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洪浩尔舒特凹陷非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及勘探前景——以洪东洼槽为例

    张文朝,董艳蕾,李莉,张宏茂,王奇

    以洪东洼槽为例 ,根据其钻井剖面、地震测线及测试资料 ,结合油气勘探现状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理论 ,以沉积、构造演化入手的油气地质动态综合分析法为思路 ,对洪东洼槽的基本成油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其油气勘探成功、失利的原因和油气分布规律 ,寻找有利勘探方向 .结果表明 :早白垩世阿尔善期湖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陡岸 ,在纵向上形成多套自生自储式含油组合 ;在平面上形成多期继承、叠加连片的非构造圈闭 .最后指出阿上段、阿中段是油气钻探的主要目的层段 ,努格达构造带下倾部位是非构造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和有利勘探方向

    2002年03期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3 ]
  •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尹太举,张昌民,樊中海,鲁国甫

    在露头研究、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在双河油田建立了不同于 Miall划分方案的 6级界面系列 ,总结了 7种基本结构要素 (水下分流道、河口坝、水下溢岸、前缘席状砂、重力流、水下决口扇、湖相泥 )的特征及测井响应 .通过储层精细对比 ,建立了双河油田核三段 I- IV油组的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 ,总结了建立地下储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模型表明扇三角洲平面模型具有分带性 ,剖面模型则可分为分流河道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型、席状砂型、递变型 .建筑结构模型可用于建立储层精细流动单元模型或结合开发动态 ,据此可直接进行剩余油分布分析

    2002年03期 7-1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5 ] |[阅读次数:154 ]
  • 隐蔽油气圈闭场源信息靶中灰色BP网络标定法

    吴国平,徐忠祥

    将油气圈闭激发的场源信息视为灰色信息 ,通过综合关联滤波方法对提取的信息进行灰色优化处理 ,以突出隐蔽油气圈闭异常 ,实现隐蔽油气圈闭范围、形态、靶中的定位预测 .提出了一种耦合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灰色 BP网络方法 ,实现灰色 BP网络滚动训练预测靶位聚焦 .用该法进行隐蔽油气圈闭靶中标定 ,可有效克服“矛盾”样本带来的不适定性问题 ,并提高油气圈闭识别率和定位预测的智能性、合理性与准确性程度 .在 TK测区提取的 3个圈闭上进行了“靶中”定位预测 ,并对测区已出高产油气流的沙四井油气圈闭进行靶中标定 ,验证效果良好

    2002年03期 1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0 ]
  • 低渗天然气气层损害机理探究

    张宁生,王志伟,任晓娟,雷建安

    结合低渗气藏的地质特征 ,并通过气层潜在性损害因素的分析对比 ,深入调查研究了低渗气藏在气层打开后产生损害的特点和损害机理 ,并对损害程度定量化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低渗气藏除具有油层相类似的损害特征外 ,液相滞留、压力敏感性和含水饱和度程度是气层损害的突出特点 .这些损害特征的综合作用 ,使得气层损害问题较油层损害在预防和治理方面更为复杂

    2002年03期 15-1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41 ]
  • TC复合酸化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叶宏儒,彭森,吴保宪,刘东风

    针对河南油田由于地层黏土颗粒运移、分散膨胀 ,细菌、有机物堵塞等因素造成地层污染的问题 ,研制开发了 TC复合酸化解堵剂 .对 TC复合酸的解堵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并对 TC复合酸的解堵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TC复合酸与地层水及原油有良好的配伍性 ;能有效地降低有机聚合物的黏度 ,解除有机物对地层的污染 ;能 1 0 0 %的杀死硫酸盐还原菌 ;明显地增大地层渗透率 ,解除无机物造成的污染 .现场 3口井应用结果表明 :TC复合酸比常规酸化有效期长 ,效果明显 ,增注幅度大 .

    2002年03期 19-2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0 ]
  • 井壁稳定性技术研究及其在呼图壁地区的应用

    李天太,高德利

    为了能充分利用测井等资料较精确地计算井壁受力状态和井壁坍塌压力 ,以设计合理钻井液密度窗 ,保证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 .通过对井壁失稳现象、机理及井壁应力状态的分析和计算 ,对井壁失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结合测井资料和地层破裂试验结果 ,分析并建立了一套计算地层坍塌压力及地层相关物理力学特征参数的方法和模型 .通过应用克拉玛依油田呼 2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并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地层坍塌压力和安全钻井液密度窗的计算结果吻合现场实际情况 .所提出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将为呼图壁气田开发过程中安全快速钻井技术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

    2002年03期 2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27 ]
  • 钠土调剖技术在河南双下油田的应用与评价

    吴永谦,彭森,王新

    针对河南双下油田地质构造复杂 ,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层内、层间、平面三大矛盾更加突出 ,产油量锐减 ,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益的问题 ,采用添加了部分聚合物的钠土 (蒙脱土 )为调剖剂的调剖技术 ,对 1 0口注水井实施钠土调剖堵水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工艺成功率达 1 0 0 % ;注水启动压力平均上升了 2 .74MPa,吸水指数平均下降了 39.32 m3 /( d·MPa) .实施调剖两年间累计增油 3783t,累计降水 32 783m3 ,平均含水下降 1 .7% ,平均有效期过 1 80 d,共获经济效益 30 0 .35 3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 1∶ 5 .4

    2002年03期 27-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9 ]
  • 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技术及其进展

    吴金桥,王玉琨

    综述了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几种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γ-辐射法、声化学合成法、模板合成法、喷雾热分解法等 .分别讨论了这些制备方法中影响纳米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因素及其优缺点 .指出了辐射法、微乳液法等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将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思路 .

    2002年03期 31-34+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43 ]
  • 利用工业油脚或皂脚制备混合脂肪酸

    罗明良,郭焱,李继勇,蒲春生,卢凤纪

    提出了新的油脂水解工艺——常压多级催化水解法 .主要考察了油脂水解工艺的各项制约因素 ,如 :水的用量、p H值、反应温度、催化剂体系以及反应时间的影响 ,确定了油脂水解最佳工艺条件 ,并针对水解条件初步探讨了催化剂作用机理和油脂水解反应动力学特征 .实验表明 :在所考察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下 ,以花生油脚与花生皂脚为原料制备混合脂肪酸产率分别可达 75 .4% ,88.5 % ,同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证实了产物的主要官能团 .

    2002年03期 35-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99 ]
  • 螯合絮凝法处理含锌污水

    张小燕,党酉胜,卢荣

    进行了用水溶性氨基二硫代甲酸型螯合树脂 ( DTCR)处理含锌废液的研究 ,探讨了 DTCR添加剂、Fe Cl3 加入量、反应时间及体系 p H值等对锌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锌废液中 ,当ρ( Zn) =1 0 .6mg· L-1,反应时间为 60 min,ν( Fe Cl3 ) ;ν( DTCR) =1 .7∶ 1 .0的条件下 ,处理后废液中残留锌的质量浓度为 0 .1 3mg·L-1,低于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1 .0 mg·L-1,去除率大于 98% .并对 DTCR去除锌离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2002年03期 39-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58 ]
  • 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备因素研究进展

    陈红娟,徐海升,王长发

    FCC等装置所产少量丁二烯对 C4馏分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有很大妨碍 ,采用选择加氢除去丁二烯是经济可行的办法 ,因此 ,对催化剂的研究具有实用性和必要性 .文中简要介绍了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了丁二烯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催化剂载体、活性前身物、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和后加工过程对催化剂物性和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指出 Pd基双金属催化剂是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

    2002年03期 41-45+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18 ]
  • EPR技术油藏分层贡献分析方法研究

    王玉琨,张治国,雷建安

    根据原油沥青质中含有的自由基的电子顺磁共振 ( EPR)谱 g因子与自由基结构有关 ,提出了一种分析混合物样品中成分含量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只需事先由已知配比混合油样测定的 g值做标准曲线 ,即可由标准曲线法求得未知配比油样成分比例 .这种方法对油藏小层油源性质有明显差异的情况 ,可以用来作单层贡献分析 .还简要讨论了 EPR谱包含的多种信息在理论和应用方面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2002年03期 46-49+5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1 ]
  • 改型环形灌注泵的径向力研究

    何东升,武学尧,张仲良,雷建安

    为解决灌注泵的泄漏问题 ,对灌注泵的 3个特征及轴封泄漏量的解析式进行了分析 .认为轴封间隙过大是导致灌注泵泄漏的主要原因 ,而轴封间隙是由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引起的 .普通离心泵径向力及轴封间隙过大因而不适合用作灌注泵 .设计出一种改型环形离心泵 ,其压水室由一段环形流道和一段螺旋形流道组成 .对环形压水室、螺旋形压水室及环形 -螺旋形压水室泵径向力的定性分析表明 :这种改型环形灌注泵的径向力小 ,且最小径向力点向小流量方向偏移 ,正好满足灌注泵小流量下小径向力的要求 .对这种改型环形泵的径向力进行了测试 ,并将结果与相同比转速下涡形泵和环形泵径向力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2002年03期 5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8 ]
  • 基于虚拟仪器的压裂施工地面监测仪的研制

    王正垠,张欣,乔秀芳

    认为基于计算机的虚拟仪器是目前通用、专用仪器仪表的一种发展趋势 .以通用计算机为核心 ,利用各种嵌入式硬件模块构建系统的硬件 ,结构紧凑、便携 ,适于现场操作 .应用 Labview软件编写用户程序 ,编程效率高 ,界面友好、操作简易 .该系统可以实时客观地记录、存储、显示、分析现场施工的各项参数 ,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同时为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 ,为压裂施工的定量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2002年03期 55-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0 ]
  • VHDL应用于专用集成电路功能仿真的研究

    潘光,张群正,丁西珍

    分析了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 ( VHDL)在专用集成电路高层次设计方法上的重要作用 ,指出该语言进行电子设计的主要优势是 :可以使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每个层次 (行为级、寄存器传输级、门级 )进行仿真和综合 .应用该语言对专用集成电路 (以 80 5 1微控制器为例 )进行了功能仿真 ,提出了下一时间仿真方法 .在 ACTIVE- VHDL软件环境下编制了 80 5 1微控制器的功能仿真程序 ,通过测试 ,该程序的功能仿真是正确的 .为专用集成电路的高层次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002年03期 58-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构建油气集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网络

    曲斌,丰大成,袁涛

    针对油气集输系统点多、线长、面广 ,技术性强 ,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油气集输系统智能化管理网络 .该智能化管理网络主要由 8个子系统组成 ,包括现场数据采集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管线实时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网络系统、生产控制中心、语音通讯系统、视频系统、集输数据采集和应用软件系统、时间统一系统 .集输系统智能化管理网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系统集输的效率 .目前 ,该智能化管理网络已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成功运行

    2002年03期 61-6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8 ]
  • 一种改进的点定位算法

    何秀青,何聚厚,王家华

    通过对传统的点定位算法——奇偶法则算法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奇偶法则的实现算法 .在改进算法中 ,从待判定点引出的射线定义为与 x轴平行且与其同向 ,对射线与区域边界边的相交情况进行了分类处理 .通过分析射线与边界边的位置关系 ,只有少数情况需要计算其交点 ,而大部分情况只需简单比较即可得出相交情况 .当射线穿过两条相邻边界边的交点时 ,根据定义的法则 ,只进行一次相交情况的判定 .因此 ,改进算法减少了计算交点的次数 ,提高了点定位的效率 .最后通过实际应用 ,对传统算法与改进算法在同样条件下的处理时间进行了比较

    2002年03期 65-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7 ]
  • 通用MIS模板的设计与应用

    刘天时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 ( MIS)的特点 ,设计了模板的系统数据库 ,并给出了核心部分的 E- R关系图 .详细描述了模板系统组成的几个主要部分 ,其中包括系统配置文件、初始化过程、菜单同步、定义系统、授权管理以及用户管理 .定义系统功能可根据不同的要求产生相应的定制系统 .最后 ,对一些常用功能程序和函数进行了说明 ,并给出了多线程进度指示器的进度算法 .

    2002年03期 68-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0 ]
  • 蓄电池监控模块的可扩充性设计

    尤佳,周文俊,朱月秀

    为使蓄电池监控模块在不断扩充的电源监控系统中能可靠、稳定地运行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蓄电池监控模块的可扩充性设计 ,其中采用多种网络接口并存的硬件结构和对接收数据的特殊软件处理方法 ,该模块能成功地应用于多个通信局 (站 )的电源监控系统

    2002年03期 71-72+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安信息化建设之对策研究

    荣群山,薛惠锋,张文宇

    如何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推动西安市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实现跳跃式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大西北的发展 ,对于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给出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框架 ,通过分析西安信息化建设面对的基本形势 ,提出了西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西安应建设的十大信息化重要工程 ,并对西安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西安信息港建设的规划进行了论述 .最后指出西安信息化建设应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信息产业等 4个方面统筹规划 ,围绕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西安信息化进程 .

    2002年03期 73-7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关于具有二次损失泛函线性系的最优控制

    肖筱南

    运用非线性滤波理论讨论了随机信息模拟中一类不完全数据下与连续时间下具有二次损失泛函线性系的最优控制 ,得到了在这两种情形下具有二次损失泛函线性系的两个最优控制数学模型 ,为此类随机信息的最优化提供了又一有效的模拟控制新方法 .

    2002年03期 78-79+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3 ]
  • 磁场对惰性气体物态方程的影响

    储浚,徐先锋,杨静海

    计算了磁场作用下氦、氖等惰性气体的第二维里系数 ,发现磁场对惰性气体第二维里系数的影响较大 (可以达到 1 0 %~ 30 % ) ;当温度不变时 ,惰性气体的第二维里系数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大 ;当磁场变化到一定范围时 ,存在一个临界磁场 Bc,当外磁场 B <Bc时 ,第二维里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 B >Bc时第二维里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

    2002年03期 80-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非可积(3+1)维KdV型方程的一类多孤子解

    郭冠平,张解放

    根据 Painlevé奇异分析或直接双线性方法或齐次平衡方法可得到一个非线性变换 ,能使复杂的 ( 3+ 1 )维 Kd V型方程转化为简单的线性偏微分方程和双线性偏微分方程 .然后从这些简单的线性偏微分方程和双线性偏微分方程出发 ,通过设定形式解构造出 ( 3+ 1 )维 Kd V型方程的一类多孤子解 .由于某些参量选择的任意性 ,使得 ( 3+ 1 )维 Kd V型方程的孤子解具有丰富的形式结构

    2002年03期 8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5 ]
  • 双孔复合封闭储层中井底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

    李顺初,黄炳光,王怒涛,郭志英

    针对双孔复合封闭储层模型 ,研究了两种内边界条件下的变流率问题的无因次井底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 ,在深入剖析解的结构的基础上 ,找出了它与常见的复合、双孔、均质储层井底压力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是对试井分析理论的一种完善 ,对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也具有指导意义

    2002年03期 8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