、雷尼绍inVia Relflex型显微拉曼光谱仪和Linkam MDS-600冷热台,对研究区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均一温度/冰点温度和古压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研究区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厘定了石油的充注史,恢复了长9油层组原油充注时的动力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盐水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内的裂隙中,其次在石英次生加大边、胶结物和穿石英颗粒的裂纹中。与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古压力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主要为长7烃源岩生烃增压驱动的一期石油充注,对应地质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晚期(105~125Ma),其中石英颗粒内裂隙中与石油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05~130℃,古压力系数集中在1.0~1.5;石英次生加大边及胶结物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00~125℃,古压力系数集中在1.1~1.3;穿石英颗粒裂纹的主要分布在120~130℃,古压力系数集中在1.2~1.4;总体上充注次序为石英次生加大边及胶结物略早于石英颗粒内裂纹略早于穿石英颗粒裂纹。
2018年03期 v.33;No.170 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保柱;王飞龙;汤国民;周园园;姚佳;陈磊;
为理清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一步明确其生烃潜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现有资料,利用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手段对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庙西北洼目前沉积了东二段、东三段和沙一段3套烃源岩,整体都属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形成的II干酪根;东二段有机质丰度为中等,虽沉积厚度最大,中心位置已经超过700 m,但绝大部分未进入生烃门限,东三段和沙一段沉积厚度相对较小,最大值仅有500 m和350 m,但平均厚度都已超过50 m,且都已进入生烃门限,中心位置都处于生气阶段,是庙西北洼的主力供烃源岩。
2018年03期 v.33;No.170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保柱;王飞龙;汤国民;周园园;姚佳;陈磊;
为理清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一步明确其生烃潜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现有资料,利用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手段对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庙西北洼目前沉积了东二段、东三段和沙一段3套烃源岩,整体都属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形成的II干酪根;东二段有机质丰度为中等,虽沉积厚度最大,中心位置已经超过700 m,但绝大部分未进入生烃门限,东三段和沙一段沉积厚度相对较小,最大值仅有500 m和350 m,但平均厚度都已超过50 m,且都已进入生烃门限,中心位置都处于生气阶段,是庙西北洼的主力供烃源岩。
2018年03期 v.33;No.170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司庆红;司马献章;张超;王善博;曲凯;孙卫志;李中明;
以钻孔编录为基础查明义马地区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特征,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孔渗测试、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从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和含气性方面展开上古生界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评价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生烃条件并优选页岩气有利目标层。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平均厚度为7.88~24.80 m,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脆性系数集中分布在40%~60%,纳米-微米级裂缝和粒间-粒内微小孔发育,孔隙度平均2.2%,埋深在1 800 m以浅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渗透率大于0.1×10~(-3)μm~2,吸附气含量为1.15~1.84 m~3/t。优选埋深在600~1 800 m的山2段和山1—太1段为页岩气有利目标层。
2018年03期 v.33;No.170 16-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司庆红;司马献章;张超;王善博;曲凯;孙卫志;李中明;
以钻孔编录为基础查明义马地区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特征,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孔渗测试、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从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和含气性方面展开上古生界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评价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生烃条件并优选页岩气有利目标层。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平均厚度为7.88~24.80 m,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脆性系数集中分布在40%~60%,纳米-微米级裂缝和粒间-粒内微小孔发育,孔隙度平均2.2%,埋深在1 800 m以浅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渗透率大于0.1×10~(-3)μm~2,吸附气含量为1.15~1.84 m~3/t。优选埋深在600~1 800 m的山2段和山1—太1段为页岩气有利目标层。
2018年03期 v.33;No.170 16-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芸;杨仓;张承志;唐闻强;李岩;
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动力学模拟方法,判识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气能力,建立煤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动态模拟生气过程。研究认为,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属于中—好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具有煤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主要经历早三叠期和侏罗—白垩系二次生气高峰期,新生界沉积后基本没有生烃发生;煤成气藏未来的勘探重点在曲堤潜山构造带的东北部构造高点部分和局部高点部位、王判镇潜山带小而丰的甜点型气藏、济阳地堑东部的白桥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和西南缓坡带的靠近曲堤地堑一侧的部位。
2018年03期 v.33;No.170 23-2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芸;杨仓;张承志;唐闻强;李岩;
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动力学模拟方法,判识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气能力,建立煤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动态模拟生气过程。研究认为,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属于中—好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具有煤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主要经历早三叠期和侏罗—白垩系二次生气高峰期,新生界沉积后基本没有生烃发生;煤成气藏未来的勘探重点在曲堤潜山构造带的东北部构造高点部分和局部高点部位、王判镇潜山带小而丰的甜点型气藏、济阳地堑东部的白桥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和西南缓坡带的靠近曲堤地堑一侧的部位。
2018年03期 v.33;No.170 23-2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明录;丁明才;姚军;徐思南;李轩;
考虑页岩气黏性流动、Knudsen扩散、吸附气表面扩散和解吸等渗流机理,建立了页岩气在基质孔隙中的渗流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包含由基质、水力诱导裂缝和水力裂缝组成的压裂改造区(SRV)和只含基质的未改造区(USRV)。采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和拟牛顿迭代法求解,得到页岩气藏压力分布和页岩气累积产量,并分析了参数敏感性。在纳米级孔隙中,吸附气表面扩散是页岩气主要渗流机理;而且孔隙半径越小,吸附气表面扩散对页岩气累积产量影响越大。
2018年03期 v.33;No.170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吴明录;丁明才;姚军;徐思南;李轩;
考虑页岩气黏性流动、Knudsen扩散、吸附气表面扩散和解吸等渗流机理,建立了页岩气在基质孔隙中的渗流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包含由基质、水力诱导裂缝和水力裂缝组成的压裂改造区(SRV)和只含基质的未改造区(USRV)。采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和拟牛顿迭代法求解,得到页岩气藏压力分布和页岩气累积产量,并分析了参数敏感性。在纳米级孔隙中,吸附气表面扩散是页岩气主要渗流机理;而且孔隙半径越小,吸附气表面扩散对页岩气累积产量影响越大。
2018年03期 v.33;No.170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谷潇雨;王朝明;蒲春生;景成;何延龙;黄飞飞;Nasir Khan;陆雷超;
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岩心润湿性与孔隙微观结构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渗透率与水驱速度对裂缝性致密岩心样品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长8岩心属弱亲水砂岩,不同渗透率样品的孔隙尺寸分布范围(亚微米-微米级)属同一量级,峰值尺寸差异不大,但岩心渗透率越高,三维孔喉连通性越强;水驱速度相同时,受岩石孔隙连通性的影响,裂缝性岩心动态渗吸采出程度与基质渗透率正相关;水驱速度不同时,基质渗透率越高,裂缝系统内黏滞阻力越高,对应的最优水驱速度越高;对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而言,应选择合理的水驱速度,裂缝系统内水驱速度过快时,将抑制基质系统的逆向渗吸作用,从而大大降低动态渗吸采出程度,使得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
2018年03期 v.33;No.17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谷潇雨;王朝明;蒲春生;景成;何延龙;黄飞飞;Nasir Khan;陆雷超;
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岩心润湿性与孔隙微观结构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渗透率与水驱速度对裂缝性致密岩心样品动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长8岩心属弱亲水砂岩,不同渗透率样品的孔隙尺寸分布范围(亚微米-微米级)属同一量级,峰值尺寸差异不大,但岩心渗透率越高,三维孔喉连通性越强;水驱速度相同时,受岩石孔隙连通性的影响,裂缝性岩心动态渗吸采出程度与基质渗透率正相关;水驱速度不同时,基质渗透率越高,裂缝系统内黏滞阻力越高,对应的最优水驱速度越高;对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而言,应选择合理的水驱速度,裂缝系统内水驱速度过快时,将抑制基质系统的逆向渗吸作用,从而大大降低动态渗吸采出程度,使得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
2018年03期 v.33;No.17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柴汝宽;刘月田;王俊强;辛晶;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储层中油水两相共同流动,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应力敏感性同时存在。基于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基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和岩石本体有效应力理论为基础的应力敏感性的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模型,实例验证了该产能模型的准确性。与其他4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模型误差较小,能较好描述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说明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2018年03期 v.33;No.17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柴汝宽;刘月田;王俊强;辛晶;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储层中油水两相共同流动,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应力敏感性同时存在。基于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基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和岩石本体有效应力理论为基础的应力敏感性的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模型,实例验证了该产能模型的准确性。与其他4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模型误差较小,能较好描述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说明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2018年03期 v.33;No.17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倪军;党海龙;庞振宇;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盒8储层水平井开发地质下限,寻找适合水平井高效开发有利区,采用经济极限产量法,利用水平井单井投资成本、气井产气量等参数,对研究区水平井进行经济评价,并与致密砂岩储层实际地质特征相结合,建立适合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水平井有效开发的储层厚度、物性、含气性和电性下限标准,为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高效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经济极限渗透率为0.28×10~(-3)μm~2,经济极限孔隙度为8.85%,含气饱和度下限为53.4%,声波时差下限为230μs/m,电阻率下限为29.5Ω·m,密度下限为2.55 g/cm~3,泥质含量下限为14%。
2018年03期 v.33;No.17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倪军;党海龙;庞振宇;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盒8储层水平井开发地质下限,寻找适合水平井高效开发有利区,采用经济极限产量法,利用水平井单井投资成本、气井产气量等参数,对研究区水平井进行经济评价,并与致密砂岩储层实际地质特征相结合,建立适合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水平井有效开发的储层厚度、物性、含气性和电性下限标准,为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高效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经济极限渗透率为0.28×10~(-3)μm~2,经济极限孔隙度为8.85%,含气饱和度下限为53.4%,声波时差下限为230μs/m,电阻率下限为29.5Ω·m,密度下限为2.55 g/cm~3,泥质含量下限为14%。
2018年03期 v.33;No.17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亚兵;周福建;宋梓语;梁星原;黄怡潇;
塔里木油田克深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超深、高温、高压、低渗等特点,支撑剂粒径优选对水力裂缝产能有较大影响。使用最新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评价设备FCS-842,以地层条件下的全直径岩心加工的岩板为导流面,主要研究了闭合时间、压裂液破胶液、支撑剂粒径及不同粒径组合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裂缝闭合24 h后导流能力相对稳定,单一粒径支撑剂导流能力随支撑剂粒径增大而增大,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导流能力受小粒径支撑剂影响较大,实验中泵入压裂液破胶液导致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平均下降了32%。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的导流能力经验公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根据文中提出的支撑剂优选原则以及库车山前储层特征和现场施工情况,推荐使用30/50目、40/70目质量比为1∶1的支撑剂组合来进行水力压裂施工。
2018年03期 v.33;No.17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赵亚兵;周福建;宋梓语;梁星原;黄怡潇;
塔里木油田克深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超深、高温、高压、低渗等特点,支撑剂粒径优选对水力裂缝产能有较大影响。使用最新的支撑剂导流能力评价设备FCS-842,以地层条件下的全直径岩心加工的岩板为导流面,主要研究了闭合时间、压裂液破胶液、支撑剂粒径及不同粒径组合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裂缝闭合24 h后导流能力相对稳定,单一粒径支撑剂导流能力随支撑剂粒径增大而增大,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导流能力受小粒径支撑剂影响较大,实验中泵入压裂液破胶液导致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平均下降了32%。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的导流能力经验公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根据文中提出的支撑剂优选原则以及库车山前储层特征和现场施工情况,推荐使用30/50目、40/70目质量比为1∶1的支撑剂组合来进行水力压裂施工。
2018年03期 v.33;No.17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涛;张德富;程宏杰;王晓光;冯国庆;赵玉龙;
基于稠油热采的物理过程,利用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建立考虑应力敏感的稠油热采试井解释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摄动变换法求解得到模型在拉氏空间的解析解,再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得到实空间的数值解,绘制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与无因次时间的特征曲线,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该试井模型曲线可划分为5个流动阶段;考虑应力敏感影响时,内区与外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翘",外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高于斜率为(1-n)/(3-n)的直线,应力敏感系数越大,偏离幅度越大;幂律指数越小,外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幅度越大。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储层的应力敏感特征,指导存在应力敏感效应的稠油热采试井资料的解释与研究。
2018年03期 v.33;No.17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涛;张德富;程宏杰;王晓光;冯国庆;赵玉龙;
基于稠油热采的物理过程,利用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建立考虑应力敏感的稠油热采试井解释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摄动变换法求解得到模型在拉氏空间的解析解,再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得到实空间的数值解,绘制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与无因次时间的特征曲线,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该试井模型曲线可划分为5个流动阶段;考虑应力敏感影响时,内区与外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翘",外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高于斜率为(1-n)/(3-n)的直线,应力敏感系数越大,偏离幅度越大;幂律指数越小,外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幅度越大。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储层的应力敏感特征,指导存在应力敏感效应的稠油热采试井资料的解释与研究。
2018年03期 v.33;No.17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洪生;
为进一步认识聚合物驱后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天然岩心铸体薄片真实孔喉为基础制作微观仿真模型,采用微观模型驱油实验以及图片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渗透率模型水驱后、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驱后剩余油以簇状、柱状分布为主,少部分以膜状、孤岛状和盲端/角隅状分布;聚合物驱对各个形态剩余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驱替效果,对簇状、盲端/角隅状剩余油驱替效果尤为明显;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形态仍以簇状、柱状剩余油为主,膜状、孤岛状剩余油比例上升明显。
2018年03期 v.33;No.17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洪生;
为进一步认识聚合物驱后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天然岩心铸体薄片真实孔喉为基础制作微观仿真模型,采用微观模型驱油实验以及图片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渗透率模型水驱后、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驱后剩余油以簇状、柱状分布为主,少部分以膜状、孤岛状和盲端/角隅状分布;聚合物驱对各个形态剩余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驱替效果,对簇状、盲端/角隅状剩余油驱替效果尤为明显;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形态仍以簇状、柱状剩余油为主,膜状、孤岛状剩余油比例上升明显。
2018年03期 v.33;No.17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曹继鹏;王文珍;贾新刚;
以1-甲基咪唑和2-溴乙醇为原料合成了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2-羟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OH-C_2im]Br),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将合成产物用于催化二氧化碳(CO_2)和环氧丙烷(PO)合成环状碳酸丙烯酯(PC),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压力为2.0 MPa,温度为115℃,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催化效果最好。通过用波函数Multiwfn 3.4.1和VMD 1.9分析离子液体分子表面静电势(ESP)和平均局部离子化能(ALIE),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下计算反应路径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合成产物催化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当离子液体参与反应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2018年03期 v.33;No.170 75-7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继鹏;王文珍;贾新刚;
以1-甲基咪唑和2-溴乙醇为原料合成了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2-羟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OH-C_2im]Br),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将合成产物用于催化二氧化碳(CO_2)和环氧丙烷(PO)合成环状碳酸丙烯酯(PC),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压力为2.0 MPa,温度为115℃,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催化效果最好。通过用波函数Multiwfn 3.4.1和VMD 1.9分析离子液体分子表面静电势(ESP)和平均局部离子化能(ALIE),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下计算反应路径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合成产物催化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当离子液体参与反应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2018年03期 v.33;No.170 75-7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尚丹森;侯吉瑞;马云飞;
综合考虑了碱、活性剂、聚合物对三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评价复合体系乳化性能Ie的方法,并评价了基于乳化性能设计的配方1和常规超低界面张力配方2的乳化性能;为对比配方1和配方2的驱油效果,研究乳化作用对洗油效率的影响,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乳化性能Ie为0.689,高于配方2的0.462;界面张力非超低,但乳化性能更好的配方1的驱油效果不亚于常规超低界面张力配方2;在300×10~(-3)μm~2、800×10~(-3)μm~2和1 200×10~(-3)μm~2渗透率级别下,渗透率越高,配方1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最高可比配方2高5%左右;配方1的残余阻力系数高于配方2,且渗透率越低,配方1残余阻力系数越高;原油乳化后形成的乳状液能够有效启动盲端残余油和簇状残余油。
2018年03期 v.33;No.17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尚丹森;侯吉瑞;马云飞;
综合考虑了碱、活性剂、聚合物对三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评价复合体系乳化性能Ie的方法,并评价了基于乳化性能设计的配方1和常规超低界面张力配方2的乳化性能;为对比配方1和配方2的驱油效果,研究乳化作用对洗油效率的影响,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乳化性能Ie为0.689,高于配方2的0.462;界面张力非超低,但乳化性能更好的配方1的驱油效果不亚于常规超低界面张力配方2;在300×10~(-3)μm~2、800×10~(-3)μm~2和1 200×10~(-3)μm~2渗透率级别下,渗透率越高,配方1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最高可比配方2高5%左右;配方1的残余阻力系数高于配方2,且渗透率越低,配方1残余阻力系数越高;原油乳化后形成的乳状液能够有效启动盲端残余油和簇状残余油。
2018年03期 v.33;No.17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易萍;周广卿;王石头;张荣;曹毅;
为了明确WQ纳米聚合物微球微观结构、粒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调驱封堵机理以及现场应用效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调驱封堵物理模拟实验等测试方法及手段并结合现场试验对WQ聚合物微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化时间延长,WQ纳米聚合物微球粒径逐渐增大,长链分子相互缠绕发生团聚作用,微球粒径出现分级;在不同的储层物性条件下,不同粒径微球调驱封堵效果差异很大,小粒径微球进入高渗层深部滞留、膨胀,增大了高渗层比表面积,降低了高渗层渗透率,其调驱适应性明显优于大粒径微球的调驱适应性。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姬塬油田B102区块5个井组单日总产油量增加5.2 t,综合含水率下降5%,调驱增产效果明显。
2018年03期 v.33;No.17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易萍;周广卿;王石头;张荣;曹毅;
为了明确WQ纳米聚合物微球微观结构、粒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调驱封堵机理以及现场应用效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调驱封堵物理模拟实验等测试方法及手段并结合现场试验对WQ聚合物微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化时间延长,WQ纳米聚合物微球粒径逐渐增大,长链分子相互缠绕发生团聚作用,微球粒径出现分级;在不同的储层物性条件下,不同粒径微球调驱封堵效果差异很大,小粒径微球进入高渗层深部滞留、膨胀,增大了高渗层比表面积,降低了高渗层渗透率,其调驱适应性明显优于大粒径微球的调驱适应性。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姬塬油田B102区块5个井组单日总产油量增加5.2 t,综合含水率下降5%,调驱增产效果明显。
2018年03期 v.33;No.17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江萍;常鹏飞;
针对机械系统固有频率的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固有频率识别方法。首先对机械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与该机械系统振动行为对应的固有模态函数;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各阶固有模态函数进行分析,研究各阶瞬时频率的变动趋势,以确定各阶固有频率。以悬臂梁为例,分别采用基于变分模态分解、ANSYS模态分析、经验模态分解、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固有频率识别方法对机械系统固有频率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2018年03期 v.33;No.170 92-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江萍;常鹏飞;
针对机械系统固有频率的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固有频率识别方法。首先对机械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与该机械系统振动行为对应的固有模态函数;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各阶固有模态函数进行分析,研究各阶瞬时频率的变动趋势,以确定各阶固有频率。以悬臂梁为例,分别采用基于变分模态分解、ANSYS模态分析、经验模态分解、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固有频率识别方法对机械系统固有频率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2018年03期 v.33;No.170 92-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仝少凯;高德利;
为解决目前水平井多级分簇喷砂射孔体积压裂井筒内携砂流体砂粒沉积、上下游喷射器砂浓度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双螺旋水力喷射压裂管柱,采用可视化实验方法进行了室内携砂流动评价实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水平井井筒双螺旋管柱和等直管内携砂流体中支撑剂砂粒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双螺旋管柱和等直管内砂粒的运动速度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施工参数及管柱结构对两种管柱内携砂流体中砂粒运动规律的影响。室内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双螺旋管柱在水平井筒内可以显著改善携砂流体中砂粒的悬浮性,有效提高水平井筒内携砂流体的携砂能力;双螺旋管柱内携砂流体中砂粒的运动规律符合变加速度运动方程,等直管内携砂流体中砂粒的运动规律满足恒定加速度运动方程;两种管柱内砂粒的水平加速度随携砂流体密度呈二次多项式下降,随携砂流体流速呈线性增加,随螺旋极角呈线性增加,随管柱内径呈线性增加。研究结果为提高管柱内流体携砂能力、揭示携砂流体中砂粒运动规律、均衡多级分簇水力喷射压裂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03期 v.33;No.170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仝少凯;高德利;
为解决目前水平井多级分簇喷砂射孔体积压裂井筒内携砂流体砂粒沉积、上下游喷射器砂浓度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双螺旋水力喷射压裂管柱,采用可视化实验方法进行了室内携砂流动评价实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水平井井筒双螺旋管柱和等直管内携砂流体中支撑剂砂粒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双螺旋管柱和等直管内砂粒的运动速度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施工参数及管柱结构对两种管柱内携砂流体中砂粒运动规律的影响。室内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双螺旋管柱在水平井筒内可以显著改善携砂流体中砂粒的悬浮性,有效提高水平井筒内携砂流体的携砂能力;双螺旋管柱内携砂流体中砂粒的运动规律符合变加速度运动方程,等直管内携砂流体中砂粒的运动规律满足恒定加速度运动方程;两种管柱内砂粒的水平加速度随携砂流体密度呈二次多项式下降,随携砂流体流速呈线性增加,随螺旋极角呈线性增加,随管柱内径呈线性增加。研究结果为提高管柱内流体携砂能力、揭示携砂流体中砂粒运动规律、均衡多级分簇水力喷射压裂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03期 v.33;No.170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国建;范鹏召;
为提高地质研究中石粒度分析的识别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信念网络模型自动提取图像特征、构建分类器,实现基于薄片图像的岩石粒度自动识别。使用来自鄂尔多斯某油田区域的4 800张岩石图像对深度信念网络进行训练,用其中1 200张岩石图像测试模型的准确性达到了94.75%。理论与实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岩石图像进行粒度分类能够得到更加准确、高效的分类结果。
2018年03期 v.33;No.170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程国建;范鹏召;
为提高地质研究中石粒度分析的识别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信念网络模型自动提取图像特征、构建分类器,实现基于薄片图像的岩石粒度自动识别。使用来自鄂尔多斯某油田区域的4 800张岩石图像对深度信念网络进行训练,用其中1 200张岩石图像测试模型的准确性达到了94.75%。理论与实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岩石图像进行粒度分类能够得到更加准确、高效的分类结果。
2018年03期 v.33;No.170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武晓朦;吴凯;王欢;封园;
针对在数学形态学熔池图像边缘提取时二值化过程中边缘信息严重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方案:使用局部自适应方法进行二值化,然后通过中值滤波、建立连通区域并搜索填充得到最终二值化后的图像;选择合适形状和尺寸的结构元素,用4种数字形态学基本运算组合的边缘检测算子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保留熔池边缘信息,并能提取出更加准确的焊接熔池图像边缘。
2018年03期 v.33;No.17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武晓朦;吴凯;王欢;封园;
针对在数学形态学熔池图像边缘提取时二值化过程中边缘信息严重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方案:使用局部自适应方法进行二值化,然后通过中值滤波、建立连通区域并搜索填充得到最终二值化后的图像;选择合适形状和尺寸的结构元素,用4种数字形态学基本运算组合的边缘检测算子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保留熔池边缘信息,并能提取出更加准确的焊接熔池图像边缘。
2018年03期 v.33;No.17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敦龙;吴向阳;唐聃;吴倩;
不同标准的矢量图件难以相互转换,导致图件信息共享存在障碍,空间数据的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以符号双向映射和像素匹配作为基本原理,利用数据库与GIS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像素匹配的矢量图件标准转换系统。系统主要通过标准符号库获取、符号映射关联表构建、图件符号解析、符号匹配与识别、目标标准符号获取和符号标准转换实现矢量图件标准转换。实际工作中的图件在三大石油标准间的相互转换实例结果表明:系统不仅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和自动转换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转换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石油领域不同标准图件信息难以共享和空间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
2018年03期 v.33;No.170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敦龙;吴向阳;唐聃;吴倩;
不同标准的矢量图件难以相互转换,导致图件信息共享存在障碍,空间数据的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以符号双向映射和像素匹配作为基本原理,利用数据库与GIS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像素匹配的矢量图件标准转换系统。系统主要通过标准符号库获取、符号映射关联表构建、图件符号解析、符号匹配与识别、目标标准符号获取和符号标准转换实现矢量图件标准转换。实际工作中的图件在三大石油标准间的相互转换实例结果表明:系统不仅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和自动转换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转换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石油领域不同标准图件信息难以共享和空间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
2018年03期 v.33;No.170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