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辑部;
<正>~~
2006年06期 11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陈斌;郝芳;邹华耀;
渤中坳陷BZ26-2油田发现正常油藏和凝析气藏两类油气藏.馆陶组原油中25-降霍烷系列与完整的链烷烃系列共存表明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通过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表明,油田具有双向油气来源,凝析油气来源于北部渤中凹陷,而正常原油主要来源于南部黄河口凹陷.原油异常密度梯度和轻烃参数表明,深层凝析气藏为热成因,浅层凝析气藏为蒸发分馏成因.综合分析表明BZ26-2油田是一个具有双向油气来源、多期次充注、经历多种后生作用的复合成因油气田.
2006年06期 1-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9 ] - 熊晓军;贺振华;黄德济;
克服常规非零炮检距地震波场模拟只能采用双程波动方程的限制,以等时叠加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复杂地表条件的基于单程波动方程的频率域地震波场模拟方法.该方法采用频率域单程波动方程延拓算子进行波场延拓,利用等时叠加原理进行波场成像,不仅具有很快的计算速度,而且可以得到高信噪比的模拟记录,仅包含一次反射波和不规则点的绕射波,不包含直达波、多次波等干扰波.实际模型的正演数值模拟和叠前偏移结果都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06年06期 5-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83 ] - 韩军;刘震;常迈;梁全胜;关强;
在深入剖析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钻井稀少的低勘探程度区块的岩性圈闭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5个要素:(1)层位标定技术(实现井震联合,确保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2)层序地层学分析法(确定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层位及发育类型);(3)沉积相分析法(确定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相带及具体位置);(4)叠后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确保岩性圈闭识别的准确性);(5)波阻抗反演技术(岩性圈闭预测的核心技术).应用该方法对阜东斜坡带进行岩性圈闭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年06期 8-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1 ] - 赖晓玲;李津;孙译;
泰安—忻州折射/宽角反射剖面穿过鲁西隆起、华北坳陷、太行山隆起几个构造单元,剖面中段穿过河北省的邢台地震区.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处理了该剖面的几炮波形记录,得到邢台地震区和相邻地段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邢台地震区的下方莫霍面为复杂结构,可能为双层莫霍面,而在相邻地段莫霍面为较清晰的一级间断面.研究区的深反射剖面结果同样表明,邢台地震区的下方莫霍面为壳幔过渡带,并且在中、上地壳有滑脱构造和延伸到莫霍面的深断裂.复杂的莫霍面结构和形态是邢台地震区的深部构造背景.
2006年06期 12-14+19+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张文才;杨凤波;冯有良;李会军;袁井菊;
高柳地区古近系地层经历了从盆地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到裂陷衰退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无坡折的缓坡地貌型层序的地层演化系列,因而该地区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和无坡折的缓坡地貌3种坡折带类型,它们控制了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和下切水道充填砂体的分布.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构造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域砂体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2006年06期 15-1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65 ] - 常迈;韩军;刘震;梁全胜;关强;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石树沟群首次进行了系统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单元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及其他参数,划分出6种具有重要指相意义的地震相.依据沉积体系展布的基本模式以及少量井孔资料,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预测了石树沟群沉积体系的分布,指出三角洲前缘相带是最有利的岩性圈闭发育带.
2006年06期 20-2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84 ] - 2006年06期 23+39+43+48+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刘太勋;徐怀民;尚建林;王勇;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指导油田开发.以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冲积扇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E,G,F,P等4种类型.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冲积扇流动单元模式,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冲积扇储层中E类流动单元多分布于主槽流沟的中心部位;G类流动单元多呈宽带状分布于主槽微相的沟间滩及侧缘槽微相砂体的侧翼;F类流动单元一般都在辫流砂岛、辫流滩地;P类流动单元一般分布在扇间滩地或漫洪、漫流带.剩余油多分布于横向渗流屏障附近流动单元的边缘部位和流动单元接合处.
2006年06期 24-2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8 ] - 许晓明;赵阳;戴立昌;汲生珍;张善文;吕希学;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岩性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在宏观上受多种元素的控制,这些宏观地质控制因素包括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相类型、烃源岩条件和盆地温压条件等.根据岩性油藏的自身特点分析认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到4大主控元素的控制,分别为岩性油藏输导通道因素、流体动力因素、储层临界物性因素、砂体封闭性因素.经研究在牛庄洼陷发现沙河街组岩性油藏具有“三元主控”的特征.
2006年06期 28-34+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9 ] - 张训华;高慧梅;刘先贵;何应付;
油藏形状对井底压力动态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任意形状三重介质油藏的压力动态,本文首先建立了由基岩系统、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组成的任意形状的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边界元方法获得油藏内任意点的压力,进而由杜哈美原理得到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的井底压力.讨论了介质间窜流、弹性储容比、复杂边界以及油藏内存在不渗透区域等因素对压力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溶洞—裂缝窜流系数越大,半对数压力曲线上第一个过渡段出现得越早,双对数压力导数曲线上第一个下凹部分出现得越早;基岩—裂缝窜流系数和溶洞—裂缝窜流系数类似,只是其影响压力响应曲线的第二个过渡段;裂缝弹性储容比的大小控制着第一个过渡段持续时间的长短,表现为压力曲线上第一个过渡段台阶的宽窄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第一个凹兜的深浅;油藏的边界条件对油藏的压力动态存在明显影响,与定压边界条件相比,分段定压边界条件明显延迟了压力导数曲线下掉的时间;不渗透区域的存在使得压力导数曲线上第二个凹兜变浅,晚期径向流段抬升,偏离了0.5水平线.
2006年06期 35-3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4 ] - 侯磊;张劲军;段亚青;
为了探索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规律,使用高精度的控制应力流变仪测量经历相同降温和不同剪切作用的大庆原油黏弹性参数(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用黏性流动能量耗散表示剪切作用.得到了黏弹性参数随剪切作用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观察原油的黏弹性参数随剪切作用和恒温静置时间的变化,发现从黏弹性随恒温静置时间变化的稳定阶段来看,原油在动态降温和静态降温下的黏弹性存在一定差别,不能简单地将静态降温条件下测得的流变数据用于输油管道工艺计算;而剪切作用的变化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较小,这对于评价含蜡原油在管道运行和停输期间的流变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6年06期 40-4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7 ] - 孔祥平;贺元旦;张翰奭;耿雪丽;徐鹏;王修林;
在对冀东油田高浅北和老爷庙区块油藏状况、原油物理性质、产出水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来研究这2个区块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的潜力.利用最大或然数法、倾注平板法和滚管法对产出水中的细菌群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水中细菌群落较为单一,硫酸盐还原菌为优势菌群,部分油井产出水中含有好氧腐生菌,说明这2个区块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一次水驱的基础上,经过7周期85 d培养驱替,高浅北和老爷庙区块模型的采收率分别提高15.6%和10.7%.综合微生物学、油藏条件以及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研究结果,在冀东油田高浅北和老爷庙区块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是可行的.
2006年06期 44-48+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张鹏云;薛继军;武喜怀;曾学军;
投产置换是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投入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为确保置换过程的安全性,对置换过程中气体的混合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二元体系气体紊流扩散原理,在实验室内构建了天然气管道投产置换过程的模拟实验系统.利用该实验系统,分别对不同流速、不同背压下管道内气体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试验,获得了置换过程中受流速和背压影响的天然气与氮气、氮气与空气的扩散规律,为管道投产置换合理确定氮气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6年06期 49-5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01 ] - 李雅丽;刘娟;王香爱;
在铂系催化剂作用下,以体系总质量10%的一缩丙二醇为溶剂,使烯丙基聚醚和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最佳硅油与聚醚物质的量比为1∶1.15.比较了Speier催化剂和Karstedt催化剂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表明使用络合型Karstedt催化剂后,催化剂铂用量减少至10 mg/kg.产品应用到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中,匀泡性能与美国L-580相近.
2006年06期 53-5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2 ] - 戴彩丽;赵福麟;肖建洪;王代流;任熵;陈凯;
聚合物驱转水驱后含水率上升快,同时地下又残留大量聚合物,以溶液溶解、吸附、捕集的形式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向地层注入再利用剂将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形成弱冻胶或(和)絮凝体,封堵高渗透层,控制水的窜流,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包括固定技术和絮凝技术.研究证实,絮凝技术主要利用地下低质量浓度的聚合物,固定技术主要利用地下高质量浓度的聚合物.絮凝剂可用固体颗粒,优化的絮凝剂为稳定化钠土;固定剂可用聚合物交联剂,优化的固定剂由地层温度和矿化度决定,对孤岛油田地层条件优选为醋酸铬与乳酸铬的混合物(YG107).该技术在双河油田和孤岛油田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是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首要的接替技术.
2006年06期 56-6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05 ] - 刘为清;王慧云;李明远;吴肇亮;贾少辉;
研究了简单电解质离子强度对孤东4#原油油滴表面ζ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滴表面ζ电位绝对值并没有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是在一定离子强度下出现了极大值或极小值.油滴表面同电荷离子的吸附作用、扩散层中离子交换作用、较高电位下的松弛阻滞效应以及油滴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极化作用等都可造成上述现象的发生,但同电荷离子的吸附作用是影响油滴异常电动行为的重要因素.在较高离子强度条件下,电解质对双电层的压缩作用增强,油滴表面ζ电位绝对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加持续下降.说明对原油乳状液体系,经典双电层理论只适用于离子强度较高、双电层厚度较小的体系.这一结论将对双电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6年06期 61-64+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1 ] - 关润伶;朱红;李伟;
针对胜利油田王庄稠油黏度大、开采难的问题,对其进行了降黏实验研究.首先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王庄稠油的黏度.原油的黏温实验表明:王庄原油在温度超过60℃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趋缓.为王庄原油研制了降黏剂JDLH.影响降黏剂JDLH对王庄稠油降黏效果的因素有:降黏剂加量、油水比、降黏温度和矿化度等.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最佳加入量为0.3%,最佳油水体积比为7∶3,降黏温度为50℃;降黏剂JDLH可耐盐15 000 mg/L.用5种不同的降黏剂对王庄稠油做了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的降黏效果最好.
2006年06期 65-6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6 ] - 王满学;张建利;杨悦;周建英;
为解决水基压裂液在陕北油田特低温(15~30℃)条件下的破胶问题,研究了不同助剂对硼交联羟丙基胍胶水基压裂液破胶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破胶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压裂液中的增稠剂加量、体系pH值和不同类型的破胶剂及其加量等对压裂液的破胶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破胶剂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元复合破胶体系.当破胶温度在15℃时,与单一剂((NH4)2S2O8)比较,二元破胶体系((NH4)2S2O8/加速剂A))将破胶时间缩短了41 h,三元破胶体系((NH4)2S2O8/H2O2/加速剂A)将压裂液的破胶时间缩短了45 h,且单井可节约费用近700元.该体系破胶剂在陕北特低温油田应用了30余井次.
2006年06期 69-7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46 ] - 刘平;李阳;葛际江;李伟超;
为了探讨有机膦酸防垢剂的防垢机理,将等量的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适时测定了加入不同有机膦酸防垢剂时CaCO3生成过程中的Zeta电位,并与加入EDTA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aCO3表面带有负电,反应刚开始时Zeta电位变化较快,30 min后趋于稳定;生成过程中加入有机膦酸防垢剂会使碳酸钙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变小.最后,从配位化学及胶体化学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加防垢剂后Zeta电位的变化对防垢作用有利.
2006年06期 73-7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4 ] - 蔡宝中;徐海升;
目前国内常用支撑剂普遍抗酸蚀性能差、密度高、抗压强度低,难以满足塔河油田压裂与酸化复合改造工艺的要求.为此,研制开发了新型高强度支撑剂H-1.其性能测试表明,酸溶解度为1.6%,在86 MPa下的破碎率为2.1%,在高温、高闭合应力及强酸性环境中可保持较高的导流能力,可满足塔河油田压裂与酸化复合改造的要求.
2006年06期 76-79+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95 ] - 张家田;季静;严正国;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项重要的测井技术,该项目的一个难点为微弱信号的检测.采用了一种微弱正弦信号检测时域处理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时域法微弱信号检测的测量原理,同时给出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微弱信号检测的仿真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该领域,用时域方法处理信号在最低信噪比工作门限达到-20dB时,可以达到很高的检测精度.
2006年06期 80-8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8 ] - 刘海生;艾志久;贺会群;肖莉;
为了研究水力旋流器用于油水分离的复杂情况,使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结合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单锥式旋流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旋流器内部的体积浓度分布、压力分布,以及切向、轴向和径向速度分布的规律,揭示了油水两相流的分离特性.在不同流量下,计算出了旋流器的流量-效率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该湍流模型和数值算法的可靠性.
2006年06期 83-8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6 ] - 王芳辉;朱红;邹静;
纳米技术是新兴的具有光明前途的产业,而石油工业是目前能源的支柱之一,将二者结合是目前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对纳米材料在驱油、钻井液完井液、增注剂、堵水剂、破乳剂、石化催化剂、石油化工助剂及添加剂、油田污水处理和丝扣油润滑添加剂上的应用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了纳米材料在石油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006年06期 87-91+9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525 ] - 严长亮;彭勇;
以井下泵示功图为基础,结合油井工况自动诊断技术,通过封闭曲线的曲率确定有杆抽油系统深井泵的游动阀、固定阀的开启点和关闭点,从而提出了有杆抽油系统单井自动量油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经油田现场实测资料验证,以该理论为核心的泵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计算的产油量与实际产油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3%,最大相对误差为20.26%,最小相对误差为0.07%,相对误差在15%以内的井占85.71%.因此,利用该方法中封闭曲线的曲率来确定泵示功图的4个凡尔开闭点的方案是可行的,用于有杆抽油系统的单井自动量油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技术已应用于游梁式有杆抽油泵采油井自动监测系统中.
2006年06期 92-9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110 ] - 张君安;方宗德;
提出了弹性可变截面均压槽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核心提出了用弹性环形薄板实现可变截面均压槽、可变节流器复合作用的推力轴承结构和用弹性环形薄板实现可变截面均压槽与刚性均压槽相组合作用的推力轴承结构.对新型气体静压推力轴承的环形弹性均压槽弹性变形的检测结果表明:均压槽的宽度、深度都能随设计压力的改变产生满足控制要求的尺度变化,说明这种结构的设计、制造和检测都是成功的;对新型气体静压推力轴承的载荷特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范围内轴承的刚度处处都比较高,约为150 N/μm.有可能用于载荷变化较大的场合,有较好使用前景.
2006年06期 96-9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7 ] - 张中华;肖玉茹;李留仁;
在经济约束条件下新钻井经济界限主要体现了投资决策要求.提出了投资、油价和成本决定新钻井经济界限,并且经济界限本身是依据科学方法制定的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衡量油田或区块能否满足投资要求尺度的观点.以此为基础,借用现金流量法基本模式,新建立了经济约束条件下新钻井单井增加可采储量和新井初期产量经济界限求解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新方法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以油藏具体条件反求经济条件的评价类研究方法,对投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2006年06期 99-10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6 ] - 白颉;高兴宝;杨红梅;
考虑了一类二阶锥规划问题.利用两个光滑函数分别将二阶锥约束转化为光滑的凸约束,提出了求解这类二阶锥规划问题的两个新神经网络,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提出的神经网络是Lyapunov稳定的,且以任意精度收敛到原问题的解.数值实例说明了两个新神经网络的有效性.
2006年06期 102-10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1 ] - 2006年06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