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子煜
通过采集新生界岩石样品、盐岩样品并测定样品的岩石力学参数 ,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 ,根据相似性原理 ,选择凡士林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 .采用砂箱挤压模型 ,对库车坳陷西段秋立塔克盐构造形成过程进行模拟 .实验表明 :1在挤压构造背景下、边界条件合适可以形成库车坳陷西段秋立塔克盐枕构造 .2实验中 ,随着挤压量的不断增大 ,盐枕上覆地层逆冲变形强烈 ,局部地层甚至卷入盐层之中 ,而下伏地层的变形强度较弱 .盐岩本身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 ,与上下岩层的脆性变形明显不同 .3随着变形的逐渐加强 ,局部的逆冲断层在挤压背景下可发生反转 ,形成正断层构造 .
2002年06期 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5 ] - 王雷,郭雷,宋杰,顾国军
根据现代细分沉积相理论 ,对南一区丙块萨 +葡 II油层进行细分单元砂体沉积相带图研究 ,第一次确立了该区块油层各单砂体三角洲沉积模式 ,并对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进而预测和确定了该地区各类砂体中不同类型剩余油富集区 ,对二次加密调整井布井及射孔方案的编制具有指导作用 .
2002年06期 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7 ] - 王卓飞,郭仕洋,商昌柱,栾海军
针对稠油开采 ,推广应用浅层稠油选层开采技术这项新的增产措施 .利用热胀式封隔器 ,可诱导蒸汽进入注蒸汽开采目的层 ,提高油藏动用程度 .单井平均增产原油 2 31 t,比措施前吞吐周期产油量提高 30 %~ 84% .该项技术施工方便 ,投资少 ,降低了油田污染 ,经济效益明显 .
2002年06期 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杨明慧,刘池阳,孙冬胜,赵红格
从构造对沉积控制及沉积对构造响应等两个方面分析冀中坳陷古近纪构造与沉积关系 .结果表明 :1断块翘倾运动控制凹陷的沉积物源 ,控制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和沉积相带变化 ;2轴向倾斜运动控制沉积中心的迁移 ;3基底差异升降运动控制盆地的沉积分区 ;4水进期 ,沉积范围不断扩展 ,沉积物呈强烈的上超样式 ,显示凹陷呈现加速沉降特征 ;5水退期 ,沉积面积逐步缩小 ,沉积厚度减薄 ,沉积序列向上变粗显示基底处于减速沉降阶段 .
2002年06期 12-15+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97 ] - 张枝焕,杨藩,方朝亮
针对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广泛分布的咸化湖相盆地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环境意义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生界咸化湖相地层生油岩及原油中饱和烃、芳香烃等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咸化湖地层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组合 )特征 ,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地层中的有机质 ,又与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存在明显的差别 .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地球化学成因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并对其中部分生物标志物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指相意义作了探讨 .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组合特征和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分析 ,初步认为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咸化湖盆咸化湖泊的形成与海浸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
2002年06期 16-2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7 ] - 尹伟,林壬子,林双运
油藏连通性研究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 ,也是油田开发和管理方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 ,对沈家铺油田枣 油组各断块间及断块内油藏流体连通性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研究断块间油藏流体连通性是可行的 ;沈家铺油田枣 油组各断块间油藏流体不连通 ;官 1 2 8断块内部 3号小断层两侧油藏流体是连通的 .
2002年06期 2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9 ] - 程林松,张姝玉,李春兰
在前人黏弹效应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大庆油田注聚合物的生产实际 ,利用自行研制的黏弹机理数值模拟软件对黏弹效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和系统的研究 ,揭示了聚合物注入速度、质量浓度、用量、地层水含盐度和地层非均质条件对黏弹作用效果的影响规律 ,其研究结果为油田现场制定聚合物驱油方案 ,动态预测及黏弹效应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
2002年06期 2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74 ] - 史晓锋,李铮,易京兵
为了提高随钻电阻率测量的纵向分辨率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数据处理方法 ,该方法应用多尺度分析对随钻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介绍了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的基本概念 ,并对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数据的频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分析了影响测量纵向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给出了用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的方法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测量的纵向分辨率 ;与实际测井数据的对比说明 ,处理后的分辨率已经接近高分辨率电缆电阻率测量的水平 .现场应用表明 ,该方法对改善随钻电阻率测量的纵向分辨率是十分有效的 ,为地层评价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工具 .
2002年06期 28-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0 ] - 严新新,李家芬
使用激光粒度仪对聚合醇钻井液处理剂抑制黏土水化分散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较好地解决了页岩膨胀法和岩屑回收率法不能评价该处理剂抑制性的问题 .在评价实验中 ,选用安丘伊利石和高岭土为评价用土 ,在固定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下 ,测定了该土在清水中分散后的粒径分布 ,得出5μm以细的粒子含量及粒径中值 .制定了测定粒度分布的实验步骤及聚合醇钻井液性能指标要求 :5 μm以细的粒子含量≤ 2 0 .0 % ,粒径中值≥ 1 2 .0 μm.
2002年06期 32-34+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2 ] - 陈军斌,张荣军,孟庭宇
论述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油井流入动态分析的方法 :将油井视为一个黑箱非线性动态系统 ,不需要建立描述油井动态的复杂数学模型 ,只要对其动态系统的输入 /输出进行网络训练 ,即可建立相应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并用此进行油井流入动态预测及分析 ,绘制出精确的 IPR曲线 .依据 BP网络和实际应用的特点 ,提出了滚动预测技术 ,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实例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2002年06期 35-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6 ] - 符寒光
普通油气管耐蚀性差 ,影响油气的正常生产 .文中研究了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内衬钢管工艺 ,同时还研究了添加剂对陶瓷层耐蚀性的影响 .在铝热剂中加入 Si O2 ,Cr O3 可提高陶瓷致密度 ,改善耐蚀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陶瓷衬管的耐蚀性 ,研究了不锈钢内衬复合管工艺 ,其耐蚀性比普通钢管提高 1 0倍以上 ,用于油气管有望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
2002年06期 39-4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李谦定,王佩华,李莲明,魏振吉
在氮气保护下 ,采用二步加料合成工艺 ,以花椒籽油和二乙醇胺为原料 ,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烷醇酰胺 .通过三水平三因子的正交合成试验 ,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面性能和缓蚀性能评价 .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椰子油烷醇酰胺和棕榈油烷醇酰胺相比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中的游离氨含量较低 ;另外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具有较高的分散能力和乳化能力 ,但其单剂的缓蚀效果较差 ,必须与其它试剂复配使用 .
2002年06期 43-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6 ] - 耿信鹏,郭雅妮
用液 /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 ( SDM- A) ,研究了 2 98K羊毛纤维吸附溴化烷基三甲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TAB和 DTAB的吸附等温线 ,结果表明它们均遵从 SDM- A的线性作图关系 .用 SDM-A的线性参数βα 和 q/z很好地描述了碳氢链长及加盐效应对于吸附性质的影响规律 ,特别是能定量地描述加盐效应对于吸附同时具有的促进和抵消两种相反作用的程度 ,并用 SDM- A的热力学 ,由线性参数计算得到了不同体系的吸附亲和能 ΔGA,解吸能 ΔGD 及总过程的自由能 ΔGP.一个吸附体系中 ,ΔGA 为常数且为较大的负值 ;ΔGD 为随溶液体相浓度 c增大而增大的正值 ;ΔGP为与 lgc呈线性关系的较小的负值 .计算所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实验事实 ,并可从更深层次上揭示吸附机理 .
2002年06期 46-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4 ] - 宋昭峥,蒋庆哲,葛际江
用溶液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八酯 ,主要探讨了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在聚合反应初期 ,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的浓度呈半级反应 ,与单体呈一级反应 ;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 Aa=1 2 3.4,活化能 Ea=2 9.72 k J/mol;溶剂种类对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4种溶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常数的次序 :Cs( CCl4) >Cs( CHCl3 ) >Cs( ( CHCl2 ) 2 ) >Cs(甲苯 ) ;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主要是受溶剂的链转移作用控制的 .由于聚合物分子在不同溶剂所产生的不同黏度效应 ,对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
2002年06期 50-5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1 ] - 张新宝2002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刘红科,任非,李谦定,刘祥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 Gd Cl3 · 3H2 O- 1 8C6- CH3 COCH3 三元体系 ( 2 5℃ )的溶解度 ,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 .结果表明 :体系中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新配合物 :2 Gd Cl3 · 1 8C6·6H2 O·CH3 COCH3 ( )与 Gd Cl3 · 1 8C6· 6H2 O· 0 .5 CH3 COCH3 ( ) ,两者均为固液异成分溶解的配合物 .比较讨论了盐的阴离子、溶剂对形成配合物的影响 .考查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 ,不论在液相中还是在固相中 ,n( H2 O) /n( Gd Cl3 )的物质的量比总是 3∶ 1 .依据相图数据 ,制备了固态配合物 ,用化学分析 ,IR,DTG,TG与 DSC研究了固态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
2002年06期 54-56+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严碧歌
超声 Doppler防盗报警器是基于多普勒原理研制的一种新型防盗报警器装置 .本文着重对其设备系统的干扰来源、进入仪器途径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给出了多种不同电路对设备噪声干扰进行消除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系统噪声 ,较好地解决了设备中入侵信号与干扰信号的辨别问题 ,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
2002年06期 57-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张玉杰
针对传统的电动执行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 ADμC81 2微转换器为控制核心的电动执行器 ,介绍了其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 .该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精度高、调整方便、易于和上位机接口等特点 .
2002年06期 60-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9 ] - 穆向阳,吴旭光,王晓利
描述了线性矩阵不等式 ( LMI)的标准形式 ,研究了常见的控制问题与 LMI的关系 .重点讨论了基于 LMI方法的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 ,以及鲁棒控制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推导了将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 ( LMI)形式 ,给出了通过求解 LMI构造控制律的算法 .以某水下航行器为例 ,设计了基于 LMI的鲁棒控制器 .仿真结果验证了所给控制律算法的有效性 .
2002年06期 63-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2 ] - 方明,陈福选
认为传统的关联规则挖掘模型主要是针对结构化数据 ,其可信度和支持度不能随环境的变化自适应调节 ,即缺乏自适应性 ,而现实中还存在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 .针对传统发现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事例的自适应关联规则发现模型 ,它不仅可以处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挖掘 ,而且还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自适应调节支持度和可信度 .
2002年06期 68-7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权艳梅2002年06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孙正义,李玉,杨敏
采用了软件实现与硬件实现相结合 ,前者为主 ,后者为辅的策略 ,实现了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三维图形与图像、立体显示、人机交互 ,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钻井轨道设计与井眼轨迹监测中 .解决了钻井轨道设计与井眼轨迹监测的三维可视化问题 .经加载埕北 30区块的地层、设计轨道、靶点、实钻轨迹等数据进行测试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整个系统用 VC+ + 6.0和 OPENGL,辅助以必要的硬件配置 ,成功地开发完成 .
2002年06期 71-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75 ] - 权艳梅2002年06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 袁淑霞,樊玉光,成秀梅
纳米磁性流体是诞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末的一种新型的液体功能材料 ,是一种纳米铁磁性微粒在表面活性剂的包覆下 ,稳定地分散在载液中而形成的一种胶体 .介绍了它的磁性、黏度特性、蒸发特性和温度特性等几种主要性质、典型的制备技术以及它在密封、润滑、阻尼、研磨、印刷、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并提出了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以及对纳米磁性流体研究的几点建议 .
2002年06期 75-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71 ] - 张韬,孟光,张子旭
转子系统的许多非线性因素由于转子偏心的存在而得到放大 .文中将电磁轴承控制与挤压油膜阻尼器相结合 ,用于转子系统的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可以对转子系统不平衡所引起的离心力进行主动控制 ,避免出现转子与静子之间的碰磨 .给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控制框图 ,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一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
2002年06期 80-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3 ] - 张新宝2002年06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6 ]
- 傅海威,傅君眉,陈珺
在导电和非导电情况下 ,对 1 /3Cantor分形结构相对应的周期分层介质的反射谱进行了分析计算 ,发现周期分层介质与分形介质的反射谱具有相同规律和相似的形状 .非导电介质的反射谱具有周期性和自相似性 ,导电介质的反射谱不具有周期性 ,但是 ,当频率高于某一值时 ,其反射谱就又具有了明显的周期性 .
2002年06期 8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0 ] - 2002年06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