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董贵能,姜在兴,张本琪,常峰,张凡芹,胡光明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序 ,并以体系域为单元 ,分析了馆上段的沉积演化过程 ,认为低位域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 ,湖侵域为滨浅湖相 ,高位域则为滨浅湖 -三角洲泛滥平原相 .探讨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指出湖侵域砂体展布广 ,储集性能好 ,储层和盖层匹配好 ,而且油藏圈闭面积大 ,油水界面统一 ,为最理想的勘探开发目标
2004年01期 1-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3 ] - 陈书平,汤良杰,贾承造,皮学军,雷刚林
库车坳陷第三系下部库姆格列木群是一套巨厚的膏 (盐 )层 ,该层系不管是在应力传递方面 ,还是在控制构造样式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秋立塔克构造带是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前缘 ,盐上、盐下构造极不协调 ,盐上层变形强烈 ,发育滑脱断层、大型推覆构造、突发构造和三角带构造 ;盐下变形弱 ,发育小规模的冲断层 .根据构造分析推断 ,在盐上层中 ,应力从变形后缘 (克拉苏构造带 )向变形前缘秋立塔克构造带的传递有 2种方式 ,即重力滑动传递和顺层挤压传递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推断是合理的
2004年01期 6-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21 ] - 李贤庆,胡国艺,侯读杰,李剑,熊波,唐友军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运移是迄今研究比较薄弱的重要问题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实际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运移特征 .研究认为 ,以靖边为中心的中部气区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区 .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运移较为复杂 ,既有奥陶系来源天然气的侧向运移 ,又有上覆石炭—二叠系来源天然气的穿层运移 .这与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古流体等研究结果相吻合
2004年01期 11-1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5 ] - 周杰,李娜
烃源岩定量研究是成因法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 ,在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与方法日臻完善的背景下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对烃源岩的定义仍存在一定分歧 ,应明确区分烃源岩与有效烃源岩的差别 ;2确定有效烃源岩规模时 ,不应以烃源岩成熟范围代表有效烃源岩的展布 ,有效烃源岩的厚度统计标准也应因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和有效排烃厚度的否定而需重新审视 ;3烃源岩中实测残留烃由于取样、搁置等原因损失很大 ,但对其进行轻烃校正至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所用方法不够成熟 .另外 ,利用氯仿“A”或热解参数 S1 模拟烃源岩残留烃变化规律及能力同样也需慎重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2004年01期 15-18+2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44 ] - 李廷辉,梁惠兰,胡永军,李振永,陈洪涛,李建英
油气二次运移是成藏的关键 ,通过对渤海湾埕北断阶区油气二次运移条件及对已发现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 ,总结了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模式 :沿主断层垂直运移 ;沿不整合面和渗透层侧向运移 ;阶梯式运移 ;沿断层走向运移 ;浅层的次级断层对油气再分配等几种 .针对不同区块以相应的运移模式为指导优选了有利钻探目标 ,经庄海 1 x1、庄海 4x1井的钻探验证了研究观点的正确性 .据此提出了 ZDD构造、赵北断层两侧以及羊二庄断层两侧构造为有利勘探区带
2004年01期 19-2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74 ] - 孙凤华,陈祥,王振平
为了对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的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将该区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 ,建立了成岩作用序列 ;将成岩阶段划分为 4个期 5个亚期 ,安棚深层系主要为晚成岩 A3 亚期及晚成岩B期 ;最后对安棚深层系核三段 - 砂组及大仓房组上部的成岩作用和阶段划分进行了归纳 .本文的研究对安棚深层系寻找有利储集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4年01期 24-27+3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51 ] - 褚庆忠
反转构造是当前世界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是指在地史发展过程中 ,不同时期各种构造作用在一个地质体上的联合、叠加的构造面貌 ,有正反转构造和负反转构造 2种基本类型 .近十多年来许多石油地质学家从几何学、运动学及成因机制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识别、分类、成因机制及与油气运聚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但仍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 .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为 :1反转构造的分类问题 ;2负反转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问题 ;3反转构造在造山带、盆山耦合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4反转构造的定量研究及成因机制问题
2004年01期 28-33+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45 ] - 2004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刘莉,汪翔,郑德温
采用烧结的平面物理模型 ,实验模拟底水绕过上窜夹层的动态过程 .实验考察了不同夹层位置下夹层长度对水锥的影响规律 ,进而得到夹层相对长度对水突破时间及无水采出程度的影响曲线 .研究表明 ,当夹层位于原始油水界面时 ,较短的夹层对水锥无明显影响 ,只有夹层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它对水锥的抑制作用才表现出来 ,且夹层越长抑制效果越好 ;当夹层位于原始油水界面以上时 ,夹层长度对水锥的影响就复杂一些 ,夹层长度存在一最佳区间
2004年01期 34-3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217 ] - 周诗岽,吴明,王俊
从原油输送管道实际出发 ,利用试验室自制的蜡沉积试验环道对大庆原油进行蜡沉积试验 ,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原油管道蜡沉积规律的影响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模拟各种影响因素与原油管道蜡沉积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立了多因素非线性影响下的蜡沉积速率模型 .该模型结构为4- 7- 1的三层 BP网络模型 ,它考虑了管壁处的剪切应力、管壁处温度梯度、管壁处蜡分子浓度梯度和原油的动力黏度对管道蜡沉积速率的影响 .利用该模型对实际管道蜡沉积速率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 ,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蜡沉积速率模型预测精度高 ,误差在 2 %以内
2004年01期 38-4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33 ] - 王家华,段天向,于继良
确定实钻轨迹上任一点的轨迹参数是进行法面距离扫描的前提 ,提出了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分段插值解决这一问题 ;对传统算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改进 ,所做的改进包括分两步求解扫描点 ,在通过正北基准扫描角计算法面距离扫描的高边基准扫描角时讨论了更多的特殊情况 .用实例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2004年01期 41-43+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4 ] - 韩军,侯君,薛宗浩,孙建国,靳秀茹
通过对低渗透窄小砂体油田目前面临的开发形势的分析 ,针对油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数理统计学方法及数值模拟方法 ,对油田在高含水期的主要开采技术政策界限进行分析 ,确定了主要开发指标的合理政策界限 ,分析预测了在“十五”期间的变化趋势 ,为油田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4年01期 44-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98 ] - 黄菊,程宇辉,黄一汉,朱成荣,王志平
针对韦庄油田地层压力系数低、水敏严重、热洗液漏失污染地层的问题 ,引入屏蔽暂堵工艺 ,克服了常规洗井排水时间长、产量下降等弊端 .该工艺的特点是有效堵漏和易于解堵 .通过对地层伤害机理分析和室内性能研究 ,筛选出一种新型暂堵剂 GYZD,在韦庄油田现场实施 1 0口井 ,工艺成功率达 1 0 0 %,暂堵有效率达 90 %.与以往的热洗效果相比 ,累计减少原油损失 868t,较好地解决了多年困绕韦庄油田因热洗影响产量的问题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4年01期 49-51+5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2 ] - 刘丽,孙辉,于济梁,杨其彬
以河流相正韵律沉积油藏 ,储层岩石胶结比较疏松 ,地质构造简单 ,主力层连片分布的孤岛油田中二南 Ng3- 5注聚区为例 ,分析总结了在注聚开发的不同阶段采取的各种有效的调整技术 .这些油藏注采调整技术的研究对类似油藏的注聚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01期 52-5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0 ] - 付剑,高亚丽,吴卫国,李红梅,吴秀莉
针对孤岛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结垢现象 ,应用 X-射线 (粉末 )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 ,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过程中的结垢机理、垢样组成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垢主要以碳酸钙和碳酸镁为主 ,在此基础上研究的 HMP防垢剂 ,矿场采用后 ,效果十分明显 .
2004年01期 55-58+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9 ] - 卢会霞,刘滨,王泽霖,卜绍峰
根据注水水质分析和腐蚀监测结果 ,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6月中原油田生产系统腐蚀状况进行了分析 ,根据灰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得知 :影响中原油田处理前采油污水腐蚀性的主要因素为 HCO3 -质量浓度、p H值、SRB(硫酸盐还原菌 )、TGB(腐生菌 )含量和Σ Fe质量浓度 ;影响中原油田处理后采油污水腐蚀性的主要因素为 ,矿化度、Na+、Ca2 +、Mg2 +和 Cl-质量浓度 .通过对中原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前、后的水性、水质及腐蚀速率的比较可知 ,提高处理前采油污水的p H值 ,控制污水中 SRB及 TGB含量 ,降低污水中Σ Fe质量浓度 ,对于降低腐蚀速率意义重大 ;同时也证实了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腐蚀性的因素是可行的
2004年01期 59-6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5 ] - 余政哲,孙德智,郭宝珠,李长海,史鹏飞
采用均相化学催化氧化技术对乙烯裂解废碱液进行了处理 ,考察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为 40℃、反应时间超过 90 min、气水比 (曝气量 )为 75∶ 1 ,Mn2 + 初始浓度为 1 5 mg/L的条件下 ,S2 -的转化率可达 96%以上 .BOD5/CODcr的值可由处理前的 0 .2 1升高至 0 .5 0 .
2004年01期 63-6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96 ] - 宁叔帆,刘晓霞,马勇,陈寿田
目前生产 Si Cw(碳化硅晶须 )的方法主要有气相反应法和固体材料法两大类 .气相反应法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气相沉积法 ( CVD法 ) ;固体材料法生产 Si Cw主要有 VLS机理和 VS机理 .生产出的 Si Cw主要用作高强度、高硬度结构材料的增强、增韧 .使用 Si Cw增强、增韧的材料 ,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和民用等众多工业领域
2004年01期 66-6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91 ] - 张骁勇,王宇,徐东
基于可视化开发工具 Visual Basic 6.0中文企业版 ,开发出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数据库系统 .该系统可对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存贮、更新、增减、打印输出等操作 ,并能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 ,根据焊接方法、母材及厚度等进行单条件或组合条件的查询 .系统可计算出每条焊缝的生产成本 ,容器焊接
2004年01期 70-72+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2 ] - 郑新侠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 1 6Mn钢管道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腐蚀速率描述模型 .利用土壤腐蚀速率的试验数据训练所建立的腐蚀速率描述模型 ,结果表明 :采用土壤的含水率、土壤环境中阴离子 SO42 -,CO3 2 -,HCO3 -,Cl-的含量和土壤电阻率 6个参数可以很好地描述 1 6Mn钢管道材料在土壤中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 .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中阴离子含量对土壤腐蚀速率的影响 ,含水率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阴离子的影响较小
2004年01期 73-7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20 ] - 刘展,李津,杨作升,张勇
提出了适于“数字海底”的 GIS数据仓库系统模型 ,该模型由六大层组成 ,自下而上依次为 :专业数据层 (源数据 )、数据仓库层、数据共享层、数据抽取层、应用层、数据成果层 .重点讨论了数据语义同化、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数据挖掘等建设 GIS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 .以所设计的 GIS数据仓库系统模型为基础 ,开发了海洋激光单分子油气化探分析与评价系统
2004年01期 77-8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01 ] - 李志军,范学峰
面向对象方法是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式之一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和地理空间的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分析 ,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地理要素模型和可视化对象模型 .并在此对象模型基础上结合油气田开发 GIS系统的实际需求 ,提出了油气田GIS系统中的对象模型
2004年01期 82-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83 ] - 高兴宝
考虑了单调的水平线性互补问题 .基于其结构特点 ,通过引入新向量 ,提出了求解它的两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 .严格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均是 Lyapunov稳定的 ,并且大范围渐近收敛于原问题的一个精确解 .新模型的规模均与原问题相同 ,并且不含任何参数 .数值试验表明新模型不仅可行 ,而且有效
2004年01期 85-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4 ] - 2004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