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v.30;No.152(03) 53-58+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沉积微相与水驱倍数及剩余油的关系研究──以双河油田V下油组为例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water flooding pore volume as well as remaining oil: taking lower V oil layers in Shuanghe Oilfield as an example

陈波,百宗虎,吕婧文,李凤颖,冯国庆,张顺存,史基安

摘要(Abstract):

为探讨沉积微相与水驱倍数及剩余油之间的关系,以双河油田V下油组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水驱倍数机理模型,得到研究区水驱倍数在平面上的量化表征及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水驱倍数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研究区水驱倍数的拐点值和极限值。研究结果表明:V下油组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中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次之,水下溢岸砂体物性最差;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物性差异控制着注入水在平面上的运动方式,进而影响着水驱倍数的高低。结合沉积微相、水驱倍数和剩余油分布特征,可定量说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影响着油水的运动关系,控制着水驱倍数的大小,进而决定着剩余油的富集。阐明沉积微相与水驱倍数及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含水期油田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后期开发调整、部署注采井网及高效挖潜剩余油具有重要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沉积微相;水驱倍数;剩余油;水驱开发效果;双河油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有效碎屑岩储层成因机制与发育模式”(编号:2011CB201104);;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编号:1309RTSA041)资助

作者(Author): 陈波,百宗虎,吕婧文,李凤颖,冯国庆,张顺存,史基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