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金亮,王宝清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背景有利于特大型深盆气藏的形成 ,其沉积相带的圈定是深盆气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并结合地震相、砂体结构及分布特征 ,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沉积相可划分为河流三角洲、海湾、湖泊和冲积扇等 4种类型 ,其中三角洲是研究区的主要骨架砂体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沉积物源、砂体发育特征及其相标志特征 ,对上三叠统须家河期须一须三亚期和香溪期香二香六亚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对上三叠统各期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 .分析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具有深盆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岩相古地理基础 .
2000年02期 1-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242 ] - 孙冬胜,白玉宝
在沉积建造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对研究区石炭纪构造单元进行划分 .重点解剖了柴达木 华北板块 ,其二级构造单元自北而南可划分为北部活动大陆边缘带、中部祁连 阿拉善类克拉通及南部宗务隆裂陷槽 .北部活动大陆边缘带的三级构造单元有沙拉扎山 宗乃山火山岛弧、查干础鲁 霍尔森弧后盆地及图克木大陆边缘块断区 .祁连 阿拉善类克拉通进一步划分为阿拉善隆起区、祁连 走廊 贺兰坳陷区及中南祁连隆起区等三个三级构造单元 .在详细论述各单元沉积及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指出石炭系油气勘探有利区块 .
2000年02期 7-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7 ] - 吴浩江,蔡正敏,周芳德
采用分形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智能识别油气水多相流流型 .测量了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的压差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重构相空间算法 (Grassberger Procaccia算法 ) ,算出压差信号的关联维数 ,然后将关联维数作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输入 ,从而实现对流型的智能识别 .实验结果证明 ,该识别方法十分有效 .
2000年02期 11-13+3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2 ] - 张玮,张宁生
孔隙结构分布特征是影响固相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沉降规律的关键因素 .油藏砂岩孔隙大小分布在一定标度范围内具有统计自相似性 .采用地层砂岩压汞资料 ,通过对微分汞饱和度与孔隙半径进行对数回归来估计孔隙大小分布分维 ,并用三维多段组合式网络模型对注入颗粒在不同分维的多孔介质中运移沉降造成渗透率下降的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探讨了颗粒运移沉降对地层伤害的程度和孔隙大小分布分维之间的关系 .
2000年02期 14-1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6 ] - 何正国,向廷生,佘跃惠,薛锋
为了探讨利用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 ,详细研究采用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原油、地层水中分离筛选出了三株对稠油有降解作用的本源细菌 ,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原油模拟驱油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水驱后的油藏中存在能降解稠油并产生羧酸 ,酯 ,醇和二氧化碳等产物的微生物 ;室内可通过调整培养物配方激活微生物 ,使三次采收率提高 2 3 7% ;各单一菌种对原油的作用机制不同 ,它们能协同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因此 ,在经过更详细的微生物区系分析后 ,该区块稠油有望实现本源微生物驱 .
2000年02期 18-2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4 ] - 李津2000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 刘蜀知,孙艾茵,任书泉
许多压裂的油气井都具有较高的地层温度 .为了获得最佳的压裂效果 ,在压裂设计计算时应该考虑裂缝中温度变化对压裂液流变特性和滤失速度等的影响 .因此 ,需要建立水力压裂裂缝中的温度场模型 ,用于计算施工过程中裂缝中压裂液的温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 .根据热能平衡方程 ,建立起了滤失和非滤失裂缝缝面附近地层中温度的偏微分方程 ,然后借助于拉普拉斯变换和逆变换 ,获得了这两种情况下 ,裂缝壁面上的热流密度函数 .通过算例分析发现 ,裂缝壁面上的热流密度随注液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对于滤失性裂缝壁面 ,压裂液的综合滤失系数和地层的孔隙度越高 ,热流密度越低 .
2000年02期 21-2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2 ] - 尚思贤,张利明,赵芳茹
采用稠油井自偿式降粘技术解决了国内稠油超稠油开发中因粘度过高而影响产能的问题 .具体工艺是在井口设计安装了降粘设备 ,把不同比例降粘剂注入油套环形空间 ,降低了原油粘度和原油在井筒及管线的流压 ,提高了单井产量 .单井抽油时率由降粘前 80 3 %提高到 97 3 % ,降粘井周期产油量提高了 3 60t,抽油机耗电平均降低了 2 6 7% .该工艺流程简单 ,投资少 ,见效快 ,经济效益明显 .
2000年02期 25-2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1 ] - 吴国庆,黄立信,陈善锋
针对稠油开采 ,提出了化学吞吐技术这项新的增产措施 .对筛选出的吞吐配方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测定 ;借助微观仿真模型研究了该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并进行了室内模拟和现场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体系与原油间能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 ,平衡油水界面张力为 3 1 5× 1 0 - 3mN/m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和洗油能力 .室内模拟和在京 70 5井三个月现场作业均获得成功 ,此井产液量比吞吐前增加 60 %~ 78% ,产油量是吞吐前的 7 2~ 9 8倍 .
2000年02期 29-32+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38 ] - 李文魁,张杰,张新庆
在对压裂工艺有影响的压裂液诸多性能中 ,最为主要的是压裂液的流变性 .它涉及到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稳定性、悬浮能力、摩阻计算等最重要的参数设计 .综合调研有关压裂液流变学的文献 ,介绍了目前压裂施工用的各种压裂液 ,实验室采用的模拟现场井筒条件预测摩阻压力的方法 ,以及如何应用实验模拟数据预测井筒的水力学动态和压裂液的流变性 .但在压裂液弹性特征、动态特征和支撑剂在动态条件下的传递与沉降方面认识不够深入 .还应开展模拟现场条件下的实际动态特性及压裂液的化学特性和结构研究 ,完善分析和评价压裂液的现场模拟程序 .
2000年02期 33-3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230 ] - 韩常省
为了适应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 ,改变传统的钻井方式 ,根据激光能量密度大等特性 ,说明了利用激光器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光能形成很高的温度 ,熔化、融熔、震碎、蒸发要钻进的岩石进行钻井的基本原理 ;指出激光钻井在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有可能使钻井发生革命性变化 ;提出当前应深入探讨激光钻井的原理、激光对地层及今后采收率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技术及经济条件下激光钻井的可行性及对钻井用激光器的特殊要求 ;回顾了激光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展激光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2000年02期 38-4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0 ] - 林强,樊灵,金光喜
单螺杆压缩机与其它回转式压缩机一样 ,为了解决气体从压缩腔中向外泄漏等问题 ,需要向压缩腔中喷入润滑油或其它液体 .一方面 ,喷入的润滑油减少了气体的泄漏量 ,降低了排气温度 ;另一方面 ,润滑油的存在增加了粘性剪切、摩擦、搅拌和吸气预热等方面的损失 ,直接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本文根据喷油雾化理论 ,引入维勃数来评价润滑油在压缩腔中的雾化程度 ,为合理选取单螺杆压缩机的喷油参数提供了依据 .实验中通过改变喷油量、喷油温度和喷油孔径等参数 ,得到不同喷油参数下单螺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绝热效率 ,结合喷油雾化理论 ,对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实验证明 ,依据维勃数来选取喷油参数是可取的 .为了保证润滑油在压缩腔中雾化良好 ,所研究的单螺杆压缩机喷油的维勃数应不小于 60 .
2000年02期 41-4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85 ] - 李津2000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王荣,高惠临
通过实验研究了 2 0 2 4 -T3铝合金四种表面防护处理工艺的腐蚀疲劳性能 .结果表明 ,在4 5℃酸性盐水中铬酸阳极化抗腐蚀疲劳性能优于硫酸阳极化 ;表面阳极化后涂H0 6-2锌黄底漆可显著提高抗腐蚀疲劳性能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 ,分别给出铝合金四种表面防护处理工艺在加载频率为 1 .2 5Hz、4 5℃酸性盐水中的腐蚀疲劳寿命表达式 .
2000年02期 45-48+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5 ] - 王满学,陈茂涛
系统研究了 9种化学剂对柴油基冻胶压裂液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 :在一定剪切速率(1 70s- 1)下 ,添加不同类型的化学剂对柴油基冻胶压裂液的性能影响很大 ,其中化学剂Z 1和Z 7可以显著提高柴油基冻胶压裂液的抗温和抗剪切性能 ,使得剪切后的压裂液粘度较不加化学剂提高了近 1 0 0mPa .s.
2000年02期 49-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35 ] - 周风山,赵明方,倪文学,殷杰,杨万成,卢凤纪
利用自制的丙烯酸高级酯单体与其它单体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油溶性聚合物降粘剂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丙烯酸高级酯三元共聚物 .研究了该共聚物的合成工艺以及单体配比、加入量、相对分子量、加入温度等因素对降粘剂的降粘效果的影响 ,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 .将该降粘剂用于吐玉克稠油泵上掺稀举升工艺 ,加入量为 1 0 0~ 2 0 0mg/ 1 ,在稀油掺入量比原来降低 50 %以上时仍能维持正常生产 ,对该稠油具有明显降粘效果 .
2000年02期 52-54+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55 ] - 赵立艳,樊西惊
详细讨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体系在耐盐 ,耐温和低成本这几个方向的发展 ,耐盐、耐温和低成本的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研究已有很多 ,对特殊情况下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发展 .但尽可能地找到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结合点 ,是今后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 .
2000年02期 55-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20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