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安塞油田侯市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张金亮,李恕军,靳文奇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确定了侯市地区长 6油层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 ,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绘制概率累积曲线、C- M图、散点图和环境判别图 ,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 .长 6油层的三角洲体系代表了较为完整的自旋回 ,这一自旋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分流河道迁移、袭夺、决口以及因压实的均衡调整等 ,从而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内部各分流三角洲砂体的相互叠置交错 .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 ,对该区长 6油层砂组及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 ,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

    2000年04期 1-7+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147 ]
  •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储层精细描述

    李恕军,吴胜和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为典型特低渗储层 ,主要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分流间微相 ,通过对取心井的岩电关系分析 ,建立了岩石相测井解释模型 .在储层特征分析基础上 ,对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完成了三维储层建模 ,内容包括井模型研究、三维构造建模、三维流动单元建模及三维岩石物理参数建模 .该区特低渗储层呈“叠合状”和“离散状”分布模式 ,所建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及三维储层参数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了地下储层特征 .

    2000年04期 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22 ]
  • 断陷盆地油气系统的成因——动态评价方法

    侯建国

    提出了强调油气运移的油气系统分类评价方案 ,即用有效源岩充注、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排烃方式、捕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五个要素 (简称 AMMEP)来描述评价油气系统 .该方法大大增强了油气系统研究的实用性 ,可以有效评价油气系统的优劣并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有利区带和勘探层位、制订相应的勘探部署策略 .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 ,不仅要考虑源岩的丰度、演化等因素 ,更要充分考虑源岩破裂、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方式等 ,综合评价油气系统 ,才能给出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运聚系数 ,从而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

    2000年04期 1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1 ]
  • 苏北盐城凹陷天然气成因类型

    毛凤鸣,侯建国

    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别是系统地进行天然气地质研究的基础 .利用相关图件法、图解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苏北盐城凹陷天然气的组成成分、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轻烃组成等多种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认为盐城天然气属于混源气 ,但是以腐泥型干酪根生成的油型气为主 .

    2000年04期 18-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1 ]
  •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研究

    苗军

    根据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第三纪湖盆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微咸水 -咸水 ,并且在湖盆演化的不同时期其古水介质条件有明显的变化 .碳酸盐岩、膏盐、盐岩组合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第三纪经历了两次盐湖旋回的演化 ,并且这种盐湖演化同第三纪湖盆沉积中心、沉降中心的迁移是一致的 .在盐湖盆地沉积中粘土矿物呈现正常型和非正常型两种演化模式 .

    2000年04期 2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11 ]
  • 洪浩尔舒特凹陷海流特构造群成藏条件分析

    董艳蕾,武锦程,边树涛

    在对洪浩尔舒特凹陷东次洼海流特构造群腾二段的勘探中 ,利用储层预测、作波阻抗剖面、拉任意线作精细构造图等先进的勘探技术 ,对腾二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该区油气资源较丰富 ,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 ;反转构造活动强烈 ,断裂及褶皱发育 ;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 ,形成了有利的圈闭 ;油气与圈闭条件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油藏 ,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

    2000年04期 2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1 ]
  • 深盆气藏开发方式初探

    张金川,金之钧,庞雄奇

    深盆气藏为一种主要发育在碎屑岩致密储层中的非常规气藏 ,产气储层的基本特性是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含水饱和度以及异常 (低 )地层流体压力等 .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深盆气藏的地质开发具有很多特殊性 ,以地质分析为基础 ,结合钻井工程和开发工艺等进行全面分析 ,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开发效益 .对深盆气藏地质开发的多种技术进行了简单讨论 .深盆气藏的主要开发目标是其中的甜点、黄油层以及与其相邻发育的共、次生油气成藏组合 ,井位部署需要仔细的地质资料分析 ,储层保护需要特殊的钻井技术 ,产量提高需要有效地增产措施 .因此 ,深盆气藏的开发需要综合配套技术 .

    2000年04期 28-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95 ]
  • 缝合线对碳酸盐岩油气生排运聚的作用

    高岗

    探讨缝合线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意义 .通过碳酸盐岩缝合线分布、形成及有机碳含量与热解参数的分析 ,并结合实际测量缝合线在碳酸盐岩剖面上一般所占的厚度很小 ,并且呈分散状态存在 ,可以生烃 ,也可以排出一部分 ,但由于其生成和排出的量都比较小 ,故很难作为有效的烃源岩 .通常在有明显的缝合线分布的碳酸盐岩地层中 ,其基质中碳酸盐含量很高 ,有机质丰度却很低 ,所以该基质一般也不能作为有效的烃源岩 .通常只有具有一定厚度 ,并且分布较稳定的含泥或泥质碳酸盐岩才可作为良好的烃源岩 .由于缝合线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可作为油气和其它流体运移的通道 .同时 ,溶蚀作用可在缝合线中形成孔洞 ,作为油气聚集的场所 .

    2000年04期 32-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7 ]
  • 混采油层产能贡献的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常象春,张枝焕,王铁冠

    油藏地球化学是近些年在油气地质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 ,利用色谱指纹技术研究混采油层的单层产能贡献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以新站油田为例 ,对 9个葡萄花和 3个黑帝庙油组的单层油进行了实验室配比 ,详细探讨了从基础指纹数据库的建立到特征指纹参数的选取 ,并结合数学统计法把 9个葡萄花油组原油分为 4种不同族群 ,而 3个黑帝庙油组原油归为同一族群 ,进而确定了 4种配比方案 ,建立了 4套实验室产能预测图版 ,各个图版分别有相关性较好的关系线 3~ 4条 .经实验室任意自配混合样检验后 ,各图版均优选出相对误差小于 5%的最佳工作线 ,证实了本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

    2000年04期 35-38+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82 ]
  • 孤岛N28-1井区活性剂驱矿场试验

    穆建邦,陈辉,姜娜,高成元,李萍,郝道杰

    :N2 8 - 1井区是典型的高渗透、高饱和压力、高粘度的疏松砂岩油藏 .经过 2 4年的开发 ,采出程度 2 6.72 %,靠进一步提液或井网调整来提高原油产量的潜力不大 ,为提高该区块的采收率 ,改善驱油效果 ,采用了活性剂驱油方法 .现场设计 2段塞注入方式 ,于 1 998年 2月进行了矿场试验 .试验进行至 1 999年 1 2月 31日 ,累计增油 1 0 952 t,含水率下降 1 0 %,提高原油采收率 0 .89%.这表明了该种方法增油效果显著 ,能够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2000年04期 3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4 ]
  • 三维分层地应力模型与井眼岩石破裂准则

    张毅,闫相祯,颜庆智

    对油田开发分层地应力进行弹性力学分析 ,建立了分层地应力三维弹性力学计算模型 .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了垂向地应力与岩石特性对破裂压力的影响 ,给出考虑垂直应力影响的最小地应力计算公式 ,结果可用于油田开发设计 .另外 ,分别考虑地层垂向压力和岩石变形特性的影响 ,采用控制最小周向应变参数得到了井眼岩石破裂的准则 .

    2000年04期 42-4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21 ]
  •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梁会珍,谢俊,李建召,曾丽萍,刘丽群

    对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研究表明 :微生物采油是应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强化采油的技术 .微生物在油藏中繁衍生长、代谢发酵及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使原油裂解、体积膨胀和乳化等 ,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度比、改变流动方向 ,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给出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 .在华北油田现场试验情况分析表明 :微生物采油有效率达 76.7%,增产降水效果明显 ;并找出了微生物无效的原因与所选用的微生物的质量和活性等因素有关 ,所选用井的含水高等因素也有影响 .

    2000年04期 44-45+7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0 ]
  • 油库最佳库存量模型的建立与模型最优化

    李文魁,薛中天,蒲春生

    运用油库系统设计方法 ,建立了油库系统的最佳库存量模型 ,提出了用数字仿真技术确定油库最佳库容的方法 .在确定油库最佳库容时 ,提出了油库必须满足某一最小库容的概念 .由于油库系统设计方法考虑了油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因而与传统的周转系数法相比 ,运用文中建立的油库系统最佳库存模型设计的库容将更为经济合理 .

    2000年04期 46-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2 ]
  • 热酸深部解堵剂研究及应用

    李萍,胡玉辉,何长,刘吉武,马宏伟,管允峰

    针对孤岛油田部分油层污染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堵塞 ,开发出一种 HA- PA热酸深部解堵剂 ,它由 HA热化学处理剂和 PA缓速酸组成 .HA热化学处理剂是以亚硝酸盐和铵盐为基础的反应体系 ,反应后能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 .PA酸主要由磷酸 +氟化铵组成 ,它的溶蚀率高 ,缓速性能好 ,对设备管线腐蚀小 ,能有效解除地层深部堵塞 .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 ,HA热化学处理剂和 PA酸配合使用可有效解除地层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堵塞 ,对地层伤害小 ,解堵增注效果好 .还介绍了该剂的配方原理、配方筛选及其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效果 .

    2000年04期 49-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9 ]
  • 砂岩基质酸化中HF与石英的反应动力学

    王宝峰

    将岩心酸化流动模拟试验与 ICP残酸离子分析测试技术结合起来 ,通过拟合残酸中的 Si离子浓度来研究 HF与石英的反应动力学 .实验结果证明 :HF在石英上的反应速率与 HCl的浓度无关 ,与 HF浓度成二次方关系 ;酸化流动模拟试验中流速对酸化效果是有影响的 ,高流速下的酸化可解除储层深部的伤害 ,在砂岩基质酸化的施工工艺上建议采用“最大排量压差法”.为优化 HF的酸化施工 ,深入认识储层矿物学和 HF与铝硅酸盐的反应动力学是十分必要的 .

    2000年04期 52-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75 ]
  • 水溶性EO—PO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的性质

    刘祥,李谦定,于洪江

    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为原料 ,Al( i- Bu) 3 - La( AA) 3 - H2 O为催化剂 ,合成了水溶性环氧乙烷 ( EO)和环氧丙烷 ( PO)的共聚物 ,考察了 EO- PO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当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质量比在 4∶ 1~ 1 5∶ 1之间时 ,可合成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 ,且水溶性较好的 EO- PO共聚物 ;EO- PO共聚物的昙点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中性无机盐加入而降低 ,水溶液的粘度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中性无机盐、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 .

    2000年04期 56-5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2 ]
  • 输油系统电机功率因数关于变频器频率的曲线回归分析

    曹玉泉,吕作良,梁亚东

    功率因数是电气设备 (尤其是电机 )十分重要的电气参数之一 ,变频调速输油系统的电机 ,经常在频率小于 50 Hz的条件下工作 ,电机的功率因数也随频率的不同而变化 .由于频率易于设定 ,因此研究频率改变时电机功率因数的变化规律 ,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笔者以 5台电机分别在 5个频率下工作时功率因数的测试数据为基础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得出了电机功率因数与频率的曲线相关关系 .从而可以在频率一定时 ,预测电机的功率因数 ;也能在满足输油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对电机功率因数进行控制 .

    2000年04期 59-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4 ]
  • 湿法冶金提取中的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熊光宇,霍爱清

    介绍了一种用单片机实现湿法冶金浸出试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由传感器采集到温度、酸度、电位、搅拌速度等参量信号 ,经转换后送入 80 31单片机 ,与设定值比较而实现二位控制 ,可以同时控制 1~ 4个浸出试验 .该系统使湿法提取贵金属过程实现了多参量全方位控制 ,不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而且增强了经济效益 .给出了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

    2000年04期 6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1 ]
  • 用于神经网络直接逆控制的连续空间遗传算法

    孙衢,李人厚,王魁生

    为解决神经网络直接逆控制中训练样本的获取问题 ,提出一种神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连续空间遗传算法的编码和遗传算子进行适当改进 ,采用保留精英的线性排序选择 ,避免成熟前收敛 ,并给出算术交叉算子和乘法变异算子 ,使算法同时具有好的搜索精度和搜索效率 ;然后采用这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控制进行优化 ,获得基于一定性能指标的期望的状态轨迹及相应的最优控制序列 ,并以此训练神经网络控制器 .最后给出了以同步机为控制对象的仿真结果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2000年04期 67-69+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 花-格管线腐蚀穿孔失效模型分析

    樊玉光,王金刚,陈朝达,王全喜

    为了寻找花 -格管线腐蚀穿孔的原因 ,对西起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油沙山 ,东至其东部格尔木 ,全长 435.7km的花 -格管线运行以来的腐蚀穿孔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计算 ,得出腐蚀穿孔累积数对数和运行时间的线性关系、腐蚀穿孔累积数和运行时间的指数关系 .模型表明腐蚀穿孔失效呈加速态势 ,其腐蚀失效机理是管道防腐层下电屏蔽的电化学自催化腐蚀和管道保温层中干湿交界处氧浓差腐蚀 .

    2000年04期 70-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0 ]
  • 演变随机响应问题的工程实用数值解法

    李军强,刘曙远,方同

    把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的 Runge- Kutta方法引入非均匀调制随机激励下的演变随机响应计算问题中来 ,使复杂的演变随机响应问题得到简便的解决 .通过计算实例 ,并同复模态分析方法比较 ,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费时的复特征值运算 ,只需要直接数值积分 ,具有公式简单 ,编程容易 ,计算速度快等优点 ,特别适合于工程实际问题的计算 .

    2000年04期 73-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2 ]
  • 低频振动钻削钛合金深小孔的试验研究

    高本河,熊镇芹,王世清,刘战锋,吴序堂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激振装置和小直径内排屑深孔钻 ,成功地实现了对钛合金的轴向振动钻削加工 ,得到良好的加工效果 .在对振动钻削和普通钻削的加工过程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结论 :振动钻削改变了钻削机理 ,改善了钻削条件 ,从而可明显地提高入钻定位精度 ,控制断屑过程 ,改善孔壁粗糙度和圆度 ,提高孔径尺寸精度 .振动钻削非常适宜于加工小直径深孔 .

    2000年04期 76-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98 ]
  • 钻杆接头缺陷影响使用寿命的试验研究

    王志刚,闫相桢

    针对钻杆接头反台肩处存在的外加厚过渡不全及几何缺陷 ,在静态纯弯曲条件下 ,用电阻应变片测试了所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 .通过弯曲疲劳试验对钻杆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缺陷对钻杆寿命影响很大 ,在台肩深度相同时 ,缺陷半径越小 ,钻杆寿命越短 .对钻杆接头缺陷的检验标准与钻杆的分级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 .

    2000年04期 80-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0 ]
  • 两个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显式精确解

    尚亚东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求出了两个具有重要物理背景的非线性发展方程的一些显式精确解 ,这些解包括孤立波解 ,奇异行波解和三角函数型周期波解 .

    2000年04期 8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2 ]
  • 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田党宏,田振武

    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实际情况出发 ,详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 ,力求技术创新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

    2000年04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1 ]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我刊部分文章题录

    2000年04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