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白玉彬;赵靖舟;方朝强;刘鹏;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主力烃源岩为长7段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约5×104km2.烃源岩地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一般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分布范围内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勘探实践证实,烃源岩的分布和质量对石油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主要与延长组构造背景、储层致密性及后期保存条件有关.延长组长6段及其以上油藏与分布在陕北斜坡西部已发现的长8油藏平面上大面积准连续分布,且均分布在长7优质烃源岩展布范围内,因此,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控制了延长组长6及其以上地层油藏和西北、西南部长8油藏分布.

    2012年02期 v.27;No.133 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244 ]
  • 尼日尔盆地某深水海底扇发育的控制因素

    赵艳军;鲍志东;王星;孙立春;李燕;陈志鹏;

    深入分析了深水勘探"金三角"之一的尼日尔盆地某深水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提出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分区控制的深水海底扇相展布模式,认为不同重力流类型对沉积物的搬运能力是不同的,从陆坡顶部向盆地方向,重力流沉积类型存在"蠕动—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的演化过程.对海平面波动和古地貌对深水海底扇发育的控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深水海底扇发育的规模,古地貌控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

    2012年02期 v.27;No.133 6-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5 ]
  •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厚油层细分——以新街油田台7断块为例

    王燕;杨少春;卞炜;罗海宁;温雅茹;

    针对新街油田台7断块泰一段二砂层组厚油层内非均质性严重、产能不均匀等问题,对其进行了精细的地质研究.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对比厚油层的砂体剖面和岩电特征,认为厚油层内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建立了夹层的电性、物性识别标准,以夹层空间分布面积为标准找到1个稳定夹层,依据该稳定夹层将厚油层进一步细分为2个单层,将厚油层的非均质性降低到一个相对均质的单元,并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细分对比模式和规律.

    2012年02期 v.27;No.133 13-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6 ]
  • 锡尔特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邬长武;熊利平;吴洁;

    锡尔特盆地是世界上最有利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地层主要由上中生界和新生界组成.盆地的生油岩、储层、盖层发育,圈闭类型丰富,各种成藏要素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良好,油气资源丰富.盆地前裂谷含油气层系和裂谷期含油气层系内油气藏的形成,都受控于断块隆起.盆地可分为3个油气聚集带,其中,东部油气聚集带最为有利.

    2012年02期 v.27;No.133 17-2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6 ]
  • 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的一种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湖相泥质烃源岩为例

    高岗;柳广弟;付金华;姚泾利;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热解S1和氯仿沥青"A"含量代表烃源岩中的已生烃量,在不排烃情况下,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其减小时则表明有烃类的排出.代表有机质相对生烃量的热解参数IH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开始降低的转折部位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为有效烃源岩的下限值,研究区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1%,相应的热解S1+S2下限值为2.2 mg/g,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03%,总烃质量分数下限值为150×10-6.该下限值主要适合于研究区湖相有效烃源岩的识别,不同含油气盆地不同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应根据相应的分析数据加以确定.

    2012年02期 v.27;No.133 22-2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746 ]
  •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泥页岩岩电关系

    雷宇;王凤琴;刘洪军;陈继峰;

    为了新增常规油气的地质储量,对盆地内各个地区总计400多口油气井测井资料、岩心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岩心观察、岩电对比、泥页岩电性取值范围统计、电测曲线形态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长7泥页岩层的展布特征、岩电关系及泥、页岩电性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认为:长7泥页岩层分布范围至少超过6×104km2,厚度0~120 m,整体呈现西、南深且厚,东、北浅且薄的分布特征;声波时差和自然伽马在泥页岩层响应明显,且受沉积相带控制,泥页岩层在深—半深湖区呈现大幅高值巨厚的箱型或钟形,而在浅湖区则多表现为单峰(或双峰)指尖状突起或小幅低值细薄钟形;受铀和有机质含量、岩层含气性及裂缝发育差异的影响,泥、页岩层在电性上存在着差异;研究区西、南可以依靠声波时差和自然伽马取值范围的差异对泥、页岩进行区分,而东、北部则主要依靠声波时差取值范围并结合泥、页岩层不同的曲线形态特征进行区分.

    2012年02期 v.27;No.133 27-35+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9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02 ]
  • Maranon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秦雁群;温志新;侯秀林;李潇;苗小龙;

    以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aranon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Maranon盆地是一多旋回次安第斯山前陆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克拉通期、三叠纪—侏罗纪伸展断陷期、白垩纪拗陷期和晚白垩纪后前陆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纵向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盆地内含有白垩系Chonta/Napo组和三叠—侏罗系Pucara组2套主力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盆地主要发育西部挤压断层和褶皱圈闭、中部背斜和披覆背斜圈闭、东部断层和牵引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可能发育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类型圈闭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前陆坳陷带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褶皱冲断带区古近纪构造圈闭以及东部斜坡带地层和岩性圈闭是盆地的有利勘探潜力区.

    2012年02期 v.27;No.133 36-40+4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8 ]

石油工程

  • 计算异常高压气藏地层压缩系数的一种新方法

    樊怀才;李晓平;陈军;张袁辉;窦天财;

    准确的地层压缩系数在开发异常高压气藏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正确获得随气藏开发而不断变化的地层压缩系数,在研究现有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异常高压气藏地层压缩系数随地层压力动态变化的特点,从天然气体积系数与地层压缩系数定义出发,运用产量递减律和采气指数概念,推导了地层压缩系数动态变化的表达式.将本方法与经验公式法计算的地层压缩系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的地层压缩系数更合理、准确,并且是一个能够正确反映气藏开发特征的动态值.

    2012年02期 v.27;No.133 41-4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5 ]
  • 合水超低渗透油田庄9区见水方向研究

    高永利;刘钊;张志国;

    为掌握合水超低渗透油田庄9区水驱方向规律性,利用示踪技术、ERT测试技术及脉冲试井技术等,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水驱方向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注入水发生突进导致油井过早见水的方向为NW70°左右和NE70°左右的共轭方向.

    2012年02期 v.27;No.133 46-48+62+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2 ]
  • 岩石冲击开裂裂缝条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李海波;陈德春;刘卫东;吴晓东;潘志华;

    利用动态压力脉冲作用于岩心可模拟研究爆燃压裂裂缝开裂条件.影响岩心冲击开裂裂缝条数的因素包括岩心外径、岩心长度、落物质量、落物高度、冲击能量、平均加压速率、岩心抗拉强度.基于实验数据,运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了不同裂缝条件下这些因素的权重和关联度,建立了冲击开裂裂缝条数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其预测精度达到91.7%.

    2012年02期 v.27;No.133 49-5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1 ]
  • 稠油体系的微观结构及流变性分析

    朱静;李传宪;辛培刚;许东;

    论述了稠油的胶体结构性质.沥青质胶束在体系各种力作用下通过自缔合作用,可形成不同层次的超分子结构,使稠油成为一种多分散的胶体体系.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稠油内部胶团结构的形态,分析了胶质-沥青质的存在状态.利用RS75旋转黏度计测试并分析了稠油的黏温特性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黏温曲线在测量区间内(20~80℃)较好地符合Arrhenius方程,低温下的活化能高于高温下的活化能;在较低温度下,稠油黏度具有剪切稀释性,并且随压力增大而增大,这是低温下胶质、沥青质结构增强及少量蜡晶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2年02期 v.27;No.133 54-5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60 ]
  • 人工裂缝与水平井筒的夹角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柳明;张士诚;雷鑫;

    为研究水平井压单缝和多缝时裂缝夹角(从0°变化到90°,以15°为递增单元)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利用商业软件Eclipse中NWM模块,对比笛卡尔网格加密法,提出了利用Pebi网格加密模拟裂缝的新方法.提出了减小缝间干扰的方法.研究表明:较之笛卡尔网格加密法,Pebi网格加密法更能准确地模拟夹角处于0°~90°之间的情况;易见水的夹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过早见水会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夹角越大,缝间干扰越明显;缝间干扰只对初期的采油速度产生影响,对最终的开发效果影响不大;均质地层情况下,中间缝长、两端缝短的裂缝分布有利于减弱对驱替能量的阻挡,推迟见水时间;裂缝均匀分布于两注水井之间可以平衡各缝之间的影响,改善开发效果.

    2012年02期 v.27;No.133 58-6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1 ]
  • 离子种类和质量浓度对不同温度稠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申德勇;王殿生;王玉斗;刘金玉;

    为了研究在不同温度下离子种类和质量浓度对稠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分别配制了含不同质量浓度Na+、Ca2+、Mg2+的盐水溶液,应用旋转油滴法测量了不同温度时稠油与盐水的界面张力,分析了温度、离子种类与质量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盐水成分为Na+和Mg2+时,随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大,界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极小值;成分为Ca2+时,界面张力先增大后稳定再增大.②随温度升高,在Na+和Ca2+作用下界面张力明显减小,在Mg2+作用下先减小后稳定.③温度和离子质量浓度均影响界面张力;离子质量浓度低时界面张力主要受温度影响;离子质量浓度高时在Na+作用下界面张力受温度影响较大,在Ca2+作用下界面张力受温度的影响减弱;在Mg2+作用下界面张力受离子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

    2012年02期 v.27;No.133 63-66+7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8 ]
  • 延长低渗油藏水平井的突破——薛平1水平井的成功范例

    康雪林;郝世彦;赵晨虹;

    延长油田属典型的三低油藏,早期曾尝试用水平井开发,3口井试验均未见到效果.2009—2010年,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在延长吴起成功钻探薛平1水平井,平均日产油量超过试验区块中直井(定向井)日产油量的4倍.结合延长低渗油田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该井的钻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等全过程,论证了在延长油田用水平井开发低渗油田的可行性.

    2012年02期 v.27;No.133 67-7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1 ]

化学与化工

  • 羟胺基聚醚胺防膨剂的研制

    刘祥;宋杨柳;陈叮啉;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羟胺基聚醚胺(HAPEA)防膨剂,测试了其防膨性能.实验表明:当环氧氯丙烷与二乙醇胺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7 h时,合成的防膨剂具有较好的防膨效果.当羟胺基聚醚胺(HAPEA)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其防膨率为87.5%,与KCl复配使用时防膨效果明显提高.

    2012年02期 v.27;No.133 73-75+8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1 ]
  • 镍基合金和铬在高温下的腐蚀电化学特征

    谢丽华;陈长风;李鹤林;井奉军;李晟伊;

    利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EIS)方法,分别研究了纯铬以及镍基合金UNS N08028在140℃和160℃两种温度下高含H2S/CO2环境所成钝化膜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成膜条件下028合金钝化膜的耐蚀性优于纯铬.EIS表明电化学阻抗谱均有明显的容抗弧特征,028合金显示单一的容抗弧,纯铬在低频区显示扩散阻抗控制.

    2012年02期 v.27;No.133 76-79+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5 ]

电子工程及自动化

  • 基于脉冲漏磁检测原理的缺陷分类识别技术

    张韬;左宪章;田贵云;张云;费俊;

    脉冲漏磁检测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无损检测方法,而相应的缺陷分类识别是缺陷检测与评估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介绍脉冲漏磁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传感器,对不同类型缺陷的标准试件进行了测试;通过对缺陷瞬态差分信号的时、频域特性进行分析,提取了峰值、过零时间以及频谱中一特定频率点的幅值作为特征量对缺陷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10 mm钢板表面以及下表面缺陷进行有效的分类识别.

    2012年02期 v.27;No.133 80-8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1 ]
  • 一种全数字高性能的电动摩托车控制系统设计

    韦敏;

    根据电动摩托车的技术要求,基于DSP(TMS320F2812)和IPM(IRAMY20UP60B),设计了一种全数字电动摩托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控制策略、控制方式和软件设计思想.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更改控制策略灵活,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2012年02期 v.27;No.133 86-8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一种改进的光伏发电系统MPPT控制方法

    王志敏;张建军;郭燕琼;

    目前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很多,介绍了3种常用的MPPT控制方法:固定电压法、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并通过仿真比较了其启动时间、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PPT控制方法——固定电压结合扰动观察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响应速度快,稳态精度高.

    2012年02期 v.27;No.133 89-9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3 ]

计算机及其应用

  • 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在云计算负载均衡中的应用研究

    程国建;刘丽景;石彩云;朱凯;

    遗传算法(GA)被广泛用于解决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问题,然而传统的GA在求解高维函数优化问题时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因此无法在云计算中直接应用.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与遗传算法混合的多Agent遗传算法(MAGA).首先论证了MAGA较传统GA的优越之处,然后采用MAGA建立了基于虚拟化资源管理的负载均衡模型,解决云计算中的负载均衡问题.与Min_min策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Agent遗传算法能够达到更加优越的负载均衡效果.

    2012年02期 v.27;No.133 93-97+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02 ]
  • 基于双机冗余的兰炭生产过程监控系统

    张乃禄;盛小洋;孙国鹏;李玉奎;刘祥周;姚萱萱;

    针对兰炭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的特点与要求,开发了基于双机冗余的兰炭生产过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工控机、PLC、仪表和以太网,构成IPC+S7-300PLC和智能仪表+工业以太网的双机冗余监控系统.系统实现了兰炭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与优化控制,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2012年02期 v.27;No.133 98-10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8 ]
  •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分配研究

    王三虎;

    针对目前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分配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及代价公式复杂、算法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分配的方法,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分配的准确性与计算效率,对遗传算法实施了以下改进:初始化群体的改进;适应度比例与最优值保留综合机制;自调节的交叉因子与自调节的变异因子的使用.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数据段访问特性分配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数据分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最佳结果更为接近.

    2012年02期 v.27;No.133 102-10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2 ]

基础科学及其应用

  • 椭圆曲线y~2=2px(x~2-1)的正整数点的个数

    赵院娥;

    设p是奇素数.运用四次Diophantine方程的性质讨论了椭圆曲线E:y2=2px(x2-1)的正整数点(x,y)的个数.证明了:当p=3时,E仅有3组正整数点(x,y)=(2,6),(3,12)和(49,840);当p=7时,E仅有1组正整数点(x,y)=(8,84);当p≡1(mod 8)或p≡3(mod 8)且p>3时,E至多有1组正整数点(x,y);除了上述情况以外,E没有正整数点.

    2012年02期 v.27;No.133 106-107+11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9 ]
  • 一个算术函数方程及其正整数解

    刘艳艳;

    利用初等数论方法研究方程S(x3)=Ф(x)的可解性,获得了该方程的所有正整数解.证明了方程S(x3)=Ф(x)仅有正整数解x=1,32,48,49,98.

    2012年02期 v.27;No.133 108-11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尊敬的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石油、天然气工业

    2012年02期 v.27;No.13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

    <正>《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西安石油大学主办、陕西省教育厅(2000年以后)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主要栏目有:地质与勘探、石油工程、化学与化工、电子与自动化、机械工程、计算机及其应用、基础科学及其应用。"地质与勘探"、"石油工程"是本刊的两个特色栏目。

    2012年02期 v.27;No.13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