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

    王广源;张金川;李晓光;边瑞康;朱华;邓飞涌;唐颖;

    页岩气是一种现实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过对大量录井、钻井、地球化学、实验测试及生产测试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3套泥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范围宽等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泥页岩中微裂缝和裂缝发育,为游离态气体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且泥页岩吸附甲烷能力强,吸附量大,泥页岩段普遍存在气测全烃异常,蕴藏着巨大的页岩气资源.在新开油田、黄金带油田以及桃园气田附近气测全烃异常明显,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2010年02期 v.25;No.121 1-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37 ]
  •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成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牛海青;陈世悦;韩小锋;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相等沉积类型的砂砾岩体,地层埋深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对其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三叠系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多处于早成岩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成岩阶段,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成岩作用类型;中成岩A期,有机质成熟产生有机酸使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有所改善;后期自生胶结物的充填作用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孔隙流体性质及构造应力是该区成岩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间接影响储层物性发育,这对预测本区三叠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2期 v.25;No.121 6-1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6 ]
  •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范柏江;刘成林;柳广弟;朱杰;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2010年02期 v.25;No.121 13-17+21+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144 ]
  • 相对高放射性砂岩成因及储集性能定性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长6油层组为例

    孙佩;张小莉;郭兰;申怡博;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长6部分砂岩放射性较高,且整体具有低阻特点.相对高放射性和低阻特征给测井识别砂泥岩带来一定的困难,易把相对高放射性砂岩当成泥岩处理,从而造成有效储层的漏失.以生产动态资料为根据,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对相对高放射性砂岩的成因及其储集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的相对高放射性是钙碱性火山物质溶解、蚀变造成Th、U的富集而形成的;火山物质沉积方式不同,相对高放射性砂岩储层自然伽马曲线形态特征不同,储集性能也有差别;水携式含凝灰质砂岩自然伽马曲线呈箱状、中—高值放射性,储集性能较好,空降型凝灰岩自然伽马曲线呈尖刀状、高放射性,储集性能较差.

    2010年02期 v.25;No.121 18-2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60 ]
  • 车西洼陷沙三上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

    李凌;

    沙三上亚段沉积期,在车西洼陷南坡曹家庄断阶带的车40和车44断阶发育了数量众多的滑塌浊积砂体.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相关测试资料分析,对滑塌浊积砂体的岩性以及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砂体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的特点,结构和构造均反映砂体为滑塌后再沉积的产物.总结了滑塌浊积砂体的3种相序类型,即正粒序重力流型、正递变重力流型、砂泥互层型.对不同砂组储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和发育规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滑塌浊积砂体的成因机制,认为三角洲的快速推进为其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同沉积断裂强烈活动引发的地震是其最主要的触发机制.

    2010年02期 v.25;No.121 22-25+2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0 ]
  •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优质储层主控因素探讨

    刘锐娥;龙利平;肖红平;张春林;蔺洁;

    通过对岩心、露头剖面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等分析,系统归纳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优质储层的特征,其具有粗粒、高石英、低杂基、低软岩屑、低长石含量等"一粗一高三低"的特征,孔隙类型为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具有良好的储集性.研究认为山2段储层储集性优劣受控于物源分异、沉积体系演化及烃类早期充注.物源分异控制石英砂岩东西分带;沉积体系演化反过来控制优质储层发育;同时,烃类早期充注抑制了石英的次生加大,使大量原生孔隙得以保存.

    2010年02期 v.25;No.121 26-2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49 ]
  •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温德顺;陈章顺;卜广平;张博;丁强;槐伦伦;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陆源碎屑组分是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物质基础,储层性质受沉积相或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2期 v.25;No.121 30-33+38+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3 ]
  • 青平川油田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李杰;王凤琴;冷丹凤;王涛;陈继峰;

    根据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以及粒度分析,并结合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指出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组为辫状河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心滩、河道充填以及漫滩和漫滩沼泽等,其中心滩为研究区微相类型的显著特点.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试油试采数据、含油井段岩心观察以及测井相分析研究表明,厚度较大、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为主要的油气富集相带,但同时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构造和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油层被分割成不规则的块状,形成构造-岩性油藏或构造-水动力油藏等;长2辫状河河道砂体是良好的储层,下部长7烃源岩是直接的油气来源,上部长1含煤地层对其起到区域盖层作用,从而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2010年02期 v.25;No.121 34-3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7 ]

石油工程

  • 斜井井眼净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李琪;李清;王六鹏;张冰;

    井眼净化始终是斜井钻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使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较准确地确定井眼清洗水力参数和施工参数,达到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从实用的思想出发,以井斜角不同岩屑的运移机理和井眼清洗要求不同为依据,将整个井眼按井斜角的不同划分为多个井段,分段建立了能进行工程实际计算的井眼净化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应用软件.该软件能依据给定的井眼条件和施工参数,预测是否能满足井眼净化要求;或从满足井眼净化的需求出发,给出合理的施工参数.

    2010年02期 v.25;No.121 39-4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87 ]
  • 深层稠油混合高温蒸汽吞吐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与实践

    裴润有;蒲春生;吴飞鹏;刘洋;商祥毅;

    为了提高深层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热采中地层蒸汽干度及其加热降黏效果,提出了混合高温气吞吐热采工艺技术,即在常规蒸汽吞吐过程中,混入氮气、二氧化碳或烟道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等非凝析气体,以有效控制注蒸汽过程中的热损失;并根据汽/液两相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建立了深层稠油井混合高温蒸汽吞吐过程中井筒温度梯度、井筒压力梯度、混合流体干度及物性参数等的定量计算数学模型,以对注汽井的井筒动态进行系统分析与控制.以胜利油田孤东GO51X11井为例,发现注汽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10年02期 v.25;No.121 44-47+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0 ]
  • 碳酸水对岩石润湿性及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实验

    王锐;吕成远;岳湘安;伦增珉;陈亚强;

    渗吸作用是油藏基质原油开采的关键,CO2溶入地层水将对渗吸作用产生影响.进行了亲水岩心的润湿性转变实验,测试了亲油岩心在碳酸水浸泡前后润湿接触角的变化,比较了亲油性岩心在碳酸水和盐水中的渗吸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油浸泡法使得岩心润湿性变为油湿性;油湿性岩心经过碳酸水浸泡可使润湿性向水湿性转变;碳酸水有利于改善油湿性岩心渗吸效果,促进渗吸过程的进行.

    2010年02期 v.25;No.121 48-5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4 ]
  • 稠油胶质沥青分散解堵剂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李永太;范登洲;史玮平;金千欢;

    为了解决稠油开采过程中由于胶质沥青沉淀析出堵塞储层,造成蒸汽吞吐开采中注汽压力高以及井筒举升和管线输送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稠油胶质沥青分散解堵技术,并对稠油胶质沥青分散解堵剂进行性能评价.室内评价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分散解堵剂能极强地溶解、分散稠油中的胶质沥青及杂环芳烃,并能抗凝固防沉降,在温度低于10℃以下仍具有较好的溶解分散能力.注汽过程中添加该分散解堵剂能有效防止胶质、沥青质沉积,疏通液体流动通道,大幅度降低注汽压力;此外还能有效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原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改善稠油在井筒的举升能力及地面的集输效果.

    2010年02期 v.25;No.121 51-53+5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3 ]
  • AL-F1防砂剂在延长油田浅层压裂中的防砂效果评价

    姜兰;魏登峰;石勇;

    针对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压裂井存在间歇性出砂而导致砂卡泵等事故而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问题,通过对低温浅层压裂井出砂原因的分析,优选出了适合七里村采油厂压裂井的防砂技术——AL-F1防砂剂缝内防砂技术.室内评价了AL-F1防砂剂的导流能力及防运移性能,并通过6井次现场试验考察了AL-F1防砂剂的压裂防砂效果.室内性能评价和现场试验表明,AL-F1防砂剂在七里村采油厂压裂井上的防砂效果较好,完全适用于延长油田低温、低产、间歇出砂压裂井的防砂控制.

    2010年02期 v.25;No.121 54-57+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4 ]

化学与化工

  • 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的筛选及现场试验研究

    郭辽原;郭省学;宋智勇;李传明;

    从胜利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到一株高温条件下能够利用烃类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A2,经鉴定属于Petrobacter.该菌株对两种原油的降解、降黏和降凝结果表明:对孤岛油的降解率较高,为39.81%,对甘17油的降解率达22.60%;对孤岛油的降黏率可达37.95%,对甘17油的降黏率为25.00%;A2可将孤岛油和甘17油的凝固点降低2.5℃.通过菌株作用岩石表面,表明该菌株对玻璃试片作用后其接触角降低最为明显,高达72%,接近于对照菌样的5倍;石英和灰岩的接触角也分别降低了68%和24%.表明A2具有一定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的能力.增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2菌在中一驱Ng3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9.3%.现场实施后取得了降水增油效果,试验区含水下降2.1%,累积增油0.36×104t,提高采收率0.21%.

    2010年02期 v.25;No.121 58-60+6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0 ]
  • Ni(Ⅱ)/PNP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

    王力搏;陈洁;王斯晗;张宝军;姜涛;

    合成了3种PNP配体,与Ni(Ⅱ)形成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存在的条件下,催化乙烯齐聚.试验结果表明:镍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可达4.65×105g/(mol.h),α-烯烃选择性达76.40%.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对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2010年02期 v.25;No.121 61-6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新型油田回注水杀菌剂的杀菌特性

    周飞;孙玉寒;王钦钦;张建华;

    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与传统的油田回注水杀菌剂1227相比低一个数量级,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平均达到了5.2mg/L.PA-12对于环境温度和pH的变化都能够保持杀菌活性的稳定性.即使在10℃时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也不高于60mg/L,对于油田回注水的杀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pH几乎不影响PA-12的杀菌能力.

    2010年02期 v.25;No.121 65-6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8 ]
  • 氨水介质中Al-MCM-41的合成与表征

    张君涛;张新年;邱利民;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r)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OES)为硅源,水合氯化铝为铝源,采用水热晶化法在氨水介质中合成了Al-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RD表征手段研究了物料配比及合成条件对合成Al-MCM-41结构的影响,同时对合成样品进行了N2吸附和IR等表征.结果表明:在体系的氨浓度为5~10mol.L-1、模板剂与SiO2之物质的量比为0.3、晶化温度为120℃、晶化时间为72h的条件下,可合成出结晶度和有序性高、BET比表面积大等特点的Al-MCM-41介孔分子筛.

    2010年02期 v.25;No.121 69-72+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

  • 基于邻域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异步电动机振动故障诊断

    贾嵘;薛建辉;张文宇;洪刚;

    为了提高异步电动机振动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邻域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异步电动机振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实验室异步电动机各类常见故障进行测试,然后选择异步电动机不同位置振动信号的特征频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最终利用邻域粒子群优化后的神经网络进行异步电动机振动的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此方法适合应用在异步电动机振动故障诊断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0年02期 v.25;No.121 73-7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7 ]
  • 基于LabVIEW的小波阈值融合算法去噪分析

    李博;吴伟;周密;

    采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分解处理,通过分析阈值去噪所用的小波尺度及阈值选择法,提出选取BayesShrink自适应阈值估计,构建基于软、硬阈值折衷法和一种新阈值函数的多算法融合阈值处理方法.利用Matlab仿真实验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LabVIEW环境下进行实际工程信号的去噪测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对随机强噪声的降噪效果明显.

    2010年02期 v.25;No.121 76-8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4 ]

计算机及其应用

  • 分布式调试中动态向量时钟存储空间分配方法

    郑少华;李青山;严体华;叶宏;钟珊;

    为了解决不同进程之间异步通信时向量时钟存储问题,结合现有事件监测的方法,以及分布式软件系统调试盒监测特征,并针对向量时钟静态存储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动态更新存储空间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监测工具的改进方案能够减轻用户调试时的负担,较大地提高分布式程序调试的效率.

    2010年02期 v.25;No.121 81-83+8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石油钻井物料清单的模糊数量模型研究

    康维佳;方明;

    针对石油钻井物料成本高、损耗模糊不确定、管理控制难的现状,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物料清单的概念构建了石油钻井物料清单,并运用模糊数学和期望值方法建立了损耗数量为模糊数的石油钻井物料清单的模糊数量模型,给出了模型相应的求解过程.该模型的建立对模糊环境下石油钻井企业优化采购、降低库存成本、有效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一定的意义.

    2010年02期 v.25;No.121 84-87+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个股价格短期预测

    郝华宁;刘阳;

    针对个股价格的短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股票收盘价格分析和预测方法,在允许的相对误差下,所得到的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股票价格的趋势.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股票价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则可提高预测的速度和可靠性.

    2010年02期 v.25;No.121 88-90+9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6 ]
  • 混淆中的控制变换研究

    王应战;任平安;马建峰;

    介绍了混淆的力量、弹性、执行代价和隐蔽性等性能及其度量问题,详细分析了混淆中的控制变换并给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控制变换分为:①计算变换.主要包括插入死的或不相关的代码、删除库调用和程序习惯用语、表解释、增加冗余操作、使代码并行化;②聚合变换.主要包括克隆方法和循环变换;③排序变换.最后对混淆变换的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作了介绍.

    2010年02期 v.25;No.121 91-9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石油钻井物料需求计划模型研究

    常玉;方明;

    针对石油钻井物料消耗投资大、管理控制难的问题.通过分析石油钻井物料需求特点,应用物料需求计划方法构建了石油钻井物料管理与控制的石油钻井物料需求计划模型;针对钻具可重复使用的特性和钻具损耗的随机性,采用传统制造业物料需求计划方法和期望值法,分别给出了钻井物料需求计划确定型模型和随机型模型的计算过程与公式.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为石油钻井企业缩短物资供应周期、降低库存成本、实现钻井物料供应的优化管理提供了辅助支持.

    2010年02期 v.25;No.121 96-9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基础科学及其应用

  • X60管线钢土壤腐蚀的统计分析

    郑新侠;

    为了寻找埋地输油管线土壤腐蚀的规律,为管道腐蚀失效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通过X60管线钢在陕京管线典型土壤环境中的埋片腐蚀实验,对9个平行试样的腐蚀速率和最大腐蚀坑深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平均秩作为累积概率的估计值,在正态概率坐标纸上检验腐蚀参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平均腐蚀速率服从正态分布,最大腐蚀坑深度的对数服从正态分布.

    2010年02期 v.25;No.121 99-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