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评价及储盖组合

    庞雯,赵靖舟

    三叠系地层为塔北隆起主要目的层系之一 ,油气主要分布于轮南断垒、桑塔木断垒及解放渠—吉拉克地区 .通过常规分析 ,分析、总结了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物性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及储盖组合特征 ,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评价 ,得出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的结论

    2002年02期 1-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99 ]
  •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陆相层序中油气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以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郭文平,胡受权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分析了泌阳断陷下第三系陆相层序中油气生、储、盖以及盐组合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第三系陆相层序中极为有利的烃源岩为发育于高水位体系域的半深湖 -深湖泥岩 (属区域性生油层 ) ,其次是水进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的湖相泥岩 (属局部性生油层 ) ;有利的储集体分布于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砂体及前扇三角洲斜坡带的滑塌性重力流扇体中 ,尤其是扇三角洲的 (水下 )分流河道、河口砂坝 (远砂坝 )及前缘席状砂体 .区域性盖层为高水位体系域的深水湖相泥岩 ,而水进和水退体系域的湖相泥岩亦可构成局部性盖层

    2002年02期 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1 ]
  • 松辽盆地中生代可容空间变化特征

    张世奇,纪友亮,任延广

    对松辽盆地可容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有助于认识其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勘探潜力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并配合钻井和岩心等资料的分析 ,在松辽盆地中生代地层中识别出水下可容空间、陆上可容空间、盆地可容空间和潜在可容空间等 4种可容空间类型 .不同的可容空间其增加方式不同 :气候的由干→潮湿转变 ,湖海短期沟通增加水下可容空间 ;河流平衡剖面的迁移产生陆上可容空间 ;边界断层的活动或盆地整体坳陷产生盆地可容空间 .不同类型可容空间之间的对比关系 ,控制了盆地中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发育情况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

    2002年02期 1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93 ]
  • 惠民凹陷沙一段碳酸盐岩的早期成岩作用

    王冠民

    通过对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 ,结合沉积特征 ,建立了其成岩作用和油气成藏模式 .认识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较发育规律 .由于快速进积的碳酸盐浅滩表面水体在大气水的影响下逐渐淡化 ,碳酸盐物质沉积不久即发生强烈溶解 .准同生期和浅埋藏阶段 ,在孔隙中形成薄层栉壳状白云石和少量蛋白石、绿泥石胶结物 .沙一段沉积末期 ,沿断裂运移上来的深部油气在沙一段碳酸盐岩孔隙中储集并形成岩性油气藏 ,未被油气充填的孔隙则被从油层水中沉淀的粗大晶粒状方解石所完全充填 .沙一段碳酸盐岩中的隐蔽油气藏应从沙一末期至东营组沉积初期的构造高点来寻求突破 ,而不是现今的构造高点

    2002年02期 14-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58 ]
  • 校正双重介质模拟模型中迭代解的新方法

    周涌沂,李允,李阳,彭仕宓

    由于用双重介质模型对裂缝水窜等强非线性渗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时 ,迭代求解往往难以收敛 ,这种不收敛性使得物质平衡误差偏大 ,有时甚至会使模拟失败 .针对这种模拟求解过程中物质平衡误差偏大问题 ,提出了迭代解的物质平衡校正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 ,此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双重介质模拟模型的物质平衡误差 ,同时还能提高油藏模拟过程中迭代求解的收敛速度

    2002年02期 18-2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1 ]
  • 油藏模拟实时监控

    吕广忠,陈辉,伍增贵,栾志安,韩鹏

    利用 Visual C+ +多线程的功能 ,开发了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和实际动态参数的、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 ;将一个复杂的油田问题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并行问题 ,实现了模拟计算过程中的计算、监控、动画等的并行功能 ,并对计算过程实施了动态监控 .该软件节约了模拟过程中拟合时间 ,形象地展示油田开过程中油水等在地下的运移情况 .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菜单操作 ,就可实现串行操作所不能实现的功能 .

    2002年02期 2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9 ]
  • 稠油冷采配套工艺技术

    马永忠,付亚荣,王雅贤,王会来

    依据周广厚的螺杆泵开采重油理论 ,采用化学预处理地层、井筒化学降黏、地面换热降黏、油管锚定、螺杆泵优化、螺杆泵转速确定、变频控制、原油处理、地面集输、计量站自动控制等工艺措施 ,成功地开发了泽 70稠油油藏 .30口稠油井已累计产油 1 2 .745× 1 0 4t,单井连续生产时间最长的达 2 5 1 5 d,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2002年02期 25-2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3 ]
  • 调剖时机的试验研究

    李克华,赵福麟,焦翠,赵明奎

    采用长管模型驱油试验和平板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调剖时机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油井见水时就在对应的注水井采取措施进行调剖 ,可减缓地层不均质性的加剧程度 ,更有效地发挥调剖剂的封堵效果 ;在综合含水高达 80 %以上后进行调剖 ,尽管也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但采收率提高的幅度则较小 .因此 ,调剖宜早进行

    2002年02期 30-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2 ]
  • 筛管砾石充填井筒附近压降计算方法

    董长银,张琪,李志芬,李贵恩

    认识到套管射孔砾石充填井井筒附近压降发生在 3个流动区域内 ,近井地带向射孔炮眼的汇聚流动区域 ,炮眼内砾石层的线性流动区域以及筛套环空砾石层中的发散流动区域 .以 Bernoulli压降方程为基础导出了计算向炮眼的汇聚流产生的压降的新方法 .以 Forchheimer方程为基础导出了筛套环空锥形发散流的压降简化计算公式 .结果表明 :井筒附近压降主要发生在汇聚流区域和炮眼内砾石层 ,而环空砾石层的压降相对较小 ;射孔参数及砾石渗透率是影响砾石充填井井筒附近压降的主要因素 ,砾石充填井应采用孔径大于 1 5 mm,孔密 30孔 / m左右的参数射孔 ,砾石层渗透率至少应保持在 30~ 40 μm2以上 .

    2002年02期 33-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96 ]
  • 连续油管的工作能力计算

    何东升,武学尧,雷建安

    连续油管的刚度小 ,在承受纵向压力载荷时易发生正弦形、螺旋形弯曲 (失稳 ) ,因而难以承受有效的压力载荷 .讨论了连续油管在受压缩载荷时发生正弦和螺旋形弯曲的条件 ;建立了任意井眼轨迹时连续油管受力模型 ,提出了起升、下放作业时的力边界条件 ,从而可以确定连续油管的作业能力 .它包括是否可以下达预定井底并以期望的作业力进行作业 ,确定连续油管各点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以判断该作业是否安全 .如果靠简单下放连续油管在井底不能实现预定作业力 ,则应使用加力器并在连续油管内部打压 ,采用迭代法求解 .同时 ,给出了简单下放和下放打压的计算实例 ,结果与实际工作相吻合

    2002年02期 37-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66 ]
  • 喷射泵井工况诊断与调参技术研究

    王海文,田仲强,吴国斌,刘英波,李小龙

    为了使喷射泵工作在最优工况 ,提高喷射泵采油系统的效率 ,给出一种根据地面测试数据推断喷射泵井工况并同时计算油井产能的方法 .地面测试参数包括动力液和混合液的压力、流量、温度等 .采用多相垂直管流的计算方法由地面测试数据得到井下动力液泵入口处和混合液泵出口处的流量、压力和温度 .用喷射泵在非等密度体系中的特性方程计算得到喷射泵工作的压力比 ,由压力比计算得到泵吸入口处的压力 .这样 ,就可以计算出诊断喷射泵井工况所需要的压力比 ,流量比和泵效等工况参数 ,泵吸入口压力还可用来计算油井的产能曲线 .用这种方法对喷射泵系统进行工况诊断仅需在地面测试数据 ,避免了测试井下数据的困难 ,测试过程不需停泵 .文中论述了喷射泵井生产系统主要故障形式和诊断方法 ,并给出了两口油井的诊断实例

    2002年02期 4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8 ]
  • 乙烯齐聚制线性α-烯烃的技术进展

    张君涛,付兴国,张耀君,何力,张景河

    对乙烯齐聚制线性 α-烯烃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工艺比较成熟的是Gulf,Ethyl和 SHOP等方法 ,这些过程均系在高压的苛刻条件下利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均相齐聚反应 ,设备操作难度较大 .近年来出现了利用各种新型催化剂在较缓和的中压条件下进行齐聚反应的研究趋向 .着重对乙烯齐聚的均相和多相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了论述 ,并特别指出择形分子筛将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多相乙烯齐聚催化剂

    2002年02期 44-48+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32 ]
  • 4-乙酰氧基TEMPO晶体结构特征与有机铁磁性

    王玉琨,雷建安

    合成了 4-乙酰氧基 - 2 ,2 ,6,6-四甲基哌啶 - 1 -氧 ( 4 -乙酰氧基 TEMPO,化合物 A) ,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比较了该化合物与 4-甲基丙烯酰氧基 TEMPO(化合物 B)和 4-丙烯酰氧基 TEMPO(化合物 C)在成晶时分子间接触位置及相互作用的异同 ,说明了 4-乙酰氧基 TEMPO成晶结构特征 .由化合物 B,C铁磁性差异与分子结构及晶体结构关系的讨论 ,提出需对更多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实验 ,以理解有机铁磁性产生的结构根源

    2002年02期 49-5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
  • EV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分析和应用

    关中原,徐海红,李春漫,路小峰

    为解决大庆管输原油含蜡量高、高黏易凝、对包括 EVA在内的多种原油流动改进剂的化学感受性较差的问题 ,进行了 EVA- 1接枝聚合物的研制 ,包括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制备及其作为接枝组分与 EVA- 1的合成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十二胺、马来酸酐及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十二胺与马来酸酐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EVA- 1与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接枝反应确实存在 ,接枝率可以达到 1 8.8% .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 ,EVA- 1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处理效果好于 EVA- 1 ,从而为新型高效降凝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2年02期 52-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5 ]
  • 有机硅固砂剂在河南油田的开发与应用

    吴保先,周晔,于胜清,彭森,谢顺亭

    为了克服河南油田地层胶结疏松及经过钻井、采油等作业过程对地层的激励作用而引起的地层出砂 ,开发研究了有机硅高温固砂剂 ,并在河南油田井楼、古城两个稠油油田 1 0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 .结果表明 :该剂在 2 0 0℃以上固化的岩心可耐 35 0℃以上的高温 ,抗折强度大于 3.0 MPa,抗压强度大于 8.9MPa,单井有效期平均长达 3个月 .现场使用结果证明该固砂剂效果良好 ,可以推广使用

    2002年02期 56-58+8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6 ]
  • 环保型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发展方向

    李建山,李谦定,杨呈德

    介绍了近年来几种环保型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情况 ,其中包括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多元醇钻井液体系、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烷基葡萄糖苷钻井液体系、甲酸盐钻井液体系和硅酸盐钻井液体系 ,且对这 6个钻井液体系的作用机理和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总结了近两年来新研制开发的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 .最后指出了目前环保型钻井液技术存在的问题 ,对环保型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2年02期 5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66 ]
  • 多电平滞环控制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薄保中,苏彦民,宋聚明

    基于多电平变流器 ,如中点嵌位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特别适合在中高压大功率场合应用特征 .针对多电平变流器 ,传统的 PWM控制方法的适用性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非常适合多电平变流器的 PWM控制方法——多电平 SFO滞环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算法简单 ,容易实现 ,开关频率低 ,电压调制系数高 .通过一个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

    2002年02期 64-66+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基于矩阵测度的非线性非自治电路惟一稳态研究

    冯平

    以矩阵测度为工具 ,得到了确定非线性非自治电路惟一稳态的新条件 .结果表明 :非线性非自治电路的惟一稳态 ,可以用一个矩阵的测度来决定 .该结果对电路元件的约束 ,仅要求其斜率有界即可 ,这大大放松了目前已有的经典结果中要求电路元件斜率为正的限制 ,扩展了已有的结果

    2002年02期 6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闭环钻井由地面向井下通讯的一种实现方法

    尚海燕,周静,付钢

    认为井眼轨迹井下闭环控制的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集钻井、机械、电子、微电子、传感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工程项目 ;井下闭环控制必需双向通讯通道 ,从井下到地面的上行通道已有现成的商品 ( MWD) ,而从地面向井下通讯的下行通道却无成熟的商品 .研究探讨下行通道的实现一种方法 :在地面按一定的规律对钻柱施加激励 ,井下检测激励造成的响应 ,通过一定的编、解码处理 ,即构成下行信号 .室内与油田试验证明 ,这种方法在正常的井况条件下可以实现信息传递 .

    2002年02期 7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9 ]
  • 智能大厦网络系统及其集成管理系统研究

    张文宇,薛惠锋

    认为智能大厦是运用系统集成控制中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大楼内的 3A系统统一调控和管理 ,信息网络是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控制中心 ,它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汇集和各类信息的综合管理功能 .智能大厦建设的本身是一个集成多种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 ,其整个生命周期自用户需求分析开始 ,通过精心实施 ,直到评价、运行维护 ,应严格遵守系统工程的开发流程 .在综合分析智能大厦的概念、建造目的及基本组成的基础上 ,分析了智能大厦集成的综合网络系统结构 ,提出其拓扑形式以层次及网状结构为主 ,通常采用主干网络、子网结构进行设计 ,并重点以交换式快速以太网为例介绍了智能大厦主干网的构成 ,体现出快速以太网性能价格比高、升级容易、移植方便、易于扩展 ,是一种经济、实用并可向新技术过度的主干网方案 .最后对智能大厦集成管理系统进行了论述

    2002年02期 74-7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实时操作系统内核设计中的优化

    陈昊鹏,上官敬聪,李伟华

    针对实时操作系统中要求中断响应实时性强的特点 ,提出了将中断响应分为中断处理和中断服务两部分 ,并且根据这种中断响应机制设计了多级中断服务请求队列 ,对临界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这些技术应用于某型号高空无线电高度表 ,使其测高值达到 1 5 0 0 0 m,误差为低空 1 %

    2002年02期 78-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工作站/微机数模平台应用研究

    宋腾,彭森,李玉梅,袁里

    针对油田中后期开发中数值模拟技术遇到的庞大数据处理与结果输出中的问题 ,分析了工作站以图形、图像形式处理数模结果存在局限性 ;同时注意到微机处理图形、图像的优势——微机价格低廉 ,使用普遍以及微机上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较为丰富等特点 ,利用 Sun PCi技术 ,将微机与工作站的软、硬件环境结合为一个界面 ,充分发挥了二者各自的优势 ,从而建立了工作站 /微机数模一体化应用平台 ,对油田开发中利用工作站 /微机数模一体化应用平台和利用工作站进行数值模拟探求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2002年02期 81-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4 ]
  • 略论检索期刊的特点及对科研的作用

    田霞

    介绍了检索期刊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的导航作用 .说明了检索期刊的特点及与普通学术刊和普通检索工具的区别 ;介绍了检索期刊的几种类型 ,探讨了检索期刊对科研的影响和作用 ,着重强调检索期刊在科研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以便更多的人了解、重视和利用它

    2002年02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