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分形渗流基本公式及分形油藏样板曲线

    孔祥言;李道伦;卢德唐;

    对具有双重分维(管径分维和迂曲分维)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导出了渗流速度、渗透率及孔隙度的公式,证明了这些公式在不同的坐标系中都是成立的,并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建立了微可压缩流体的渗流偏微分方程,即分形渗流的压力扩散方程.给出了线源条件下压力降落解和压力恢复解.对于考虑井储及表皮的实际井筒也求得了相应的解,并绘制出无限大地层的样板曲线,给出试井解释的方法、步骤.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双重分形介质,用传统的压降半对数直线段试井分析、压力恢复的豪纳(Horner)法以及GringartenBourdet图版的曲线拟合法会带来较大误差,特别是迂曲分维较大的情形,以上方法是不适用的.

    2007年02期 No.103 1-5+1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91 ]
  • 岩石裂隙中非恒定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的DDA方法

    张国新;葛劭卿;陈平;

    由于渗流作用,会在岩石裂隙中形成非稳定流,非稳定流作为裂隙表面荷载会使岩体产生变形,变形又会影响岩土结构的渗流特性,从而产生渗流和变形耦合的作用.根据最小能量原理构造出单元DDA(不连续变形分析)瞬时平衡方程.编制了基于DDA的岩石裂隙中稳定渗流和不稳定渗流压力水头的有限单元计算程序,通过对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计算程序所使用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地下水是影响边坡受力变形及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某隧洞破坏过程的模拟,用这种渗流-变形耦合DDA法研究了地下水对裂隙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2007年02期 No.103 6-1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 管流与渗流耦合流动理论研究初探

    林加恩;李亮;杨慧珠;

    针对缝洞型储层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研究这类流动规律的基本思路:将缝洞型储层系统分解为溶洞单元和裂缝单元,它们交替连接组成了整个储层流动系统;溶洞单元中的流动看成是管道流动,裂缝单元中的流动遵循达西定律.根据这个思路,研究了平面内缝洞耦合线性流动机理,建立了平面内线性流动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

    2007年02期 No.103 11-1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68 ]
  • 数字岩心建模及其准确性评价

    赵秀才;姚军;

    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构建数字岩心的方法,指出了该方法建模时存在的问题,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引入格子Boltzmann方法,并用其对所建岩心的传导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模拟退火算法所建数字岩心具有良好的各向同性,但因其渗透性过低而与真实岩心差异较大;通过在退火过程中适时清除孤立的岩石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系统能量、优化孔隙空间、加快退火速度,最终建立的岩心具有良好的各向同性、孔隙连通性和渗透性;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数字岩心的渗透率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对岩心是否各向同性和渗透性的好坏给出合理评判,因而可作为数字岩心建模准确性评价的重要标准.

    2007年02期 No.103 16-2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48 ]
  • 裂缝网络多孔介质渗流特性研究

    郁伯铭;徐鹏;陈俊;

    作为裂缝网络型多孔介质渗流特性研究的基础,本文忽略了母体材料的渗流影响,主要讨论了分形分叉网络模型的渗流特性,其中包括压力、流量、阻力和渗透率等输运参数与裂缝网络结构、孔隙率的关系,给出了显式表达式.并给出了这些输运参数与裂缝网络结构的标度关系.

    2007年02期 No.103 21-22+25+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69 ]
  • 抚顺油页岩干馏渗透实验研究

    杨栋;薛晋霞;康志勤;刘中华;

    为了为地下原位开采页岩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高温高压蒸汽作用下进行了油页岩的干馏实验,以及干馏后油页岩的三轴渗透实验.结果表明:①高温高压蒸汽可以有效地干馏油页岩并带走页岩油;②高温高压蒸汽作用下油页岩会产生大量的裂缝,从而提高油页岩的渗透性;③油页岩干馏后渗透系数是体积应力和孔隙压的函数,其关系仍然服从指数规律.实验结果对地下原位开采页岩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02期 No.103 23-25+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81 ]
  • 边界层流体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的影响

    徐绍良;岳湘安;侯吉瑞;王宝祥;

    以去离子水在半径为2.5μm和1.0μm微圆管中流动的实验结果为基础,拟合得到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的有效流动半径公式和基于边界层流体的不同半径毛管束视渗透率公式,并比较了视渗透率与理论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管径尺寸的减小,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变大;边界层流体厚度是压力梯度的函数,并随压力梯度的增加而按指数规律递减;毛管束视渗透率随压力梯度增大而增大,并最终趋近于理论值.边界层流体是导致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7年02期 No.103 26-2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220 ]
  • 深基坑开挖中坑内降承压水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严驰;冯海涛;李亚坡;

    考虑深基坑工程中坑内减压对基坑变形及稳定性等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选用适合基坑开挖的Hardening-Soil本构模型,结合某深基坑工程利用有限元法对承压层的不同处理方案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承压层未完全隔断的情况下,深基坑降承压水对基坑的稳定性及抗突涌都有利,但是增大了坑外地面沉降及地连墙底部位移.

    2007年02期 No.103 29-3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41 ]
  • 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灰色数值模拟

    朱长军;周继红;赵秀娟;李树文;

    针对低渗介质中启动压力梯度难以确定的问题,将启动压力梯度等参数视为未确知变量,并以灰参数的形式表示,建立了低渗多孔介质中的地下水水质模拟的灰色数学模型.在数值求解过程中,对一维低渗介质中地下水水污染的灰色模型求解过程中有限差分法的截断误差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数值模型,并且给出了求解这类模型的灰色数值算法.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

    2007年02期 No.103 34-3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3 ]
  • 牛顿流体在充满多孔介质圆管内的结构流特征

    周晓君;郭庆斌;

    引入研究多孔介质流体流动的体积平均方法和体均原理,采用Darcy阻力经验公式和Forch-heimer修正,得到了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的Brinkman-Forchheimer广义Darcy定律.提出了牛顿流体在充满多孔介质管道内的结构流概念,并通过边界层动量积分计算证实了流核的存在,获得了流核流速和流核半径的计算结果;分析了Darcy数和惯性参数对速度剖面的影响程度.

    2007年02期 No.103 37-40+44+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8 ]
  • 一株融合菌的构建及其调剖特征研究

    吴庆红;张忠智;俞理;黄立信;杨鹏;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构建了微生物采油菌株,并通过其耐温、产糖量等指标筛选了一株优秀的融合子RH18.适应性实验表明,RH18在40℃下能代谢不溶于水的生物多糖,在有杂菌的地层水中也能生长代谢;岩心驱替实验表明,RH18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会优先进入大孔道,发酵产糖后能较好地封堵大孔道、调整吸水剖面和提高非均质油层的采收率;从岩心剖面电镜照片上观察到了生物多糖的形状及其分布,分析了融合菌调剖堵水的微观机理.

    2007年02期 No.103 41-4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2 ]
  • 超低渗透油层温度-应力-渗流的流固耦合效应

    张玄奇;郭小强;尉立岗;文果;杨红;

    目的在于研究由于注入流体的温度过低而引起超低渗透油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变化的温度-应力-渗流的流固耦合效应.实验选用了长庆超低渗油藏的岩心,在恒压和各种不同温度下测定了岩心的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①随着温度的降低,岩心的渗透率不断降低,大约2/3的超低渗岩心在25℃左右时会出现裂缝直至断裂.在25~15℃温度段内,流体通过超低渗透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对温度最敏感,其变化程度最大(要么降低的幅度最大,要么出现裂缝),且这种变化是部分不可逆的.②随着温度的升高,岩心的渗透率稍有增加,当温度再开始下降时,渗透率下降,温度下降到原始地层温度时渗透率的值比初始值要大,但增加的幅度不大.因此,注水开发低渗透和超低渗油田时应尽量避免冬季投产和施工作业.在正常的开发状态下应在合理的生产压差下,合理选择或保持适当的注水温度,尽量降低冷伤害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保持油藏的稳产和高产.

    2007年02期 No.103 45-47+5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0 ]
  • 考虑泥岩软化特性的油藏渗流场与地应力场耦合分析

    黄小兰;刘建军;杨春和;何翔;

    为研究注水过程中流固耦合作用下套管损坏的力学机理,在传统的Biot方程基础上,考虑储层渗透性随地应力的变化关系及泥岩进水软化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注采过程中流体与固体介质的非线性耦合的数学模型;对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采用全耦合的有限元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对大庆油田南二区某块注水开发过程中,考虑泥岩软化和不考虑泥岩软化两种情况的计算对比表明,泥岩软化对地层特别是井壁附近围岩应力和变形影响很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合理建立油藏注水开发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预测该地区地层变形、套管损坏等提供了依据.

    2007年02期 No.103 48-5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0 ]
  • 具有层间窜流的三层油藏非牛顿幂率流试井模型

    王海涛;贾永禄;张建军;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3种外边界条件下的三层油藏非牛顿流渗流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绘制了3种外边界条件下的典型渗流曲线,从渗流机理和渗流过程对曲线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试井解释,也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和评价油藏,为油藏制定合理工作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7年02期 No.103 52-5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2 ]
  • 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影响微观模拟研究

    高慧梅;姜汉桥;陈民锋;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表示两相渗流的重要信息,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因素.结合逾渗理论,采用截断威布尔分布作为孔喉分布函数,模拟初次油驱和二次水驱过程,建立了油水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建立的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水湿情况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喉半径、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等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喉半径和孔喉比越大、配位数和形状因子越小,残余油饱和度越大,两相共流区越窄;配位数对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而形状因子对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

    2007年02期 No.103 56-59+6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286 ]
  • 多元结构堤基半封闭式防渗墙概化模型研究

    罗玉龙;彭华;

    为了确保洞庭湖区堤基安全,根据堤基地质特点,建立了多元结构堤基的垂直防渗概化模型;并采用渗流有限元法对影响半封闭式防渗墙防渗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分别得到了天然弱透水覆盖层、第二层强透水层、防渗依托层、依托层下伏强透水层的厚度、渗透性对堤内和堤脚附近最大渗透坡降的影响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防渗依托层的厚度、渗透性对堤内、堤脚附近最大渗透坡降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其对半封闭式防渗墙防渗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所有次要因素中,天然弱透水覆盖层的厚度、渗透性对堤内最大渗透坡降的影响较其他因素大,尤其对堤脚附近渗透坡降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既可用于定量研究半封闭式防渗墙的防渗机理,也可以为垂直防渗墙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007年02期 No.103 60-6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6 ]
  • 大坝渗漏量的连续示踪模型研究

    李军华;陈建生;陈亮;

    人工示踪试验是目前用于测定大坝渗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瞬时投源测定渗漏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投源情况下的渗漏量计算模型,推导了相应的渗漏量计算公式.并结合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和公式的正确性.

    2007年02期 No.103 66-6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大渡河某水电站上游围堰渗流场及稳定性数值分析

    党发宁;梅海峰;韩文涛;

    采用大型岩土专业有限元计算软件GeoStudio对水电站围堰渗流场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出渗流场各要素分布图,并对围堰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布置压坡透水体对提高堰体稳定性有明显作用;合理地减小围堰防渗墙深度对边坡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结果给设计方案的修改提供了依据,对类似工程应用也有参考价值.

    2007年02期 No.103 70-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4 ]
  • 采动岩体渗流与煤矿灾害防治

    缪协兴;刘卫群;陈占清;

    针对煤矿采动破碎岩体高渗透、非Darcy流等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渗流试验装置进行渗透性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够描述采动岩体渗流非线性和随机性特征的渗流理论.以采场底板隔水关键层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以采动岩体渗流失稳为突水判据的预测预报体系.分析了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开发出治理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的J型通风技术.

    2007年02期 No.103 74-77+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120 ]
  • 固体颗粒在逾渗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特性

    刘志峰;赵刚;张有为;刘正锋;李柯;王晓宏;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求解描述低速流体流动的Stokes方程以及简化的颗粒运动方程,初步得到颗粒在逾渗多孔介质中的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求得颗粒与多孔介质内表面的碰撞概率,进而研究颗粒的被吸附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均匀多孔介质和分形多孔介质对颗粒的吸附存在本质差异.颗粒流出概率(实际中常表示为出口悬浮液中的颗粒浓度)与多孔床深度间的指数关系仅对均匀多孔介质成立,而对分形多孔介质并不成立.

    2007年02期 No.103 78-8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5 ]
  • 潜水非稳定井流变边界渗流模型的解析解与数值解

    卢玉东;李佩成;尹光志;李进;

    在地下水渗流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潜水非稳定井流计算的变边界渗流模型.针对潜水非稳定井流问题边界的可变性,运用拉普拉斯变换,给出变边界渗流模型的初步解析解.为了便于实际应用,提出了追踪变边界计算割离井法,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

    2007年02期 No.103 82-84+88+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2 ]
  • 泛克立格法在渗透系数随机场离散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夏均民;王媛;孔亮;

    在分析各种随机场离散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用泛克立格方法对渗透系数随机场进行离散.编制了KRING.FOR程序对渗透系数随机场的离散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实测点所包围区域内部用最小二乘法所求解得到的权系数而进行的克立格估值计算是符合工程要求的.并针对程序调试过程中及计算结果分析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007年02期 No.103 85-88+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6 ]
  • 变形场、煤化度和外加电场对甲烷在煤层中渗流的影响

    鲜学福;辜敏;杜云贵;

    研究了变形场、煤化度和外加电场对煤物质中甲烷气体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应力(应变)越大,渗透系数越大;当外加应力相同时,煤化程度越高,渗透系数越小;外加电场越强,渗透系数越大.得到地应力和电效应下的一维达西定律修正式.

    2007年02期 No.103 89-9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38 ]
  • 用罚函数无单元法分析有自由面的稳定渗流场

    沈振中;陈小虎;孙粤琳;

    详细推导了无单元Galerkin法求解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基本方程.采用罚函数法处理渗流边界条件,并给出选取罚因子的具体表达式.编制了相应的无单元法计算程序,并计算了覆盖层上均质土坝的渗流场.计算结果表明,用罚函数法处理渗流边界条件,计算精度高,该法用于无单元法分析渗流问题是可行的.

    2007年02期 No.103 92-9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5 ]
  • 特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百分数参数及其应用

    杨正明;苗盛;刘先贵;黄冬梅;祁晨琛;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特点,阐述了可动流体百分数参数的概念、测试原理及在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中的意义,分析了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了特低渗透岩心在不同围压下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行可动流体百分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流体百分数是评价储层渗流能力及开发潜力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可用可动流体百分数预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对于特低渗油藏,可动流体百分数是一个比孔隙度和渗透率更能表征储层渗透率的参数.不同的围压,其可动流体百分数和束缚水饱和度是不同的.并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行了可动流体百分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用可动流体百分数预测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与油田现场实际开发效果一致,也验证了可动流体百分数概念的可行性.

    2007年02期 No.103 96-99+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184 ]
  • 泡沫分流特性研究及应用

    李兆敏;李宾飞;徐永辉;林日亿;尚朝辉;

    泡沫流体在储层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研究了泡沫的分流特性,分析了泡沫酸的分流效果.结果表明:泡沫流体在含油岩心中的渗流阻力比在饱和水岩心中的渗流阻力要小得多,泡沫可以大幅提高含油岩心分流量,降低饱和水岩心分流量,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含油饱和度是影响泡沫分流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泡沫流体在非均质地层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吸入剖面,降低高渗层的吸入量,提高低渗层的吸入量,使注入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地层内均匀推进.现场应用进一步表明,泡沫酸酸化能够有效地增加中低渗透层吸酸量,扩大酸化范围,提高酸化效果.

    2007年02期 No.103 100-102+10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38 ]
  • 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研究

    吴文祥;张向宇;

    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探讨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HPAM)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聚合物分子量和孔隙特征参数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得到了一组反映流动参数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消除黏度效应条件下,高分子量聚合物比低分子量聚合物降低水相渗透率的能力强;聚合物分子量越高,多孔介质渗透率越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越大,聚合物越早突破多孔介质;当平均孔隙半径与聚合物分子尺寸之比大于4时,多孔介质的孔隙通道一般不会发生聚合物堵塞.

    2007年02期 No.103 103-10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90 ]
  • 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渗流数学模型

    曹仁义;程林松;郝炳英;高海红;姚大伟;

    分析聚合物溶液在简化孔喉模型中的流动情况,建立了综合考虑聚合物溶液特性和多孔介质特征的黏弹性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合物溶液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求解.通过实例计算,对聚合物溶液的特征时间、稠度系数、幂律指数、孔隙因子(喉道长度与喉道直径之比)和注入速度对注入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图版.结果表明:注入压力随聚合物溶液特征时间、稠度系数和注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幂律指数和孔隙因子的增大而减小.

    2007年02期 No.103 107-109+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8 ]
  • 线性等温吸附条件下有机污染物在地下饱水带中迁移的数学模型及参数分析

    姜利国;梁冰;

    为研究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降解等行为对饱水带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的扩散、吸附解吸、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根据线性等温平衡吸附理论,建立了地下水流动方程与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迁移方程耦合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模型中的分配系数及溶解项、吸附项的一阶反应速率等参数的改变对有机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配系数的增大,有机污染物因固相介质的吸附和截留而被限制其随地下水迁移;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重要影响,随着反应速率的改变,污染物在固相和水相中的浓度迅速改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定量描述溶质迁移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中模型参数的测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2007年02期 No.103 110-112+115+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45 ]
  • 基于分形理论的煤层瓦斯渗透率参数估计方法

    李守巨;刘迎曦;

    基于分形理论和达西定律,研究了孔隙的弯曲分形维数和表面积分形维数与瓦斯渗透率参数之间的关系;数值模拟了煤层孔隙的弯曲分形维数和表面积分形维数对瓦斯渗透率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瓦斯渗透率随着孔隙弯曲分形维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孔隙表面分形维和最大毛细管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应用分形理论可以获得煤层孔隙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比较精确的定量信息.

    2007年02期 No.103 113-11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32 ]
  • 油藏条件下泡沫油的油气相渗规律研究

    秦积舜;陈兴隆;

    委内瑞拉Orinoco地层油除了具有常规稠油的基本特性外,随开采压力的变化还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泡沫流体”流动特征,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在油藏中的渗流过程属于非达西渗流,其在油藏条件下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关系还不清楚.长岩心衰竭实验显示了泡沫油的开发特征,缓慢的采油速度可使油气两相保持稳定.对常规油气相渗非稳态方法进行改进,利用气体驱替的慢速开发实验,结合衰竭实验和PVT实验的数据,计算出高温高压状态下泡沫油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关系.该方法对油气体积进行了准确的校正,计算的油气相渗关系显示出泡沫油的独特性:含气饱和度很低;气相相对渗透率值很低;油气两相曲线没有交点,在测试结束点时,气相相对渗透率值会迅速增长.

    2007年02期 No.103 116-11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36 ]
  • 热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研究

    王建省;董勤喜;

    基于Biot理论,推导了考虑热渗流作用的热流固耦合问题的基本方程,建立了本问题的热渗流模型,给出了所考虑问题的热流体动力弥散分布概率及各项系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建立了微压热液体位移场,讨论了热流体动力弥散因素对多孔介质边界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多孔介质的动态边界方程,针对不同的外部因素,分别建立了4种边界模型,并进行了动态模拟.

    2007年02期 No.103 119-12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1 ]
  • 低频脉冲波对储层岩心渗流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杨悦;蒲春生;王萍;

    低频脉冲波增产技术是一种新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振动采油装置,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频率的低频脉冲波对多孔介质中单相、两相液体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低频脉冲波动可以改善水驱油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并降低含水率,而且振动增产效果与振动参数有关.低频脉冲波频率在岩心固有频率附近时岩心渗透率提高最多;振动增产效果还与岩心的渗透率有关,对低渗透率岩心的增产效果要好于中、高渗岩心.对于低渗透率岩心,残余油饱和度降幅可达10%,采收率提高幅度可达15%.

    2007年02期 No.103 123-125+128+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1 ]
  • 弱渗流结构的分布参数模型

    贺鸿珠;史美伦;

    弱渗流结构的力学性质很难用力学方法进行精确测量.提出了用一个分布参数的电学模型来表示弱渗流结构的力学性能,模型参数可通过测量其交流阻抗谱得到.在电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传输线分布参数模型.传输线分布参数可以用常相角指数来近似表示,常相角指数与分形的维数相关联,可以直接用来表征多孔介质的弱渗流特征.

    2007年02期 No.103 126-12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应用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套损机理

    刘性全;徐海;毕传萍;刘绍轩;

    根据油藏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理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注水井泄压过程中井底套管内流体压力与地层中孔隙压力巨大压差导致套管外载的增加进行计算模拟.以实测岩石和套管强度参数为依据,采用调整地层压力、渗透率、有效厚度等条件,对不同泄压速度产生的压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地层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渗透率越低,放喷相同流量时套管承受的挤压力越大;压差越大,套管承受的挤压力越大.由泄压与套管挤压力关系图版可以确定注水井作业、测试、洗井等过程中的允许泄压速度界限,控制该界限能防止套管损坏.

    2007年02期 No.103 129-132+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3 ]
  • 自适应遗传算法在某拱坝渗流参数反演中的应用

    邓祥辉;柴军瑞;

    利用水头实测资料,以渗透系数为待反演参数,在采用基本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反演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简单遗传算法难以确定交叉率和变异率的最佳值及计算量较大、易早熟等缺点,提出以自适应遗传算法来解决工程中的这类反演问题;为力求使改进的遗传算法计算量更小,收敛性更强,同时结合二维稳定渗流有限元工程实例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遗传算法在保持简单遗传算法优点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简单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

    2007年02期 No.103 133-135+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4 ]
  • 多分支井渗流和不稳定压力特征分析

    段永刚;陈伟;黄天虎;严小勇;

    根据多分支井的非稳态渗流特点,建立了多分支井的非稳态渗流模型,利用单支水平井的压力分布叠加得到了多分支井的压力分布.采用井筒流动与油藏流入相互作用的耦合模型,得到各种多分支井压力不稳定动态曲线,并分析了其不稳定压力动态特征.通过对多分支井压力不稳定动态曲线特征分析划分出了不同多分支井的渗流特征段,这对于多分支井试井解释和油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02期 No.103 136-13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38 ]
  • 岩体THM耦合模型控制方程建立

    张强林;王媛;

    根据岩体三场耦合的机理分析,从线性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出发,理论上推导出以位移、孔隙压力和温度为未知量的THM耦合控制方程组,包括岩块变形场方程、地下水连续性方程和水、岩能量守恒方程.方程组不仅考虑了水、岩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同时也考虑了水、岩温度不同具有热交换,最后还对后继研究提出了建议.

    2007年02期 No.103 139-141+145+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19 ]
  • 利用试井资料描述塔河裂隙油藏储层非均质特征

    孙来喜;武楗棠;刘启国;

    对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缝洞分布规律、储层的非均质性和连通性研究是提高该油田开发效果的基础.针对该储层的特点,提出了双重介质径向复合油藏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分析了模型油藏的压力恢复曲线的特征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油田试井资料进行了解释与分析.试井解释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空间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所测试井压力导数诊断曲线形态的多样性,只有结合钻井、测井、地质及该井与其邻井的生产史才能对试井曲线做出较合理的解释;储层存在多种类型,但以径向复合类型为主;近井区物性好的井生产初期产量高,但递减快,而钻遇差物性储层的井可能是低产井或干井;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层非均质强,横向连通性有待深入研究.这些认识对该储层开发中后期的井网调整、措施实施及最终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指导作用.

    2007年02期 No.103 142-145+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3 ]
  • 黏弹性稠油的松弛特性对其注水开发的影响

    苏玉亮;李东霞;郝永卯;修建龙;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黏弹性稠油存在松弛特性,它对黏弹性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及驱替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在建立水驱黏弹性稠油的一维两相驱替数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松弛特性可以提高含水饱和度,降低驱替压力梯度,从而改善水驱黏弹性稠油的开发效果.在实际的稠油开采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稠油的松弛特性.

    2007年02期 No.103 146-14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9 ]
  • 用格子Boltzmann研究多孔介质内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

    严微微;刘阳;许友生;

    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了方腔内二维多孔介质由于不均匀温度分布产生的浮力效应而引起的自然对流传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多孔介质内流体的流场和温度场.详细讨论了孔隙度对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并对孔隙度变化情况下的自然对流传热问题也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孔隙度恒定,且Da数比较小(≤10-6)的情况下,当Ra数较低时,孔隙度对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很小,当Ra数足够大时需要考虑孔隙度变化的影响;而在Da数较大(≥10-2)情况下,孔隙度对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孔隙度线性变化情况下,中间孔隙度c对自然对流传热有一定的影响,且对流与传热随着c的增大而变得剧烈.

    2007年02期 No.103 149-152+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98 ]
  • 煤炭开发中相关渗流力学问题研究

    白国良;梁冰;

    煤碳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居主导地位,煤岩体是一种典型的孔隙裂隙结构体,在煤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渗流力学问题.探讨了煤层中瓦斯渗流特征及其规律,分析了煤与瓦斯的流固耦合作用,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失稳判据;分析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污染,对酸性矿井水的水岩作用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对煤矸石的环境效应也作了分析;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热害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分析了矿井热害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煤层开采中渗流问题的研究方向.

    2007年02期 No.103 153-15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6 ]
  • 运移聚集并行数值模拟软件系统

    袁益让;杜宁;李长峰;韩玉笈;杨成顺;

    为了重建油气盆地的运移聚集演化史,开发了盆地多层油资源运移聚集并行计算数值模拟软件系统,提出了全新的多层油资源运移聚集史数学模型,构造了新的精细并行修正迎风分数步迭代格式,并行算法,并行程序设计,采用交替方向网格剖分的方法,该软件已成功地用于东营凹陷、胜利油田滩海地区的油资源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07年02期 No.103 157-159+16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2 ]
  • 电场作用下煤吸附甲烷的势模型

    辜敏;鲜学福;杜云贵;

    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电场作用下多孔物质吸附理想气体、非理想气体的势模型,导出了对应的吸附方程.吸附方程中各物理量含意明确,并可由实验确定.这些方程能够很好应用于电场作用下煤对甲烷的吸附.

    2007年02期 No.103 160-16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4 ]
  • 非饱和流固耦合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控制方程

    孔亮;王媛;夏均民;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和流固耦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在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有效应力的基础上,给出了双重孔隙介质非饱和流固耦合方程的数学推导,经过离散化后可以用于数值计算,最后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007年02期 No.103 163-16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43 ]
  • 埋地管道泄漏三维大地温度场仿真分析

    袁朝庆;庞鑫峰;张敏政;

    考虑管道泄漏后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建立了埋地管道泄漏前后的三维大地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给出了合理的热力学及流体力学边界条件.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埋地管道泄漏前三维稳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埋地管道发生点泄漏的三维瞬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埋地管道泄漏,大地温度场变化非常明显,泄漏点附近形成相当大的泄漏热影响区,该特征为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技术及热红外技术检测埋地管道泄漏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7年02期 No.103 166-168+17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69 ]
  • 考虑温度影响的岩体裂隙网络稳定渗流场数值分析

    许增光;柴军瑞;

    在岩体裂隙网络二维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引入温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进而影响渗流场中的水头分布.编写了相应程序计算渗流场中各节点水头值,最后通过工程算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温度高的区域渗透系数偏大,考虑温度对渗透系数影响,能更加准确的反映裂隙岩体中的水头分布状况,所得出的渗流场水头值和总渗流量比不考虑温度影响时的值偏高.

    2007年02期 No.103 169-17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7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来稿须知

    2007年02期 No.103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