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鹤永;刘震;张延华;杨雪峰;陈艳鹏;
针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简称柴西南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特征,提出了生长逆断层控制下的"F"型输导系统.通过分析生长逆断层对构造、沉积及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阐述了此类输导系统形成机制、组成特征及其控油意义.认为"F"型输导系统主要由生长逆断层和侧向展布的砂体构成,砂体位于逆断层的上盘,紧靠断层发育;生长逆断层是主要的输导体,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F"型输导系统及"F"型运移模式是柴西南区生长逆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成藏的主要通道和运移方式.
2009年02期 v.24;No.115 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1 ] - 孔庆莹;邹华耀;胡艳飞;于开平;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有3套烃源岩,分别是沙三段、沙一至二段和东三段湖相烃源岩.3套烃源岩在整个凹陷内都有分布,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以及黑色的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沙三段和沙一至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以ⅡA型和ⅡB型为主,有机质正处于生烃的高峰阶段,这2套烃源岩是黄河口凹陷最有利的烃源岩.
2009年02期 v.24;No.115 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63 ] - 孙峰;薛世峰;葛洪魁;宋丽莉;
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井眼形成、各种高强度开采措施的应用极易导致近井壁区域地层发生应力扰动、产生膨胀/压实变形,造成油井出砂,严重时井壁坍塌破坏,影响油井生产.应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综合考虑流体渗流、储层变形、破坏等因素,建立了流固耦合形式的地层稳定性评价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开发过程中近井壁区域储层变形、有效应力变化及相应渗透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井眼曲率、生产压差对地层稳定有显著影响,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储集层岩性确定临界生产压差,在保持地层稳定的基础上提高产能.
2009年02期 v.24;No.115 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5 ] - 张家震;徐备;
车镇凹陷是一个在对基底构造层长期改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拗陷叠合盆地,在车镇凹陷形成"一源多藏"和"一藏多源"的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油源对比结果,将车镇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含油气系统.影响油气藏形成的各因素之间的良好配置有利于油气聚集.3个含油气系统具有不同的地质要素和成藏作用,分布范围也存在明显差别,表现出分层发育和垂向叠置的特征.分析不同区带的勘探资料,指出车西、大王北和郭局子洼陷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埕子口、无棣、庆云凸起可作为后备勘探区带.
2009年02期 v.24;No.115 13-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1 ] - 宋占东;查明;张小莉;付艳;
通过鉴别、提取高邮凹陷永安地区阜四段烃源岩,来标定测井曲线与有机碳含量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对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TOC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89.3%,符合程度良好.该方法的有机碳计算值弥补地化资料的不足,对烃源岩的定量评价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较好的适用性.
2009年02期 v.24;No.115 1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5 ] - 王天福;操应长;王艳忠;
以声波时差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地质、钻井及试油试采资料,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渤南洼陷古近系的地层压力,并综合分析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确定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为不均衡压实作用,烃源岩在埋藏过程中大量生烃进一步促进了异常高压的发育,另外,致密的盐膏层可有效保护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渤南洼陷异常压力的2种结构模式.
2009年02期 v.24;No.115 21-25+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32 ] - 史建南;邹华耀;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及其生排烃历史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油气藏主要以昌吉凹陷二叠系和四棵树凹陷侏罗系油气2期充注混源而成,油气分别以早期净浮力、晚期强超压为驱动机制,以不整合/区域性砂体、构造断裂为优势运移通道构成2源2期充注、阶梯式输导、地层/岩性型聚集的成藏模式.
2009年02期 v.24;No.115 26-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58 ] - 陈丹敏;袁振涛;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藏的成藏时间,采用了流体包裹体测温技术.通过对大量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发现研究区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2期分布:85~105℃,115~125℃.从研究区延长组不同层位均一温度平均值对比来看,石英加大边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显示出一个明显特点,即从长82→长81→长71,包裹体均一温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从长71→长63→长61→长4+5,均一温度又呈逐渐增加.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与油气的运聚有关.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可推测油气藏的形成时间.研究区主要成藏期为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
2009年02期 v.24;No.115 31-3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22 ] - 彭兆蒙;彭仕宓;吴智平;李伟;孔旭;
三叠纪是华北地区构造格局的重要转型期,该时期发生的印支运动影响着华北地区盆地的发育演化.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内部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点,地势北西高、东南低,为一南陡北缓、呈NWW向展布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恢复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在1 500~2 000 m之间.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发生自东向西的剪刀式碰撞拼接,华北地区发生全面抬升,且东部抬升早、抬升幅度大,西部抬升晚、抬升幅度小,沉积盆地的范围向西发生退缩.华北地区西南部仍为统一的大型沉积盆地,发育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华北东部大部分地区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使得先期沉积的早—中三叠世地层发生剥蚀,一些地区剥蚀作用深至古生界,仅局部地区发育小型山间盆地沉积.
2009年02期 v.24;No.115 34-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38 ] - 沈海超;程远方;夏元博;赵益忠;张建国;赵寿强;
目前煤层等软岩层地应力研究方法匮乏,地应力测量难度很大,因此有关煤层垮塌失稳力学机理的研究还无法深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含煤层系地层中硬岩层的地应力实测结果,以组合弹簧模型为基础,计算出构造作用引起岩层水平方向的应变量,并以此作为整个含煤层系地层地应力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建立含煤岩层地应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将硬岩层的地应力实测、理论模型计算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反演得到煤层等软岩层的地应力状态,从而建立起一套煤层等软岩层地应力研究的新方法.
2009年02期 v.24;No.115 39-4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4 ] - 王霞田;戴俊生;解俊昱;
沙埝断块区是由多个分散、破碎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群.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认为该区断裂构造发育,阜宁组整体呈现鼻状构造,且是断层的集中发育层,断层弧形弯曲、伴有分支,断块圈闭发育.依据典型的构造演化剖面及伸展量、伸展率和百万年内断层落差将其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划分为阜宁期断块形成、戴南期断层休眠、三垛期断层再次活动以及新近纪和第四纪构造稳定4个阶段,认为该区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性差异明显,阜宁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最大,新生代持续南降北升,有利于聚集来自南部内斜坡的油气形成油气藏,断块圈闭定型于阜宁期末.
2009年02期 v.24;No.115 43-46+5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6 ]
- 郑平;吴明;张国忠;
油气集输管道的敷设深度直接影响管道的建设成本,对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也起重要作用.考虑寒区土壤的初始温度周期性变化、地表不同日平均温度以及是否冻结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多种埋设深度的集输管道土壤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实例计算表明:0.8 m是寒区较合适的管道埋设深度.当大气温度升高时,可适当减小集输管道的埋深,以节省建设成本.在集输管道运行管理计算分析时,可以不考虑冻结及非冻结状态物性对土壤自然温度场的影响,将土壤看作常物性.该模型可为寒区油气集输管道的敷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09年02期 v.24;No.115 47-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1 ] - 张兴德;
在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伴有元素硫的析出、沉积、气相组成变化和沉积硫堆积在孔隙喉道污染地层等特殊现象.其中硫微粒的沉积将降低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影响气藏的产能,严重的硫沉积甚至会导致气井报废.为了能够提高含硫气藏开发的预见性,建立安全开发模式,运用化学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硫沉积预测热力学模型预测硫的沉积,在此模型基础上对比计算、分析了硫化氢含量对硫沉积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压力和温度一定的条件下硫的沉积量与硫化氢的含量成反比,在组成和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压力越低硫的析出量越大.
2009年02期 v.24;No.115 5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4 ] - 蒋海;杨兆中;胡月华;李小刚;孙健;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参数是影响循环注气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为深入了解不同的注入参数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针对大涝坝凝析气藏的特征开展了注气可行性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介质、注入方式、注入时机、注采比等参数对凝析气藏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优选了注入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参数后的注气开发方式可明显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同时可提高天然气采收率.
2009年02期 v.24;No.115 54-5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7 ] - 霍爱清;贺昱曜;汪跃龙;汤楠;程为彬;
井下随钻测量系统的存储单元是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实现了基于串行EEPROM存储近钻头随钻测量井下工况数据的单片机系统,该系统采用大容量存储方式将采样的数据定时存储起来,起钻后读出数据,实现即时数据的回放.给出了硬件设计电路及软件设计思想,并采用C51语言实现井下大容量、长时间的数据采集存储.地面试验及井下试验证明该存储功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能够解决目前随钻测量参数的存储问题.
2009年02期 v.24;No.115 5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3 ] - 孙晓;王树众;白玉;陆友莲;宋振云;李志航;
为了正确认识压裂液的流变特性,模拟高压高剪切速率实际压裂施工条件下,在大型高压泡沫压裂液实验回路上对改良的干法压裂液的流变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用幂律模型和改良幂律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和温度升高时,改良的干法压裂液流动变顺畅;当压力和泡沫质量增加时,其流动性变差.改良幂律模型中引入的比容膨胀率能包含温度造成的体积膨胀影响,但不能包含泡沫质量的影响,因为当泡沫质量高于70%时,泡沫质量增加带来的泡沫结构的变化没有考虑在比容膨胀率中.
2009年02期 v.24;No.115 60-63+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1 ]
- 韩力挥;薛清潮;尚蕴果;董军;
建立了油田回注水中痕量季铵盐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对回注水用滤膜和RP柱预处理,选用Ion Pac CS12A阳离子交换色谱柱、20 mmol/L甲烷基磺酸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在17.4~19.6 min之间分离测定了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并解释了随着季铵盐浓度的增大,保留时间变小的实验事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和精度(测定组分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6.0%以下),回收率在104.2%~107.3%之间,最小检测限为0.27 mg/L.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可靠.
2009年02期 v.24;No.115 64-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7 ] - 付美龙;刘杰;
对实验室合成梳形聚合物comb-1的化学结构、形貌特征及抗盐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Inova-600型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得出梳形聚合物comb-1的化学结构是丙烯酰胺与单体B的共聚物;通过Nanoscope IIIa型多功能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该梳形聚合物形貌,发现该聚合物确实是梳形结构;利用Quanta-200型扫描电镜对梳形聚合物comb-1进行观察,发现其抗盐性能较好,并且在模拟南阳油田水质条件下,相比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MO-4000而言,梳形聚合物comb-1确实具有更好的抗盐能力.
2009年02期 v.24;No.115 67-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25 ] - 郑莉;
用循环伏安法和控制电位库仑法研究了葛根素在多壁碳纳米管糊电极(MCNT-PE)上的阳极伏安行为及反应机理.在pH为5.72的B-R缓冲液中,葛根素于+0.64 V(vs.SCE)处产生一氧化峰.其电极反应是有吸附特征的不可逆单电子单质子过程.与碳糊电极(CPE)相比,葛根素在MCNT-PE上的峰电位降低,峰电流增加.表明碳纳米管对葛根素的电化学氧化有催化作用.探讨了产生催化作用的原因.拟定了方波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葛根素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8.0×10-7~2.0×10-5mol/L,检出限为3.6×10-7mol/L.用本法测定了药物制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得值与标示值吻合,回收率在95.1%~104.0%之间.
2009年02期 v.24;No.115 71-73+7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肖立春;李强;丁志江;杨静菲;
研究一种高精度测量气体中水分含量的方法及装置.在玻纤滤筒里面装入适量的超细玻璃纤维,当含有水雾的气体通过装有玻璃纤维的采样管时,多种过滤机制使水雾与玻璃纤维表面发生碰撞而沉降到纤维表面,通过称量测量前后玻璃纤维滤筒的质量差,可计算出气体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玻璃纤维直径,可使玻璃纤维过滤层的收集效率大于99%;选择高纯度的玻璃纤维,可以减小其在烘箱中的失重.当玻璃纤维纯度为99.5%时,经7 h加热后,失重小于0.1 mg.玻璃纤维过滤法比吸附法和光学法测量精度高,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测量结果不受环境及气体温度的影响.
2009年02期 v.24;No.115 74-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杜春安;蒋焱;耿雪丽;潘永强;
渤南油田属低渗透油藏,目前回注水水质不合格,悬浮物、细菌等超标,钙镁离子含量高,结垢严重,引起注水量下降,注水压力上升.针对渤南油田污水水质情况及注水水质要求,开展了油田污水生化/NF处理实验研究.采用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结合膜过滤工艺,污水经处理后油质量浓度低于0.5 mg/L,SRB、悬浮物检测不出,钙镁离子质量浓度降至8 mg/L以下.在达到A1级标准基础上,有效解决了回注水结垢问题.
2009年02期 v.24;No.115 78-80+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