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刘震;党玉琪;李鹤永;高先志;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烃源岩成熟期为晚第三纪,成烃期相对较晚;盆地西部大部分构造圈闭是在晚第三纪末—第四纪形成,只有少数构造圈闭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形成,总体上讲构造圈闭形成比较晚;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油气藏存在两次充注,第一次是在晚第三纪早期,第二次是在晚第三纪末期,充注期次相对比较晚;对成藏期次综合分析后确定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时期比较晚,为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的一大特点.

    2007年01期 No.102 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88 ]
  • Sunda盆地(印尼)古近系Zelda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钟大康;朱筱敏;

    前人认为Sunda盆地古近系Talang Akar组Zelda段主要为河流沉.本文通过对岩心的岩性序列与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组合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古近系渐新统Zelda段主要为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Zelda段沉积早期还发育代表盆地快速下沉阶段的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深湖以及浊积扇沉积.详细论述了Zelda段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

    2007年01期 No.102 7-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3 ]
  • 塔中地区志留系层序、沉积和油气分布规律

    赵文光;彭仕宓;蔡忠贤;刘海涛;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环境为潮控滨岸带,主要发育潮坪沉积体系,这在柯坪塔格组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低缓地形背景下发育的柯坪塔格组潮坪沉积环境可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发育泥坪、混合坪、砂坪和潮道沉积相.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研究野外露头、测井、地震等资料,将塔中地区志留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两部分组成.由于潮坪沉积的特殊性,每个层序均由1个完整的旋回构成.结合试油资料对塔中11油藏的塔中11井、塔中11-1和塔中117井进行分析,发现在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富集油气,而且在SQ1中富集油,在SQ2中富集气,形成低孔低渗油气藏.形成储层的潮道和砂坪沉积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其上覆泥坪形成有效遮挡的盖层,这些是形成油气藏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高位体系域中的储层比海侵体系域中的储层更靠近盖层.

    2007年01期 No.102 12-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61 ]
  • 柴西南区古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

    陈艳鹏;刘震;李鹤永;党玉琪;

    从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出发,应用综合泥岩排替压力、砂岩孔隙度和盆地演化史的定量方法分析了柴西南地区古近系的岩性圈闭的形成期次.首先通过岩心分析法、测井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交汇图版法及采油强度分析法等方法确定的含油储层的临界孔隙度来分析储层的有效性,其次根据泥岩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等级确定的盖层临界排替压力分析盖层的有效性,再次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定量分析了岩性圈闭形成期次.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早期性和多期性的特点.

    2007年01期 No.102 17-20+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0 ]
  •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藏油水界面分布状态的主导因素分析

    韩涛;王辉;彭仕宓;马鸿来;吴红果;

    近期的新钻加密井发现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藏油水界面与开发初期所认为的形态有明显不同.通过对油水界面分布情况及地层水矿化度、化学成分、水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导因素是鄯善油田正好位于地下水排泄区内,地下水自西北部侵入鄯善油田,使西区、北区油水界面严重抬升,地层水矿化度及化学成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对确定新钻加密井井深,提高水淹层解释符合率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2007年01期 No.102 21-2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8 ]
  • 油藏开发阶段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精细对比探讨

    袁新涛;沈平平;李薇;郭睿;李贤兵;

    高分辨率层序对比主要依靠各井岩性旋回来识别基准面旋回.对于复杂多变的陆相地层,在油藏范围内进行短期层序对比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自旋回沉积、地层侵蚀和缺失、沉积微相空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对比难度.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比时要区分地层记录中的异旋回和自旋回沉积;充分利用各种关键界面及标志层信息进行约束;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总结沉积微相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对密井网的砂泥岩薄互层区采用井信息进行粗化去除部分干扰信息;并借鉴其他资料,提高层序对比精度.

    2007年01期 No.102 25-2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60 ]
  •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成藏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刘超英;周瑶琪;杜玉民;陈勇;王强;

    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运移通道、运移期次、演化程度、油源判断、运移方向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阐述了有机包裹体对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的示踪作用,指出利用包裹体研究油气运移和成藏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有机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7年01期 No.102 29-3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69 ]
  • 储层预测技术在王集油田西区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胡云亭;苏建栋;赵伦;杨永利;

    王集油田西区储层薄,分布不稳定,确定该区储层展布是实现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该区地质特点及资料,在岩电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阻抗反演确定了该区核三段Ⅳ~Ⅶ油组砂体分布;采用地震波频率吸收处理技术,提高了纵向分辨率,确定了单砂层的展布规律.储层预测结果应用于该区滚动勘探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增150×104t石油控制储量.

    2007年01期 No.102 33-34+4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2 ]
  • 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赵卫卫;查明;杨剑萍;张小莉;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5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部洼陷带、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和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于鼻状构造带,火山岩油气藏分布于火山发育带.阳信洼陷有利的构造环境———沉积体系、充足的油气源条件、储层物性条件、断层(裂)体系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及生储盖的有机配置等优越条件是控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2007年01期 No.102 35-4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6 ]
  • 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其在薄层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孙思敏;彭仕宓;

    地质统计学反演首先应用确定性反演方法得到波阻抗体,以了解储层的大致分布,并用于求取水平变差函数;然后从井点出发,井间遵从原始地震数据,通过随机模拟产生井间波阻抗,再将波阻抗转换成反射系数并与确定性反演方法求得的子波进行褶积产生合成地震道,通过反复迭代直至合成地震道与原始地震道达到一定程度的匹配.该方法有效地综合了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反演结果是多个等概率的波阻抗数据体实现,符合输入数据的地质统计学特征并受地质模型的约束,具有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可用于不确定性评价.

    2007年01期 No.102 41-44+4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4 ] |[阅读次数:205 ]
  • 苏里格气田储层“甜点”控制因素探讨

    兰朝利;何顺利;张君峰;门成全;

    通过对沉积相、成岩作用以及生排烃期古构造反演的分析,认识到控制苏里格气田储层“甜点”分布的因素为心滩微相和生排烃期古鼻隆构造的分布.心滩微相控制了有效砂体的分布,生排烃早期至中期(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的古鼻隆构造控制了储层的选择性溶蚀及有利的高、中孔成岩相分布,生排烃高峰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古鼻隆构造控制了较高产能气井的分布.

    2007年01期 No.102 45-4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204 ]
  • 反演技术在低勘探程度区域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阜东斜坡带中上侏罗统为例

    韩军;梁全胜;常迈;邬长武;

    如何在低勘探程度的区域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以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中上侏罗统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和钻井资料都有限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反演技术,进行了岩性圈闭预测,并对所预测的圈闭进行含油气分析.通过研究,提出一条低勘探程度区域岩性油气藏勘探可行性较高的反演技术路线:首先采用以模拟退火技术为核心的反演方法对二维地震剖面进行波阻抗反演,在波阻抗剖面上识别岩性圈闭,然后针对有利岩性圈闭部位的地震测线进行吸收系数反演,利用岩性圈闭的吸收系数特征判断其含油气性,实现岩性油气藏的预测.

    2007年01期 No.102 49-52+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8 ]
  • 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与油气特征

    刘洛夫;郭永强;朱毅秀;

    在晚泥盆世—石炭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各类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这些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好,是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在盆地南部和东部,盐下层系的产层以上泥盆统和石炭系为主,而西北及北部边缘带上则以下二叠统为主.盐下层系的深部储层温度总体上是从北向南提高,从东向西升高;地层压力是盆地南部和东部比西部和北部的要高.在同一地区,盐下层系地层中往往表现为在盐下顶部沉积层比深部地层有更高的地层压力值.盐下层系的大油气田均具有异常高压性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储集性.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储层可划分为3个油气远景层段,它们的厚度均较大,物性均好,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

    2007年01期 No.102 53-58+6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78 ]
  •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

    唐海发;彭仕宓;赵彦超;李爱荣;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二段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储层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的研究,详细探讨了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盒二段储层属于辫状河流相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其中辫状河主河道微相物性最好;在砂岩的岩矿组成中,随石英含量的增加,长石、岩屑等含量的减少,储层物性变好;研究区经历了较强的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原始孔隙起到破坏作用,导致储层致密,低孔低渗,但溶蚀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次生孔隙发育带的识别将是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方向.

    2007年01期 No.102 59-6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2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7 ] |[阅读次数:368 ]
  • 剪切和降凝剂作用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冯兵;董凤娟;张华;蒋华义;

    为了研究管输过程中降凝剂及管流的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的流变性的影响,在不同剪切速率下对加降粘剂与未加降粘剂的原油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表明,降凝剂作用和剪切作用都能使蜡晶的形状、大小以及结构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原油的流变性能,剪切作用和降凝剂作用对含蜡原油的流变性存在交互性影响.油样凝点由加剂前的16℃降低到加剂后的-10℃,降低了26℃;未加剂油样反常点温度为30℃,加剂油样的反常温度为26℃,降低了4℃;加剂前后油样析蜡点的温度基本没有变化;相同温度相同剪切速率下所测两油样粘度值差别比较大,总体上未加剂油样的粘度比加剂油样的粘度低.剪切作用对未加剂油样流变性能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加剂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流变性能的影响程度跟剪切速率和剪切温度有很大关系;加剂原油粘度下降幅度随剪切作用的增强而逐渐减小,当剪切作用超过一定范围时,对加剂原油粘度将不再产生影响.

    2007年01期 No.102 64-6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5 ]
  • 异常高温气井凝析水产出机理及动态研究

    汤勇;孙雷;杜志敏;孙良田;李士伦;

    基于油气水多相相平衡理论,模拟了异常高温气藏地层原始条件和生产过程中地层和井筒的烃水相态变化特征,分析了气井凝析水的采出过程和机理.计算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气中饱和凝析水含量,得出了气井凝析水产出动态规律曲线.最后对两口实例凝析气井早期产水规律和产水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凝析水产出机理是烃水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多相平衡,凝析水产水规律可用于气井产水来源和气井产水动态的初步判定和分析.这对于正确认识高温气井产水规律,编制合理的气田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7年01期 No.102 68-7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26 ]
  • 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王子胜;姚军;戴卫华;

    结合塔河油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建立了裂缝和溶洞-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缝洞型油藏试井自动拟合的解释新方法,并编制了一套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软件.运用本文研究方法及所编制的软件准确地解释了塔河油田多口井的测试资料,并综合试井解释结果成功预测出了储层缝洞发育分布.

    2007年01期 No.102 72-7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44 ]
  • 导向钻井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

    李艳华;徐英卓;

    研究了虚拟现实系统中三维对象虚拟现实建模、立体显示及人机交互等实现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导向钻井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中,解决了导向钻井中地层、井眼轨迹、靶点以及设计轨道等钻井对象的三维可视化问题.系统为钻井人员提供了一个钻井信息高度可视化的工作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钻井人员对地层构造及储层特性的判断力、钻头在储层内轨迹的控制等,从而提高钻井成功率.详细描述了钻井对象的虚拟现实建模方法及其三维可视化实现,并给出了一个三维对象可视化的示例.

    2007年01期 No.102 75-7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2 ]
  • 垂直钻井系统在塔里木油田应用效果及对比分析

    刘磊;刘志坤;高晓荣;

    概述了垂直钻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状况,详细叙述了两种垂直钻井系统(VTK和Power-V)在塔里木油田克拉4井的应用情况,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了现有条件下需解决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007年01期 No.102 79-81+8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0 ]
  • 反应温度对催化汽油窄馏分芳构化的研究

    由宏君;

    为了使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烯烃含量满足国家的新标准的要求,需要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异构烷烃和芳烃.以兰炼催化汽油窄馏分为原料,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为芳构化反应装置,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汽油窄馏分芳构化产物各组分的增加率、气体产物组成和液体产物组成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窄馏分,在相同碳数的条件下,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各组分的增加率逐渐增加,且反应温度越高,其增加的幅度越大.对于同一种馏分油,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干气、液化气和焦炭产率逐渐增大,而液体产率逐渐减少,芳烃的产率和选择性逐渐增加.在同一温度下,随着馏分变重,干气、液化气和焦炭产率逐渐减少,芳烃、轻油收率和芳烃的选择性逐渐增加,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烯烃的产率逐渐减少,而芳烃含量迅速增加,环烷烃的含量先增加后变小,存在最大值.

    2007年01期 No.102 82-86+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六种成品油的正构烷烃色谱指纹提取与鉴别

    包木太;文强;崔文林;张晓理;曹丽歆;王修林;

    运用GC-FID,对船用柴机油(Y1)、船用燃料油(Y2)、CC30柴机油(Y3)、CD40柴机油(Y4)、-10#柴油(Y5)、0#柴油(Y6)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通过正构烷烃原始指纹、相对浓度比值分布特征、特征比值等指标以及相对浓度比值的模糊聚类分析对6种成品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组分差异较大的油品,其原始指纹(Y2,Y5,Y6与其他油品相比)差别较大,可以直接鉴别为不同油品;组分比较相似的油品,原始指纹(如Y5,Y6之间,Y1,Y3与Y4之间)比较相似,必须进一步根据其正构烷烃的相对浓度分布及特征比值等指纹信息加以区分;通过上述鉴别手段,鉴定此6种成品油为不同油品.

    2007年01期 No.102 87-9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77 ]
  • 油田硫酸盐还原菌APS-MPN-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魏利;马放;

    为了解决现有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较高的问题,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与倍比稀释法(MPN)相结合的APS-MPN-PCR法,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快速定量检测.从污水中制备了直接用于PCR扩增的菌液,保证了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建立以腺苷酰硫酸还原酶基因(APS)为靶位点的通用探针APS7F和APS8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与液体稀释培养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操作时间缩短(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3~4 h),检测费用也降低.该方法检测结果非常稳定,真实的表征了污水中实际的SRB菌数量,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2007年01期 No.102 91-9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8 ]
  • 光引发聚合在高性能MAA/AN/AM共聚物泡沫塑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刘铁民;张广成;梁国正;陈挺;朱方辉;

    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本体聚合与加热自由发泡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高性能MAA/AN/AM共聚物泡沫塑料.研究了光引发预聚对其力学及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A/AN/AM共聚物泡沫塑料的制备中,光引发聚合只适合用作预聚反应;较热引发预聚,光引发预聚具有速度快、反应程度易于控制的优点;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MAA/AN/AM共聚物内部的缺陷,使其均一、透明、稳定,从而使相应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且还可以有效消除泡沫塑料的泡孔孔径梯度分布的现象,使其真正达到各向同性.

    2007年01期 No.102 95-9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 非均匀外载荷对套管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

    李金波;郑茂盛;张杰;

    基于套管的受力分析,提出了在非均匀外载荷作用下套管应力分析的解析方法,以及简化的套管抗非均匀外载荷作用能力估算的新公式.以目前广泛应用的J55油套管(139.7 mm×8 mm)为例,分析了套管抗外载荷挤压能力随外载荷不均匀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套管抗外载荷挤压能力随外载荷不均匀性的增加迅速降低.按照该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应用有限元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误差在15%以内,满足工程要求.说明本文提出的解析方法不仅简便、直观,而且可靠.

    2007年01期 No.102 100-102+106+12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2 ]
  • 满足固有频率相似的海洋平台相似模型设计

    王均刚;马汝建;

    基于Bockingham的π定理,推导出海洋平台相似模型设计需要满足的条件,并分析了实现各个相似比的基本条件.分析发现,在海洋平台相似模型设计中,模型与原形的固有频率相似是最难以满足的相似条件,但它对动力相似又至关重要.作者首次引入固有频率比相对误差作为模型相似程度的衡量标准,通过分析各个参数对固有频率比相对误差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相似比条件,为海洋平台相似模型设计提供了实用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南海W12-1海洋采油平台进行模型设计,得到较为满意的相似模型.

    2007年01期 No.102 103-10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2 ]
  • 粗糙逼近近似度量在分类规则挖掘中的应用

    贾嵘;张文宇;

    为了提高决策系统的分类质量,探讨了一种在数据仓库中基于粗糙逼近近似度量的挖掘分类规则策略.首先介绍了数据集中挖掘分类规则的基本原理,并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粗糙逼近近似度量概念,根据决策表条件属性重要性度量及条件属性对决策类划分的逼近近似度量,提出了基于改进粗糙逼近近似度量的数据挖掘进行属性约减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如何在数据库中发现分类规则.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挖掘出的规则简练且合理可靠.

    2007年01期 No.102 107-11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2 ]
  • 非基本最短欧几里德2-连通Steiner网络的几个性质

    李美丽;彭书英;

    欧几里德2-连通Steiner网络问题是组合优化中的著名问题,在水、电供应网络等的设计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块图为工具,证明了非基本最短欧几里德2-连通Steiner网络的一些结构性质.

    2007年01期 No.102 111-11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未开发储量价值量评价思路及方法

    张中华;刘传喜;袁向春;李留仁;

    通过对注水开发油藏井网密度与单井增加可采储量关系特征分析,建立了未开发储量或新探明储量品位特征值计算模型,论证了储量品位特征点及其与主要地质参数的关系.结合一定经济条件下新钻井增加可采储量经济界限要求,建立了反映储量静态价值量分布的计算模型,提出了评价储量品位及价值的新方法.

    2007年01期 No.102 115-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5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来稿须知

    2007年01期 No.102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