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与勘探

  • 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

    董伟;林畅松;施和生;

    综合分析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区内新近系划分为1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以海泛面为界细分为3~5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层序界面和水进面与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变化有密切关系.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可识别出低位域(辫状河)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等沉积体系.地层属性分析揭示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平面上特有的环状结构.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平面编图可很好地反映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演化.区内的层序结构和沉积相带演化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内存在5种潜在的岩性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由断裂坡折带控制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已由勘探证实可形成重要的构造-地层油气藏.

    2009年04期 v.24;No.v.24 1-8+1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9 ]
  • 南阳凹陷南部边界大断裂活动性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蔡佳;姜华;甘华军;赵忠新;陈少平;

    针对南阳凹陷地层发育的特点,运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分析边界断层的活动历史,认为断层活动在时间上经历了最弱—增强—最强的变化,在空间上活动强度最大的部位发生了迁移,同一时期不同部位活动强度差异明显,并结合沉积相的展布初步探讨了断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2009年04期 v.24;No.v.24 9-1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1 ]
  • 利用抽水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的二分法

    刘元会;常安定;

    为了方便准确地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根据目标函数最优值存在的条件,将最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一元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采用常用、简单、容易实现的二分法求其根,进而由求解结果求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该方法克服了各种传统优化方法原理抽象、步骤繁杂及数值计算量大的缺点.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发现,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水文地质参数与实测值十分接近.

    2009年04期 v.24;No.v.24 13-1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0 ]
  • 扬子地区上奥陶—下志留统生物钡特征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严德天;汪建国;王卓卓;

    对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Ba和Ti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扬子地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钡质量分数为855.63~1872.33mg/kg;采用标准陆源物质扣除法获得的生物钡质量分数为612.17~1711.81mg/kg,占总钡质量分数的60.74%~91.98%,平均为76.73%.总钡和生源钡含量变化趋势明显,均在五峰组上部明显升高.根据钡的古生产力计算模型估算了古生产力状况,并探讨了古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因素,认为五峰晚期古生产力升高与当时全球气候变冷所引发的上升洋流和海平面下降事件有关.

    2009年04期 v.24;No.v.24 16-19+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04 ]
  • 现河低渗透储层开发单元分类评价

    戚颖;杨友运;肖淑明;

    从决定储层性质的内在参数入手,结合对应开发单元的开发动态和开发效果建立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原则和标准以及现河低渗透开发的实际,对现河低渗透储层单元进行分类评价,以期更加准确地认识油层的内部结构特点,为合理开发、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24;No.v.24 20-2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7 ]
  • 陕北志吴定地区延长组长_6油层组储集层评价

    王学存;

    陕北志吴定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陕北地区中生界主力产油层,研究表明其储集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砂体,砂岩储集层属典型的长石细砂岩,对孔隙形成和改善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是溶蚀及蚀变作用;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型;储层物性总体上为中—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在纵向上自下而上物性逐渐变好,平面上在河口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物性较好;孔隙结构为小—细孔细喉型和细孔细喉—微喉型.长6油层组砂岩储集层综合分类评价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2009年04期 v.24;No.v.24 23-2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89 ]
  • 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孙和风;周心怀;彭文绪;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决定了莱州湾凹陷油气以断层运移、垂向运聚为主.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下阶段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次之为东部走滑带他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2009年04期 v.24;No.v.24 27-31+3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6 ]
  • 裂隙岩体等效热传导系数探讨

    张强林;王媛;

    对于裂隙岩体温度场的研究一般是按照各向同性介质进行处理,直接按照岩块热传导系数或者根据孔隙度计算的等效热传导系数进行计算.但在大量裂隙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不同走向裂隙填充物所起到的隔热作用,仍按照各向同性介质研究就存在误差.为考虑存在裂隙的影响,提出将热流量沿裂隙面方向及裂隙法向进行分解,按照热流量等效原理来推导等效热传导系数阵,并编制子程序进行验证.通过含裂隙算例的计算对比说明本方法是有效的,与常规方法差别很大,在同一位置点最大温差可达8.29℃.

    2009年04期 v.24;No.v.24 32-35+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石油工程

  • 隔夹层对薄层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动态影响研究

    彭得兵;唐海;吕栋梁;韩力;王中武;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下部水体发育,能量充足,极易发生底水锥进现象,从而导致其开发效果变差.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抑制底水锥进,达到解放油层生产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K1h23油藏的储集层参数,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理想单井模型下隔夹层对排水采油动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效的隔板能够很好地抑制底水锥进,但隔板尺寸大小与排水规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2009年04期 v.24;No.v.24 36-3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5 ]
  • 一种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新方法

    阮敏;李相方;冯宇;

    流体的渗流呈现何种特征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油田的开发.然而,对低渗储层中流体渗流形态的判别至今尚无权威的判别标准.因此,研究并提出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方法或准则对指导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十分重要.以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为背景,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新方法——有效驱替准则.研究表明,当该准则数大于26时,渗流呈现出非达西渗流特征;当其小于23时,渗流呈现出达西渗流特征.

    2009年04期 v.24;No.v.24 39-4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8 ]
  • 深井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李桂平;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及深井超深井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压力异常、井漏等地质工程问题,设计了两种适用于深井固井作业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根据性能测试结果,粉煤灰复合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可以满足塔河油田对水泥浆密度的要求,将其应用于10多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水泥浆返高均达到设计井深,大幅度减少了注水泥漏失的潜在危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2009年04期 v.24;No.v.24 42-4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5 ]
  • 地层塌陷区段埋地管道变形与应力分析

    尚尔京;于永南;

    已有文献都是基于Winkler地基梁模型来研究塌陷以及悬空等对管道安全的影响,还没有采用其他力学分析模型的报道.分别采用Winkler和理想弹塑性地基梁模型,研究地层塌陷对管道安全的影响.建立了管土相互作用的几何大变形力学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理论对力学模型求解.分析结果表明:在管道的屈服应力较小的情况下,为简化工程计算可采用Winkler模型计算临界塌陷区长度,较弹塑性模型简单,便于工程应用;当地层塌陷区长度较小时,为简化计算可采用Winkler模型分析管道的变形与应力;弹塑性模型可忽略土弹簧刚度对管道分析结果的影响,而Winkler模型则要考虑土弹簧刚度对其的影响.给出了使管道失效的临界地层塌陷区长度,所得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2009年04期 v.24;No.v.24 46-49+57+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10 ]
  • 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井生产动态影响研究

    温庆志;蒲春生;

    低渗透油藏往往不遵循达西定律,具有启动压力现象,常规的方法难以实现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肇源油田不同渗透率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关系式,并应用黏度和渗透率组合参数来判断流体的渗流形态;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油井日产量、累积产量、含水率、采出程度、地层压力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油井各项生产参数的影响很大.因此,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不能忽略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2009年04期 v.24;No.v.24 50-53+6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73 ]
  •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姿态参数的模拟解算

    张明菊;王鹏;程为彬;郭颖娜;牛步能;鲁宁;

    根据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姿态参数的求解需要,结合Taylor中值定理,提出一种模拟解算方法,分析了三角函数的展开式及其逼近表达式,并应用模拟乘法/除法器和负反馈电路设计了正弦函数拟合求解和姿态参数角直接解算电路.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解算电路的可行性,可以降低实时参数解算对计算机采集速度的要求,提高系统的动态控制性能.

    2009年04期 v.24;No.v.24 54-5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1 ]
  •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国外应用研究进展

    陈文新;胡荣;贺琦;

    应用机械、物理、化学方法开采30余年之后油井面临枯竭,微生物采油(MEOR)在即将枯竭的油井开采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采油包括向油井注入生物产品激活本源微生物或者注入外源微生物使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采油率等技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的优点、机理和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微生物采油未来的研究趋势.

    2009年04期 v.24;No.v.24 58-61+68+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493 ]

化学与化工

  • 四苯硼钠返滴定法测定季铵盐研究

    李彦;谢娟;屈撑囤;王永炜;

    季铵盐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对于季铵盐产品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四苯硼钠返滴定分析方法对季铵盐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以及NaOH加量对滴定终点的影响,并与沉淀法、HG/T2230-2006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季铵盐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季铵盐定量分析,且分析结果重现性好,准确率为99.5%.

    2009年04期 v.24;No.v.24 62-6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37 ]
  • 一种新型凝胶调剖剂的室内研究

    孟祖超;王小泉;陈光;

    针对高渗透或高含水油藏,以魔芋粉为主剂,通过对凝胶体系中各组分的优化,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凝胶调剖剂,并且对调剖剂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0℃下,凝胶体系在pH为7~12,矿化度(105mg·mL-1的条件下,成胶黏度在5.0~20.0Pa.s内可调,成胶时间在2~28h内可调,岩心封堵率大于99%,突破压力梯度大于26MPa.m-1,残余阻力系数大于200,能用于高含水期的水井调剖和油井堵水.

    2009年04期 v.24;No.v.24 65-6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2 ]
  •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性能的实验研究

    秦芳玲;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对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的优化及对采油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研究以了解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接近中性(pH6.0~7.0),培养时间为12~24h条件下,3种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最大絮凝率达91.5%;3种菌株对采油废水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絮凝率为30%~40%,CODCr去除率可达40%.

    2009年04期 v.24;No.v.24 69-71+7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5 ]

机械工程

  • 新型链条抽油机的方案设计及性能分析

    任涛;

    针对目前链条抽油机换向机构复杂、轨迹链条和主轴销容易发生断裂事故以及气动平衡系统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曲柄滑块链条式抽油机.通过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换向,利用平衡重小车的上下运动来实现抽油机的平衡.整个抽油机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动平稳、超长冲程、高效节能等优点.

    2009年04期 v.24;No.v.24 72-7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52 ]

计算机及其应用

  • CANopen协议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曹庆年;赵博;孟开元;

    CANopen作为CAN总线的一种很有影响力的应用层协议,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剖析CANopen协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采用AT91SAM7X256微处理器开发了通信控制模块和I/O控制模块,设计出基于CANopen协议的油田网络系统,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2009年04期 v.24;No.v.24 75-78+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68 ]
  • 定向井实钻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描述

    黄志强;田海;郑双进;贾建贞;

    在石油钻井中,实钻井眼轨迹的计算与描述是井眼轨迹监测的重要环节,也是井眼轨道控制的基础.通过测斜数据的处理结合计算机图形学可以更直观地显示井眼轨迹空间形态.通过研究井眼轨迹上某测点邻近的结构形状及其变化规律,在微分几何理论基础上,利用井斜角、方位角与自然坐标系各单位矢量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井眼轨迹的曲线结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通过对测斜数据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及多项式拟合数据平滑处理的方法以减小测量离散数据带来的误差;同时,结合面向对象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定向井井眼轨迹的三维可视化描述.

    2009年04期 v.24;No.v.24 79-8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96 ]
  • 用IDEA算法构造跳频码及其DSP实现

    巨春飞;马卓;

    通过对现有的跳频码发生算法的比较,认为基于分组密码的跳频码算法适于实际的跳频通信系统.选用IDEA加密算法通过DSP实现了一种跳频码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统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跳频码具有较好的性能,是一种实用的跳频码发生方案.

    2009年04期 v.24;No.v.24 83-8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 ]
  • 基于人机结合算法的布局优化研究

    李苏;王小平;王进;

    在研究并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家电产品布局设计优化问题的人机结合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将人工个体与算法个体共同构成解群,在计算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对算法的有效干预,避免算法的缺陷出现.对比试验表明,采用"人机结合"的并行遗传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家电产品布局设计的优化问题.

    2009年04期 v.24;No.v.24 86-8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基于主动网络的自适应缓存技术研究

    贾钊;桑亚群;黄文枫;

    根据主动网络中的任何一个主动节点都可以用于放置缓存及其智能性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网络的自适应网络缓存机制.即在自动构建层次拓扑的基础上,采用了缓存摘要技术进行通信协作,通过集中式管理缓存摘要的方法来减少协作通信量;并依照缓存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缓存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平衡.最后,使用trace-driven模拟方法,以Network Simulator仿真器作为模拟工具,模拟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系统与层式结构系统相比有较多优势.

    2009年04期 v.24;No.v.24 89-91+95+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分布式多数据库高校学籍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易和平;

    针对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多数据库技术的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该系统以SQLServer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将分布于不同物理节点的各个相关部门的数据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多数据库网络学籍管理系统.

    2009年04期 v.24;No.v.24 92-9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1 ]
  • 阵列感应测井远程反演处理系统的设计

    唐俊;

    测井数据共享及远程处理技术是测井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阵列感应测井反演远程处理系统运用Matlab技术,实现了测井数据反演的远程处理.介绍了阵列感应测井反演技术和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特点和相关技术.该系统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组成,可实现阵列感应测井数据的反演远程处理、测井数据管理和共享,具有系统升级扩充方便、建设维护成本低的特点,给测井数据分析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测井数据处理效率.

    2009年04期 v.24;No.v.24 96-98+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8 ]

基础科学

  • 基于理想解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

    房向荣;周宏安;

    针对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信息所隐含的属性权重通过一个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来;其次基于模糊集理论,借助每一方案与理想和劣等方案的综合加权距离,求得每个方案相对于优等方案的相对隶属度,提出了基于理想解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对方案进行择优和排序,从而较好地确定了属性的权重,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强的排列能力.最后通过算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09年04期 v.24;No.v.24 99-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