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成藏及有利区预测

    张琴;庞正炼;葛明娜;

    结合塔中地区沉积构造特征,运用油源对比指标、油气包裹体镜下观察、均一温度测试以及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藏的特点.利用失利井分析资料,对泥盆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确定,认为圈闭、储层物性、油源断层和保存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多因素叠合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认为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有利区主要沿塔中Ⅱ号断裂带分布,同时在塔中10号断裂带西部倾末端也有发育,这些地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2012年05期 v.27;No.13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9 ]
  •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煤下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技术

    程志国;潘龙;唐建华;周清华;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沙漠区侏罗系煤下储层三工河组是主要油气高产层系之一,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目的层受地表沙漠和西山窑强煤层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反射能量弱,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将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有机结合,采用面向目标识别处理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技术,取得了丰富的地震地质结果,为该地区的储量升级提供了保障.

    2012年05期 v.27;No.136 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0 ]
  • 库车坳陷克拉A气田储层裂缝走向异常成因

    王珂;戴俊生;王贵文;李艳友;樊阳;王媛;赵力彬;

    针对库车坳陷克拉A气田中部分井点储层裂缝的实际走向与理论走向不一致的异常现象,结合气田的地质特征,对可能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裂缝走向异常成因有应力因素及非应力因素2种可能性.岩层在弯曲变形时会派生出张应力,与区域地应力场叠加后,使主应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裂缝走向产生变化.非应力因素包括温压条件的影响和上覆盐构造的影响.处于较大埋深的地层,温度和压力值较高,同时地层中的高泥质含量和上覆盐岩层的强烈塑性流动,使目的层岩石的韧塑性增强,发生韧性变形,出现最大主应力位于共轭剪裂缝钝夹角平分线上的现象.此外,目的层处于上覆盐构造层和下伏地层的交界处,应力分布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裂缝的走向.两种可能性都能比较合理地解释储层裂缝走向的异常,但哪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尚需进一步的验证.

    2012年05期 v.27;No.136 1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3 ]
  • 青西油田窿六区块裂缝型储层流体性质判别

    吴丰;司马立强;梁晓宇;高树芳;

    青西油田窿六区块下沟组裂缝型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突进严重,常规流体性质判别方法效果差.研究区储层基质物性差,电阻率较高;裂缝倾角以高角度为主,造成双侧向主要呈正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分类标准,计算裂缝孔隙度,最终提出2种新的裂缝型储层流体性质判别方法:储层级别-深侧向电阻率交会法和裂缝孔隙度-深侧向电阻率交会法.这2种方法同时考虑了裂缝和流体性质对双侧向电阻率的影响,用来判别基质电阻率相对固定且裂缝倾角单一的裂缝型储层流体性质具有较好效果,研究区实际判别符合率均大于90%.

    2012年05期 v.27;No.136 17-20+2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4 ]
  • 地下复杂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为例

    张勇;查明;孔玉华;陈中红;

    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为例,利用常规测井响应和常规测井交会图识别地下复杂火山岩岩性,以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识别火山岩结构构造.结果表明:熔岩和次火山岩以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和低中子的特征区别于火山碎屑岩.根据从基性到酸性熔岩自然伽马增大的特征可以区分各种熔岩.次火山岩以高自然伽马和低密度的特征区别于玄武岩和安山岩,二长玢岩以低自然伽马的特征区别于流纹岩和花岗斑岩,进一步以自然伽马-电阻率交会图区分花岗斑岩和流纹岩.火山角砾岩以较高的密度和电阻率以及锯齿状声波时差和中子曲线区别于凝灰岩.在FMI图像上,熔岩特有的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块状构造、熔结结构等特征区别于火山碎屑岩的凝灰结构和火山角砾结构以及火山沉积-碎屑岩的层理构造.可以根据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区分熔岩与次火山岩.

    2012年05期 v.27;No.136 2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88 ]
  •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海陆过渡区油气成藏规律

    刘喜玲;于水;陶维祥;韩文明;范洪耀;

    从区域地质着手,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海陆过渡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成藏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认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伴随冈瓦那古大陆解体与大西洋扩张发育形成的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桑托期的裂谷阶段以及晚白垩世坎佩尼期以来的漂移期2个主要演化阶段.盆地主体是新生代三角洲,沉积厚度达到12 km以上,包括Akata组、Agbada组和Benin组3个穿时的岩性地层单元.其中最下部的Akata组为大陆架-大陆坡的前三角洲、浅海-深海相厚层泥页岩,亦是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中部Agbada组主要是三角洲前缘砂体、海底扇砂体等,是区域油气藏储集层发育层段;上部Benin组则主要是陆相河流及岸后沼泽沉积,多发育互层泥岩,构成区域的主要油气藏盖层.由于Akata组塑性泥岩段主要以流动构造为特点,引起上覆地层发育重力构造,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陆地和陆架浅海区发育大型伸展构造.研究区发育区域性生长断裂,其控制的构造格局与圈闭样式是油气聚集与成藏的主控因素.

    2012年05期 v.27;No.136 2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86 ]
  • 利用Phillips-Twomey方法对核磁共振弛豫测量结果的反演及其效果分析

    高阳;肖立志;谢庆明;

    为解决横向弛豫时间多指数反演所面临的反演不适定性和非负约束的问题,利用在反演理论中解决不适定性问题常用的Phillips-Twomey光滑化方法反演横向弛豫时间,并给出了一种实现非负约束的方法.通过与常用的反演算法进行对比,发现Phillips-Twomey光滑化方法更适用于低信噪比反演.考察了Phillips-Twomey光滑化方法对信噪比的敏感程度,研究横向弛豫时间布点数、原始回波采集个数、回波串采集时间间隔等因素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Phillips-Twomey光滑化方法适用于横向弛豫时间的多指数反演,且容易实现非负约束,对信噪比要求比较低.

    2012年05期 v.27;No.136 32-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石油工程

  • CO_2在油水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及饱和CO_2油水的密度

    王少朋;侯吉瑞;赵凤兰;苑光宇;刘刚;周芳芳;

    采用PVT法,在高压条件下测定了CO2在大庆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和膨胀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O2在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随CO2溶解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饱和CO2液相的膨胀系数受实验压力和CO2溶解度的影响较大,受液相组成的影响很小.实验还测定了CO2在不同油水体积比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发现恒定温度下CO2在油水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只与压力和液相组成有关,而不受其他条件影响.

    2012年05期 v.27;No.136 39-42+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74 ]
  • 基于T-S模糊模型的井斜精确测量的实时计算方法

    邵佩;刘白雁;曾良才;

    自动垂直钻井过程中的井斜实时测量与计算是井斜实时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避免因井斜角计算中所涉及到的超越函数的计算量过大,进而影响井斜控制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井斜角简化计算方法.通过对测量区域的适当划分,建立相应的模糊集合,并选择合适的隶属函数,即可将原井斜角函数所表示的复杂三维曲面用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小平面来替代.仿真和实验表明,T-S模糊模型计算出的井斜角与理论井斜角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05°.

    2012年05期 v.27;No.136 43-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地面集输系统油气水多相取样计量技术研究

    梁法春;陈婧;刘德绪;龚金海;

    传统的油气计量分离器存在体积大、精度低等缺点,已很难适应当前高含水期生产需要.提出了通过管壁取样测量油气水三相流流量的新方法.管壁四周均匀布置4个直径为2.5 mm的圆形取样孔,并在上游采用旋流叶片将来流整改成液膜厚度均匀分布的环状流型,以增强取样的代表性.在管径为0.04 m的多相流实验环道上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取样比基本不受主管气、液相流量波动的影响,能够在宽广的流动范围内维持恒定,液相分流系数稳定值为0.05,液相流量平均误差为2.8%,气相流量平均误差为4.2%.该装置特点是体积小、成本低、计量稳定.其成功应用有望撤销计量站,实现集输工艺流程的简化优化,降低油田高含水期运行成本.

    2012年05期 v.27;No.136 47-49+7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1 ]
  • 两种常用表面活性剂在砂岩表面吸附特性的分子模拟

    徐加放;付元强;田太行;刘洪军;孙泽宁;孙中富;

    探索和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特性,对于正确选择表面活性剂及其使用浓度,开发新型、高效、功能型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Materials Studio(MS)软件,以二氧化硅作为理想岩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钠两种油田常用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含水的多晶胞模型.通过动态模拟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硬脂酸钠更易发生聚集,使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温度稳定快,最终温度高;能量稳定慢,最终能量低.为今后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2012年05期 v.27;No.136 50-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1 ]
  • AOS与CHSB复配体系的表面扩张性质和泡沫性能

    刘宏生;吕昌森;杨莉;姜冬阳;

    为考察α-烯烃磺酸钠(AOS)与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CHSB)复配体系在大庆油田泡沫驱中应用的可行性,利用界面流变仪和泡沫扫描仪研究了AOS与CHSB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表面扩张黏弹性及泡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单剂体系相比,AOS与CHSB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均降低.当AOS与CHSB质量比为6∶4时,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达到最低.AOS与CHSB复配体系的表面扩张黏弹性和相角随浓度增加先增加然后降低.复配体系的表面扩张黏弹性好于单纯AOS和CHSB体系,在AOS与CHSB质量比为6∶4时,复配体系的表面扩张黏弹性最强.AOS与CHSB复配体系的泡沫稳定性有明显提高.在AOS与CHSB质量比在4∶6~7∶3之间,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最佳.

    2012年05期 v.27;No.136 54-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0 ]
  • 气液两相段塞流的PSD和PDF特征分析

    肖荣鸽;魏炳乾;沙海涛;姚培芬;易冬蕊;

    在气液两相段塞流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利用LabVIEW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引进数字信号理论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了段塞流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概率密度函数(PDF)特征和功率谱密度函数(PSD)特征.段塞流的压力概率密度函数呈现单峰、双峰、多峰分布,尤以双峰分布最为普遍;段塞流的压差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呈现单峰分布;段塞流的功率谱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增大而缓慢下降,频率范围内出现两个幅度比较明显的特征峰.利用PSD和PDF特征分析可以进行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识别,为研究流型和管道系统设计提供帮助.

    2012年05期 v.27;No.136 58-62+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71 ]
  • 一个改进的适合X气田的临界出砂压差计算模型

    胥元刚;龚迪光;董小卫;蔡文斌;何艳;姬江;

    通过控制X气田生产压差主动防砂可以达到有效防砂的目的,但技术人员仍没有合适的临界出砂压差计算模型.优选"M-C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考虑影响X气田出砂的3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验测试数据对"M-C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泥质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临界出砂压差计算新模型.对现场10口气井验算表明,计算精度提高了13.9%.

    2012年05期 v.27;No.136 63-6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

    吴学升;陈世军;李波;赵巍;

    针对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储层黏土含量高、水敏和碱敏性强,现用钻井液体系pH高、滤失量大、对储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从钻井液材料的选择及钻井液配方优化等方面入手,研制出了针对安塞油田长10储层的低固相"双保型"钻井液体系.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膨润土的质量分数为3%,FT-342的质量分数为0.3%,ZNJ-1的质量分数为0.3%,GK-0901的质量分数为2.0%,pH为8.5时,所得钻井液体系API滤失量在7 mL以下,马氏漏斗黏度在45~60 s,塑性黏度在10~20 mPa.s,动切力在5~10 Pa,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在78%~94%,平均恢复率为85.86%,可有效降低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

    2012年05期 v.27;No.136 67-7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6 ]

化学与化工

  • 克拉玛依天然沥青的溶解性及重要生物标志物组成分析

    姚婷;宗志敏;王玉高;温哲;宫贵贞;魏贤勇;

    常温下借助超声辐射手段,选用22种不同溶剂对克拉玛依天然沥青进行萃取,并对其中6种萃取物进行了GC/MS表征.结果表明,萃取率与溶剂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密切相关.初步分析了2-乙基己醇形成的可能性,并且在天然沥青中检测到大量的生物标志物,包含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及甾族化合物等.结合生物标志物的特征可知,该天然沥青的成熟度较高,在成岩过程中几乎不存在生物降解作用,生成天然沥青的地理环境可能与某些海洋或者湖泊条件有关,陆源物质、海(湖)相母质、细菌、藻类和一些高等植物对天然沥青的生源有很大的贡献.初步揭示了天然沥青中有机质的组成和分布规律,丰富了有机地球化学知识体系.

    2012年05期 v.27;No.136 71-77+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5 ]
  • 纳米氢氧化铝稳定泡沫性能研究

    王腾飞;王杰祥;韩蕾;王建海;朱艳;

    通过原位表面活性化可使纳米颗粒变成表面活性颗粒,使其能够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形成颗粒单层,这种颗粒单层类似于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单分子层,有起泡和稳泡的作用.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铝与表面活性剂SDS及OP-10复配产生的泡沫的性能.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时,OP-10基本不能使纳米氢氧化铝颗粒原位表面活性化,不能在起泡和稳泡方面产生协同效应.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纳米氢氧化铝颗粒表面,使颗粒表面覆盖一层烷基链而亲水性减弱,从而能以颗粒单层形式吸附在气-液界面上起到起泡和稳泡的作用.当SDS质量分数大于0.6%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颗粒表面形成双层或多层吸附,打破了活性颗粒的亲水-亲油平衡,纳米颗粒重新转变为强亲水颗粒,起泡、稳泡能力下降.质量分数0.1%纳米Al(OH)3+SDS体系的泡沫封堵性能明显优于单一SDS体系,文中实验条件下阻力因子可达100以上.

    2012年05期 v.27;No.136 78-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60 ]
  • 含油污泥与煤共热解特性的研究

    杨肖曦;李晓宇;程刚;冯洪庆;刘晓杰;马玉峰;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分别对含油污泥、煤及其混合试样在氩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含油污泥、煤及其混合燃料的热解机理,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确定了其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质量平均活化能等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与煤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热解反应十分复杂;在混合试样的热解过程中,含油污泥与煤在200~700℃基本保持各自的热解特性,在700℃以上发生热解的协同作用,含油污泥-煤混合燃料热解温度范围增大;各试样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计算结果与上述结论吻合;混合试样的质量平均活化能比含油污泥和煤单一组分的都低,含油污泥与煤的混合热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2种组分的互补和促进,获得了一种热解性能更好的燃料.

    2012年05期 v.27;No.136 82-8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4 ]
  • 2,4,6-三巯基均三嗪单钠盐Na(H_2O)_3C_3H_2N_3S_3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刘雪梅;薛丹;林春玲;

    以三聚氯氰、Na2S和NaOH为起始原料,在pH值5~8的条件下,得到了2,4,6-三巯基均三嗪单钠盐的晶体,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测试及单晶结构表征.晶体学参数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479(4),b=12.761(5),c=7.822(3),β=109.623(6)°,V=992.8(7)3,Z=4,Dc=1.695 g.cm-3,R1=0.044 4,wR2=0.136 0(I>2σ),GOF=1.128.

    2012年05期 v.27;No.136 86-8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9 ]

计算机及其应用

  • 移动环境下信息采集与处理的非线性任务模型

    杨凡;华庆一;周杰;

    针对目前人们使用移动产品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导致传统办公室环境下的线性任务模型难以满足用户对移动计算任务的可用性需求,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移动计算任务模型.该模型将整个任务流程碎片化,与传统任务流程相比,减少了用户的记忆负担和专注于任务的时间,从而使用户能以更自然的方式使用移动产品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2012年05期 v.27;No.136 9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一种基于可配置层级结构的导航树生成策略

    高荣芳;

    导航树结构固定不变的关联方式在功能丰富、用户组成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很难满足要求.针对大型信息管理软件中业务信息的导航与展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配置层级结构的导航树生成策略,详细阐述了其主要思想及相关算法的实现思路.

    2012年05期 v.27;No.136 95-9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信息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寿邦;

    根据我国对体育传统项目管理和评定办法的具体要求,设计并开发一套体育传统项目高校信息统计系统,以实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种数据、信息的统计与汇总,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信息统计工作的效率,为有关部门制定体育政策及决策提供依据.

    2012年05期 v.27;No.136 99-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最小连通支配集算法

    于晓;付春;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最小连通支配集求解算法,对Rule K算法中的标记算法进行了优化,从而形成了连通支配集,并通过新的剪枝算法对连通支配集进行了有效缩减.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该算法求得的连通支配集比前算法更小.

    2012年05期 v.27;No.136 102-10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基础科学及其应用

  • 拓扑空间的次分离性

    荆佩;李生刚;伏文清;曹婷;

    旨在研究T4拓扑空间的一般化.为此定义了拓扑空间的次T2、次正则、次正规、遗传次正规等次分离性,详细地讨论了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已有分离性之间的联系,并且研究了这些次分离性的遗传性、可乘性以及与Wallman紧化和非标准紧化的联系.

    2012年05期 v.27;No.136 106-1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