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晓辉;闫相宾;张哨楠;马晓娟;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之一,主要为一套滨岸或潮坪、滨外陆棚相沉积,在沙雅隆起、北部坳陷和塔中低凸起均有较广泛的分布,其沉积中心位于满加尔坳陷的草1井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地层由薄变厚,岩性由粗变细,泥岩颜色由紫变灰,笔石化石增多.志留系自下而上分为4个岩性段,下砂岩段是盆地内著名的沥青砂分布层位,构成三套储盖组合.志留系具有近源聚集油气的优越条件、良好的储集岩发育背景、多种圈闭类型和多期成藏的特征.志留系油气勘探的主攻领域应在轮南地区、环哈拉哈塘周缘地区、塔河油田南部、孔雀河斜坡、塔中隆起北斜坡以及巴楚隆起南缘地区.加强海西期古构造研究,寻找海西期以前形成的型圈闭是志留系大中型油气藏勘探的方向.
2006年02期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22 ] - 孙玉峰;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它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郯庐断裂带的右旋剪切运动为邵家洼陷区断裂活动的区域背景.洼陷区的幕式断裂活动使得断裂平面组合特征和剖面特征复杂多样,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断层的产状又控制着盖层断层的样式.各种类型的断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不同,基底断层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垂向油气运移,盖层断层则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2006年02期 5-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8 ] - 刘卫红;杨少春;林畅松;王瑞丽;冯建伟;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是主力产油层系,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水窜等情况日益严重.因而,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通过对取芯井段的岩石薄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沙河街组二段下部三角洲相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胜坨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储层总体上为一套砂(砾)岩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储层孔渗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性储层.影响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起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
2006年02期 9-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4 ] - 蒲秀刚;黄志龙;周建生;肖敦清;柳飒;
油气储集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其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扫描电镜的直接观察和对应的孔渗物性分析揭示了微观孔隙结构与岩石孔渗性能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由常规压汞法可以提取多项表征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使用对应分析数学地质手段筛选出主控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了储集岩孔隙度、渗透率与其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储集岩孔隙度与其孔隙结构参数及矿物组成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些定量关系证明了孔隙结构对碎屑储集岩物性的明显控制作用,为储集岩孔渗性能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2006年02期 15-17+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50 ] - 陈明强;蒲春生;赵继勇;高永利;
基于变形介质带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稳定渗流理论,研究了低渗透油井增产措施后稳定生产的真实压力分布与产能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油井渗流场的真实压力分布具有分区域特征;在具有变形介质特征的低渗透油藏中,油井的产能随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增大而降低,随增产激活半径和激活系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加;同时油井产能指数随生产压差增大呈非单调增曲线,因此对于低渗透油井生产而言,存在合理生产压差与最小生产压差.同时,沿用同一思路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提高增产激活半径是显著提高超低渗透油藏产能的有效方法.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在增产激活半径大于60m(渗透率越低,该值越大)时油井的产能才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寻求深穿透的油井改造措施或采用水平井开采技术,将是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有效方法.
2006年02期 18-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209 ] - 屈撑囤;王新强;谢娟;陈杰;
为了使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后能达到回用标准,通过阳离子聚合物与聚合铝复配对油田采油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为120万,加入浓度为0.5~1.0mg/L时,与聚合铝复配后,对采油污水中的悬浮物、含油量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7%,97.7%及92.0%,并使处理后水中悬浮物及含油量分别降低到1.2mg/L及5.0mg/L,达到了油田回用水水质标准.复配体系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受污水pH值及温度的影响,但影响比单独使用聚合铝时小.
2006年02期 2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36 ] - 赵传峰;姜汉桥;陈民锋;李秀生;
从裂缝性砂岩油藏与常规油藏相渗曲线的差异入手,推导出了裂缝性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并绘制了理论曲线形状,从而发现了裂缝性砂岩油藏特有的水驱动态规律.与常规砂岩油藏具有明显不同,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水驱曲线在高含水期不再保持为一条直线而是出现“尾端上翘”现象.这一结论在现场实际和油藏数值模拟中得到了验证.对这类水驱曲线在裂缝性油藏动态预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6年02期 26-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16 ] - 高海红;程林松;曲占庆;
裂缝是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成功的压裂水平井,在压前的施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裂缝参数的优化.利用电模拟实验研究了裂缝参数与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关系,所考虑的裂缝参数包括水平井筒与裂缝夹角、裂缝长度、水平井筒长度、裂缝数目、裂缝位置及裂缝间距等.研究表明产能随水平井筒与裂缝夹角的增大而增大,超过45°后产能增加的趋势变缓;产能随裂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具体的油藏地质条件下存在最优的裂缝长度和水平井筒长度的匹配;实验中压裂水平井的最优裂缝数为3~5条,其中外裂缝对产能的贡献最大;产能随裂缝间距的增大相应增加.裂缝参数的优化研究可为压裂水平井的施工设计提供理论性指导.
2006年02期 2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463 ] - 裴承河;陈守民;陈军斌;
长6油藏在不同方向的物性差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十分突出,在注水过程中的单层突进和舌进现象十分明显,导致注入水推进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吸水剖面,稳定油井产量,在长6油藏采取了进行分层注水措施.应用结果表明,分层注水可使长6油藏吸水剖面明显改善,吸水状况良好,有效地解决了剖面上吸水差异.同时分层注水可使长6油藏对应油层得到充分的能量补充,对应油井逐渐收效.
2006年02期 33-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52 ] - 刘春泽;程林松;夏惠芬;
采用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描述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模型——波纹管模型中的流动.分析了具有不同黏弹性质的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在波纹管中心线处的流速最大且黏弹性对此处速度的的影响较大;黏弹性聚合物的第一法向应力随威森伯格数(We)的增大而增大,且越靠近壁面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受We的影响越大;与第一法向应力相比,剪切应力随We的增大变化非常小.
2006年02期 37-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6 ] - 史俊;刘学;崔进;张海;
以乙二胺、甲醛、亚硫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乙二胺四甲撑磺酸盐(EDTS),考虑了介质酸度、缓冲溶液用量、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等影响因素,利用分光光度法确定了EDTS与Cu2+形成络合物的最佳显色条件pH值为5.0~5.8的Hac-NaAc缓冲溶液1.50mL与6.0mLEDTS混合在80℃水浴加热15min得到的显色效果较好.用摩尔比法准确测定出EDTS对Cu2+的络合配比为2∶1,形成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90nm处.
2006年02期 4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8 ] - 吕海燕;吴新民;屈撑囤;王新强;张宁生;
对含有甲醇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进行常压回流和密闭恒温处理后,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微量甲醇对MDEA脱硫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DEA含有微量甲醇时,在一定温度(115℃以上)下作用一定时间(至少12h以上)后,MDEA溶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甲醇使MDEA脱硫溶液的稳定性降低.
2006年02期 44-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 麻金海;刘万顺;王登庆;张波涛;
由四种不同单体通过嵌段共聚合成了顺酐—烯丙基磺酸钠—次亚磷酸钠—丙烯酸四元共聚物(BR-01).对BR-01的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当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5h时生成物的阻垢效果最好,当—SO32-,—COO-,—PO33-三基团的物质的量比为1∶7∶2时,分子的阻垢率最大.对不同温度、不同pH值和不同矿化度下BR-01对BaSO4的阻垢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aSO4的阻垢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pH值在4~9之间阻垢效果较好,阻垢率(25℃,30mg/mL加药量)都大于80%,在pH<4和pH>9时阻垢剂的阻垢能力明显下降;随着溶液矿化度的增大,BR-01对BaSO4的阻垢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矿化度由1×104mg/L到15×104mg/L时,阻垢率由原来的99%减小至85%.最后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了BS-2E,CT4-52,V-953,PBTA四种类型的阻垢剂和BR-01对BaSO4的阻垢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BR-01对BaSO4的阻垢能力远远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2006年02期 4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3 ] - 蒋庆哲;潘大新;宋昭峥;柯明;
对国内中低档车用润滑油的市场现状以及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找出决定目前中低档车用润滑油市场特点的原因和未来几年的发展潜力;同时分析了生产中低档车用润滑油的现状并探讨用加氢基础油生产中低档基础油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得到以下结论中石化在现阶段应采取价格和多元化竞争策略来净化中低档车用润滑油的市场,保证其利润;同时选择合适的基础油加工工艺以提供优良的质量支持;并制定内部行业政策,联合地区经销大户组织和规范各地区的中低档车用润滑油市场.
2006年02期 52-56+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赵东;马汝建;王威强;蔡冬梅;
扩展调谐质量阻尼器(ETMD)减振系统是TMD减振系统的延伸,是利用装置内部设备进行装置振动被动控制的技术.理论分析表明,随着ETMD与剩余平台质量比和频率比的增加,振动控制的频率使用范围扩大,共振的频带缩小.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ETMD减振系统在频率接近激励的激振频率时,有较大的振动位移,可以更多地吸收海洋平台的振动能量;质量比在3.75到5之间时具有比较好的减振效果;频率比在0.3到0.35、0.35到0.5两个区间具有比较好的减振效果.当频率比在0.5到2之间时,系统总体振动都比较小.仿真研究同时表明,在传统导管架平台上ET-MD减振系统也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2006年02期 57-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05 ] - 张宏;赵玉龙;蒋庄德;
采用高温高压模拟环境装置和实时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技术对石油测井仪器用Cr13不锈钢在模拟井下不同氯离子环境中电极的腐蚀失重和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地层水或者钻井液中氯离子浓度较高时,Cr13不锈钢表面的点损伤难以避免;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Cr13的均匀腐蚀速率增大,试样表面点蚀坑增多;局部氯离子以FeCl2和FeCl3形式吸附是造成钝化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应尽量减少仪器在含氯离子环境中的停留时间或提高材料等级.
2006年02期 62-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92 ] - 郭颖娜;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高电压的新型环保干式变压器的结构组成.这种变压器的结构特点是采用高压电力电缆作为变压器绕组,省去了绝缘油.通过对其温升、电场分布、暂态电压特性、短路阻抗、负载损耗等基本特性的分析认为,与传统变压器相比,这种变压器具有电压等级高、容量大、阻燃不爆、环保性能好、线路损耗小、绝缘强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2006年02期 66-68+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王国红;陈长兴;
人工识别阿拉伯数字既耗时又费力,提出了一种利用BP网络与竞争网络相结合的神经网络来识别阿拉伯数字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数字进行准确、快速地识别,且抗噪能力较好.可以用于对部队番号、邮政编码、证件等进行识别.
2006年02期 69-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5 ] - 仝秋红;王毓民;姚顽强;
探讨了运用遗传算法对润滑油智能分析系统中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的优化.在预先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后,对随机产生的网络权值及阈值进行编码,利用多种不同的初始连接权值分别对每个网络进行训练,利用误差函数确定适应度函数,利用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算子对群体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最佳网络权值和阈值.
2006年02期 73-75+8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8 ] - 任长林;樊长军;郑敏娟;严体华;
为解决许多已有的应用系统需要通过特殊端口跨越多个防火墙获取数据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防火墙的工作流程与原理,提出了一种用java和XML构建HTTP隧道来穿越防火墙的技术.阐述了如何采用Servlet和soap构建HTTP隧道,如何将数据转为XML格式在网上进行传输和交换.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实现细节,提出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扩展与应用.
2006年02期 76-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张庆华;刘天时;宋新爱;王丽娜;赵安科;
论文分析了工程设计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中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和Web服务的工程设计管理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引入工作流分层模型和Web服务,利用工作流技术柔性及Web服务松耦合的特点解决了目前工程设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系统中若干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最后给出了该系统一个应用实例.
2006年02期 80-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4 ] - 潘一;张元中;由宏君;龙文宇;杨双春;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Web和三层B/S模式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系统.该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学校管理、教师制订培养方案和研究生选择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了B/S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功能图,其中包括系统控制模块、学生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和教室管理模块.该系统的应用保证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2006年02期 8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