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宝清,蒋继辉,韩会平
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岩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具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在0.35%~16.22%之间,平均为11.40%,渗透率在(0.004~182.000)×10-3μm2之间,平均为1.260×10-3μm2.长4+5储集岩分为4类,大部分属于Ⅱ,Ⅲ类.
2005年02期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27 ] - 杨晓萍,张宝民,刘桂侠,陶仕振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储层损害潜在因素,在钻井和油层改造过程中及易造成油层伤害.通过对川中地区沙溪庙组砂岩储层微观地质特征和储层潜在损害因素的分析,结合陕北安塞油田长6油层地质特征和近20a的酸化压裂技术方法,建议在下沙溪庙组油层酸化压裂改造过程中使用田菁粉压裂液,在压裂液的反排时采用“控制反排速度,逐步放大压差,压裂末期适当挤入少量大直径压裂砂”,以避免砂粒受冲击造成地层伤害;建议酸化液添加冰醋酸稳定剂,或其他一些铁离子络合剂,并尽可能缩短工期,避免形成沉淀堵塞孔喉;对于含浊沸石的砂岩储层,不宜用盐酸酸化,建议用酸度较弱的磷酸或磷酸与盐酸的混合酸.
2005年02期 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11 ] - 冯建伟,杨少春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D3)扇形断块为研究对象,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从精细油藏描述的角度,对沉积微相砂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得到了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本区的沉积模式,定量讨论了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为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分为4种亚相,9种微相.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心滩、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沿北东—南西向呈扇形展布,且各时期形态具一定的继承性.纵向上正韵律层序剩余油富集于中、上部,反韵律层序剩余油分布差异小;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条大断层附近以及大型河道砂体中.
2005年02期 11-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7 ] - 卫平生,姚清洲,吴时国
利用盆地周缘露头、盆内钻井资料系统总结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的地层、古生物特征,探讨了白垩纪的古环境.白垩系划分为下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及银根组,上统乌兰苏海组.地层特征盆地各区差异明显,巴音戈壁组北、东部以含烃源岩,西南部以不含烃源岩为特征;苏红图组西部以不含火山岩系和含煤层,东部以含火山岩系为特征.白垩系地层中发育介形类、双壳类、叶肢介、轮藻、藻类、腹足类、鱼类、昆虫、古植物和孢粉等多门类古生物化石.白垩纪可分为早白垩世的暖温带—亚热带干湿交替过渡性气候和晚白垩世的亚热带—热带半干旱—干旱气候.
2005年02期 17-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18 ] - 崔树清,刘雪军
利用测井多井评价资料求取的储层参数,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对高尚堡油田主体开发区Es32+3亚段储层的微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整体上属强非均质性储层,其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控制,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2005年02期 22-2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1 ] - 姜林,吴孔友,曲江秀
在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地化特征的研究和大量地化参数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原油δ13C,Pr/Ph和(Pr+nC17)/(Ph+nC18)以及饱和烃轻重比∑C21-/∑C22+和(C21+C22)/(C28+C29)等参数对原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原油运移分析及其他地质特征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莫索湾地区的油源:盆参2、芳2井区油源主要为昌吉凹陷二叠系;盆5、盆6井区油源主要为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两井区交汇地带的盆4井和莫5井一带原油是混源的.
2005年02期 25-27+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3 ] - 宋子齐,康立明,李亚玲,杨金林,潘玲黎,王静,路向伟
根据240口勘探开发井的统计结果对AS油田杏河、侯市、王窑三井区长6特低渗透非均匀沉积砂体规模连片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长61121、长61122、长61123、长612、长622和长63六个小层的砂层、渗砂层、油层(含水油层)和纯油层的井数、厚度、平均厚度和视连片率的统计结果.指出主力油层长61122具有很好的连片性,其砂层和油层的视连片率分别达到88.3%和63.3%.还给出了6个小层的油水层和油层的钻遇率.其中长61122小层的油层井数、油层层数和油层厚度的钻遇率都达到60%~70%.本文的结果可以为该区的开发决策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005年02期 28-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陈婧,陈航,梁法春
对超临界区域内水和蒸汽的性质进行精确计算,对于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水和蒸汽性质计算公式IFC-67 具有计算速度慢、精度低等缺点.以水和蒸汽性质国际协会公布的热力学性质新工业标准IAPWS-IF97 为基础,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对超临界区域的热力学性质参数以及迁移性质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发现在温度和压力很高的超临界区域,水和蒸汽的参数会发生显著的变化,通过物性参数的精确预测可以有效地对锅炉进行优化设计,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
2005年02期 3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6 ] - 庞宏伟,岳湘安,汤春云,王敏,韩小明
应用先进的地质建模、数值模拟软件以及自行开发的确定剩余油分布软件系统地对王场油田潜四段高温高盐高含水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储层建模—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定量研究一体化.通过完善井网、不稳定注水、采取新型抗盐凝胶堵剂堵水等技术进行综合调整,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3.4%.
2005年02期 35-3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9 ] - 姚晓,樊松林,吴叶成,张峰,宫英杰,徐德安
为了解决国内油田薄油层井、小间隙井和侧钻井固井后射孔及后续增产措施造成的水泥环脆裂(即二次窜流)问题,研制开发了油井水泥纤维增韧材料(增韧剂F17F).对增韧水泥石的各种力学性能(抗折强度、抗冲击功、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等)及纤维增韧水泥浆体系的工程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增韧水泥石的弹性模量降低了16.9%~48.0%,抗冲击功提高了27.0%~68.0%,抗折强度提高了15.9%~33.0%;增韧水泥的流动性得到改善,其失水量和析水率显著降低.此外,还进行了聚能射孔试验、地面打灰试验、1口井的现场打水泥塞试验和2 口井的现场固井试验.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增韧水泥的强度、抗冲击能力及其综合工程性能均能满足固井施工的要求.
2005年02期 39-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60 ] - 冯吉利,屈撑囤,王新强,李永辉
在注水开发中产生了大量含油污泥,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对中原油田文一污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通过对固化物的抗压强度,固化物浸出液的COD、含油量及有毒元素含量的测定,评价了固化物的环境安全性能.结果表明:当固化块中水泥与污泥的质量比为2.0∶1.0 时,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6 MPa,当质量比为0.972时,在50 ℃,12 h后,其浸出液的COD低于150 mg/L;质量比在1.0∶1.0~1.8∶1.0范围内,在25 ℃,120 h后,固化块浸出液的污油浓度低于5 mg/L,毒性元素含量符合GB 5085.3-1996的要求.
2005年02期 4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3 ] - 陈民锋,郎兆新,姜汉桥
在稠油注蒸汽热采的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提高热采的开发效果,这种开发方式在油田现场已得到初步应用.对稠油油藏热采添加表面活性剂复合驱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化学现象进行了数学描述,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热力—化学复合驱数学模型;运用自行研制的软件对实际稠油油藏蒸汽驱、复合驱开发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性质、浓度、注入总量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复合驱的开发效果;在适当时机进行稠油复合驱开发,可以提高稠油采收率,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2005年02期 46-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74 ] - 吴金桥,刘晓娟,吴新民,张宁生
讨论了NH4Cl-NaNO2-草酸微胶囊(反应催化剂)生热体系与羟丙基瓜尔胶压裂液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草酸微胶囊、破胶剂、生热剂等与压裂液复配后,压裂液的初始黏度有所降低,在170 s 1下剪切2 h后黏度能保持在300 mPa·s左右,体系的稳定性及抗剪切性能都保持较好,说明微胶囊包裹化学生热体系与该压裂液有很好的配伍性.
2005年02期 52-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9 ] - 2005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张贵才,马涛,葛际江,齐宁
以油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160 ℃经不同反应时间合成了系列咪唑啉,应用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测定了不同反应时间的产水率和产物的酸值,并通过极化曲线考察了产物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咪唑啉合成过程中,烷基酰胺的生成和烷基酰胺的环化是同时进行的;反应时间越长,烷基酰胺环化程度越高,产物的缓蚀性能越好;通过比较添加缓蚀剂前后A3钢的极化曲线可以看出,添加缓蚀剂后自腐蚀电位正移,说明咪唑啉主要抑制阳极过程而起到缓蚀作用,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2005年02期 55-57+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76 ] - 王一平,王海文,张超,来梅花
抽油机井示功仪测试的上、下漏失曲线反映了抽油杆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本文提出了利用漏失曲线计算悬点静载荷的方法,分析了上、下漏失曲线的载荷组成;建立了测试上、下漏失曲线时抽油杆的受力平衡方程;通过对方程的分析,得到抽油杆自重、泵出口压力、液柱载荷以及抽油杆所受浮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用传统方法计算抽油杆柱自重和泵出口压力时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该方法测试数据简单,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所得到的参数对油井工况诊断和油井工艺方案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2005年02期 58-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3 ] - 李文魁,桑可正,金志浩,李鹤林
采用SiC颗粒级配的方法形成了SiC-Si复相陶瓷材料,研究颗粒级配SiC-Si的组织结构及其对SiC-Si复相陶瓷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iC颗粒级配方法能明显改善SiC-Si复相陶瓷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粗细颗粒间的级配具有相互强化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光滑摩擦表面的获得与稳定;同时可提高复相陶瓷对断裂磨损的抗力.
2005年02期 61-64+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5 ] - 李大卫,尹成,马洪艳
依据离散时间序列的长度有限性,将其扩充为以序列长度为周期的周期序列,又依据周期序列的相关原理———循环相关,对信号进行时间延迟估计.由于循环相关的平稳特性,即使在较大延迟量存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达到准确的时延估计效果.模拟得到了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或不同时间延迟量下的广义相关能量图和循环相关能量图.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或大延迟量的环境下,循环相关时延估计方法比广义相关时延估计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2005年02期 65-6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08 ] - 李峰,徐敏
对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控制器的分类及功能作了较完整的介绍.从讨论FACTS模型的类型入手,对目前国内外各种输电型FACTS控制器建模仿真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实现电力系统的多目标协调控制,是今后FACTS控制器仿真研究的主要目标.
2005年02期 69-71+8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李会银,鞠晓东,成向阳,王汝泉
研制了一种与成像测井高速遥传系统配接的高性能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该仪器由脉冲幅度分析、辅助参数采集、高压控制和传输接口组成.重点介绍仪器的设计方案和分析数字控制部件及软件的功能.脉冲幅度分析单元采用12位高速A/D转换器及基于CPLD的硬件成谱逻辑,脉冲处理速度接近A/D转换速率,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仪器采用的软件处理方式.传输接口由一个下行命令通道和两个上行数据通道构成,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可挂接到SL6000 及ECLIPS5700 成像测井系统.
2005年02期 72-76+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0 ] - 徐琨,李燕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为了克服全局直方图检索方法不包含颜色的空间分布信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固定块图像分割方法提取图像局部颜色矩的图像检索算法.在此基础之上,对检索结果进行基于纹理特征的二次检索.实验表明,圆环形分割块颜色矩算法不仅记录了颜色的空间信息,而且具有旋转、平移不变性的特点.综合利用图像颜色、纹理的检索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
2005年02期 77-7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157 ] - 张振青,屈展,方明
分析了现行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数据仓库技术的产品配置模型.采用数据仓库技术作为产品配置的底层支持,给出了相应的产品配置体系结构,实现了基于数据仓库的产品配置设计系统,在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资源基础上,进行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快速配置,可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所开发产品的质量.客户需求驱动产品快速设计将成为企业赢得长期竞争的关键.
2005年02期 8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4 ] - 王家华,刘炳
由于风险分析中频繁使用的蒙特卡罗模拟,必须对风险变量所符合的连续分布大量抽样,才能得到较可信的结果.如果把风险变量所符合的连续分布转换为离散分布,能够显著减少蒙特卡罗模拟的计算量.提出了一种把连续分布转换为离散分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连续分布的积累概率曲线和离散分布的积累概率曲线所围成的区域面积进行拟合而得到的.最后给出了这种方法在风险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2005年02期 83-8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5 ] - 2005年02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刘冰,张立红
利用特殊函数关系式以及算符r,1r,ddr对径向函数的作用结果, 得出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径向算符,便于求解力学量的平均值.重新定义其升降算符,便于求解矩阵元.
2005年02期 86-8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