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庆忠,张树林,黄雄伟
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对勘探高成熟区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临南地区的地质特征 ,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研究区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 3大类 ,通过对其分布和组合形式的分析 ,认为该地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和发育时代受构造控制 .临南地区的非构造圈闭多数具有近油源、易捕集油气成藏的特点 ,加大对其勘探力度 ,对油田增产上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3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3 ] - 王卫红,姜在兴,潘仁芳
AVO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地球物理方法 ,对于寻找油气 ,特别是针对气藏的勘探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以 AVO技术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应用 Sheuy的 Zoeppritz简化方程 ,结合实际研究资料 ,讨论了 AVO交会图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从实际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 ,AVO交会分析能突出由烃类因素引起的异常现象 ,P—G交会图是一种理想的检测与岩性以及不同流体类型相关的AVO响应差异的方法 .同时可以根据 P— G交会图的特征将砂岩分类 ,分析它们的物性特征 ,确定其是否为有利的油气储层 .文中应用 P— G交会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 P1 - s2砂岩 ,得到明显的异常响应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3年02期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302 ] - 杨军宁2003年02期 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张润合,郑兴平,徐献高,赵宋举
为了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 +5段湖相泥岩的生烃潜力 ,对其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和油源对比 ,利用单井盆地模拟恢复了其生烃史 ,并进行了生烃强度分析和生烃量计算 ,结果表明 :长4 +5段湖相沉积范围近 6× 1 0 4 km2 ,长4 +5段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 ,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多数超过 0 .2 % ,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 S1+S2 分别在 0 .5 4 %~ 4.87%和 0 .5 8~8.0 8mg/g之间 ,属于中等到较好的烃源岩 ;长4 +5段湖相泥岩有机质类型以 型为主 ,泥岩样品热模拟烃产率达 447.2 6 mg/g TOC,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 .长4 +5段湖相泥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与中生界原油和长 7段泥岩相似 .长4 +5段泥岩 Ro值在 0 .5 8%~ 0 .96 %之间 ,现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 ,地史上距今 1 1 0~ 90 Ma处于生油窗阶段 ,最大生烃强度 40× 1 0 4 t/km2 ,期望生烃量 1 1 1 .1 3× 1 0 8t
2003年02期 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269 ] - 周锋德,姚光庆,赵彦超,关振良
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储层沉积背景 ,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石相、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 .表明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 ,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 ,在垂向上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
2003年02期 14-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0 ] - 曾联波
在研究吉林两井低渗透砂岩油田裂缝分布特征与发育规律的基础上 ,探讨了裂缝对该区油气富集规律、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渗流作用、开发井网部署、注水效果和压裂缝展布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区主要发育 4组高角度构造裂缝 ,由于各组裂缝密度及现应力场影响下的开度不同 ,引起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 .随着裂缝密度增大 ,油气的富集程度和可动流体饱和度增高 .在注水开发中 ,由于裂缝的高渗透性、渗透率非均质性和压力敏感性特征 ,影响油田开发方案的部署 .天然裂缝控制了整个渗流系统 ,人工压裂缝主要起改善东西向渗流通道的作用 .各组天然裂缝及其渗透性的综合评价 ,是该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开发的主要地质依据
2003年02期 18-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35 ] - 康凯,喻高明,刘锦梅
在胡状集油田胡 7北块油藏特征及开发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精确的地质模型 :采用四周封闭的直角坐标系网格 ,网格节点数为 6 1× 6 2× 40 =1 5 1 2 80 .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 ,对胡 7北块进行数据研究 ,以了解剩余油的分布状况 ,据此制定了 4种调整方案进行预测 .通过对比 9年的预测结果 ,认为在维持目前地层压力水平前提下 ,进行补孔、压裂、回采、化堵、调剖 ,并钻新油井 5口 ,转注油井 3口 ,这种方案效果最优
2003年02期 22-24+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4 ] - 管纪昂,武若霞,韩东
谢卡尔乔夫公式在井网密度影响采收率的计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谢卡尔乔夫公式的参数中除了井网密度和采收率外 ,还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参数即井网指数 a和水驱油效率 Ed 需要进一步确认 .简单介绍目前确定井网指数 a和水驱油效率 Ed 的常用方法 ,给出了一种用实际生产资料通过统计、拟合等一系列数学方法确定 a和 Ed 值的方法 ,从而使谢卡尔乔夫公式更接近实际情况 ,更具有实用价值
2003年02期 25-2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54 ] - 行登恺,张丽梅,罗明英,孟凡岭,黄久高
为改善油区断块开发效果对开发方式进行了优化 ,确定烟道气驱为最佳开采方式 .即将烟气与高压含油污水混合 ,同时从油管注入油层 ,并建成一套注入系统装置 .试验表明 :处理注入烟气这套装置用于不干扰锅炉正常燃烧条件下烟气采集 ;将温度降低 1 40~ 1 6 0℃以满足压缩机入口条件 ;利用旋流子进行离心和纤维过滤 ,将 95 %~ 98%的烟尘滤除 ;脱水之后使其露点降到 - 2 0℃以达到深度除水 ;两级压缩以达到油层要求的注气压力 1 5 MPa;加入泡沫剂或缓蚀剂等 ,以满足油层所需药量及药压 .现场生产初步验证 ,注烟气的效果介于注 CO2 气和注 N2 气之间 .在单纯蒸汽吞吐已不能产油时 ,经烟道气双注后 ,原油日产量达到 2 6 t,取得明显效果 .
2003年02期 28-3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8 ] - 尤启东,吕广忠,栾志安
通过对以细管实验结果为依据 ,结合新近提出的“混相函数”的概念 ,对利用状态方程求解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改进 ,克服了原方法中重组分临界值难以确定的缺点 ,同时提高了温度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 .通过对 CO2 /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计算 ,充分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2003年02期 32-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1 ] - 管士华,高生伟,俞平,郭京来,李传晓
针对孤岛油田中一区 Ng5 - 6砂质辫状河沉积油藏 ,注采对应程度较低 ,平面矛盾突出 ,在注聚初期表现出了与曲流河沉积油藏不同的动态特点 ,在深化油藏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 ,分析了注聚初期油藏动态变化特征 ,采取了完善井网、水井调剖、调整产液结构等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2 0 0 1年累计增油 2 .2× 1 0 4 t
2003年02期 36-39+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曾祥林,刘永辉,李玉军,李颖川
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及传热学理论 ,建立了预测井筒流体压力、温度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 ,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迭代求解 ,可同时预测井筒中的压力和温度分布 .给出了实例 ,以井底温度为基准分别按线性模型和机理模型求出了井筒内温度分布 ,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表明机理模型更符合实际 .同时可以看出 ,按两个模型求出的井口温度存在较大差异
2003年02期 40-4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418 ] - 王玉琨,吴金桥
研究钛酸丁酯水解沉淀法制备纳米 Ti O2 粒子的方法 ,考察水解反应介质组成、酸碱性、回流与共沸处理 ,添加聚合物等反应与处理条件对所制得 Ti O2 粒子粒径、形貌的影响 .发现钛酸丁酯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 ,醇水之比较小的含少量聚乙二醇的介质中水解反应 ,低温短时间脱除有机溶剂并经低温短时煅烧所制得的纳米 Ti O2 粒子是由数个锐钛晶型晶粒构成的纳米 Ti O2 粒子 ,粒子粒径小 ,是近似单分散外表轮廓清晰的球形粒子
2003年02期 45-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7 ] - 程海鹰,张洁,冯文强
对硫酸铝、聚合铝 (PAC)、聚合铁 (PFS)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等 4种混凝剂处理模拟污水的效果分别进行了静态烧杯试验和动态模拟试验评价 .结果表明 :动态试验评价方法确定的污水浊度降低率和混凝剂的最佳投放量分别为静态试验评价方法所确定结果的 80 %~ 85 %和1 .5~ 2 .0倍 ;评价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试验过程中反应器类型和水动力学条件不同 ;用动态试验模拟混凝过程是可行的
2003年02期 5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5 ] - 张科良,徐家业
对以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 ,巯基乙酸为助催化剂 ,苯酚和苯甲醛为原料 ,催化合成双 (4-羟基苯基 )苯基甲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试验发现 ,磷钨杂多酸的活性碳负载量为 5 0 %时 ,催化活性最好 .通过对缩合反应的正交试验表明 ,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的负载量、主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酚醛物质的量比、反应的温度及反应的时间对缩合反应的收率有影响 .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的负载量为 5 0 % ,n(酚 ) /n(醛 ) =4∶ 1 ,反应温度 1 0 0℃ ,主催化剂2 .5 g,助催化剂 0 .1 m L,反应时间 2 h,收率可达 73 .8% .
2003年02期 54-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2003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彭勇,闫文辉,王利平
在对旋转抽油杆柱的扭转振动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各阶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参数的计算式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螺杆泵采油系统在 70 0~ 1 80 0 m的正常下泵深度时 ,常用的单级和二级抽油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在 2 6~ 6 0 8r/min,覆盖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区 (6 5~3 5 0 r/min) ,这完全不同于有杆泵采油系统 .指出 :在选定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时 ,应将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对应的转速作为约束条件 ,以避开该转速范围 ;对于级次杆柱的高阶固有频率 ,由于其频率相对单级杆柱的增减幅值在 2 .1 %~ 5 .2 %之间 ,可近似按单级杆柱考虑 .文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螺杆泵采油系统的杆柱组合与系统转速的匹配
2003年02期 57-5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4 ] - 2003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朱良英,朱小平
针对自动送钻实验系统 ,设计了一种带优化加权因子的模糊控制器 ,以 ITAE积分性能指标为寻优目标函数 ,通过对误差和误差变化的加权因子的优化来获得系统的最佳模糊控制规则 ,并将其控制效果与一般模糊控制器的效果进行了仿真比较 .结果表明 ,一般模糊控制器作用于自动送钻实验系统时 ,由于超调量太大 ,系统难以正常工作 ;带优化加权因子的模糊控制器可使系统的超调量降到 4% ,调节时间为 1 7s,稳态误差小于 0 .1 % ,其他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大大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2003年02期 60-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0 ] - 黄利君
介绍了双积分式 A/D转换器 CC1 44 3 3在宽范围电压测量中自动量程转换电路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通过多路模拟开关与运放的组合设置了多个电压量程 ,应用 CC1 44 3 3的超欠量程信息控制双向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操作 ,获得了合适的量程标志 .通过量程标志对多路模拟开关及显示器小数点位置的控制 ,实现了量程的自动切换及表示 .应用辅助门电路及数据选择器解决了量程标志中边界问题及无效量程标志问题 .设计的电路具有测量电压范围宽、工作稳定可靠、显示直观等优点 .
2003年02期 6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3 ] - 2003年02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汉泽西,姚英彪
从 DFT谱失真原因出发 ,分析了信号加窗和 DFT频域采样点数对 DFT谱的影响 ,指出了决定 DFT谱分辨率的主要是信号长度 ,即窗长度 ;在窗长度一定的情况下 ,窗类型也有影响 .而 DFT变换点数则决定 DFT谱与信号的 DTFT谱的接近程度
2003年02期 67-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5 ] - 2003年02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仵杰,程建华,陈睿
综合论述了感应测井信号处理方面的成果 .重点涉及感应测井信号处理理论、信号处理中几何因子选择、滤波器最优化设计、实际非线性测量信号处理的实现 .总结了常用几何因子的应用局限性 ;提出了利用相关技术、软约束技术等方法解决最优化滤波器设计中的问题 ;采用真分辨率合成与分辨率匹配技术相结合的信号处理思想 ,极大地减小了井眼附近的影响 ;实现了非线性信号自适应处理算法 .研究成果分别在双感应测井、高分辨率感应测井、阵列感应成像测井和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中得到了应用
2003年02期 71-7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03 ] - 2003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张勇斌,马玉书
采用面向对象知识表示方法描述和存贮知识 ,设计实现了一个名为 OKPS的专家系统开发平台 ,用于构造和使用专家系统 .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即知识获取和管理工具 ,以及面向对象推理机 .前者为知识工程师提供高效地建立、扩充和维护专家系统的工具 ,它采用面向对象知识表示方法 ,分层次地向知识工程师展示知识库的全部结构 ,采用可视化的手段辅助知识工程师构造知识库 ,同时还隐藏了知识库到数据库这一存贮映射过程的实现细节 ;后者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为专家系统最终用户提供解释和执行专家系统中推理规则的机制 .此外 ,系统还引入了一种专用高级语言 :推理控制语言 ICL,用于描述和操作专家知识与规则 ,并控制推理过程
2003年02期 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1 ] - 陈波,马孝江
在阐述了传统的两层 C/S故障诊断系统的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 C/S与 Internet混合模式的故障诊断系统 ;通过比较 Web与数据库服务器的几种连接技术 ,提出以 EAServer作为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及集成开发工具的混合模式的故障诊断系统 ,该混合模式的系统具有分布性、可扩展性、灵活性、保密性和经济性等优点
2003年02期 79-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4 ] - 2003年02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杨化斌,王家华
论述了应用张力最小法构造光滑的地层面的研究 .利用 2 2 9口井的地层面数据 ,先求取 1 0×1 0网格的克里金估计值 ,然后用张力最小法 ,在克里金估计值的基础上 ,构造出 1 0 0× 1 0 0或者更精细的网格化结果 .且所构造的曲面内的任何点、任意方向上是二阶连续可导的 .该方法不同于以往的构造方法 ,不单纯应用一种方法对地层面从头到尾进行估计 ,而是将地层面构造估计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了克里金估计的精确性 ,第二部分则利用了最小张力法的光滑性 .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的优点 ,因此 ,既提高了地层面显示的光滑程度 ,又不失估计的准确性
2003年02期 8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6 ] - 2003年02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白世忠
在 L- fuzzy拓扑空间中提出了弱 SR-紧空间的概念 ,给出了它的 α-网式、α-滤子式、远域族式、覆盖式以及有限交性质的集族式等多种刻画 ,讨论了它的基本性质 ,在模糊拓扑空间得到了 SR-紧性与弱 SR-紧性之间的有趣关系
2003年02期 8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