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

    赵阳,刘震,戴立昌

    油气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根据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 ,指出在异常低压的背景下 ,该研究区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聚集呈现如下特征 :( 1 )该区输导系统主要由砂体和断层组成 ,断层 (以夏口断层为主 )在油气运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且受断层面形态控制 ,两个北凸面起着汇聚油流的作用 ;( 2 )由于异常低压使得运移动力非常弱 ,油气运移表现为低速流近距离运移的特征 ,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两侧 ,斜坡南侧高部位无油气藏

    2003年03期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50 ]
  • 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研究——科尔沁油田交2断块区九佛堂组(J_(3jf))下段

    刘伟,窦齐丰

    为了对科尔沁油田交 2断块区九佛堂组 ( J3 jf)下段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沉积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取心井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 (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 )、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 ,对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 ,并实现了定量评价 ;研究结果确定了该区 3类成岩储集相类型 ,即 :杂基支撑强压实细 -粉砂岩相 ,碳酸盐强胶结砂岩相及不稳定矿物强溶蚀成岩储集相 .其中不稳定矿物强溶蚀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2003年03期 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97 ]
  • 关于“西安石油学院图书馆”馆藏《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的利用

    杨军宁

    2003年03期 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6 ]
  • An iterative algorithm in potential-field inversion

    2003年03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波动方程基准面在深层勘探中的应用

    陈树文,刘洪,李亚光

    考虑到在波场延拓算子的成像效果 ,其运算效率及对复杂地表的适应情况或处理措施下 ,利用波场延拓算子将基准面下移 ,以提高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效果 .在集成基准面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种不受地表不规则程度和速度函数变化限制的基准面向下延拓方法 .实践证明 ,该方法用于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勘探时 ,可以使偏移成像得到更好的效果 ,其运算速度与叠前深度偏移的运算速度相当

    2003年03期 13-15+2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5 ]
  • 模糊分析在油气储量产能预测中的应用——以靖安油田盘古梁区开发数据为例的分析

    刘莉莉

    针对常规因素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阐述模糊分析理论特点和数学模型的同时 ,具体研究了模糊分析设计在油气储量产能预测中的应用 .通过多因素关联度分析导出影响产能开发的因素 ,从主到次依次为 :渗透率、油层厚度、加砂强度、加砂量、孔隙度等

    2003年03期 16-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8 ]
  • 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研究

    张杰,张伟峰,宋和平,董凤鸿

    对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二氧化氯复合解堵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该技术是在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产生多条裂缝的同时 ,用二氧化氯解堵剂进一步解除因压裂液、碳酸钙和硫化亚铁等酸溶性垢、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产物等对地层的堵塞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增强油气层导流能力 .现场试验表明这项油层改造技术对提高油气井的产量是可行的

    2003年03期 2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13 ]
  • 非线性解耦控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控制中的应用

    胡志刚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 3个输出变量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耦合 ,需设计解耦控制器 ,而 PID控制器控制效果不好 .根据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建立了其动态数学模型 ;根据反馈线性化的原理 ,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 .仿真表明 ,非线性控制与 PID控制的混合控制能有效地消除输出变量之间的耦合

    2003年03期 2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6 ]
  •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姚光庆,陶光辉,邱坤态

    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开发单元增油量是聚合物驱产油量与水驱基础产量之差额 ,如何确定聚合物驱产油量是增油效果评价和经济评价的关键 .采用数模预测方法计算聚合物驱产油量与实际生产结果有一定差距 ,且调整起来费时费力 .通过比较多种方法 ,提出了“三阶段”预测聚合物驱产油量的模型方法 ,即产量上升阶段、峰值稳定阶段和产量递减阶段预测模型 .此方法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在河南油田 3个不同聚合物驱区块增油效果预测中符合程度较高

    2003年03期 28-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0 ]
  • 孤南131断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挖潜

    孙晖,刘丽

    为提高孤南 1 31断块油藏的采收率 ,在加强油藏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应用复合解堵工艺、水力割缝技术、完善注采井网、优化生产参数等进行调整挖潜 .经矿场实验后 ,水驱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采收率由 2 4 .8%提高到 2 9.0 % .该油田的成功经验对类似油田的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3年03期 32-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 聚合物驱不同阶段动态调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刘瑜莉

    根据聚合物驱见效特征 ,将聚合物驱过程划分为见效初期、见效高峰期和递减期 3个阶段 .对各阶段所要采用的动态调整技术进行了研究 ,且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3年03期 36-37+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8 ]
  • GPR和SAFARI技术在露头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陈凤喜,王家华

    应用露头和现代沉积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 ,可以服务于地下储层研究 ,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研究的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依据和方法 .研究了近年出现的储层露头技术 GPR和 SAFARI.结合应用了区域数据及储层露头数据的数字化地质模型、流体模型及将被用于建立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建模技术

    2003年03期 38-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8 ]
  • 拟合恒压驱替实验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方法研究

    胡学军,杨胜来,李萍,张红臣

    针对利用恒压驱替实验数据解析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过程中数据拟合难度大的问题 ,首次借鉴 Sarma和 Bentsen拟合恒速驱替实验数据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中使用的多元回归通式 ,经变形后用来处理恒压驱替实验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来拟合实验数据不仅可以满足实验规律 ,而且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回归质量 ,从而为准确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提供可靠的基础

    2003年03期 4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6 ]
  • 水平井眼中管柱变形方程的实验仿真

    王宇,高国华,张骁勇

    以已有的三维井眼中管柱正弦屈曲和螺旋屈曲行为分析模型软件为基础 ,根据物理相似原理 ,设计了井眼中管柱屈曲变形的小尺寸模拟实验装置 .通过改变管柱变形微分方程中包含的无因次轴力 β、无因交摩擦及数 γ1和无因次轴力分布系数 γ2 的值 ,利用该装置对管柱在水平井中的临界载荷、载荷传递效率、变形效应等进行模拟实验 .试验结果表明 :钻压传递、位移与载荷的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最大差值不超过 1 0 % ,临界屈曲载荷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差不超过 6% .本文的结果可为修正理论模型提供指导 ,使理论模型能更好地指导现场的油井管柱施工作业

    2003年03期 46-4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6 ]
  • 结构钢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预测的新方法

    郑新侠,李小燕

    通过对各种疲劳门槛值的理论模型的分析 ,认为结构钢的拉伸性能指标和循环加载条件是裂纹体疲劳门槛值的决定因素 .建立了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延性和循环加载应力比预测疲劳门槛值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并用 1 0种结构钢的 60个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 .结果表明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疲劳门槛值与结构钢拉伸性能指标及应力比之间复杂的定量关系 .应用所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部分结构钢的疲劳门槛值 ,预测的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

    2003年03期 5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0 ]
  • 超高强度抽油杆用非调质贝氏体钢摩擦焊接头的力学性能

    石凯,胥聪敏

    以材料型超高强度抽油杆用钢 FG- 2 0为对象 ,研究了抽油杆接头力学性能与摩擦焊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 1 ) FG- 2 0钢摩擦焊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稳定 ,且略高于母材 .但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比母材下降 5 0 %或以上 .( 2 )通过提高顶锻压力 ,增加顶锻变形量 ,减小工进过度和轴向温度梯度 ,可明显提高 FG- 2 0钢摩擦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稳定性 .( 3)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随回火温度的提高 ,抗拉强度下降 ;断面收缩率、延伸率和冷弯角提高 .( 4 )采用表 4中序号 9焊接工艺的接头的力学性能可满足 SY/T62 72 - 1 997标准对超高强度材料型抽油杆力学性能的要求

    2003年03期 55-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0 ]
  • 碾磨力场作用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黏度变化

    赵林,李侃社,吴一惠,冯仁东,刘玉才

    将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应用于部分水解聚丙酰胺 ( HPAM)的改性 ,通过碾磨次数的变化得到了不同碾磨次数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样品 ;实验研究了碾磨过程中 HPAM特性黏数及表观黏度的变化 ;考查了剪切速率及老化时间对碾磨后 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碾磨使HPAM特性黏数及表观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抗剪切性能有所增强

    2003年03期 58-6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3 ]
  • 微乳液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王玉琨,钟浩波,吴金桥

    制备 Triton X- 1 0 0 /正辛醇 /环己烷 /水 (或氨水 )微乳液 ,研究了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相行为与制备条件的关系 .在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的条件下 ,由正硅酸乙酯受控水解反应制备 Si O2 纳米粒子 ,反应后处理简便 ,制得粒子尺度较均一的球形疏松无定型纳米 Si O2 粒子 .Si O2 粒子粒径尺寸可通过调节水与表面活度剂分子数之比 m、水与正硅酸乙酯分子数之比 n控制 .探讨了影响 Si O2 纳米粒子形貌、粒径分布的因素及制备优化条件

    2003年03期 61-64+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195 ]
  • 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整体防雷技术分析

    杨帆

    通过对雷电产生过程及其他物理特性的分析 ,结合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整体防雷技术要求及特点 ,把新的防雷技术“均压—分流—屏蔽—接地”应用于微机联锁系统

    2003年03期 6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1 ]
  •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万传军

    从列车自动控制技术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 ,设计了一种新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 ATC) .该系统由 3个子系统构成 :列车自动保护系统 ( ATP) ,列车自动运行系统 ( ATO) ,列车自动监控系统( ATS) .系统地阐述了 ATP ,ATO,ATS的功能及其特点 ,为列车自动控制技术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2003年03期 69-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6 ]
  • 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闸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伟

    介绍了 Profibus- DP现场总线在水利水电工程闸门监控系统的应用 ,分析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特点 .系统运行表明 ,Profibus技术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及工业控制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 ,为国内水电站的新建或技术改造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003年03期 7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8 ]
  • 基于PLD的任意地址范围译码器设计方法

    周立

    通过对微机应用系统中地址译码器设计方法的探讨 ,指出了传统 MSI器件的局限性 .提出一种用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设计任意地址范围译码器的简便方法 .该方法给出了利用地址区间边界值直接写出地址译码逻辑关系式的 3个设计规则以及为进一步简化设计过程的 2个补充设计规则 .此设计方法对于用 FM软件进行 PLD器件开发非常方便实用

    2003年03期 76-7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并行CORBA在网络并行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王家华,刘星宇,周崇礼

    讨论了一个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 CORBA)的扩展 -并行 CORBA,并详细分析了它的原理 .以油气储层随机建模计算模型为例 ,研究了基于并行 CORBA的油气储层随机建模计算模型 ,实现了基于并行 CORBA技术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的软件 .结果表明 ,并行 CORBA技术大大提高了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的计算效率 ,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2003年03期 79-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6 ]
  • 方向关系定性推理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曹菡,师军,骆江萍

    以往对方向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方面 ,忽略了空间关系认知与空间关系可视化的联系 ,因而只反映了空间关系认知的一个方面 .在方向关系形式化描述的基础上 ,探讨了方向关系推理的可视化 ,从而将空间关系认知与空间信息可视化有机地联系起来

    2003年03期 82-8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8 ]
  • 一类理想二次损失函数下多参数统计模型的风险估计

    肖筱南

    Bunke曾讨论了一类多参数控制的线性模型在带正定“加权”矩阵的二次损失函数下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的极小极大性 .然而 ,对于相应风险中具有大估计误差的不合理加权 ,上述损失函数已不适用 .为此 ,提出了一类更为理想的二次损失函数 ,并在此损失函数下 ,对相关风险进行了极小极大估计与比较 .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二次损失函数是合理的、适用的

    2003年03期 8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