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陇东地区长3、长4+5油层组为例

    吴旭光;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沉积和成岩控制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带不同,储层物性就不同;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因素。沉积微相带是控制油气藏储层展布的内在因素,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过程中控制物性演化的外部因素。

    2014年06期 v.29;No.149 1-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陇东地区长3、长4+5油层组为例

    吴旭光;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沉积和成岩控制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带不同,储层物性就不同;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因素。沉积微相带是控制油气藏储层展布的内在因素,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过程中控制物性演化的外部因素。

    2014年06期 v.29;No.149 1-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粒度分析在砾岩储层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

    陈欢庆;舒治睿;林春燕;邓西里;刘红现;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储层为例,在砾岩储层岩心观察、岩心采样数据测试等粒度发育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粒度分析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区目的层以粒径大于2 mm的粗碎屑为主,主要为中砂岩、砂质砾岩及细砾岩。体现出冲积扇砾岩储层以粗粒沉积为主的特点。储层总体上粒度分布范围较宽,表现出典型的冲积扇砾岩储层分选性差的基本特征。粒度概率曲线上以较粗粒的滚动搬运组分和跳跃搬运组分为主,而细粒的悬浮搬运组分很少。C-M图和结构参数散点图证实目的层以牵引流为主,且自下而上特点逐渐显著。

    2014年06期 v.29;No.149 6-12+3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粒度分析在砾岩储层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

    陈欢庆;舒治睿;林春燕;邓西里;刘红现;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储层为例,在砾岩储层岩心观察、岩心采样数据测试等粒度发育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粒度分析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区目的层以粒径大于2 mm的粗碎屑为主,主要为中砂岩、砂质砾岩及细砾岩。体现出冲积扇砾岩储层以粗粒沉积为主的特点。储层总体上粒度分布范围较宽,表现出典型的冲积扇砾岩储层分选性差的基本特征。粒度概率曲线上以较粗粒的滚动搬运组分和跳跃搬运组分为主,而细粒的悬浮搬运组分很少。C-M图和结构参数散点图证实目的层以牵引流为主,且自下而上特点逐渐显著。

    2014年06期 v.29;No.149 6-12+3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苏北盆地阜宁组泥页岩裂缝类型及形成期次

    刘平;陈书平;刘世丽;梁宇生;程海生;

    根据苏北盆地高邮、金湖、盐城主要生油凹陷80口取心井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结果,按照产状和成因分别将该区裂缝分为直立缝等5种裂缝和平移式剪裂缝等8种裂缝。根据裂缝交切组合关系及应力状态,结合构造演化史,划分了各类型裂缝发育期次,并匹配了吴堡运动、三垛运动等主要构造事件。其中,压开直立缝等对于油气保存和运移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的系统性发育有效地提高了苏北盆地阜宁组泥页岩段储渗性能。

    2014年06期 v.29;No.149 13-20+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苏北盆地阜宁组泥页岩裂缝类型及形成期次

    刘平;陈书平;刘世丽;梁宇生;程海生;

    根据苏北盆地高邮、金湖、盐城主要生油凹陷80口取心井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结果,按照产状和成因分别将该区裂缝分为直立缝等5种裂缝和平移式剪裂缝等8种裂缝。根据裂缝交切组合关系及应力状态,结合构造演化史,划分了各类型裂缝发育期次,并匹配了吴堡运动、三垛运动等主要构造事件。其中,压开直立缝等对于油气保存和运移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的系统性发育有效地提高了苏北盆地阜宁组泥页岩段储渗性能。

    2014年06期 v.29;No.149 13-20+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滩坝沉积特征

    杨剑萍;李亚;陈瑶;邓爱居;李凤群;黄志佳;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薄层碳酸盐岩沉积,在岩心观察描述、镜下分析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探讨了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可以划分为颗粒滩和灰泥坪2种沉积微相,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藻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发育,主要受相对湖平面升降、陆源碎屑供应程度和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高部位的高能环境主要发育颗粒滩沉积,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发育灰泥坪沉积。在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滩坝沉积模式,为类似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2014年06期 v.29;No.149 2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滩坝沉积特征

    杨剑萍;李亚;陈瑶;邓爱居;李凤群;黄志佳;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薄层碳酸盐岩沉积,在岩心观察描述、镜下分析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探讨了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可以划分为颗粒滩和灰泥坪2种沉积微相,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藻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发育,主要受相对湖平面升降、陆源碎屑供应程度和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高部位的高能环境主要发育颗粒滩沉积,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发育灰泥坪沉积。在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滩坝沉积模式,为类似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2014年06期 v.29;No.149 2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沉降史与构造演化特征

    王力;华伟;夏连军;范立新;杨小军;董文艺;

    通过去压实校正、剥蚀量恢复和去负荷校正等,计算了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不同时期的沉降量与沉降速率,并与深凹带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沉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沉降史总体上可划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快速均匀沉降、始新世快速差异沉降和新近纪—第四纪缓慢沉降3个阶段。不同区段不同时期的沉降特征不尽相同,吴堡事件之前沉降量相近,始新世以来差异沉降特征明显,沉降中心由西往东逐渐迁移,反映了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结合平衡剖面的分析,认为该区的构造演化可相应划分为3个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断拗期、始新世断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

    2014年06期 v.29;No.149 29-3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沉降史与构造演化特征

    王力;华伟;夏连军;范立新;杨小军;董文艺;

    通过去压实校正、剥蚀量恢复和去负荷校正等,计算了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不同时期的沉降量与沉降速率,并与深凹带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沉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沉降史总体上可划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快速均匀沉降、始新世快速差异沉降和新近纪—第四纪缓慢沉降3个阶段。不同区段不同时期的沉降特征不尽相同,吴堡事件之前沉降量相近,始新世以来差异沉降特征明显,沉降中心由西往东逐渐迁移,反映了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结合平衡剖面的分析,认为该区的构造演化可相应划分为3个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断拗期、始新世断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

    2014年06期 v.29;No.149 29-3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滇黔川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王鹏万;张润合;斯春松;李娴静;邹辰;王高成;张磊;李庆飞;

    滇黔川地区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成岩演化复杂。为摸清灯影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利用宏观露头-岩心及微观薄片、储层物性测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储层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滇黔川地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丘亚相的藻纹层云岩、藻云岩,浅滩亚相的藻砂屑云岩,云坪亚相的粉-中晶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内孔和粒间溶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与溶缝,整体上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优质储层受控于沉积相、岩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的叠加效应。藻丘、浅滩及云坪亚相的有利岩相为储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灯二段与灯四段上部受大气淡水与混合水改造形成有效的次生溶蚀孔洞缝,从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品质。

    2014年06期 v.29;No.149 35-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滇黔川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王鹏万;张润合;斯春松;李娴静;邹辰;王高成;张磊;李庆飞;

    滇黔川地区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成岩演化复杂。为摸清灯影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利用宏观露头-岩心及微观薄片、储层物性测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储层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滇黔川地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丘亚相的藻纹层云岩、藻云岩,浅滩亚相的藻砂屑云岩,云坪亚相的粉-中晶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内孔和粒间溶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与溶缝,整体上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优质储层受控于沉积相、岩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的叠加效应。藻丘、浅滩及云坪亚相的有利岩相为储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灯二段与灯四段上部受大气淡水与混合水改造形成有效的次生溶蚀孔洞缝,从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品质。

    2014年06期 v.29;No.149 35-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青河县博特一带变质岩原岩恢复研究

    高璞;姚志刚;

    根据变质岩产出特征、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依据相关图解对研究区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结果显示:蚀变火山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可能与板内裂解或者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亏损型地幔岩浆有关,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热接触变质岩长英质角岩和角岩化闪长岩的原岩可能为中酸性火山岩。

    2014年06期 v.29;No.149 42-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青河县博特一带变质岩原岩恢复研究

    高璞;姚志刚;

    根据变质岩产出特征、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依据相关图解对研究区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结果显示:蚀变火山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可能与板内裂解或者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亏损型地幔岩浆有关,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热接触变质岩长英质角岩和角岩化闪长岩的原岩可能为中酸性火山岩。

    2014年06期 v.29;No.149 42-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40073井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刘力鹏;张刚;安山;

    通过芯井观察和岩屑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沉积相的测井响应特征,采取先单井划分后多井沉积相对比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40073井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相、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得到了该井区油层组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和河口坝等5种沉积微相;研究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长4+5油层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

    2014年06期 v.29;No.149 4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40073井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刘力鹏;张刚;安山;

    通过芯井观察和岩屑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沉积相的测井响应特征,采取先单井划分后多井沉积相对比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40073井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相、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得到了该井区油层组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和河口坝等5种沉积微相;研究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长4+5油层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

    2014年06期 v.29;No.149 4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石油工程

  • 携砂液流对除砂器针型阀冲蚀作用模拟研究

    崔之健;董超云;黄凯亦;周加明;郑建刚;张丽春;

    基于液固两相流和冲蚀理论,对除砂器中携砂液流通过针型阀时对阀内的冲蚀进行数值模拟,直观地得到其压力分布和内部流动特性,并通过计算得到易冲蚀点位置和最大冲蚀速率。结果表明,针型阀的阀芯和内表面冲蚀比较严重,内表面顶部是冲蚀最严重区域,冲蚀速率是阀芯顶端面的3倍多。研究结果为针型阀局部加强处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2014年06期 v.29;No.149 54-57+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携砂液流对除砂器针型阀冲蚀作用模拟研究

    崔之健;董超云;黄凯亦;周加明;郑建刚;张丽春;

    基于液固两相流和冲蚀理论,对除砂器中携砂液流通过针型阀时对阀内的冲蚀进行数值模拟,直观地得到其压力分布和内部流动特性,并通过计算得到易冲蚀点位置和最大冲蚀速率。结果表明,针型阀的阀芯和内表面冲蚀比较严重,内表面顶部是冲蚀最严重区域,冲蚀速率是阀芯顶端面的3倍多。研究结果为针型阀局部加强处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2014年06期 v.29;No.149 54-57+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页岩储层SRV影响因素分析

    温庆志;高金剑;李杨;战永平;李猛;

    为了计算页岩储层压裂改造体积,建立了与施工参数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SRV(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差、储层厚度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分析得知泊松比和水平主应力差存在临界值,分别为0.36 MPa和6 MPa,超过临界值后难于形成缝网。通过页岩储层实例分析得出储层改造体积随着压裂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工排量存在一个最佳值10 m3/min;储层改造体积随着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先增后减;增大施工压力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但增幅不明显。该模型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选和改造体积预测提供参考。

    2014年06期 v.29;No.149 58-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页岩储层SRV影响因素分析

    温庆志;高金剑;李杨;战永平;李猛;

    为了计算页岩储层压裂改造体积,建立了与施工参数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SRV(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差、储层厚度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分析得知泊松比和水平主应力差存在临界值,分别为0.36 MPa和6 MPa,超过临界值后难于形成缝网。通过页岩储层实例分析得出储层改造体积随着压裂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工排量存在一个最佳值10 m3/min;储层改造体积随着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先增后减;增大施工压力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但增幅不明显。该模型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选和改造体积预测提供参考。

    2014年06期 v.29;No.149 58-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参数优选研究

    陈会娟;张艳玉;张贤松;李延杰;谢晓庆;赵春艳;

    为优化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相关参数,以渤海海域某稠油区块一井组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海上稠油热采配套工艺特点,以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理论为基础,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水平井长度、注采参数及注蒸汽顺序与时机对海上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井组蒸汽吞吐开采时合理的水平井长度为300 m;合理的注采参数为第一周期注汽强度20 t/m,周期注汽量递增率为15%,注汽速度为250 m3/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40℃,焖井时间为5 d,产液速度为200 m3/d;先注控制储量较高的井排,再注控制储量较低的井排且井排叠合率为0时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最好。

    2014年06期 v.29;No.149 65-69+93+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参数优选研究

    陈会娟;张艳玉;张贤松;李延杰;谢晓庆;赵春艳;

    为优化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相关参数,以渤海海域某稠油区块一井组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海上稠油热采配套工艺特点,以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理论为基础,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水平井长度、注采参数及注蒸汽顺序与时机对海上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井组蒸汽吞吐开采时合理的水平井长度为300 m;合理的注采参数为第一周期注汽强度20 t/m,周期注汽量递增率为15%,注汽速度为250 m3/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40℃,焖井时间为5 d,产液速度为200 m3/d;先注控制储量较高的井排,再注控制储量较低的井排且井排叠合率为0时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最好。

    2014年06期 v.29;No.149 65-69+93+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油气田天然气集气站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白威;张乃禄;胡建国;

    针对苏里格气田苏11-1集气站工艺流程和危险危害因素特点,对集气站安全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将集气站系统划分为6个评价单元并建立评价等级集合;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维量表法构建评价单元权重及模糊关系矩阵,并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最后,用加权平均原则确定集气站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苏11-1集气站安全级数为0.507,介于较不安全与中等安全之间。根据单元权重与评价结果提出该气站的安全应对措施。

    2014年06期 v.29;No.149 7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油气田天然气集气站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白威;张乃禄;胡建国;

    针对苏里格气田苏11-1集气站工艺流程和危险危害因素特点,对集气站安全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将集气站系统划分为6个评价单元并建立评价等级集合;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维量表法构建评价单元权重及模糊关系矩阵,并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最后,用加权平均原则确定集气站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苏11-1集气站安全级数为0.507,介于较不安全与中等安全之间。根据单元权重与评价结果提出该气站的安全应对措施。

    2014年06期 v.29;No.149 7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电加热强化页岩气解吸的数值模拟

    邢亚繁;王玉斗;王殿生;

    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能量守恒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建立了多电极加热强化页岩气解吸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讨论了不同电极分布方式下页岩气藏的电场、温度场分布及其对页岩气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点电极加热时电能大部分集中在电极附近,电极附近温度上升较快,地层加热不均匀;排式电极加热方式能够较均匀地加热地层,页岩气解吸效果较好,相对于五点电极加热,解吸率增加约1倍。加热功率为30 k W时,排式电极加热1 a页岩气解吸率达到24.64%,说明了电加热是一种有效的强化页岩气解吸技术。地层温度随加热电功率的增加线性增加,但功率越高,解吸率增加越慢。

    2014年06期 v.29;No.149 74-78+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电加热强化页岩气解吸的数值模拟

    邢亚繁;王玉斗;王殿生;

    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能量守恒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建立了多电极加热强化页岩气解吸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讨论了不同电极分布方式下页岩气藏的电场、温度场分布及其对页岩气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点电极加热时电能大部分集中在电极附近,电极附近温度上升较快,地层加热不均匀;排式电极加热方式能够较均匀地加热地层,页岩气解吸效果较好,相对于五点电极加热,解吸率增加约1倍。加热功率为30 k W时,排式电极加热1 a页岩气解吸率达到24.64%,说明了电加热是一种有效的强化页岩气解吸技术。地层温度随加热电功率的增加线性增加,但功率越高,解吸率增加越慢。

    2014年06期 v.29;No.149 74-78+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化学与化工

  • 靖边油田油水混输管线清垢剂的研制

    李彦;孟凡宁;林海萍;

    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靖边油田油水混输管线垢样的组成,根据垢样组成确定了清垢剂组成,用单因素实验法优选了该清垢剂的配方:12%工业盐酸+1.5%表面活性剂A+1.5%渗透剂OP-10+2%铁离子稳定剂+1%缓蚀剂TH-1。考察了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清垢剂除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清洗时间及温度升高,清垢率逐渐提高,在温度30℃清洗时间120 min下除垢率可达97%。

    2014年06期 v.29;No.149 79-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靖边油田油水混输管线清垢剂的研制

    李彦;孟凡宁;林海萍;

    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靖边油田油水混输管线垢样的组成,根据垢样组成确定了清垢剂组成,用单因素实验法优选了该清垢剂的配方:12%工业盐酸+1.5%表面活性剂A+1.5%渗透剂OP-10+2%铁离子稳定剂+1%缓蚀剂TH-1。考察了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清垢剂除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清洗时间及温度升高,清垢率逐渐提高,在温度30℃清洗时间120 min下除垢率可达97%。

    2014年06期 v.29;No.149 79-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

    杨帆;汤玉平;许科伟;任春;贾仲君;

    为探索油气藏上方的微生物分布,采集了苏北海安凹陷已知区块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样品,并对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菌和烃氧化菌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进行了MPN法培养计数。指出了土壤样品采样的合理深度,并通过该区A、B两剖面上的油气指示菌数量的分布,结合化探指标,对剖面上微生物异常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在油藏上方地表土壤中都有发育,与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有很好的响应关系,其中丁烷氧化菌是本区块比较理想的油气勘探指示微生物。

    2014年06期 v.29;No.149 83-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

    杨帆;汤玉平;许科伟;任春;贾仲君;

    为探索油气藏上方的微生物分布,采集了苏北海安凹陷已知区块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样品,并对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菌和烃氧化菌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进行了MPN法培养计数。指出了土壤样品采样的合理深度,并通过该区A、B两剖面上的油气指示菌数量的分布,结合化探指标,对剖面上微生物异常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在油藏上方地表土壤中都有发育,与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有很好的响应关系,其中丁烷氧化菌是本区块比较理想的油气勘探指示微生物。

    2014年06期 v.29;No.149 83-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胺甲基化改性的苯并咪唑对盐酸中N80钢的缓蚀作用

    苏铁军;李克华;石东坡;罗运柏;习伟;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研究了1-(1-苯胺基-3-苯基-2-丙烯基)-2,3-二氢苯并咪唑(APPB)在5.0 mol·L-1盐酸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行为,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缓蚀剂与Fe(001)表面的吸附行为。失重法结果表明:APPB缓蚀剂对盐酸介质中的N80钢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在0.03~0.20 mmol·L-1浓度范围内,加入缓蚀剂APPB后,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而且APPB与N8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APPB与Fe(001)表面的吸附能为663.51 k J/mol,远大于水分子与Fe(001)表面的吸附能。

    2014年06期 v.29;No.149 88-93+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胺甲基化改性的苯并咪唑对盐酸中N80钢的缓蚀作用

    苏铁军;李克华;石东坡;罗运柏;习伟;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研究了1-(1-苯胺基-3-苯基-2-丙烯基)-2,3-二氢苯并咪唑(APPB)在5.0 mol·L-1盐酸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行为,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缓蚀剂与Fe(001)表面的吸附行为。失重法结果表明:APPB缓蚀剂对盐酸介质中的N80钢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在0.03~0.20 mmol·L-1浓度范围内,加入缓蚀剂APPB后,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而且APPB与N8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APPB与Fe(001)表面的吸附能为663.51 k J/mol,远大于水分子与Fe(001)表面的吸附能。

    2014年06期 v.29;No.149 88-93+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电子工程及自动化

  • 基于OFDM调制的测井电缆信道预均衡研究

    李伟根;双凯;

    根据七芯铠装测井电缆的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以模式7传输时信道的衰减特性。建立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仿真系统模型,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克服信道时延扩展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现已广泛应用到测井设备的高速通信中。针对测井电缆信道的频率特性,在发送端引入一个预均衡器,适当地调整发射端各个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提高了接收端的信噪比,减小了误码率。用Matlab进行仿真,并验证了该结论。该预均衡器实现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2014年06期 v.29;No.149 94-97+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FDM调制的测井电缆信道预均衡研究

    李伟根;双凯;

    根据七芯铠装测井电缆的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以模式7传输时信道的衰减特性。建立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仿真系统模型,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克服信道时延扩展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现已广泛应用到测井设备的高速通信中。针对测井电缆信道的频率特性,在发送端引入一个预均衡器,适当地调整发射端各个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提高了接收端的信噪比,减小了误码率。用Matlab进行仿真,并验证了该结论。该预均衡器实现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2014年06期 v.29;No.149 94-97+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及其应用

  • 基于SOA的政府采购协作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王宏;孔吉力;

    分析了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协作难点,给出了一个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政府采购业务协作平台的总体结构和服务模型,该平台通过对政府采购中的关键数据重组与服务标准化来实现跨部门的协作采购流程,重点讨论了使用SOA对政府采购系统进行顶层设计的思路和相关技术,并给出了关键过程的描述和解决方案。

    2014年06期 v.29;No.149 98-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OA的政府采购协作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王宏;孔吉力;

    分析了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协作难点,给出了一个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政府采购业务协作平台的总体结构和服务模型,该平台通过对政府采购中的关键数据重组与服务标准化来实现跨部门的协作采购流程,重点讨论了使用SOA对政府采购系统进行顶层设计的思路和相关技术,并给出了关键过程的描述和解决方案。

    2014年06期 v.29;No.149 98-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件的虚拟实验室系统中虚拟元件的研究

    桑亚群;牟琦;王欣;

    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虚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计算机硬件类虚拟实验系统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基于组件的虚拟实验系统中虚拟元件和虚拟设备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虚拟元件的共性进行抽象,建立了虚拟元件的模型,设计了Chip类和Pin类作为虚拟元件的通用模板,使得虚拟元件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动态扩展性、易维护性和模型的可重用性等优点,并用Java Bean组件技术对虚拟元件进行封装,使得虚拟元件的代码可重用,易于扩充。

    2014年06期 v.29;No.149 103-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件的虚拟实验室系统中虚拟元件的研究

    桑亚群;牟琦;王欣;

    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虚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计算机硬件类虚拟实验系统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基于组件的虚拟实验系统中虚拟元件和虚拟设备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虚拟元件的共性进行抽象,建立了虚拟元件的模型,设计了Chip类和Pin类作为虚拟元件的通用模板,使得虚拟元件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动态扩展性、易维护性和模型的可重用性等优点,并用Java Bean组件技术对虚拟元件进行封装,使得虚拟元件的代码可重用,易于扩充。

    2014年06期 v.29;No.149 103-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