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江龙;李剑;史海龙;李志生;王婧雅;祁青山;
根据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和氢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均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偏低而非烃含量较高,为典型的干气;2研究区天然气热演化程度较高,震旦系天然气中部分乙烷发生裂解,导致残余天然气的δ13C2变重;3研究区天然气以正碳同位素序列为主,仅部分寒武系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序列发生局部倒转,可能是高热演化阶段下同源不同期气或同型不同源气混合所致;4氢同位素显示,震旦系沉积环境的水介质盐度高于寒武系,且震旦系天然气为震旦系烃源岩和寒武系烃源岩的混源气,而寒武系天然气母质来源为寒武系烃源岩。
2017年01期 v.32;No.16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8 ] - 高璞;高纬;姚志刚;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页岩中夹有多层钾质斑脱岩,为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荧光光谱分析、ICP-MS分析等手段,对长7钾质斑脱岩进行了细致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斑脱岩以黏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石英和长石;Si O2质量分数平均为61%,其次是Al2O3和K2O,分别为22.24%和3.7%,显示经历了强烈的蚀变作用;与北美页岩相比,Cr、Ni含量明显亏损,Rb、Sr、Th、U等含量明显偏高;与球粒陨石相比,Rb、Th、La偏高,Nb、Sr、Y相对较亏损;∑REE在(147.57~203.13)×10-6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在Nb/Y-Zr/Ti O2图解中,数据点主要落在流纹岩—流纹英安岩之间,表明火山物质主体来源于中酸性岩。
2017年01期 v.32;No.162 8-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2 ] - 万旸璐;过敏;李仲东;谢云欣;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平均为8.8%,渗透率平均为0.22×10-3μm2,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导致长7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泥岩夹层多,石油在过剩压力作用下以垂向或侧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当封盖能力足够时,便在物性较好的致密储层中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自生自储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三大因素控制,烃源岩的发育控制油藏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和源储接触关系控制着油藏分布层位,而封盖能力对长7致密油藏的分布规模起决定作用。
2017年01期 v.32;No.162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0 ] - 周军良;胡勇;何康;陈红兵;何逸凡;
以测压、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分析等资料为依据,开展渤海海域渤中C地区异常高压特征和成因、低渗储层特征及异常高压对成岩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地层发育异常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25~1.56),上覆及内部烃源岩生烃及沙河街组岩层中黏土矿物成岩作用是沙河街组地层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沙河街组储层整体具有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的特征,地层异常高压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抑制压实作用的进行,有利于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2有助于酸性流体进入,对储层发生溶蚀改造;3有助于储层微裂缝的形成,为酸性流体提供通道并加强长石的溶蚀作用;4使得碳酸盐胶结物及伊利石大量发育,不利于有机酸对储层的大规模溶蚀改造。因此,沙河街组储层相对高孔渗带主要发育在原始沉积条件下粒度相对较粗、分选较好的砂岩中。
2017年01期 v.32;No.162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77 ] - 黄萌;单红仙;刘乐乐;李彦龙;贾永刚;刘昌岭;
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合物合成与分解一体化三轴实验装置,以中细砂作为水合物赋存介质,在不同有效围压(1 MPa、2 MPa、4 MPa)条件下,对不同水合物饱和度(0%、13.3%、26.6%、39.9%)的松散沉积物进行三轴剪切实验,探讨了水合物饱和度和有效围压对沉积物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及不同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不同强度参数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含甲烷水合物非固结沉积物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是水合物饱和度和有效围压共同作用的结果;抗剪强度、起始屈服强度与水合物饱和度有关,而受温度和有效围压的影响较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
2017年01期 v.32;No.162 31-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徐春强;李虹;王国强;李龙;孙希家;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秦皇岛A区东三段古物源、沟谷以及坡折体系进行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物源面貌、母岩类型以及供源能力,认为物源区与沉积区之间发育V型、U型等多种类型沟谷及断阶式坡折带,为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地震相及其属性刻画,将秦皇岛A区东三段沉积体系细划为3期扇体,精细刻画了各期扇体的分布特征,指出第3期扇体成藏最为有利。
2017年01期 v.32;No.162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8 ] - 文子桃;林承焰;陈仕臻;张建兴;
与基于像元的两点模拟和基于目标的模拟相比,多点地质统计学能较好地忠实于硬数据(井数据)和再现复杂的地质体形态。在介绍多点模拟算法(Snesim)实现流程的基础上,对Snesim算法中重要的输入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目标比率越接近训练图像的边缘相概率,模拟效果越好;目标比率一定时,提高伺服参数可使模拟相的比率更接近目标体,但以损失相结构信息为代价;搜索邻域的设计、网格级数的选择取决于训练图像的大小以及需重现的结构信息;此外,在一个较小的数据事件重复数下,随着最大条件数据的增加,其结构信息的再现效果越好,所需机时则呈线性增加。可见,参数设置对多点地质建模中模拟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
2017年01期 v.32;No.162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0 ] - 吴洁璞;张红玲;周晓峰;王雪冰;李尧;陆天源;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并探讨其分类标准,对岩心气测渗透率(Kg)和水测渗透率(Kw)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g与Kw线性相关性良好,随Kg增大Kw也在增大,但不同Kg区间Kw增大幅度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Kg<0.5×10~(-3)μm~2、0.5×10~(-3)μm~2<Kg<0.8×10~(-3)μm~2、Kg>0.8×10~(-3)μm~2三段式,Kw与Kg拟合直线段的斜率依次为0.0961、1.2993、0.2103,Kg/Kw平均值依次为19.27、3.97、3.22,(Kg-Kw)/Kg的变化范围依次为95.71%~92.12%、81.42%~66.08%、71.13%~65.54%。鉴于Kw随Kg的变化规律,建议取气测渗透率0.5×10~(-3)μm~2和0.8×10~(-3)μm~2分别作为致密储层、超低渗储层的上限,进一步精细划分低渗透储层。
2017年01期 v.32;No.162 52-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 周彤;张士诚;杨柳;李四海;徐正辉;
针对中国典型的页岩储层开展自发渗吸对比实验,并结合页岩表面硬度测试,分析了页岩自发渗吸能力与裂缝表面软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不同水化阶段页岩裂缝表面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吸水最初的1 d是裂缝表面发生硬度伤害的主要阶段,占总伤害的50%~75%,随后硬度伤害持续、缓慢增加;渗吸速率和单位体积岩石吸水量与页岩裂缝表面软化程度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吸水孔隙体积倍数、有效驱动力系数与页岩裂缝面软化程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值越高水岩作用越剧烈。
2017年01期 v.32;No.162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3 ] - 卜范青;张旭;陈国宁;
通过取芯、分析化验、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对尼日尔三角洲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及储层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长石质石英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次之;主要发育水道和朵叶体系,其中水道体系可细分为主水道、砂质天然堤、泥质天然堤、底部滞留沉积;朵叶体系细分为朵叶主体、朵叶侧缘,两者共同由14种岩相类型组成。建立了西非重力流沉积微相的岩相组合模版,提出了重力流复合水道和复合朵叶的沉积模式;明确了储层演化的影响因素。
2017年01期 v.32;No.162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7 ] - 关富佳;张杰;王海涛;胡海燕;
为了明确页岩气在大压力下的解吸滞后现象以及解吸滞后的影响因素,利用取自川东龙马溪组页岩露头的样品,进行页岩物性测试和吸附-解吸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页岩与甲烷的气固吸附和解吸附等温线不重合,存在明显的吸附滞后现象,且解吸滞后程度与页岩物性参数有关,页岩物性越差,孔隙结构越复杂,解吸滞后环越大。同时应用3种吸附理论模型对实测吸附和解吸附量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相对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Langmuir-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页岩气的吸附和解吸附特征。
2017年01期 v.32;No.162 71-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1 ]
- 侯腾飞;张士诚;马新仿;李栋;邵俊杰;
通过建立考虑支撑剂非均匀铺置的页岩气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支撑剂均匀铺置与非均匀铺置2种方式下储层与裂缝参数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支撑剂浓度低和裂缝导流能力小时,支撑剂非均匀分布大大降低了气井产能,当裂缝导流大于4μm~2·cm时,可忽略非均匀铺砂对产能影响;非均匀铺砂对产能影响最敏感的参数是基质渗透率,其次依次是裂缝半长、导流能力和簇间距;对涪陵X区页岩气藏,均匀铺砂方案比非均匀铺砂方案下的10 a累积产气量高35.6%。
2017年01期 v.32;No.162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 李星红;徐加祥;刘玺;郑黎明;蒲春生;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低频振动作用下空气泡沫驱的增效机理,利用自制波场模拟实验装置,探讨了低频振动对空气泡沫驱封堵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态泡沫封堵,振动作用下的动态泡沫封堵性能有明显提升,且在振动频率为10 Hz、振动加速度为0.04g(g为重力加速度)时效果最优;随着水驱渗透率的增大,振动-空气泡沫驱对填砂管的封堵效果变好,采收率平均提高19.63%,渗透率级差由3.08增加到37.08时,采收率增幅由18.52%增加到38.69%。同时,在延长油田进行的振动-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显示调驱后注入流量降低约46.8%,泵注压力提高约135.1%,油井日产液相对降低9.5%,日产油相对增加12.2%,综合含水率降低了8.8%,生产状况有明显改善。
2017年01期 v.32;No.162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9 ] - 刘文斌;潘保芝;张丽华;栗猛;
砾岩在成像图上显示的不规则性,导致其自动识别难度大、准确率低,而现行人工识别方法效率较低。为此,引入分水岭算法对成像测井图像砾岩中砾石识别进行探究,并通过添加滤波器、梯度处理以及感兴趣区域标记对算法进行改进,解决了基于拓扑理论和模拟地形学的分水岭算法所存在的过度分割问题。基于matlab软件将改进的分水岭算法应用到成像测井图像中,对W断陷A井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识别出成像测井图像砾岩的大多数砾石,是一种成像测井中具有较高识别效率和准确率的砾岩自动识别方法。
2017年01期 v.32;No.162 89-9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7 ] - 张乃禄;许磊;黄建忠;陈晨;
针对近年国内油气管道应急抢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评价油气管道维抢修公司应急抢险能力方法。以西北石油管道维抢修分公司为评价研究对象,分析抢险公司的应急抢险能力要素,构建了应急抢险能力3个一级与18个二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熵权法分析评价指标认识盲度向量和总体认识度向量,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融合权重值和关联函数,通过多级可拓评价求出一级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的关联度矩阵,最终确定该公司应急抢险能力等级和应急抢险能力。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研究对提高油气管道应急抢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7年01期 v.32;No.162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