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广安气田气水分布控制机理

    兰朝利;田冷;王建国;代金友;张洪;杨明慧;

    广安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六段和须四段为低孔低渗储层,发育构造气藏、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气井产水普遍,气水分布复杂.根据地质、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了广安气田须六、须四段气水分布,探讨了控制气水分布的成因机理.垂向上,广安气田气水分异服从重力分异规律,纯气区多发育在构造顶部或相对的构造高部位,而富水区多发育在相对的构造低部位.空间上,气水分布受断层、储层物性、构造隆起幅度和地层倾角控制.储层物性越好,构造隆起幅度越高,地层倾角越大,则气水分异越彻底,而逆断层封堵气水运移,导致气水分布复杂化.不同的气水分异控制因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富水区,包括背斜翼部低部位型、鼻沟型、断层封闭型和成岩封闭型.

    2013年05期 v.28;No.14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2 ]
  •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建模

    刘立峰;孙赞东;赵海涛;能源;

    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裂缝空间分布特征和展布规律十分复杂的特点,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在对研究区岩心观察描述、FMI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以及断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分别应用插值算法和分形模拟等方法建立2种不同尺度和规模的裂缝空间展布模型.并将建立的裂缝几何模型转化为流体动力学模型,进而建立准确的裂缝等效渗透率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裂缝系统的精细刻画和定量表征,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2013年05期 v.28;No.142 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4 ]
  • 孟加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客伟利;童晓光;

    分析孟加拉盆地的板块演化、层序划分、成藏组合等特征,认为该盆地经历了板块裂解、漂移、冲撞等多个演化阶段,并在后期随着印度-亚洲板块的冲撞从早期的被动陆缘盆地演变为活跃的前陆盆地.该盆地特殊的构造演化史造就了2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和沉积单元:盆地西侧的孟加拉陆架和东侧的Surma次盆,并形成西孟加拉陆棚和Surma次盆、Faridpur海槽和Hatia海槽3个沉降中心及不同的成藏组合.研究表明,有利油气勘探目标分布在各个巨层序中,目前的勘探活动主要分布在陆上和近海区域的新生界地层中,下一步的勘探目标应该为西孟加拉陆棚的裂谷前期二叠—三叠系河流与湖相砂岩、裂谷后期被动陆缘盆地阶段的新生界水下河道、三角洲沉积,以及Faridpur海槽和Hatia海槽孟加拉扇内部的深水浊积水道砂体.

    2013年05期 v.28;No.142 15-2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2 ]
  • 基于一体化测井平台的岩石力学评价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胡松;宋连腾;李霞;李华阳;曾富强;

    基于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以C语言为基础,研发了岩石力学参数评价系统,包括:孔隙压力、杨氏模量、泊松比、体积模量、最大最小主应力、岩石强度、地层破裂压力、井壁坍塌压力、出砂指数、压裂裂缝高度预测等10多个评价参数.采用模块化开发,功能稳定,功能扩展性强,能够随时动态挂接各功能模块.

    2013年05期 v.28;No.142 21-25+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4 ]
  • 川东石炭系气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董才源;魏国齐;杨威;刘满仓;马石玉;郝翠果;

    基于对开江古隆起演化、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分析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并总结成藏模式.认为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即开江古隆起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聚集,优质储层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盖层条件是气藏形成的关键.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Ⅰ阶段是古隆起形成和古气藏形成,云南运动使石炭系储层更为发育,中三叠世印支运动时期,开江古隆起继承发展并基本定型,石炭系处于两高压泥岩层之间,下伏志留系烃源岩大量生烃,形成大规模地层-构造古气藏;第Ⅱ阶段是后期燕山和喜山运动的改造,古气藏在圈闭中重新分配.

    2013年05期 v.28;No.142 26-30+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1 ]
  • 基于青海湖现代沉积对港中油田沙一段滩坝沉积微相的研究

    吴小斌;侯加根;王大兴;李树庆;李泉凤;赵亮;秦培莉;

    为了对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从国内外文献调研入手,基于现代湖泊青海湖滩坝砂的研究资料和黄骅坳陷港中地区实际储层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和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等测试资料,阐明了滩坝砂体沉积微相类型的划分依据,将湖泊相滨浅湖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坝主体、坝缘、滩砂、浅湖泥、湖湾泥共5种微相类型.结合港中地区沙一段沉积微相分析,界定了单一微相砂体分布范围,探讨了港中地区沙一段滩坝砂的时空演化规律,认为坝主体以多期坝砂的垂向和侧向加积作用为主,自滨Ⅰ6至滨Ⅰ1坝中心逐渐向西北偏移,坝间由薄层滩砂条带或面积较小的湖湾所分割.

    2013年05期 v.28;No.142 31-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7 ]
  • 利用独立成分分析和朴素贝叶斯算法识别含硬石膏储层的岩性

    石宁;李洪奇;罗伟平;

    提出了利用独立成分分析结合朴素贝叶斯算法识别岩性的方法,并以某含硬石膏储层为例进行了岩性识别.结果表明,通过与独立成分分析的结合,贝叶斯算法能提高识别岩性的准确度.与单独使用贝叶斯算法相比,二者结合可使识别含硬石膏粉砂岩的正确率提高29个百分点.同时指出,在测井解释的过程中不应忽略算法的应用条件,通过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可以使解释过程更加严谨,从而提高测井解释水平.

    2013年05期 v.28;No.142 39-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2 ]
  • 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特征

    黎静容;李毓;程洪亮;颜晓;毕有益;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对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工区西部地层为砂岩与泥岩的不等厚互层,东部地层为底部厚套砂体与顶部泥岩的叠置层;纵向上五期砂组相互叠置.②须三段沉积时期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大巴山同时为元坝工区提供物源.母岩的不同导致元坝工区发育2类砂岩,西部以钙屑砂砾岩为主,东部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③元坝工区须三段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垂向上呈现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向盆地内进积的沉积序列;东部发育曲流河沉积体系,呈现三角洲前缘向盆缘退积的沉积序列.

    2013年05期 v.28;No.142 43-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5 ]
  • 均匀地层中单个砾岩对阵列感应响应的影响机理分析

    段雁超;仵杰;曹婷;

    单个砾岩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影响机理研究是复杂砾岩地层中响应特性研究的基础.建立单个砾岩中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计算模型,研究使计算有效的网格剖分方法,计算分析砾岩空间位置、背景电导率及砾岩尺寸分别变化时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数值计算砾岩地层中井眼周围旋涡电流的空间轨迹,揭示了砾岩地层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机理:非导电砾岩使井眼周围涡流产生复杂的非对称的空间分布,接收线圈中产生的二次磁场方向发生变化,对阵列感应不同长度子阵列的影响由短到长逐渐减弱.

    2013年05期 v.28;No.142 51-5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1 ]

石油工程

  • 变渗透率条件下低渗介质非稳态压力变化特征

    王建忠;姚军;

    基于低渗透介质中流体渗流速度和压力梯度的二项式关系,提出了低渗透介质的渗透率变化函数,建立了流体在低渗透介质中渗流的运动方程和相应的非稳态渗流数学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形成了渗流方程的数值求解形式.求解分析表明:二项式系数对压力及压力导数有着较大的影响,系数值越大,渗透率变化函数值越大,相应实际的渗透率值也越大;在等产量条件下,压力及压力导数变化幅度较小.对比采用拟线性流动规律计算得到的压力及压力导数,变渗透率条件下的压力及压力导数变化较缓,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较小,更能反映低渗透介质的压力变化动态.

    2013年05期 v.28;No.142 57-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0 ]
  •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封窜实验研究

    张磊;赵凤兰;侯吉瑞;端详刚;王嘉晨;徐宏明;

    为了提高特低渗油藏CO2驱的开发效果,以靖边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为研究对象,设计了5组不同的驱油实验(生产压差分别为1 MPa、2 MPa、3 MPa、4 MPa、5 MPa)分析CO2驱过程中的窜逸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差增加,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缩短,但是最终采收率却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见气前后产量大幅增加,是开采的最主要时期.实验显示在3 MPa压差下驱油效果最好.在3 MPa驱替压差下开展了封窜提高采收率实验,封窜剂选用异丙胺.结果显示:封窜剂的残余阻力系数为6.92,扩大波及体积效果很好,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达15%.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段油藏的最佳驱替压差为10 MPa,在气窜之后采用异丙胺封堵能大幅提高最终采收率.

    2013年05期 v.28;No.142 6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88 ]
  • 五点法立体井网体积波及系数研究

    关富佳;姜涛;

    为了得到立体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五点法立体井网见水时刻的体积波及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水流度比、水平井穿透比、油水密度差异对立体井网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较大,立体井网体积波及系数与水平井穿透比呈线性关系,与油水流度比呈幂函数关系,与油水密度比呈指数关系.在对各关系曲线回归基础上,得到了五点法立体井网体积波及系数与各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2013年05期 v.28;No.142 66-6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6 ]
  • 天然气水合物储藏降压开采产量流固耦合模拟

    胡晓庆;沈海超;

    针对当前天然气水合物储藏降压开采产能模型局限于水合物分解引起的储集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变化、忽视流固耦合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考虑"水合物分解效应"、流固耦合作用以及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建立了水合物储藏气、水两相非等温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进行程序开发.以墨西哥湾某水合物储藏为例,进行了水合物储藏降压开采产能模拟,剖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水合物储藏开采动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作用引起的岩石孔隙收缩虽有助于提高储集层弹性驱动能,但岩石孔隙收缩导致储集层孔渗能力降低的影响居主导地位,故流固耦合的总体效果导致水合物储藏产气速率以及累积产气量等生产指标较不考虑流固耦合时偏低.

    2013年05期 v.28;No.142 70-74+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7 ]
  • 基于最优化原理的热流体循环数学模型求解方法

    杨元亮;王辉;张建;李清方;庞会中;王增林;汪俊义;

    井筒热流体循环采油工艺的数学模型是一种具有半隐式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采用打靶法或共轭函数法求解时会出现数值不稳定和结果失真,基于二分原理的隐式条件显示化方法计算时又较为费时,应用有限差分方程迭代求解时虽然节省时间但精度较低.为提高运算速度和改善结果精度,依据方程组的边界条件提出一种以待求初值为设计变量,由结果误差构造目标函数并求其最小值的直接最优化算法.通过几个典型算例对本文方法和文献已有解法进行了考核,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和CPU运算时间,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高效准确的.

    2013年05期 v.28;No.142 75-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7 ]
  • 低渗透气藏气井平均地层压力简便计算方法

    杨玲;文彩霞;董悦;

    运用数学处理方法,依据气井的Horner方程,提出一种处理气井压力恢复数据、计算供气面积内平均地层压力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克服了MBH法需要查图版的缺点,只需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即可得到平均地层压力.应用实例表明,与MBH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21%,计算结果可靠.该方法可用于方便、快捷地确定平均地层压力.

    2013年05期 v.28;No.142 80-82+8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1 ]
  • 清洁压裂液对阜东斜坡区头屯河地层伤害研究

    马万正;申金伟;张敏;于文芳;

    由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水杨酸钠、KCl制备了清洁压裂液,通过流动实验系统评价了清洁压裂液静滤失、动滤失对阜东斜坡区头屯河地层特低渗透砂砾岩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静滤失对阜东岩心伤害率可达30%左右,动滤失对阜东岩心伤害率很小.进一步通过分析破胶液黏度、润湿反转作用、乳化作用等因素,发现清洁压裂液与岩心的油相发生乳化作用是导致岩心静滤失伤害的主要原因.

    2013年05期 v.28;No.142 83-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7 ]
  • 三维多目标井靶区轨道参数计算

    王志月;李琪;张绍云;何羽飞;陈薇;

    根据定向钻井工艺技术的特点,确定了一种空间斜面圆弧模型进行三维井眼轨道设计,运用空间几何推导了靶区井眼轨道参数计算的具体表达式.计算公式简单准确,避免了求解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为定向井轨道设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准确的理论依据.

    2013年05期 v.28;No.142 89-91+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1 ]

化学与化工

  • 一种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付美龙;刘传宗;张伟;周景彩;

    对新合成的疏水缔合聚合物BSC14-1溶液进行性能测试,确定了其临界缔合浓度(CAC)为1 300 mg/L,并验证了BSC14-1具有一定的抗温耐盐性和剪切恢复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岩心驱替实验.不同渗透率岩心的驱替实验表明:BSC14-1对高渗岩心有更高的提高采收率值(12.16%),中渗岩心次之(5.93%),低渗岩心最低(3.26%);与HPAM的同等高渗岩心对比驱替实验表明:BSC14-1提高采收率值高于HPAM 5.2个百分点.

    2013年05期 v.28;No.142 92-9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0 ]
  • 气井泡排剂YG-1性能评价

    邹巧育;李谦定;薛丹;

    在有水气藏开采的中后期,为排除井底积液,通常采用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以提高气井采收率,但是井筒积液具有较高矿化度以及甲醇等都会影响泡排剂的性能.针对这一问题,以长链氧化胺和合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并加入非增黏性稳泡剂,研制出一种耐盐抗甲醇泡排剂YG-1.室内实验以起泡高度和携液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罗氏-迈尔斯(Ross-Miles)方法考察了该泡排剂的耐盐性能和抗甲醇性能,并与现场应用较多的泡排剂UT-11C和UT-11B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排剂YG-1具有较好的耐温抗凝析油能力以及良好的耐盐抗甲醇能力.并且YG-1与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可适用于高含甲醇和高矿化度的气井生产.

    2013年05期 v.28;No.142 96-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9 ]
  • 青海胶凝原油熔化特性研究

    林名桢;

    利用流变测量技术首次对青海胶凝原油的熔化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胶凝原油的熔化温度要远高于其胶凝温度,同时原油熔化过程中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要远复杂于其胶凝过程.对经历一定熔化历史的胶凝含蜡原油而言,随着终冷温度的升高,其临界线性剪切应变减小,临界线性剪切应力增加,且二者与终冷温度在半对数坐标系上均满足线性关系;同时胶凝原油的屈服值与屈服应变也随终冷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增加趋势逐渐变缓.最后根据蜡晶形态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胶凝原油熔化机理.

    2013年05期 v.28;No.142 100-104+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计算机及其应用

  • 基于图像处理与神经网络的岩石组构识别

    程国建;马微;魏新善;荣春龙;南珺祥;

    针对岩石薄片组构鉴定的复杂性问题,基于岩石薄片数字图像的数值分析,提出一个自动进行岩石组构识别分类的系统方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岩石薄片的灰度数字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网络输出是图像对应的岩石组构类别;使用来自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的100幅岩石薄片图像进行实验,神经网络的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随机分为70、15和15幅图像,测试结果表明自动识别岩石组构的正确率达93.3%.该方法对于地学问题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可以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岩石组构识别.

    2013年05期 v.28;No.142 105-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53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尊敬的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3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

    2013年05期 v.28;No.14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