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编者言

    <正>配合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全面开展“九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科技兴油,本刊更加瞄准石油和突出石

    1996年05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机械振动影响岩心渗透率的实验研究

    马建国,金友煌,周三平,翟桂新

    振动增产是一项处理大面积油藏的新技术.本文叙述的一系列实验是其增产机理实验研究的一部分.对32块天然露头砂岩岩心、油田砂岩岩心及含束缚水的岩心进行了机械振动实验,观察了振动频率、强度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岩心固有频率附近进行振动,会较大地提高岩心渗透率,天然露头砂岩岩心最大可提高27.8%,含束缚水的岩心最大可提高一倍.但频率不合适,反而会使岩心渗透率下降,岩心渗透率对振动强度不敏感,而是在0.05g~0.02g范围内才对其有较大影响.岩心的方向变化,其振动结果相近.

    1996年05期 8-1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61 ]
  • 用函数积分法确定各种孔隙结构的实用参数

    原海涵

    由毛管压力资料所求得的各种孔隙结构的实用参数,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因毛管压力曲线的极值部分不可靠性和计算时选样点密度的不确定性,使计算结果因人而异,是多变的.毛管半径的函数表达式可使各种实用参数的计算由积分法进行,免去了原离散级数法的缺陷.毛管半径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幂函数,其系数和指数可在双对数纸座标上以图解法或用计算机以回归法,用可靠的测量结果予以确定;用函数法和积分法求出的各种实用参数不仅可变性小,且方法简单,所用参数也少,一般微机即可完成各种计算.

    1996年05期 1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1 ]
  • 油田开发方案评价灰色优化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冯玉国

    根据灰色关联度定义,运用扩展的最小二乘方准则构造目标函数,建立了一种油田开发方案评价灰色优化理论模型.以某油田“八五”开发规划的3个方案评价为例,将其与用其它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996年05期 16-17+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2 ]
  • 碳酸盐岩油藏基质酸化水平井表皮因子模型研究(Ⅰ)理论模型建立

    张黎明,任书泉

    水平井开采技术是近年来广泛用于页岩薄层、低渗透等复杂油藏开采的一种主要方法.然而,如何全面考察来自油藏、酸液及酸化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特别是难于用一般方法描述的酸蚀孔洞形成和生长的随机因素对酸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则是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基质酸化技术设计和效果评价时所遇到的难题之一.通过首次综合考虑当代分形理论研究的新成果——酸蚀孔洞形成和生长过程中的分形与分维特征、水平井地层伤害沿水平井筒的椭圆柱体分布形态以及水平井油藏渗透率各向异性特性,提出了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表皮因子综合模型,从而为上述问题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途径.

    1996年05期 18-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3 ]
  • 石油钻柱纵向振动的混沌问题讨论

    屈展,徐健学

    本文在原苏联科学家M.M.Khasanow所建立的钻柱非线性振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对其可能发生的混沌运动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用Melnikov方法求出了钻柱产生混沌运动的必要条件,为在钻井过程中适当选择参数以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产生提供了又一理论参考依据.

    1996年05期 23-25+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1 ]
  • 钻头使用的统计综合评判

    陈俊,聂翠平

    采用主分量统计分析方法,将钻头的使用效果及使用条件同时放到一个系统中加以综合考虑,通过对钻头样本矩阵施行正交变换,寻求能极大限度地综合钻头信息的主分量,并以此来建立钻头的综合评判指标模型,实现对钻头的定量评判.该方法在长庆低渗油气田中北部区块钻头的统计分析与定量评判中得到应用,结论与现场应用比较吻合.

    1996年05期 26-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4 ]
  • 考虑曲柄连杆比影响后的钻井泵空气包动力学研究

    邬亦炯

    在考虑了曲柄连杆长度比值影响以后,给出了三缸单作用钻井泵流量的傅立叶级数表达式.在计及排出管线和导管中液体惯性及导管中阻力损失的情况下,建立了钻井泵空气包动力学模型,求出了空气包以后排出管线中流量的表达式.文章分析了影响流量脉动衰减系数的几个因素,给出了空气包最小体积的设计依据,并认为由于获得最小脉动的气包体积受泵工况及谐波次数的影响,难以作为设计依据.还比较了理论剩余体积和真实剩余体积,认为二者相当接近.文章最后指出,在现有钻井泵的实际工况下,空气包的常规计算方法完全可以应用.

    1996年05期 30-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0 ]
  • 用多剖面法测试焊接接头的断裂韧性

    李栋才,靳继增,谢宏树

    本文用试验测定和理论计算表明,在多剖面法中利用复合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断裂韧性时,可测到的HAZ小区与板厚、试样厚度、线能量、预热温度及坡口角度等因素有关,并非总能测出全部小区的δ_(is)值.对提高测试精度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6年05期 35-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铜—不锈钢摩擦焊过程的物理现象和接头形成机理探讨

    石凯,夏薇,王士元,邱风翔

    本文采用中断试验方法,记录和观察了铜与不锈钢在摩擦焊接头形成过程中的物理现象.结果表明铜与不锈钢棒料的对接摩擦焊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始摩擦的粘着;铜内摩擦、塑性环扩展;铜、不锈钢界面摩擦及不锈钢体内摩擦3个主要阶段.在接头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摩擦面的转移.其内容对促进异种材料摩擦焊的接头形成机理研究有积极的作用.

    1996年05期 39-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 1996年院优秀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已确定

    李登科

    <正>1996年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在各系、部、中心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申报和初审工作.6月5日,由林壬子主任委员,张绍槐、薛中天任副主任委员,18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在预先审查申请人的开题报告、听取答

    1996年05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2 ]
  • 新型蓄地池车辆无级调速系统

    程为彬,沈金根,张慧慧

    现行的蓄电池车辆大多采用直流斩波调速方式,对所用器件要求较高,而且输出谐波较大,引起的损耗也大.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新颖技术对蓄电池车辆进行无级调速的方案,使得供给电机的电流平滑,高次谐波小.由于采用自适应调整方式,输出电压连续可调,容易实现平稳起动和无级调速,是现行控制系统的替代产品.

    1996年05期 44-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试论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魏效锋

    阐述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组成原理、特点、开发工具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下一些DBMS软件的应用.

    1996年05期 47-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0 ]
  • CX—18防气窜剂的研制及应用

    王卫军,刘风杰,权艳梅

    介绍了CX—18防气窜剂的作用原理,制备方法,性能评价以及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效果.它的主要成分是磷化处理后的铝银粉(铝粉〕,它在水泥浆中不仅发气量较大,加量为水泥的0.3%时,水泥浆的最大膨胀率为8%,且发气时间较长,在50~70℃时,初发气时间为45~27min,持发气时间为115~69min,可满足中深井固井施工要求.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将CX—18加到水泥浆中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油气井的油、气、水窜槽,而且它对水泥浆的物理性能影响小,并能与其它水泥添加剂相配伍.并且已在长庆油田应用了15井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固井合格率由原来的62.5%提高到100%,固井优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3.3%.

    1996年05期 50-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1 ]
  • 我院新技术推广取得丰硕成果

    张立新

    <正>1995年我院新技术推广取得丰硕成果,有5个推广项目通过了总公司新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验收,其中有2项被评为优秀项目,3项评为良好项目,在石油高校中名列前茅.这些项目是:(1)高能气体压裂

    1996年05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7 ]
  •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

    郑莉,宋俊峰,胡荫华

    报道了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的ELISA—LSP法测定单纯疱疹病毒抗体(HSV—Ab).研究了测定的最适条件;测定了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其灵敏度为ELISA的2倍,线性范围比ELISA宽2个滴度;对40个杂交瘤细胞系进行单克隆筛选,测出的阳性克隆率(75%)高于ELISA所测值(72.5%);对阳性克隆的分型结果与ELISA一致,此法灵敏、可靠、易实现.

    1996年05期 54-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