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立敏,罗群
基底大断裂控制了北塘凹陷的构造格架,形成了各具特征的西部、北部和南部三大断裂系统.发育了7种成因特征的断裂,总结出6种断裂组合发育模式.基底大断裂(临近生油区的)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宏观分布,形成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对油气生运聚散和分布有控制作用的控烃断裂有:控源断裂、油源断裂、遮挡断裂、改向断裂、控圈断裂和破坏断裂6种基本类型.断块是油气藏的基本单元,其周边断裂既是遮挡断裂又是控圈断裂.
2003年04期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88 ] - 吴少波,赵靖舟,罗继红,雷晓兰,樊万红
通过对子长油田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对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取得以下认识:(1)本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含少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具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2)长2砂岩已达晚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阶段早期的机械压实和黏土膜析出,早成岩阶段晚期的石英、长石压溶及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早期的自生矿物析出和随后发生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等成岩作用过程;(3)砂岩中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微孔隙、裂隙孔等几种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80%以上;(4)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砂岩的成分(碎屑云母、方解石胶结物)和结构(粒度)对物性影响较大.
2003年04期 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248 ] - 党建武,黄建国
当把地震勘探信号各道间对应于同一时刻的数据序列看作是反映一定范围内地层及其地质参数的复杂函数时,便构成了地震勘探信号的空间序列.建立了地震信号空间序列的分形模型,将根据一维时间序列重建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时间序列关联维计算的G.P算法拓展到对地震信号空间序列的研究之中,提出了地震信号空间序列关联维的分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分析结果的地震勘探信号空间序列分数维图,可将信噪比较低的地震勘探信号从强干扰噪声中分辨出来.
2003年04期 1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4 ] - 崔炜霞,杨逢清,曾光艳,左景勋
在甘肃景泰地区典型剖面(红水堡和黑山剖面)早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由珊瑚、腕足类、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组成的小个体动物群,其中各门类化石个体普遍较小,通常只能用毫米级尺度来度量.经研究发现这一动物群既非灾害性死亡群体,也非水流分选堆积物,而是由于其生存环境异于寻常导致生长停滞所形成的特殊动物群."巴彦浩特地区石炭纪生态地层学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沉积环境信息,丰富了找矿资料,对找矿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2003年04期 15-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2 ] - 井西利
分析了模拟退火非线性反演方法随机寻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模拟退火方法,该方法采用数论中的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来建立候选解在解空间的均匀分布,少量的目标函数计算就能了解目标函数解空间性质,减少了目标函数的计算次数.理论和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2003年04期 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0 ] - 呼舜兴,耿师江,侯平舒,崔太华,李本汉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河道微相带(T)部署调整井挖掘水动力滞流区剩余油.对储层物性较差的河间砂及远砂微相带(Q,Y)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分干层、未解层、油水层重新认识,从中优选后进行挖潜.对微相过渡带,引入"隔相注水"模式,提高了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减缓油田自然递减.开发实践证实: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微相带系统开发,可以较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沉积微相研究是挖掘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层间潜力,实现开发层系由高渗层向低渗层转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2003年04期 23-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3 ] - 史忠生,何胡军,陈少平,柳保军,史军,刘刚
从黏土矿物的结构、成岩过程中脱水转化条件以及脱水转化阶段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不同转化类型的黏土矿物在石油初次运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黏土矿物都对油气的初次运移起作用,不同的黏土矿物对油气初次运移的作用也不同,其中蒙皂石的脱水、转化对油气初次运移的作用最为显著;黏土矿物的脱水转化是在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就决定了黏土矿物脱水转化的不确定性.只有那些与油气的生成阶段相匹配的转化才会对油气的初次运移产生作用,而早于或晚于油气生成阶段的转化对油气初次运移的作用甚微或没有作用.
2003年04期 26-2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 何胡军,史忠生,史军,刘刚,柳保军
讨论了用流体势场预测油气运移、聚集的方法.根据油势场对油气流动方向的控制作用及对油气富集与成藏过程的决定作用,确定了油势场分割槽与油气运移的基本关系,并对歧口凹陷石油资源的聚集与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沙二段以及沙一段下部均存在3个继承性油气汇聚流指向区,以及沙一段上部的3个高势区间的2个低势鞍部地带,都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区,这是深入进行油气勘探时应特别重视的地区.
2003年04期 30-32+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4 ] - 孙景荣,许录平,廖红伟
通过扫描获得的测井曲线由于图纸磨损等原因,二值化后会出现断裂,破坏了曲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引起曲线的骨架变形,增加了曲线矢量化的难度.利用数学形态学的理论,根据曲线断裂特点,对矢量化前的测井曲线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3年04期 33-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7 ] - 曹言光,刘长松,林平,黄学宾,王永康
考虑地层岩石存在天然微裂隙这一客观事实,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地应力与压裂液共同作用时地层裂隙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根据断裂判据,推得了地层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并对某油田几口井进行了实算与电算对比.结果表明,运用断裂理论建立的破裂压力计算模型由于考虑了裂隙的存在,与地层的实际更为吻合,因而准确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其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更为接近,从而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2003年04期 36-39+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74 ] - 李琪,王晖,韩继勇
由于几何光学法求解钻头震源波动方程的高频近似解有局限性,即在焦散区失效,故只能计算非焦散区的高频近似解.采用Maslov方法求解了波动方程在焦散区和非焦散区的高频近似解,并借此得到了钻头震源波动方程在三维空间中焦散区和非焦散区处处有效的高频近似解.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解得波动方程的数值解可绘出钻头震源波场图,可对钻头震源波场传播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003年04期 40-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1 ] - 张玄奇
通过分析陇东低渗透油田地层堵塞的特征,提出不同的解堵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现场效果.生产时间较短的油井堵塞物以有机物为主,蜡质、胶质、沥青的含量占70%~90%,而生产时间较长的油井堵塞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存,其中酸不溶物占23.8%,垢物的主要成分有CaCO3,CaSO4,BaSO4和SiO2,堵塞主要集中在近井带3~5m内;而水井以铁盐、亚铁盐和细菌以及由水敏、速敏造成的堵塞为主,并且堵塞半径达到5m以上.针对不同井况的堵塞特征,采用不同解堵配方体系、物理化学的复合解堵方式及压裂解堵工艺,并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2003年04期 45-4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89 ] - 陆先亮,陈辉,栾志安,吕广忠,韩鹏
借助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氮气泡沫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注热水的同时注入氮气和泡沫可以大大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其机理主要表现在降黏、原油体积膨胀、调剖等方面.氮气泡沫热水驱和热水驱的对比试验显示氮气泡沫热水驱不仅可以提高采收率,而且还可以提高采油速度.
2003年04期 49-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55 ] - 王江萍
讨论了计算机辅助主轴回转误差检测原理,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通过傅立叶变换分析,指出检测元件安装偏心和形状误差是影响主轴回转误差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采用滤波技术消除检测元件安装偏心和形状误差的影响,达到精确获取主轴回转误差信息的目的.
2003年04期 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7 ] - 王潜龙,屈展,冯全科,帕娜尔汗
提出了小波包联合自回归功率谱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对采集的轴承振动信号采用高、低正交共轭镜面滤波器组,将信号划分到不同频道上.滤波器每作用一次,数据点减半,采样的时间增至两倍.选取轴承缺陷所在频段的数据插零,将其他频带补零重构提高缺陷信号的时频分辨率;然后通过AR功率谱分析轴承运行状态,诊断出轴承对应的故障.对207滚动轴承的早期缺陷作了实际诊断,诊断结果与实际较为符合.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弱信号缺陷提取与诊断方法.
2003年04期 56-58+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3 ] - 李聚源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乙酰基吡唑酮-5(PMAP或HA)与1,10菲绕啉(Phen或B)对La3+,Sm3+,Er3+的协同萃取行为.用斜率法测定协萃合物的组成为REA3·B,测定HA对La3+,Sm3+,Er3+的pH1/2分别为3.31,2.86,2.61;对固态协萃合物的IR谱进行了讨论.
2003年04期 59-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0 ] - 唐金龙
针对河南油田破乳剂主要是以复配为主,油田使用的原油破乳剂BP-169和SP169对高含聚合物的破乳效果较差的情况,采用三组分复配法研制了水溶性低温高效破乳剂Pel-01.室内对比评价表明:Pel-01在脱水率、脱水速度、油水界面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BP-169和SP169.下二门联合站6d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el-01破乳剂破乳效果明显提高,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天可减少加药量20kg,而且指标均达到外输原油的要求.
2003年04期 63-64+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6 ] - 李海泉
计算机中的电磁泄漏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泄漏措施.介绍了计算机中信息的泄漏方式,分析了TEMPEST技术研究的内容,探讨了利用噪声干扰源,采用屏蔽技术、"红"/"黑"隔离技术、滤波技术和布线与元器件选择等计算机防泄漏技术,以及键盘、软盘驱动器、CRT显示器和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的防泄漏技术,探讨了发展我国TEMPEST技术的5项措施.
2003年04期 65-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7 ] - 沈戈,樊晓桠
介绍了当前国际集成电路领域在进行百万门以上的芯片设计时广泛采用的基于IP核的SOC设计方法.在研究可重用IP核及其在SOC设计中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SOC设计的具体流程.研究认为,要满足设计进度和设计成功率,在进行SOC设计时,遵从规范、应用科学的设计方法是成功的前提.文后对SOC设计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2003年04期 70-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9 ] - 宋建
分析了胜利油田物探院网络安全现状和问题,就网络整体防病毒、入侵监测原理及应用、网络运营参数测量、协议分析等方面实施的安全措施进行讨论.
2003年04期 74-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张士勇
从量子力学原理出发,说明量子力学的结果是现有计算机技术的天然障碍——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最大到原子、分子量级(10-10m);论述了量子计算机强大运算能力的原因——量子纠缠态之间的关联效应.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几种可能方案.指出量子计算机的研究需要当今最前导的微观物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2003年04期 77-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鲁百佐
依据趋肤效应对导线横截面上电流密度分布影响的公式,推导出了传输导线等效电阻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并将等效电阻随频率变化的计算值与文献中[1]已有的实验测试值进行了比较,发现频率越大,误差越大.在考虑了导线自身电感值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测试,其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证实了在频率较高的情况下,传输导线的自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
2003年04期 80-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0 ] - 刘端森
利用第一、二类契贝谢夫多项式的性质,研究了两类契贝谢夫多项式系数的绝对值和的有关性质,获得了它的表达式及其一些恒等式.
2003年04期 83-84+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高建华
根据1997年到2000年兰州市大气中TSP,SO2和NO的监测浓度,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特征.兰州市主体处于黄河河谷盆地,由于静风和逆温频率高,大气的稳定度较高,是大气污染的基础原因.根据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了各种治理方案的环境效应,并根据天然气利用规划,用"箱"模式对兰州市的大气质量进行预测.
2003年04期 85-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